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Nature | 揭示40赫兹γ射线感觉刺激清除阿尔茨海默病小鼠大脑中的淀粉样蛋白机制

Nature | 揭示40赫兹γ射线感觉刺激清除阿尔茨海默病小鼠大脑中的淀粉样蛋白机制

科学

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证明,在40赫兹(Hz)的γ射线脑节律频率下,光的闪烁和声音的滴答声可以减缓阿尔茨海默病(AD)的进展,有效缓解了人类志愿者和实验室小鼠的症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皮考尔学习与记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利用小鼠模型,揭示了一种可能有助于产生这些有益效果的关键机制:通过大脑胶状淋巴系统(glymphatic system)清除作为阿尔茨海默病病理学特征的淀粉样蛋白,其中胶状淋巴系统是最近发现的一种与脑血管平行的“管道”网络。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Neuronal dynamics direct cerebrospinal fluid perfusion and brain clearance”。



论文通讯作者、麻省理工学院皮考尔学习与记忆研究所神经科学教授Li-Huei Tsai说,“自从我们在2016年发表第一批研究成果以来,人们一直在问我它是如何起作用的?为什么是40赫兹?为什么不是其他频率?这些确实是我们在实验室里努力解决的非常重要的问题。”


这项新的研究描述了Mitch Murdock在麻省理工学院攻读脑与认知科学博士时领导的一系列实验,结果表明,当γ射线感官刺激增加小鼠大脑中40赫兹的功率和同步性时,会促使一种特殊类型的神经元释放肽。他们的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这些短蛋白信号会驱动特定的过程,促进淀粉样蛋白通过胶状淋巴系统被清除。


Murdock说,“我们还没有关于事件发生的确切顺序的线性图谱。不过,我们的实验结果支持这种通过胶状淋巴系统的清除途径。”


从γ射线到胶状淋巴系统


由于之前的研究已表明,胶状淋巴系统是清除大脑废物的一个关键渠道,并且可能受大脑节律的调节,Tsai及其团队假设,这可能有助于解释Tsai实验室之前观察到的γ射线感觉刺激降低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体内淀粉样蛋白水平的现象。


这些作者首先利用“5XFAD”小鼠(阿尔茨海默病的遗传模型)重现了Tsai实验室之前的研究结果,即40赫兹的γ射线感觉刺激会增加大脑中40赫兹的神经元活动并降低淀粉样蛋白水平。然后,他们开始测量流经胶状淋巴系统以带走废物的液体是否发生了相关变化。


事实上,与未接受治疗的对照小鼠组相比,他们在接受γ射线感官刺激治疗的小鼠脑组织中测量到了脑脊液的增加。他们还测出间质液(interstitial fluid)离开大脑的速度加快。


此外,在接受过γ射线感官刺激的小鼠体内,他还测量到排出液体的淋巴管直径增大,并测量到淀粉样蛋白在颈淋巴结中的积聚增加,而颈淋巴结正是大脑液体流动的排泄点。


为了研究液体流动增加的原因,这些作者重点研究了星形胶质细胞的水通道蛋白AQP4(aquaporin 4),它能使这些细胞促进胶状淋巴系统的液体交换。


当他们用一种化学物阻断APQ4功能时,γ射线感觉刺激无法降低淀粉样蛋白水平,也无法改善小鼠的学习和记忆。作为附加测试,他们使用基因技术破坏了AQP4,这也干扰了γ射线驱动的淀粉样蛋白清除。


图片来自Nature, 2024, doi:10.1038/s41586-024-07132-6


除了星形胶质细胞中的APQ4活性促进液体交换外,γ射线波促进胶状淋巴系统液体流动的另一个机制是增加邻近血管的搏动。一些测量结果显示,与未经γ射线感觉刺激的对照小鼠组相比,接受γ射线感觉刺激的小鼠具有更强的动脉搏动性。


追踪γ射线感觉刺激等方法如何影响不同细胞类型的最佳新技术之一是对它们的 RNA 进行测序,以跟踪它们表达基因的方式发生的变化。利用这种方法,这些作者发现,γ射线感觉刺激确实促进了与星形胶质细胞的AQP4 活性增加相一致的变化。


肽释放


RNA 测序数据还显示,在γ射线感觉刺激下,一个称为“中间神经元(interneuron)”的神经元亚群会显著增加几种肽的分泌。众所周知,肽的释放取决于大脑节律频率,因此这并不令人惊讶,但这仍然值得注意,因为其中的一种肽——VIP,与抗击阿尔茨海默病的益处有关,并有助于调节血管细胞、血流和胶状淋巴系统清除。


这些作者抓住这一令人感兴趣的结果,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经过γ射线感觉刺激的小鼠大脑中的VIP增加了。他们还使用了一种肽释放传感器,观察到γ射线感觉刺激会导致表达VIP的中间神经元释放更多的肽。


但这种γ射线刺激的肽释放是否介导了胶状淋巴系统清除淀粉样蛋白?为了找出答案,这些作者进行了另一项实验:他们用化学方法关闭了表达VIP的中间神经元。结果显示,神经元关闭后再让小鼠受到γ射线感觉刺激,其动脉搏动性不再增加,也不再有γ射线刺激的淀粉样蛋白清除。


Murdock说,“我们认为许多神经肽都参与其中。”Tsai补充说,他的实验室研究的一个主要新方向将是确定还有哪些肽或其他分子因素可能受到γ射线感觉刺激的驱动。


Tsai和Murdock补充说,虽然这篇论文关注的可能是γ射线感觉刺激帮助大脑的一个重要机制——胶状淋巴系统清除淀粉样蛋白,但这可能不是唯一重要的内在机制。这项新研究中显示的清除效果发生得相当迅速,但在实验室实验和临床研究中,需要数周或数月的长期γ射线感觉刺激才能对认知产生持续影响。


然而,随着每项新研究的开展,科学家们对感官刺激大脑节律如何帮助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有了更多的了解。


参考资料:

Mitchell H. Murdock et al. Multisensory gamma stimulation promotes glymphatic clearance of amyloid. Nature, 2024, doi:10.1038/s41586-024-07132-6.

How 40Hz sensory gamma rhythm stimulation clears amyloid in Alzheimer's mice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4-02-40hz-sensory-gamma-rhythm-amyloid.html


本文仅用于学术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bioonSir 删除或修改!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今日Nature: 江颖、王恩哥等揭示冰表面原子结构和预融化机制11年级连发三篇 nature 和 science 的学生,确实应该全拒APAD: Hands in the dirt, Head in the sun, Heart with nature新大陆Commun Biol | 生酮饮食或能减缓阿尔兹海默病的早期阶段进展《Nature Medicine》阿尔茨海默病可人传人?!有点类似朊病毒心生景 景生情(三)老龄大脑的救星?Cell Metabol | 揭秘谷氨酸tRNA片段在机体大脑衰老和阿尔兹海默病发生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布朗大学程教授1v1科研: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及其治疗策略|收获一作论文与导师推荐信!每天仅需运动20分钟,阿尔茨海默病死亡风险下降21%质量塌房的淀粉肠换个马甲又能火?接龙 Haiku Exercises:Harmony in Nature湖南大学聂舟团队Angew |工程化Anti-CRISPR蛋白创建CRISPR-Cas蛋白开关用于激活型基因编辑和病毒蛋白酶检测Nature:阿尔茨海默病的根本原因,竟是脑细胞中的脂肪堆积?一个被忽视100多年的发现Nature|科学家揭示人类大脑前脑发育的奥秘淀粉肠“塌房”了?来聊聊淀粉肠的三个核心问题反转!全网暴打的淀粉肠,又被洗白?鸡骨泥,你早就在吃了!精胺合酶的减少增强自噬以抑制 Tau 积累,可能用于阿尔茨海默预防;竟然与健康饮食如此吻合!Nature | 揭示抗癌药物杀死癌细胞并损伤健康细胞背后的分子机制AI Agent自主设计全新蛋白质登Nature!威斯康星大学让机器人科学家做实验,无需人类帮助破解HIV潜入人类细胞核之谜,华人学者Nature论文发现,HIV病毒衣壳进化成了一种核转运蛋白,逃过细胞防御系统国际小狗日,狗狗和患阿尔茨海默病母亲的故事距离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伟哥”还有多远的路要走?国家药监局关于注销神经和肌肉刺激器及口腔曲面体层X射线机医疗器械注册证的公告Nature | 在睡眠中,神经元有助于将大脑中的废物排出GUT MICROBES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陈宇团队揭示阿尔茨海默症中肠道菌群驱动的外周-中枢代谢调控机制刚“塌房”的淀粉肠,怎么就卖疯了?STTT、PHARMACOL RES 中山大学高国全团队揭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发生发展和阿尔兹海默病的关键调控分子自我感觉害了王志安Nature子刊 | 揭秘腰痛的元凶!衰老样巨噬细胞通过分泌IL-10介导雄性小鼠终板硬化血管生成Nature:从“旁观者”到“刽子手”--髓鞘功能障碍驱动阿尔兹海默症的Aβ斑块沉积睡眠如何精炼大脑为新的一天做准备?Nature|大脑仅在夜间睡眠的前半段会削弱清醒时形成的新突触接龙 Yongshi 兄,遍野寄生虫警告?!美国一男子大脑中发现大量寄生虫卵,病因竟然是因为吃培根???珍妮丝的故事Nature子刊:科学家创造出6条腿的基因工程小鼠EHP|空气污染或与机体患阿尔兹海默病风险增加直接相关Nature:揭示运动对我们有益的分子机制,也许会研发出替代运动的疗法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