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李飞飞直言:AI学术界没钱没资源!没有拨款将会凋亡...

李飞飞直言:AI学术界没钱没资源!没有拨款将会凋亡...

公众号新闻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CVer”公众号

AI/CV重磅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点击进入—>【Mamba和扩散模型】微信交流群

添加微信:CVer5555,小助手会拉你进群!

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CVer学术星球可以获得最新顶会/顶刊上的论文ideaCV从入门到精通资料,及最前沿应用!发论文/搞科研/涨薪,强烈推荐!

转载自:新智元 | 编辑:拉燕

【导读】越来越多的科研人才去了科技大厂工作,从此告别科研。只因为大厂给的实在是太多了!

在计算机领域,究竟是搞工程还是做科研,一直都是一道不算容易的选择题。

不过,说到底程序员也是打工人。所以对大部分人来说,在拿更多的薪水和推动学术界进步之间,应该都会选前者。

而就收入来说,科技公司巨头从来都不吝啬给人才花钱——各种让普通打工人瞠目结舌的薪水层出不穷。这无疑会让很多有能力的人选择离开学术界,投奔大厂。

如此一来,李飞飞可坐不住了。

大批人才流失,从做科研转到做工程,这可怎么得了!

于是她在一场演讲中,直接向美国总统拜登「谏言」:你赶紧多拨点款给科研人才吧!

多投点钱


李飞飞跟拜登说,赶紧投钱弄个全国性的算力和数据集的「大仓库」,这样AI届的研究人员才能追上科技公司的步伐。

作为斯坦福大学的教授,李飞飞肯定是时刻心系学术圈的。她也因此扛起了大旗,站在了和她观点一致的学者、政策制定者的最前列。

李飞飞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

目前来看,全美最有钱的那一批大学,也远远比不上Meta、谷歌、微软这种科技大厂。

要知道,这些科技大厂每年在AI领域花好几十亿美元,这就和高校拉开了一道天堑。

举个例子,Meta目标要采买三十五万片定制化的芯片,也就是GPU,用来满足AI模型训练所需的巨大数目。

与之相比,斯坦福大学的自然语言处理小组,拢共只有68块GPU。

350000和68,这个差距无需赘言。

那对于高校来说,没GPU、没算力、没数据,怎么办?只能抱大厂的大腿。

一抱大腿,就看到了大厂员工数倍于自己的薪资。

不看不要紧,看完了,很多人就产生了跑路的想法。

这也就印证了李飞飞的说法:AI学术界的明星人才正在大量流失。

从结果上看,整个2022年,科技公司一共创造了32了业内知名的机器学习模型,而高校只弄出了3个。

要知道在8年前,2014年的情况还是反着的——大部分AI届的突破都是高校完成的。

研究人员从专业角度分析了这种局面未来可能的演变——

AI学者会更加在乎研究能不能落地,也就是能否商用。

上个月Meta的CEO扎克伯格宣布,公司的独立AI研究实验室会更加靠近Meta的生产团队,保证这两个部门达到某种程度上的「对齐」。

李飞飞表示,目前公共领域(即高校)的资源和人才储备远远落后于工业界。这会对整个行业的聚焦点产生深远的影响。公司都是逐利的,而公共研究更关注的是大众的福祉。

李飞飞本人一直在华盛顿,为找到新的投资努力。她和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的Arati Prabhakar见过不少次,在高档餐厅和媒体见面,还拜访了美国国会山负责AI法律制定的官员。

不过,从大型科技公司的角度来说,他们一些时候也是乐意为国家公共项目做贡献的。

微软的首席科学家Eric Horvitz曾经就表示过,他们一直很重视和学术界同仁分享进展、共享资源。

而且美国政府也在不断努力——去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就曾宣布投资1.4亿美元,成立总计7个由高校牵头办的国家人工智能研究院。

议题主要包括如何用AI来应对气候变化,减轻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以及AI时代的教育问题等等。

不过,还是有业内学者表示,这种帮扶的力度和速度都不太够。

就拿近几年来说,科技大厂纷纷在聊天机器人和生图模型上等热门赛道上竞速,哪个公司招揽到更优秀的人才,就能在竞争中更胜一筹。

不少高校的计算机科学教授都被高薪挖了过去。而且不光是钱的事,研究的课题往往也比原先在高校里研究的东西有意思。

2023年,一份报告就显示,70%的人工智能博士进了私企。这个比例要比20年前翻了三倍多。

弊端在哪里


接着上面这个逻辑,大厂有钱和资源,高校相对匮乏,那高校就只能抱大腿。

实际上这种模式从表面上看问题并不大。

比如,2020年在全球最主要的AI会议上发表的论文,有40%的文章中至少有1名科技人员的参与。

企业也会资助高校的博士生进行相关的课题研究。

谷歌的发言人Jane Park也表示,谷歌的立场支持私营企业和高校应该携手合作,推进AI的发展。谷歌实际上也会定期公开研究成果,惠及更多的AI社群。

但是,高校对企业的依赖是程度很深的。MIT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的Neil Thompson表示,随着AI科学家不断压缩更多数据来提高模型的性能,对先进算力的需求只会扶摇直上。

而在这个事实的背后,是另一个事实——高校对企业的依赖只会越来越深。

如果没有资源、资金和数据的支持,任何研究者只会马上掉队,无缘更深入的研究。

在Meta和谷歌这种大公司里,他们自己的AI实验室的运作模式过去其实和大学是差不多的。由AI科学家来决定开展哪些项目。

过去,搞学术的员工和做工程的员工之间有明显的区分。对于重研究的员工,评判他们的标准和高校无差,都是看发表了哪些有影响力的论文,取得了哪些显著的突破。

但现在,竞争越来越激烈,同一个赛道上的竞争者数不胜数。所有科技公司都感到了未曾有过的紧迫感。

因此,学术界和产业界的泾渭愈发模糊,公司内部的研究自由受到削弱,市场主导慢慢占了上风。

简单来说就是,什么能马上落地,什么能马上为公司带来效益,就开展什么。

从实操层面,谷歌就在去年宣布把旗下两个AI研究小组合二为一,起名叫谷歌DeepMind。

而从研究方面,谷歌也把模式调整为,先转化产品,再分享论文。其后的用意不言自明。

Meta也是如此。

之前名为FAIR的基础人工智能研究团队被划到了Reality Labs,后来这个团队里的一部分研究人员又被调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产品团队。

我们可以发现,现在的趋势就是,纯研究并不被公司所看重,或者说公司的注意力更多还是得放在实际能带来收益的产业上。

大厂员工真的赚很多吗?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把学术界吸引走的究竟是怎么样的高薪。

根据薪酬追踪网站Levels.fyi的数据显示,Meta公司人工智能研究科学家的薪酬中位数从2020年的256000美元攀升至2023年的335250美元。

3年里,薪资光中位数就涨了快10万美元。

而更有能力的人挣得钱肯定不止中位数,涨幅也要大得多。

AI初创公司Databricks的CEO Ali Ghodsi表示,只要有博士学位,并且有很多年开发AI模型的经验,这种资历的工程师4年甚至能拿到2000万美元的超高薪。

而就算把目光从顶薪上移开,整个计算机行业的薪资水平还是居高不下。

毕业五年内年收入的中位数,前三甲就有两个和计算机相关。

计算机工程排名第一,中位数达到8万美元。计算机科学排第三,中位数达到78000美元。

甚至多一层分析,排名第二的化学工程里,半导体也贡献了不少高收入。这也是和计算机息息相关的。

参考资料: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technology/2024/03/10/big-tech-companies-ai-research/

何恺明在MIT授课的课件PPT下载

在CVer公众号后台回复:何恺明,即可下载本课程的所有566页课件PPT!赶紧学起来!

CVPR 2024 论文和代码下载

在CVer公众号后台回复:CVPR2024,即可下载CVPR 2024论文和代码开源的论文合集


Mamba和扩散模型交流群成立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者添加微信:CVer5555,即可添加CVer小助手微信,便可申请加入CVer-Mamba和扩散模型微信交流群。另外其他垂直方向已涵盖:目标检测、图像分割、目标跟踪、人脸检测&识别、OCR、姿态估计、超分辨率、SLAM、医疗影像、Re-ID、GAN、NAS、深度估计、自动驾驶、强化学习、车道线检测、模型剪枝&压缩、去噪、去雾、去雨、风格迁移、遥感图像、行为识别、视频理解、图像融合、图像检索、论文投稿&交流、PyTorch、TensorFlow和Transformer、NeRF、3DGS、Mamba等。


一定要备注:研究方向+地点+学校/公司+昵称(如Mamba或者扩散模型+上海+上交+卡卡),根据格式备注,可更快被通过且邀请进群

▲扫码或加微信号: CVer5555,进交流群


CVer计算机视觉(知识星球)来了!想要了解最新最快最好的CV/DL/AI论文速递、优质实战项目、AI行业前沿、从入门到精通学习教程等资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CVer计算机视觉(知识星球),已汇集近万人!


扫码加入星球学习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CVer公众号

整理不易,请点赞和在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李飞飞团队重磅报告解读AI十大趋势:中国AI专利数全球第一,大模型训练狂烧钱,医学领域AI应用突出 | 大模界李飞飞团队年度报告揭底大模型训练成本:Gemini Ultra是GPT-4的2.5倍AI教母李飞飞首次创业!成立“空间智能”公司,已完成种子轮英雄“照”過美人關真有其人AI早知道|AI教母李飞飞首次创业;摩根大通IndexGPT 正式上线“AI教母”李飞飞创建公司:探索“空间智能”李飞飞谈AI:人应当是人工智能的核心AI教母李飞飞:AI学术界没钱没资源!没有拨款将会凋亡李飞飞首次创业:瞄准空间智能;巴菲特股东大会谈AI:与核武器相似;69岁比尔·盖茨被曝主导微软OpenAI联姻 | AI 周报李飞飞加入AI创业大军?知情人士回应李飞飞解读创业方向「空间智能」,让AI真正理解世界《那是故乡》&《浴火重生》华人混得最差的东南亚国家!没钱没权没地位李飞飞团队发布《2024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预测人工智能未来发展趋势拜登召集奥特曼和李飞飞等入AI安全委员会,没带马斯克!库克考虑将iPhone AI服务委托给OpenAI个人感慨之107 解放思想斯坦福李飞飞首次创业:学术休假两年,瞄准「空间智能」李飞飞最新解码空间智能,DePIN破局最后一米,AIoT即将绽放异彩AI女神李飞飞要创业了!神秘公司瞄准它……卫生巾的苦恼;因打包饭菜毁了女儿的情感;当当俞渝的建议与感悟李飞飞揭秘创业方向“空间智能”:视觉化为洞察,看见成为理解,理解导致行动“AI教母”李飞飞创业,背后有什么重要隐情OpenAI 或将推搜索引擎,挑战谷歌;李飞飞 AI公司获融资,主打「空间智能」;嫦娥六号发射成功,开启月球之旅 | 极客早知道王健林:“宗馥莉是我最心仪的儿媳,可惜犬子不争气 ”李飞飞揭秘创业方向“空间智能”:视觉化为洞察!看见成为理解,理解导致行动!华人科学家李飞飞:从洗衣妹到“AI教母”「AI 教母」李飞飞创业了!公司方向是「空间智能」李飞飞被曝AI创业!做空间智能,已筹集种子轮融资失去芒格的首次伯克希尔股东会,巴菲特或透露5大信息;中国金龙指数两周累涨近15%;李飞飞“创业”,瞄准空间智能|一周国际财经李飞飞对话英伟达首席科学家:人类不仅是AI的创造者,也是如何使用的决策者章文嵩、蒋晓伟、李飞飞、张凯巅峰对谈:大模型时代的数据智能新趋势李飞飞「空间智能」系列新进展,吴佳俊团队新「BVS」套件评估计算机视觉模型【今日天下0507】年近40华人男网友称人生被娃耽误;斯坦福华人教授李飞飞成立AI公司;桂林归来奔中式衣裙;麻省硕士女生抑郁3年重磅!2024巴菲特股东大会精彩要点来了;香飘飘回应产品包装在日本超市讽核污水;AI明星科学家李飞飞首次创业丨邦早报李飞飞少年往事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