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面对可能的霸凌 怎么反应才不算“过度”?

面对可能的霸凌 怎么反应才不算“过度”?

公众号新闻

面对可能的霸凌,一切让孩子远离危险的反应都不算“过度”。

最近朋友圈被邯郸初中生凶案刷屏了,最新的消息是被害者的父亲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条让人心疼的视频。视频中,他表达了对儿子被害的愤怒和悲痛,同时表示要为儿子报仇。案子过于耸人听闻,引起了广泛关注,人们探讨未成年人相关的法律问题,研究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作为一个普通的家长,我的直接感受是:校园霸凌,特别是能产生最严重后果的霸凌,也许离我们并非那么遥远。
校园霸凌,是因为人性深处的恶吧。他们,不是天使,不是魔鬼,只是人类尚未洗去动物性的蛮荒状态。他们服从丛林法则,他们的恶意简单而直接,有时候,他们并没有什么目的,只是单纯因同类的痛苦而快乐。如何限制人性的猛兽是成年人应该做的事。让孩子远离霸凌,免于成为霸凌者和被霸凌者,是每个家长都不能逃避的责任。
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具体操作的时候却总有很多因素让人畏首畏尾。情况有那么严重吗?会不会只是孩子之间的玩笑?是不是自己的孩子太敏感了?是不是家长太过焦虑了?面对薛定谔的霸凌,究竟怎么反应才不算“过度”呢?

黑暗荣耀》剧照
我想起了一年前发生在女儿身上的一件事。小学六年,这是我第一次考虑孩子遭遇霸凌的可能性,也是我第一次向老师“告状”。至今我都无法判断,当时自己究竟做得对不对?
孩子小学入学我就很好奇,她会有一个怎样的同桌,没想到学校是一人一桌椅,每个人都单独坐。但是很快孩子就发现,她延续六年的日常烦恼就在半米之隔的旁边座位上。
那是一个很精神的小男生,姑且称之为小X,他的精力和创意大约有一半用来自己搞事情,一半用来找女儿的麻烦。这孩子并不打人骂人,就是喜欢惹一些无厘头的事。比如他很喜欢找女儿借笔,结果要么是有去无回,要么囫囵送出去,被肢解了送回来。借出去的橡皮被切割成数块,扔在抽屉里,变成垃圾。女儿没考好心里难过,他就在一边冷嘲热讽,看到女儿哭就笑得更欢。

六年小学生活,小X和女儿也并非没有友谊,孩子们在一起总能当朋友的。但他的确给女儿带来了精神压力。全班一共六组,座位一个月一轮换,女儿最期盼的就是她坐第六组,小X坐第一组的时候,那样他们离得最远,她可以免受骚扰。但下次轮换就是女儿第一组,小X第二组的状态,以此类推,接下来就是漫长又烦恼的邻居生活。
我一直觉得这个孩子很幼稚,就是弄哭女生的调皮小男生,没有坏心眼,还有点欺软怕硬,对于女儿的小烦恼也没当回事,直到一天放学路上,她再次和我吐槽起了小X:“他太烦人了,今天还拿把裁纸刀对着我脖子比划,把我吓坏了。” 我也吓了一跳,不禁自问:”当小X和一把利器同时出场,我还能把它继续当成寻常的玩笑吗?”我问清楚了裁纸刀的大小、规格,最近时离孩子脖子的距离,然后试图通过微信群添加小X的家长,两小时后无果。
想了一下,毕竟是涉及安全的大事,不请老师出马大概还是不行。周五晚上8点,我和老师发消息说明了情况,态度客气,措辞谨慎。一个小时后,可能是在老师的敦促下,男孩的妈妈加了我微信,向我表达了歉意,并表示不会再让孩子带刀具去学校。我把此事告知老师,以为事情就这么解决了。

《第二十条》剧照

第二周的周一孩子生病请假,周二我也忙得忘记问裁纸刀的后续,料想老师也会做一定程度的协调。周三上学路上,忽然想起这事,问孩子情况。她说:“小X来找我了”,我说:“那是老师让他跟你道歉吗?”“不是的,他抱怨我跑去找家长告状,然后自己没裁纸刀了,就找她后座的小Y借”。我诧异,这就是处理的结果?我说:“他要真拿到裁纸刀了,你就去告老师”。女儿说:“他好像不怕,还说你有本事就去告老师啊。”女儿叨念了两句忽然说:“真不想上学。”
送女儿进学校,我左思右想,觉得事情不能就这么算了。本以为周一老师可能会批评一下小X,或者在全班做个要求,不让带刀具来学校之类的。怎么感觉什么都没发生的样子。我开始焦虑,小X完全没有反省,甚至对女儿还有报复的意思。即便是“纯开玩笑”也未必没有危险啊。
我发了微信给老师说了小X借裁纸刀的事,也说了小X给女儿的精神压力,并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希望能把两个孩子座位调开,做物理隔离。信息发出去半小时,老师没任何回音。我开始焦虑,怕得罪老师,也怕得罪了老师还没实现目标。又追加了一条微信,措辞更加恳切。之后的一天时间,我的两条微信如石沉大海。

《罪途1之死亡列车》剧照
孩子小学期间一共有三任班主任,前面两任都是孩子最任性、最难搞的时候,我和老师联系很多,彼此配合,和孩子斗智斗勇,在“战斗”中结成了真正的友谊。第一任D老师曾经跟我说过一句话:“进了校园就是老师和学校的事,家长可以放心。”我看到了担当、看到了自信,也会给予老师信任。孩子性格幼稚,一年级没给老师少惹麻烦,但是D老师很理解孩子,会尊重孩子的个性。一次放学,我和老师交流,孩子直接跑去玩了,躲进滑梯里不出来。D老师会蹲下去放低身子和孩子交流劝她出来,我真是很感动。
二年级换了W老师,这位老师更让我惊喜。她性格洒脱,办事利落,主要是对孩子真心的好。一开始孩子的脾气和情绪也曾让W老师觉得不好教,但相处久了,老师就看到了孩子的闪光点,觉得她单纯、耿直,没坏心思,上进心强。那段时间,我们经常微信交流孩子的教育问题。我会把孩子没考好哇哇大哭的照片发给老师,她回复我无奈的表情,感慨一句“她呀……”,一切尽在不言中了。她也会发孩子考试的错题给我看,我们一起分析,寻找对策。我一直觉得和老师多交流,以真心换真心,就一定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所以,虽然舍不得W老师,但对五年级新换的班主任还是有一份期待。

《小舍得》剧照
但是这位Z老师真的非常高冷,很难接近。发微信经常不回或者只回两个字。学业和教育上的讨教,最多不超过十个字。后来我也不问了。只在请假或者有信息需要确认的时候才联系,尽量不麻烦她,我想这也是老师的一种姿态吧。面对这样不亲近人的老师,日常卑微是家长们的常态,我发微信请假都会左思右想,字少怕显得敷衍,字多怕对方看了烦。有时候会想,老师惜字如金,到底是怕打扰还是在防备什么。但是不交流如何产生互信呢?
关于裁纸刀的事,我决定硬着头皮去和老师当面谈谈。接孩子时,我想和老师聊两句,老师却一脸不耐烦:“事情都解决了,你回去自己问孩子就行了。”我疑惑:“那我还是需要跟老师您沟通,了解一下是怎么解决的”。她只好走过来:“我都问清楚了,小X没有借裁纸刀,是你女儿自己想象的”。我心里咯噔一下,女儿不是会乱说话的孩子,更没必要跟我乱说话。但是所有关于罗生门的争辩都是没有意义的,我不会纠缠:“如果这些是她想象的,那说明小X拿裁纸刀对着她,的确让她有了精神压力,不然怎么做这么复杂的想象?”老师看着我,眼里有责备:“我还是要批评你一下,大人反应过度了,才让孩子这么紧张的。”我有点懵,我们不是受害者吗,怎么忽然变成了犯错的一方了?

《欢乐家长群》剧照
回家路上,女儿跟我解释了为什么事实变成了“想象”。原来,小X找小Y借裁纸刀,小Y并没有借给他。当老师问起小Y有没有借的时候,小Y直接说了“没借”。Borrow和 Lend都是“借”,主体不同意思大不相同,成年人可以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方法解读。当然也不排除小Y记错或者想置身事外的可能性。接下来就是解决女儿的问题了,我很怀疑,在面对老师瞪大的眼睛和严厉的语气时,有哪个孩子能坚持自己的判断。她会怀疑,我是不是听错了,我是不是记错了,这些也许真是我的想象吧。
女儿有点惶恐,对于事情的整个过程有点懵然。她觉得自己像是冤枉了,又像是真的做错了什么,一路都在叨叨念念地跟我解释。我对她说:“没关系,不用再想这些。你就记住三件事,一是你没有任何错,不用有心理负担;二是这件事情已经解决了,我们不再追究;三是以后不管发生什么事,只要是涉及安全的,必须和爸爸妈妈说,我们会永远站在你这边。”女儿又高兴了起来。

《担保》剧照
可是第二天,事情居然又出现了转折。老师显得有些急不可耐,早读课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女儿,主题是让她不要再把现实和“想象”混淆,对小X拿裁纸刀对着女儿的事则只字不提,似乎理所应当地将它列入了“想象”的范围。女儿被训了很久也哭了很久。
后来,相熟的学生家长跟我联系,说孩子回家描述了老师批评我女儿的情况。当时很多同学都偷偷为她打抱不平,小X则在一边挤眉弄眼、洋洋得意,其他孩子偷偷对小X比中指,作为对女儿的默默声援。这让我安慰了不少,小孩子也是知道是非对错的。

《小别离》剧照
这一次,女儿表现得十分冷静:“小X和小Y如果死不承认,我一个人说小X的确借过,是无法证明的。所以,妈妈,你不要再去找老师了,没有意义。”我问她小X是什么反应,她说:“他至少不敢动手动脚了,只敢言语攻击,我不理他。”孩子没有争辩,我也没有。我没告诉她,成年人有一个习惯,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既然女儿想让这件事过去,我也不会再纠结。
老师虽然批评女儿分不清现实和想象,但是也当场收缴了学生们的裁纸刀和刻刀。一天后的班会课,以班委重新选举为由,班级座位大调整,小X被调到了和女儿隔着两组的地方。小学剩下的时间,女儿不再受小X的骚扰,日子轻松了不少。至于小X,后来又换过几次座位。据说,他在考试时老是想和邻座对答案,甚至抄答案,纸条扔到对方桌上,搞得邻座孩子忍无可忍,家长发起了投诉,希望不要被他影响毕业考试。我有点远离祸患的庆幸,又有点祸水东引的歉疚。

《悲伤逆流成河》剧照
事情似乎尘埃落定,可时至今日,我依然会忍不住想,小X的举动算不算霸凌?这件事会不会真是我“小题大做”?是不是不管反而更好,不会得罪老师,不会害孩子成为 “麻烦制作者”。最大的影响可能是,孩子上初中后,我很难对学校和老师给予充分的信任,我曾经是一个多么相信老师的家长啊。
然而,思前想后,我还是不后悔,因为面对可能的霸凌,一切让孩子远离危险的反应都不算“过度”。
安全无小事,你的孩子对于老师来说,大概就是班里的几十分之一,但是他对于你的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是全部。在安全问题上,你只能小题大做,也必须小题大做。

《三十而已》剧照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被霸凌,其实没有什么确定的标准,重要的是孩子自己的感受,如果他觉得受惊吓、被打扰或很烦恼,那他很可能正在被霸凌中。即便老师、同学觉得是孩子“过于敏感”,家长也必须向老师反映,搞清楚原因。不要因为你的胆怯而让孩子承受更多的委屈,也不要因为你的意难平而不愿为事情画上句号。
当孩子遭遇霸凌,他的反应可能不是那么典型,他求助的信号很可能被忽略。请不要忽视,请帮他解决,给他陪伴。你可能人微言轻,也许铩羽而归,但请记住,被欺负不会让他崩溃,只有孤独会。 
《少年新知》是《三联生活周刊》旗下的原创青少年杂志,我们的自我定位是人文思维启蒙。我们希望这本杂志能够陪伴青少年一起直面真实复杂的世界,让他们意识到,看待世界不是只有一种方法。

自2020年6月创刊,《少年新知》已经推出35期杂志。我们的主题涉及时间、魔法、友谊、家庭、偶像、未知、运动、冬日、海洋、倾听与表达、网络生存、像侦探一样思考、历史、成长的烦恼、微观世界、写作实验室、清单、博物馆、爱情、野外、情绪、音乐、美食、建筑、物理、秋日、漫画、流行、故事、社团等。

许多愿意为青少年写作和绘画的成年人加入了这本杂志的创作。科学、游戏、哲学、文学、心理学、艺术专栏的创作者不断地输送着前沿的研究和对日常生活的思考,试图回应青少年对现实世界的困惑。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

《少年新知》订阅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久坐”已成公认夺命杀手,坐多久算“久”?高比例“过度分红”引发质疑,这些个案需警惕17岁女孩长期受校园霸凌!亚裔最好欺负?58%的孩子目睹过霸凌!今年的霸总真是分外好笑!跟霸凌说不!!纽约华裔青少年公园遭多人霸凌,拳打脚踢! 视频疯传....“直播带货”算不算“新质生产力”?ᯅVision Pro 显眼包大挑战:坐广州地铁 3 号线,到星巴克点餐,路人有什么反应?忍不住说一说,到底是网暴还是舆论审判?7029 血壮山河之枣宜会战 “扑朔迷离”南瓜店 6一场问界新M7事故背后的过度宣传和过度信任[离谱]小李子公开抨击BC省,官方是这么反怼的……狮峰龙井做的线香,奢侈吗?闻了才不浪费!闻过才不枉费!这是什么反套路、预判不了一点的小神剧啊为了给“印度教灯节”让路,加拿大要推迟大选7天!每推迟1天将花纳税人高达1.2亿!网友:“绝对可耻,加拿大一天不如一天!重油水晶烧梅-香菇糯米猪肉烧卖美签重回“地狱难度”?排队N小时,拒签1分钟!美签出现大面积被拒情况?高中生严重花生过敏,队友明知故犯!却举报无用?学校:这不算霸凌...中小学生的霸凌和社交,为什么常常发生在厕所里?当美国的霸权红利,遇见了中国的毛泽东思想红利邯郸的霸凌悲剧依然在回响,这样的教育永远不嫌早!又是校园霸凌?日本少年长期遭霸凌自尽,凶手却逃脱法律制裁!这...全国的霸凌者,都在等着看这三个人渣的下场可以代表一个餐馆水准的这些菜!泰国嫌游客“太多了” 将出台措施扼制“过度旅游”!准爸妈吵架时,胎儿会有什么反应?看完再也不敢生气了!“绝对可耻”!加拿大大选推迟1天,80位国会议员将花纳税人高达1.2亿故事:快来勾引我的霸总!过去一年,路易威登如何强化自己的“被渴望度”?「华丽智库」发布《路易威登的2023》离谱|小李子抨击加拿大,官方这么反怼《智慧之光》&《漫长的告白》几岁才算“老”?研究发现,多年来我们的认知已经发生了变化“春天的10度”为何比“秋天的10度”更暖和?邯郸初中生杀人事件系有预谋作案!面对「校园霸凌」,各留学国家是怎么做的?李湘女儿王诗龄被曝遭校园霸凌:面对那些“嘴欠”的孩子,父母最实用的办法是……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孩子应避免过度教育和过度学习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