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武大教授贺雪峰:乡村振兴要眼里有农民

武大教授贺雪峰:乡村振兴要眼里有农民

公众号新闻

即使已经在城市安居的农民也可能经不住风险,所以还愿意保留农村的退路。这就是当前中国城市化率达到65%,户籍城市化率却不到46%的原因。进城农民仍然是脆弱的,他们很清醒和理性,要为自己保留农村退路。


乡村振兴要眼里有农民

文/贺雪峰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院长,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特聘教授,是“华中乡土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来源/本文为贺雪峰著《乡村的视角》自序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三农”之首为农民,乡村振兴必须要将服务农民放在首位,任何脱离了服务农民的“三农”工作都是要不得的。


之所以说乡村振兴首先要服务于农民,是因为农民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最大的弱势群体,他们缺少社会资本,正在艰难进城。过去20多年以及未来20年是中国城市化最快的阶段,也是市场进一步深化的阶段。2000年中国城市化率只有36%,目前中国城市化率已达65%,未来中国城市化率可能要达到80%。城市化也就是农民进城变成城市市民,农民从农业农村进入更加市场化,拥有更多机会也涌动更大风险的城市二三产业的过程。


农民进城不是一家人一次性搬到城市居住,而经常是家庭中的青壮年劳动力先进城。留守农村的父母务农,年轻子女在城市务工,全家一起努力,终于获得在城市安居的条件。问题是,农民进城并不总是成功,很可能在很长一个时期,农户家庭年轻子女在城市务工,年老父母还得留村务农;经济繁荣时期进城,经济下行时返乡。即使已经在城市安居的农民也可能经不住风险,所以还愿意保留农村的退路。这就是当前中国城市化率达到65%,户籍城市化率却不到46%的原因。进城农民仍然是脆弱的,他们很清醒和理性,要为自己保留农村退路。


当然,并非所有进城农民都是弱势群体,越来越多进城农民融入城市,在城市有了稳定就业与收入。他们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主体性力量,也是城市化和市场化的主体。他们积极参与了现代化、城市化与市场化,并从中获取了各种机会、各种成功。这部分人是农民中的强势群体,他们从8亿户籍农民中脱颖而出,将命运掌握在了自己手中。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有越来越多进城农民可以在城市体面安居,成为新市民。他们逐步让渡之前在农村的获利机会,从而缓解了农村紧张的人地关系,留守农村的农民获得这些机会,就可以扩大经营规模、增加收入。


留守农村的农民主要有两个群体。一是缺少城市就业机会的老年人,他们有承包地、有宅基地、有住房。村庄集体经济的社会主义成份、村庄熟人社会传统,以及仍然保留的自然经济,使具有劳动能力的留守老年人不仅可以解决温饱问题,而且可以有丰富的生命主体性实践,这同漂泊流浪在异己城市不可同日而语。二是不愿或不能进城的青壮年夫妻,他们通过获取进城农民让渡出来的获利机会而增加收入。进城农民越多就可以让渡出越多获利机会,也就为留守农村的青壮年夫妻提供了越多扩大经营规模、增加副业收入的可能。留守农村的青壮年甚至可以在保持家庭生活的完整的同时,获得不低于外出务工的收入,成为农村的新中农,成为“中坚农民”。从村庄社会结构上讲,他们是村庄的中坚力量,从村级治理来看,他们是村组干部的最好来源,是村级治理中的积极分子。正是老人农民+中坚农民,耕种了全国90%的耕地。这个结构是一种自生自发出来的极具生命力的稳定结构。


再过20年,绝大多数进城农民都有能力在城市体面安居,让渡出的农村获利机会会为仍然留村的中农提供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条件。随着中国跨过中等收入阶段,城市现代化优先取得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跟进,中国将进入到现代化的高级阶段,“强富美”的农村终将到来。



问题是现阶段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农民深度参与市场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财富,打下了扎实基础。为农民提供无差异的市场机会,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与保护。市场体系机会多风险也大,农民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最大的弱势群体,进城可能失败的农民与仍然留守农村的农民尤其是农村老年人则是农民中的弱势群体,需要有基本保障和最后退路。因此,当前时期乡村振兴的主要目标应是将有限的国家资源用于为农民提供底线式的保障与服务;当前比较重要的事情,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小农户社会化服务、互助养老服务等,都是基础性、底线式的;当前乡村振兴的目标也不是要将农村和农业建设成为比城市更美、机会更多、更能成功的地方。


简单地说,乡村振兴实践和“三农”工作重点是要服务于农民,政策设计、财政支持都要向农民倾斜;这种服务更多是底线式的,却极为重要;这个底线要逐步提高,却绝对不可能高到比城市更好。


以此来反观当前乡村振兴实践和“三农”工作,很多地方值得讨论和商榷。例如,某些地区将乡村振兴等同于美丽乡村建设,投入巨额财政资金打造无法复制的“强富美”示范村;部分地方政府不顾当前小农户农业的实际,片面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推进农业现代化、推进现代农业,通过财政支持资本挤出小农户;个别政策研究者不顾实际推崇农村生产要素进一步市场化,推崇农民土地入市,鼓励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实质则切断进城农民与农村血肉联系;一些地区盲目经营县城,鼓励农民耗尽积蓄到县城买房却并无就业,等等。


本书从乡村的视角比较系统地讨论了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战略,指出了目前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偏差,以及在当前阶段为何、如何为农民提供服务。希望本书的出版有助于推进对当前“三农”工作的认识,深化乡村振兴实践。


是为序。


2023年9月5日晚于庐山



END

推荐阅读

特朗普卷土重来,美国大选是2024年全球最大风险?

邓峰:给民主另一种可能,扬长避短的新方案

潘光旦:真正的自由不是散漫和放纵,而是自知和自制

北大教授钱理群:伪精英的六种病征,他们一旦掌权,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改变中国的微信、快递,离不开李同志他们的努力

那些充满激情的男女欢爱,为什么大多不能长久?

李泽厚27年前的预言,直击今天中国人身不由己的最大痛处

十点公社

一个时代的记录

自由评论

只为苍生说人话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熊丙奇:乡村教育发展的独特机遇与挑战武大教授:孤岛效应是一大公害,是社会衰败的征兆谁是朱万利“一霸手”刘文新:当市长眼里没书记,当书记眼里没州长乡村振兴,还要不要搞?怎么搞?武大人民医院一教授被前妻举报,处理来了武大教授工资待遇超预期:年薪60w+30w“一霸手”刘文新案细节:当市长眼里没有书记,当书记眼里没有州长,巡视组反馈问题后不但不整改,反而变本加厉!握紧乡村振兴接力棒:7年坚守,一朵灰树花铺就致富路用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乡村全面振兴《跌宕起伏心灵煎熬的14天》(2) 【警署事故中心】CEC成员企业公益行动之「乡村振兴」重磅!这个州也立新法:禁止中国人购买农场!中国人拥有农田比过去 10 年增加了 500%为何当前干部医生老师尤其防着被抓把柄?武大教授一针见血的揭示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关举措等挖掘乡村和美典型,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小山村蜕变「七彩田园文旅新业态」,泰康综合性乡村振兴项目落地云南风波之后的张雪峰:倔强的「寒蝉」科研访谈 | 姜雪峰教授:“一篇文章只要能成为作者本人经常使用的代表作,就是好工作”一家VC探路中国乡村振兴热搜,低调,游艇张雪峰:又捐400万,十分害怕乡村振兴 看青年“新农人”触网挑起“金扁担”武大教授:业务部门变成不做业务的权力部门,乡镇必然忙死又背锅武大教授吕德文:基层差不多要向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投降了亲孙和外孙在老人眼里有啥区别?老人心里门清,年轻人别自欺欺人《回眸北斋之浮世绘世界》 下康佳集团践行社会责任: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振兴乡村葱茏张雪峰:过年别给孩子发红包!送钱不如送“三元及第”武大教授吕德文:当今社会的照妖镜,评电影《年会不能停》乡村振兴,这群青年学子申请出战新中国联邦是如何污辱女性的?武大人民医院一教授被前妻举报,官方通报!武大教授吕德文评清北互通:孤岛效应是一大公害,是社会衰败的征兆谷粒多与贵州村超签署战略协议,全面发展全民体育推进乡村振兴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