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就业机会是有限的,而年轻人却是无限的呀

就业机会是有限的,而年轻人却是无限的呀

其他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WEF)和领英的数据预测,一年后,也就是2025年,Z世代将占据全球劳动力25%以上的席位。然而,在这个全球经济和企业招聘市场“持续低迷”的时期,好机会似乎愈发有限。


当毕业生求职的供需比失衡的时候,“Gap Year”成为了年轻人职业起跑的绊脚石,甚至一份海外学历的“天然竞争力”也在逐渐淡化。当前很多企业雇主在做校招时,已经开始抛开学历背景,重点考察候选人的实习项目经验,及其专业技能+软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能力。


即使顺利拿到offer进入职场,他们的开端似乎也充满动荡和迷茫感。或许,Z世代的“不靠谱”,既是一种刻板标签,同时也反应出他们内心对“自由”和“价值观”的强烈追求,和时代给年轻人造成的迷茫和不安全感。



“职场不欢迎Gap”?那要看怎样Gap。


“大家对‘Gap’或许还存在一些误区,事实上,‘空窗期’和Gap Year应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Gap’既可以是一种对不同生活方式的体验,比如旅行或做志愿者;也可以是任何你主动选择的、并且能为求职加分的理由,比如加入一个难得的实习项目。如果不能写到你的求职简历里,在面试时也说不出任何能提升你竞争力的理由,那么在招聘者眼中,这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空窗期了”,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中国代表处工作的Fran认为。



对如今就职于一家香港媒体的Z世代留学生Stanley来说,自己当初Gap的选择对确定职业方向非常重要:“如果是在本科与硕士之间Gap,同时能拿到一些实习经历的话,这样硕士毕业以后作为应届生求职是有优势的!我2020年本科毕业,当时是全球疫情都很严重的时候,于是我放弃了马上出国留学的想法,而是抱着丰富简历的目标Gap了一年,同时也给自己一年的时间去思考,我到底要学什么,要做什么?我在Gap期间拿到了三份实习+一份全职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是新闻,而不是之前申请的传播学专业。”


领英最新发布的《2023中国留学生归国求职洞察报告》中发现:有84%的中国留学生表示会在毕业后首选回国发展。此外,还有近半数的中国留学生在毕业前就已开始利用海外渠道平台寻找回国后的工作机会。但是有超70%的海归毕业生在留学前是没有海外生活或任何实际工作经历的,因此毕业前的实习就更加重要了。



“对于想要回国就业的留学生而言,一方面他们对国内的就业资讯还是有信息差,另一方面想要去中企实习也很难。因此,暑假就是打破这种时空界限的关键,有的同学从大二暑假就开始回国实习,这样到大四就能拥有2-3段拿得出手的实习经历,即使线下困难,也要积累线上实习的经验。”任职于全球知名咨询公司的校园雇主品牌负责人Catherine表示。




作为当前领英全球平台上增长最快的群体,有越来越多的Z世代在领英上刻画着自己独特的职业轨迹。而领英2023年发布的一项调研数据却显示,全球54%的Z世代正在考虑“跳槽”。另一项2022年的领英全球数据显示,Z世代“跳槽”数量的年增长率达到了80%,远高于其他世代群体。尽管出生于1997年以后的他们,才刚刚踏入职场。



初入职场,他们也面临诸多挑战,包括人脉网络有限、缺乏实践经验等等,特别是无法跨代际与其职场前辈建立沟通,这可能使他们被困在一个“职场回音壁”中。领英一项全球调研中发现:在已经就业的Z世代职场人中,有50%的人不知道如何与年长的同事沟通,或者觉得自己在工作中格格不入;还有22%的人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内没有与50岁左右的同事交谈过。



在“社恐”和“i人”成为流行符号的时代,Z世代“宝宝们,如何找到背后的“爷叔”?


Stanley在这方面有自己的经验,“我之前的每份实习工作都是通过领英找到的,包括现在从事的媒体工作,我很早之前就通过领英与现在任职的报社编辑建立了联系。当我锚定新闻这个求职目标之后,我就经常在领英上主动搜索行业人脉,也给他们发站内信。但我更多是抱着去探索未知,而非拿到offer的心态,我在这个平台上遇到了很多愿意与我分享信息的职场前辈。此外,我也经常用领英看别人的职业路径,包括那些学新闻专业的人,我可以从他们的职业路径中获得启示。”



“社交能力是可以被培养的,相对于国内大学生,海外留学生的社交意愿通常更强。他们在陌生环境生存,必须要学会和陌生人社交,此外国外大学的教育方式也会鼓励他们积极向上社交。很多留学生同学的领英用的特别好,有些人从大一就建立了领英档案,为自己积累未来的职业筹码”,Catherine根据自己的经验指出。


Fran在工作中经常接触国内从高中到大学阶段的同学,“我发现学生们从高中到去海外求学,会经历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尤其是缺乏沟通能力的同学,从不知道如何跟长辈沟通,到直抒胸臆,而且很懂得如何与不同背景的人沟通协作,可以说海外留学经历是这种转变的关键。此外我们在面试员工的时候发现,海归留学生和国内毕业生从能力背景上都平分秋色,但相对而言,前者在面对非主流事物时,能展现出更多的包容和理解,思维模式也更加灵活。”



除了要找到自己的“爷叔”,他们的身边还有“AI伙伴”。自己的工作将来是否会被AI取代?这个问题显然不是Z世代们最担心的。


在近期与斯坦福大学招生办的交流中,李飞飞教授被问及如何平衡ChatGPT和大学录取的问题。她认为,大学应该录取最擅长使用ChatGPT的前2000名学生,并呼吁更新教育观念,将人工智能工具融入教育体系。她指出,年轻人已经将AI视为一种工具,他们相信与这种工具的互动可以增强他们的能力。


Catherine在工作中发现:“Z世代对于AI的敏锐度通常都很高,而且他们在学校就会充分利用AI工具,包括写论文,查资料,做项目,以及制作视频等数字内容,甚至参与AI创业项目。我曾经在工作中遇到一位00后的同事,她利用工作之余做了一个AI驱动的SaaS创业项目,还拉上了隔壁的实习生一起做,后来这个项目获得了全球知名企业的融资支持。


此外,很多留学生在校期间就有机会接触到最前沿的AI技术和知识,包括机器学习,NLP等等,他们能把更多海外先进的技术理念带到国内,不仅通过AI为自己创造就业机会,也能为社会创造价值。”


“我觉得Z世代会是AI的创造者!”,Fran从目前全球最火爆的大学专业趋势,以及日常工作中得出这样的观察,“他们从报考大学专业开始,就会锚定那些可以驾驭AI,或者与AI共生的专业。目前国外最火爆的大学专业中,都是能够与AI共生的学科,例如商科中的金融数学、量化金融;理工科中的数据分析、机器学习、软件开发等,特别是信息系统管理,目前在美国非常火爆,它是商科+数据+Tech三个学科的交叉专业。”


“此外,在进入职场后,大环境也在‘鞭策’他们将一部分工作‘AI化’,有些企业管理者也会要求团队想办法将AI融入到企业产品和服务中。”


全球化的视野,多元化的思维,更积极主动的向上沟通,结合前沿的AI知识和能力,海归留学生会成为今天中国全球化企业最急需的后备人才。而中国企业的管理者也需要灵活调整自己的招聘模式和管理模式,从而打造具备国际化视野的“青年人才体系”,激活Z世代的能量。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旅行的尽头是日本(25)早稻田大学,大偎重信,松尾芭蕉别放弃有限的快乐。有限与无限的世界——2024年“30位年度影响力商界木兰”数据解读读懂了有限与无限,中年危机就过去了BrainCo强脑科技 | 2024年超惊喜的回国就业机会等您来!创业是一场无限的游戏,不下桌才能持续赢难度低,性价比高!盘点“钱景”无限的10个美国大学本科专业...取代 iPhone 的,不会是「AI 手机」刚来三个月的留学生,都是什么渠道找到各种搭子的呀?雷军,用有限真诚做无限游戏不只迎熊猫…布里德访中归来 为城市带来更多商业机会决定人生上限的,是你的观念澳洲生活成本压力显现:澳年轻人消费能力锐减,老年人却花钱如流水…1/3年轻人愿和AI交朋友,超1成年轻人已经靠AIGC赚过钱了|Soul App报告分享美国经济让年轻人感到沮丧是有原因的掌权者不是天使,而是人——权力必须受限的四大理由金融人失业了,还有哪些职业机会?高级政务次长蔡瑞隆答复议员潘丽萍:未来将为残障人士提供1万个就业机会1个不看就后悔的宝藏资料!!!1个突破医生成长路径上限的机会!!!5/11出发!母亲节专辑!世界十大豪华自助饕餮盛宴!龙虾无限量!生蚝鳕鱼蟹脚无限量!献给母亲最丰盛的豪华午餐!100、长篇家庭伦理小说《嫁接》第二十七章 何去何从(上部完)鸟巢五万!比性交易更恐怖的,是无性交易美国人不那么在乎工作了,而且不只年轻人如此走了一趟亲戚才发现,最高级的炫富不是有钱,而是……哈哈哈一年制水硕,年轻人就业抬高身价新路径2024年超惊喜的回国就业机会等您来!美股基本面 - 2024_02_28 * 晨报 * 比特币势创2021年10月来最佳单月表现 减半临近或有望挑战纪录高位。“百7051 血壮山河之枣宜会战 宜昌溃战 73000就业机会——卫星通信初创公司获批入驻达拉斯沃斯堡大都会区原来费城年轻人在这些地方扎堆! 费城年轻人友好活动指南, 带你畅玩线下游戏社交!猫猫凶手返回现场了!肯定不是猫干的呀大家在澳洲,都是怎么样遇上富二代的呀?江南春:如何找到你的创业机会21.59万起!小米SU7正式发布,送冰箱音响沙发,硬核配置拉满,会是年轻人的第一台跑车吗?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