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一位在柏林的中国母亲:何时开始,我放下了对孩子的精英期望?

一位在柏林的中国母亲:何时开始,我放下了对孩子的精英期望?

教育

作者:罗洁琪




财新传媒法律记者

哈佛大学尼曼奖学金获得者

“正午故事”非虚构写作者

目前在柏林工业大学攻读欧盟能源法和国际能源法硕士

带着两个孩子在柏林生活




小升初,女儿拒绝去重点学校


偶尔有朋友找我讨论孩子出国读书的事,希望逃离“内卷”。一个好友想让孩子去美国读中学。我有不同的想法,脱口而出,“美国那么贵!还不如来德国。”德国有免费的大学; 如果不上大学,读职业学校也能谋生,有体面的生活。不过,这样的未来不符合好友对常青藤大学的想象,“为什么让孩子长大了只当个普通人?”

这句话在我的脑海里久久不能散去。遂自问,从什么时候开始,放下了对孩子的精英期望?

回首想想,这个改变应该是伴随着女儿桐桐小升初,不知不觉地发生了。

/在玩耍的孩子们/

去年11月,桐的班主任和每个学生及其家长逐一见面,分析成绩和获得推荐信的可能性,为次年2月份的小升初申请做准备。

小学校长签发的推荐信是毕业生申请文理中学(Gymnasium)的必要材料。柏林的中学分为文理中学(Gymnasium)普通中学Integrierte Sekundarschule)社区中学(Gemeinschaftsschule)。 三类学校的毕业生都可以参加高考,文理中学的入学分数要求较高,注重学术能力培训,以升大学为目标,12年级毕业;其余两类学校以职业培训为目标,教学进度稍慢,13年级毕业。在文理中学里面,还继续区分学术文理中学和职业培训的文理中学。从教育制度来看,德国教育非常注重职业培训,走向学术的只是小部分。

/柏林各类中学对分数的要求/

按照规定,班主任为我的女儿桐桐提供了升学建议,去一个德英双语的中学,注重语言和人文学科,理由是尽管她有独立学习的能力,成绩也优秀,但是其性格不喜欢竞争环境,不大能抗压。柏林所谓的精英中学绝大多数都是强调数学技术和科学的教育,桐桐的数学虽然高分,但是并非出于热情。成绩好坏是相对的,和尖子生拼数学,一直保持好成绩,是一场为期6年的马拉松。班主任认为,如果孩子不喜欢压力,就不要往竞争激烈的环境去。孩子除了学习,还要有快乐的生活。总而言之,我的女儿就是一个普通人,目前没看到天赋异禀的迹象,就让她继续当个普通人。

谈话结束,我心有不甘,虽然女儿不是数学怪才,可是她的成绩总体优秀,完全可以申请精英的学校,为什么要留在舒适区呢?也许她对某个学科的浓厚兴趣还没发展起来?精英学校难道不意味着更好的生源,更好的师资和氛围,以及更好的高考成绩吗?有了更好的成绩,不就是可以申请更好的大学吗?我的思维在习惯模式里继续挣扎。

我在柏林的华人妈妈微信群里调研,看看哪些中学更好。无论分布在地球的哪个角落,中国妈妈对教育都是很上心的。一位群友说,她的女儿就在一个精英校,好学的氛围带动了孩子的内驱力,常常有国际比赛,学科俱乐部让优秀的人更优秀,也帮助不优秀的人进步。听上去,天地广阔。透过屏幕,都能感受到那个妈妈的骄傲。我的家长虚荣心被激发出来了。

/柏林各类中学的区别/

于是,我去参加了那个牛校的开放日。学校的介绍和老师的演讲,反复出现的关键词是talent,强调天赋,青睐卓尔不群的人。我心生疑问。天赋异禀的人是极少数,大多数都只是普通人。我女儿也只是普通人,她喜欢学习,是基于好奇心,并非天赋和热情;喜欢拳击,打篮球,打鼓,也只是兴趣爱好。所谓天赋,岂不是要在某方面拔尖成长?而我更喜欢孩子像一颗种子,充分吸收阳光雨露,在博雅的教育里长大,不必成为某个科目的天才。

和女儿商量之后,我们放弃了那个学校。但是,我鼓励她申请往年高考成绩全市排名第七的学校,那也是家长口碑中的好学校。但是,女儿不愿意,“你不要把我送去那么好的学校!我不想让我的生活变得那么艰难!”


“你的分数已经足够了。只要被接收了,就意味着你有那样的能力。”


“我只想去一般般的学校,不那么好,也不那么坏,身边要有一些学习不好的同学。她们很好玩。我不想身边都是那些Streber.”


“什么叫Streber?”


“成绩很好,很爱炫耀.”


“成绩好的人不一定无趣。优秀的人会有一些好的品质。好学校不是你想象的那样都是书呆子。”


“No! 你看我们班上成绩最好的那个女孩,哪怕在地上看到一张破纸,如果上面有科学的内容,就会捡起来读。她才是应该去好学校的人,人家真的喜欢科学。我没有。但是,她一点都不好玩啊,没幽默,玩一会儿就说,“到时间学习了”。和她在一起是什么感觉,你知道吗?就像另一个妈妈。”


 
   

她的反抗排山倒海,我无力招架。她就是那么喜欢玩啊!五年级和六年级都在差班里,17个学生里,有5个人常常气得老师吐血。她们作弊,撒谎,举报自己的朋友,上课突然站起来跳舞,偷偷使用手机视频聊天,用ipad播出放屁的声音。这一切对桐桐来说,都很好玩,带来活着的气息。

某次写作课上,试卷的题目是,你的梦想和愿望是什么?

她的答案是,“我希望以后的中学和我现在的班一样。这是我能想象到的最好的班。 我没梦想,通常只思考眼前,不去思考未来。”

一句话的答案打发了老师富有野心的提问。一个12岁的女孩,就这样带着严重的偏见,迫不及待地拥抱她的同龄人,开始人生不顾后果的狂欢。

可是,她的后果是什么呢?我能想到的是,她没把自己的白日梦做到那些常青藤大学,甚至如她自己所言,连梦想都没有。我竟然没能引领女儿向往高远,觉得有点失败。那是不是总得让她向往一点什么?例如有点志向的样子。

/2月21日入学考试当天,我在教学楼里等待。/


于是,去找了小学的校长,很委婉地提出疑问。为什么中学开放日时,都不公开往年的升学情况,例如毕业生都去了哪些大学?学校为什么不拿名牌大学的录取情况来激励学生报名?

/坐立不安,我在附近早餐店看烘培师烤面包。/


校长说,德国的学校没有义务统计升学情况,更加不会公开。学生进入哪个大学,哪个专业,都是由学生的个体情况所决定的,无法给其他的学生做笼统的参考。


这个小学对应的国际学校的高中毕业生会去英美读大学吗?”我想读这个国际学校的学生,他们的家庭背景很国际化,要么是中产,要么是高知,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有更多的野心。

据我所了解,70%以上的学生都会留在德国,其中很多人在柏林,有一些可能会去荷兰的大学,参加英语的项目。”

为什么不去英美读著名的大学呢?”

他们在柏林长大,在这里有很多朋友,柏林是他们的城市。去英美读书,需要很大数目的一笔钱,大多数的家庭支付不起。更何况,德国的大学是免费的,为什么要付那么多钱去读大学?”

可是,他们为什么不向往别处呢?家庭为什么不愿意花很多钱投资教育让孩子走向精英的路线呢?家长在养儿育女中,有多少虚荣的期望?在德国社会实现阶层跳跃,除了上大学,还有什么途径?归根到底,读书是否唯一的出路?中国社会为什么如此内卷?


以上的问题,我都还没有清晰的答案。在女儿小升初的半年,不一样的思维模式慢慢地进入了大脑,与旧思维激烈作战。我保持开放的态度,最后尊重了女儿的选择。也是对另一种生活方式的适应。文章插图均由作者提供)



C计划最新课程



如果想让孩子——懂阅读,爱思考,善沟通,会选择,负责任。可以点击这里,查看C计划思辨阅读课。

引领孩子从阅读、思辨中逐渐掌握思考工具,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首位在哈佛毕业典礼演讲的中国人回国散记(2)快递小哥Healsan诚招两位在中国内地的临床科研经理(全职)新上海×母亲节|「限定福利」母亲节免费特选葡萄酒,为每一位伟大的母亲干杯!略记芝华文化村的一次玉石文化讲座出于经济原因,我放弃了到手的G5offer!G5本科留学一年要花费多少?白天变长!2024年夏令时何时开始,何时结束?哪些州不实行?想要降低粗俗暴力镜头对孩子的影响,电影分级必须了解!盘点2024年即将上映的家庭&儿童向电影双林奇案录第三部之天使刺客: 第二十二节因为儿子一句话,我放弃了天美的高薪管理岗“大学教师”没钱买房活剥母亲,挑断父亲脚筋,父亲:我不想告他【狮子与单思女】2024年夏令时何时开始,何时结束?哪些州不遵守夏令时?“因为交不起学费,我放弃了普林斯顿offer......”文件曝光!加拿大央行:何时降息存重大分歧,就这点达成一致放假了,三流母亲做保姆,二流母亲做教练,一流母亲做……反转!中国母亲“豪掷”130万让女儿当网红,结局却傻眼了.....美国田纳西州通过法案,允许教师校内持枪!美国的“枪支文化”从何时开始?这两部爆火的春节纪录片,让孩子放下了短视频和游戏……带孩子捡贝壳竟遭$8.8万巨额罚单!美国母亲海滩度假之旅差点被毁...儿子每天很晚才睡,医生的一番话让我放下了焦虑当年轻人断亲:“我不是谁的下一代,我是自己的最后一人”我病人的目标一个中国学者在印度做教授:看见邻国的精英与“做题家”夫妻对孩子的教养态度不一样怎么办?医师建议爸妈们这样做北京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已经降到“活着就行”带孩子捡贝壳竟遭$8.8万巨额罚单!!美国母亲海滩度假之旅差点被毁....街头一个直播连线纽约和都柏林的屏幕,刚上线就因为市民们各种低俗行为强行关掉了...大跳水!美国奥莱5月母亲节折扣全面开始,多款直降上架!47岁化学老师偷偷前往瑞士诊所安乐死!未患确诊疾病瞒着家人出国,母亲:我没有意识到这是他最后的告别养育孩子的路上越早做这件事,越轻松,对孩子成长越有利!26岁中国女留学生巴黎失联10天后现身,母亲:目前人在医院就在明天,Vivid Sydney盛大回归!何时开始?怎么玩?快收好这份攻略!多伦多美女亚裔老师一个简单操作,让学生们放下了手机......加拿大小费指南:何时可以不付小费?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