Redian新闻
>
寻找“黑匣子”有黄金时限吗?有可能被损坏吗?

寻找“黑匣子”有黄金时限吗?有可能被损坏吗?

3 月 21 日 14 时 38 分许,东航 MU5735 航班在广西梧州上空失联并坠毁。经官方权威发布消息,坠毁位置为广西梧州市琅南镇莫埌村神塘表附近山林,而中国民航安全飞行 4227 天的纪录因此被打破。

24 小时过去,对机上载有的 123 名乘客、9 名机组人员,以及飞机遗落残骸等物品的搜救工作仍在持续。与此同时,解开此次坠机事故的谜团,也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而搜索到藏在飞机上的黑匣子,便成了拨云见月的关键所在。

截至发稿,失事航班的黑匣子仍正在搜寻中。面对从 8000 米高空极速坠落,撞击与爆炸叠加的压力,黑匣子有没有可能已经被损坏?落在山林之中,寻觅黑匣子的难度是否陡增?黑匣子内保存数据的期限有多长?对搜救工作而言,寻找黑匣子是否存在黄金时间?

带着种种问题,红星新闻对话了多名航空领域业内人士,了解寻找黑匣子所必须注意的事项。

空难之后,黑匣子搜索为什么至关重要?

黑匣子记录的内容,是目前所有待解之谜的钥匙

此次坠机事故发生后,飞行数据平台 FlightRadar24 记录的数据显示,执飞 3 月 21 日 MU5735 航班的波音 737-800 NG 客机,在此前正常飞行情况下,仅 3 分钟内,飞机便下降了约 20000 英尺。

▲显示航班从巡航高度约 29000 英尺(8839 米)极速坠落

▲显示航班掉落至约 3200 英尺(975 米)

令人费解的是,飞机事故发生前,地面系统并未收到求救信号。事故发生后,根据公开的影像显示,飞机在空中也未出现烟雾,最后机体更是以垂直姿态坠落。对于这样的现象,国际知名航空安全专家、《Air Transport World》前总编辑托马斯 · 杰弗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 这些都是极其罕见的情况。”

这些罕见现象的诱因到底是什么?《航空知识》杂志主编王亚男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 我们根据现有的信息,对所有的疑团都很难做出判断,具体事故原因的解读,需等到黑匣子找到之后才能做出判断。”

” 黑匣子的真实数据对还原现场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他们是第一手素材,没有经过任何的人为的处理和环境的干扰。” 王亚男说。那么,黑匣子到底长什么样,又是一个怎样的装置?

” 黑匣子实际是一种飞行参数记录装置,但它不一定是黑色,而是在表面涂有更易被发现的橙色或黄色涂料,以方便搜寻时被发现。” 一位不愿具名的航空领域业内人士告诉红星新闻,一般而言,黑匣子上还会贴有方便夜间搜寻的反光标识,而之所以被称为黑匣子,是因为坠机后,该装置被灼烧往往呈现黑色,所以才被叫做黑匣子。

据上述业内人士介绍,黑匣子一般是长方体,大小与三、四块砖头垒起来一般大小。

红星新闻记者查阅资料发现,黑匣子的使用历史由来已久。早在 1958 年,澳大利亚的戴维 · 沃伦博士发明了黑匣子,并在一名英国航空官员的资助下进行生产,并在全球发售。

1960 年,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发生一次空难后,澳大利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强制要求所有民用和军用飞机上都要安装黑匣子的国家。随后,黑匣子逐渐被推广开来,遍布全球的航空业,成为了所有民航和大多数军事飞机上的标配。

” 寻找黑匣子已然成为眼下搜索任务的重中之重。” 在王亚男看来,黑匣子里记录的内容,是目前所有待解之谜的钥匙。

黑匣子里到底记录下了什么?

驾驶人员通话记录、警报声、飞行速度……

” 通常而言,黑匣子会记录下飞机在飞行状态下的运行数据,包括速度、驾驶人员的对话以及飞行操作等。” 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黑匣子并非是单个装置,而是由两个不同的部分构成:驾驶舱通话记录器和飞行数据记录器。

据该业内人士介绍,驾驶舱通话记录器,即用来记录驾驶人员从起飞后到着陆前的相互对话,包括正、副驾驶员之间的对话,飞行员与航空管制员的通话,机组员对乘客的广播,引擎声、警报声等。

“如果发生空难,记录器里的录音磁带会保留 2 小时的完整录音,同时不断地向外发出信号,直到断电为止。” 上述业内人士告诉红星新闻,为了方便飞机失事后对黑匣子的搜寻,该仪器会不断对外发出信号,续航时间约在 30 天左右。

而另一个飞行数据记录器,则是用来记录飞机各项系统的工作状态,包括空中飞行速度、高度、航向、发动机推力资料、纵向加速度资料等。

红星新闻记者查阅资料也发现,根据民航要求,黑匣子必须保留断电前至少 25 小时的飞行数据和 2 小时的音频数据,记录的数据不可更改。

那么,黑匣子一般安装在哪里?上述业内人士称:”通常情况下都会安装在飞机尾部,因为这部分在飞机失事后,损毁相对较轻,保存会更完整。”

失事飞机的黑匣子,是否可能被损坏?

破坏力超过黑匣子承受极限,存在损坏可能

从 8000 米高空极速坠落,撞击与爆炸等多重压力叠加之下,黑匣子有没有可能被损坏?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黑匣子的设计精度较高,在研制过程中要经过多轮撞击、海水浸泡等实验,以确保黑匣子能够比机体本身承受更大的破坏力。但如果破坏力超过了黑匣子的承受极限,同样也有被损坏的可能。”

红星新闻记者查阅发现,根据相关法规的要求,黑匣子需要能承受超过自身重力 3400 倍的冲击和超过 1000 ℃温度的影响。

” 强烈的撞击可能会损坏黑匣子的外部的结构,有时黑匣子可能会变成几块,但是负责存储数据的部分,它能承受强烈的冲击和高温。” 王亚男说,所以现在大家都希望黑匣子能够在事故现场被找到,而且数据能够完好。

而在上述业内人士看来,本次坠机对黑匣子所造成的撞击伤害程度具体情况还不清楚,所以受损严重程度也还无法下定论。” 飞机 8000 米飞行的高度很正常,我认为黑匣子大概率能够有恢复数据的可能。”

但他同时补充称,撞击程度除了高度的影响,还需要考虑坠落地区的构成,撞击到水面或岩石,就会比撞击到植被或沼泽所带来的撞击破坏力更大。而黑匣子的具体承受力,不同生产厂商的数据会有所不同,但型号上都会标志其过载力的范围。

找到 MU5735 黑匣子,是否有黄金搜寻时限?

超过 30 天期限太久,后期搜索难度增加

那么,落在山林之中,搜救队寻觅黑匣子的难度是否陡增?该业内人士表示:” 这的确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搜寻难度。” 他解释称,由于黑匣子体积较小,容易被机体残渣、地面的植被、土壤等覆盖,加之受爆炸冲击力影响会被抛出去,从而扩大了搜救队的搜寻范围。

” 山林里行动本就不便利,加上需要寻找一个小体积的黑匣子,这的确会给搜索黑匣子造成困难。” 该专家说。

那么,搜索黑匣子,是否与搜救生还者一样,都有黄金搜寻时限?

红星新闻记者查阅发现,根据国际民航组织关于 ” 黑匣子 ” 水下定位信标的标准规定,其至少应该工作 30 天。换言之,如果超过这 30 天的期限太久,后期想要再搜索到难度就会增加。

尽管定位信标的工作时间有限,但王亚男介绍称,只要环境不变化,那么黑匣子内记录的内容就能长期保存。” 它相当于我们的固态存储器,只要不人为干涉,内容就会一直存在。”

那么,如果黑匣子被毁坏,是否有可能被修复?对此,王亚男解释称:” 这取决于损坏的程度,一般来讲可以部分复原,但如果损坏很严重,可能就不能完全复原。”

黑匣子找到后,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解锁谜团?

取决于黑匣子完好程度

黑匣子一旦被找到,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复原出机舱内的情况?王亚男表示:” 如果损毁不严重,一般一个星期左右就能解读完成。” 而上述业内人士也同样指出,具体的复原时间,取决于黑匣子的完整程度,如果有损坏,那么恢复数据时间就会延长。

上述业内人士还解释称,因为每一次空难原因及破坏程度都不同,所以需要工作人员进行黑匣子的修复,包括清洗、数据下载,修复读取等工作来还原黑匣子所记录的信息。因此,黑匣子的完好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后期的复原进度。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来源: 红星新闻
相关阅读
原创公众号
有这样的爸爸也太酷了!豆芽、萝卜都靠边,它才是餐桌上的“清火菜”!入伏之前要多吃,解腻又清爽华府消息|特朗普被判后第一波民调明确了判决的负面影响[旅游] 【避开中国团】人均8k 温泉 · 米其林 · 省钱自驾旅[单车] Tarmac SL7 comp一年的升级之旅[照片] 夜景jk[电脑] 联力DAN Cases A3-mATX装机分享[电脑] 黑白双色,百变太极,九州风神模块化机箱墨菲斯装机分享震惊!超越Nature配色的秘密,竟藏在这个网站!老师,你觉得研究生是跟着push的导师好,还是放养的导师好?某校医学生滥用AI工具被曝光,高校严查学术不端行为!我如何进组30天找准产品战略,让LinkedIn总办吃下我画的饼|浅谈我的产品领域终于来了!央行要出手了18年前那个地表最强的“肌肉男孩”,如今怎么样了?!健身为什么吃全麦面包?原因很简单!Miss.L&H新品||好穿好搭,轻松过夏天的绵绵冰T今天!2元包场!年轻妈妈的3大枷锁【直播预告】美国人「报复性捐款」狂捐5300万美元回应「特朗普重罪成立」全美动荡!筹款网站崩溃一周快讯丨国家大基金三期成立;扬州市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产业母基金发布;100亿,苏州吴中区机器人产业基金发布比抑郁症更高发的心理疾病,正在侵袭中国4000多万成年人;熬夜损伤大脑,神经元平均每小时丢失2.2个突触|本周论文推荐牛肉价格“大跳水”!商家:从未见过如此大降价落月实况来了!嫦娥六号月背着陆影像发布9大核心二线城市“放大招”救市,这场楼市角斗中谁能胜出?大型J人崩溃现场我去打了带状疱疹疫苗越来越贵!加州这3城市房价在全美最难以负担红利基金大盘点:我们该如何选择?热度疯了!雷军、余承东、李斌···车圈顶流齐聚!车企化全方位竞争,未来谁能笑到最后?像美林电风扇一样做轮动,是你对宏观对冲最大的误解!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