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常说这3个字的人,很难深交

常说这3个字的人,很难深交

其他
作者 | 飞鱼
责编 | 天雅、陈沉沉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是我的错……”

“对不起、对不起,我没有考虑周全……”
 
在日常的冲突场景里,我们经常听到这些话语。
 
比如约会迟到、忘记伴侣生日、不小心说话伤到对方……
 
此时的道歉,是保护关系、化解矛盾的有效方式。
 
但生活中,还有一类「习惯性道歉」的人:
 
他们动不动就道歉,碰到有冲突的地方也是第一个认错。
 
看似是在让步,但这种行为反而会让关系变得更糟,自己也内耗和难受。
 
这是为什么呢?
 
 

 

 
前段时间,小榕来做咨询。
 
她咨询的缘由是:
 
结婚两年多,每逢吵架,每次自己都第一时间主动道歉。
 
原本以为这样让步,丈夫阿林就会同样体谅她;
 
但现在他动不动就甩脸色,小榕越来越不敢展露真实的想法。
 
小榕跟我分享了最近的一件事——
 
上次两夫妻出去旅游,小榕觉得平常省吃俭用,既然出来一趟,那吃住都可以享受一点。
 
阿林觉得凑合就行,对吃住没那么高的要求,况且小两口还要攒钱还房贷。
 
小榕已经提前预定了一家高档餐厅,没办法退,两人只好赴约。
 
一餐下来,阿林明显有点不开心的样子。
 
回到家里,小榕看阿林不怎么说话,猜到他可能因为这件事有些想法。
 
为了缓解气氛,小榕赶紧打圆场说对不起。
 
阿林晾了小榕一段时间,第二天要求小榕:以后做什么决定都要提前经过他的同意,银行卡也要归他保管。
 
虽然事情就这么过去了,但小榕内心却觉得不开心。
 
她向我抱怨道:
 
“明明我都道歉了,他为什么还要对我冷暴力?”
 
“我只是想要两个人吃开心点,为什么在他看来却是乱花钱,还要管控我呢?”
 ……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小榕这种「习惯性道歉」的事情,还有不少。
 
比如:
 
小榕所在部门有人离职,因为暂时无人顶替,工作分摊到小榕和另一位同事身上。
 
因为权责不清,有工作被遗漏了,领导问起时,同事矢口否认。
 
小榕硬着头皮把失误揽在自己身上,跟领导点头哈腰,连续加了好几晚的班 。
 
朋友A的生日聚会,小榕跟A的关系亲近,特意准备了一份精致礼物;
 
结果关系没那么亲近的朋友B看到时,阴阳怪气说:果然关系不一样,礼物都有区别。
 
小榕内心莫名感到愧疚,事后又在微信上表达自己的歉意……
 
我问小榕,每次当自己忍不住想要道歉时,都是因为感觉到了哪些信号?
 
小榕仔细想了想说——
 
我一看到对方眉头紧锁、表达不满的神清,几乎下意识就会觉得是自己让对方不开心了;
 
再联想到接下来可能会吵架、两个人的关系变得尴尬,就开始担心和害怕;
 
这会儿内心就有种强烈的冲动,想要道歉。
 
也就是说,小榕关于道歉的标准,并不在于她是否真的做错了事;
 
而在于她主观判断:是不是要发生冲突了。

 
 
 

看得出来,在小榕的日常生活中,她是那个「习惯性道歉」的人。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
 
向别人展示出自己是一个愿意承担责任的人,平息对方的情绪,保持关系的表面平静。
 
但这是否意味着问题真正被解决了呢?
 
在小榕跟老公因消费理念不同引发冲突时,她的真实需求是希望偶尔能享受一次。
 
这种冲突的发生,是观念不同造成的,并不意味着有明确的对错之分。
 
任意一方的过早道歉都意味着放弃了沟通这部分需求、碰撞真实立场的机会。
 
但当小榕看到老公表达不开心的举动时,她就动摇了,觉得是自己的错。
 
这时候的道歉,意味着「回避冲突」
 
对小榕来说,尽管她不一定觉得是自己的错,但愿意用道歉来息事宁人,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
 
然而,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
 
小榕自从上次旅游回来之后,就不再对老公提出关于物质享受方面的想法。
 
但她私底下会跟朋友报复性消费,买了不少自己本来并不需要的东西;
 
而且她对每次都是自己道歉这件事,也充满了抱怨。
 
甚至开始怀疑起自己婚姻的幸福度,如果未来持续这样,两个人是不是会过不下去。
 
发现了吗?
 
在这里,小榕的道歉是一种「回避」,而不是真正的「面对」。
 
道歉只是为了避免矛盾,而不是寻求真正的和解。
 
武志红老师曾说过一句话:
 
太容易道歉的人,也容易失去真实的关系。
 
正因为小榕容易过度妥协,没办法顺畅地表达出自己真实的需求和想法;
 
所以她在关系中,会更多地感受到不满,也会感受到关系继续深入的阻碍。

 


 

为什么对小榕来说,道歉是容易的,但表达真实需求是困难的呢?
 
她在分享自己的感受时提到——
 
每次发生冲突时,那种凝固的气氛、对方冷漠的表情、身体僵紧的感觉都会让自己非常难受。
 
这种感觉,让小榕联系到了自己小时候经常看到父母那张严肃、带有怒意的脸
 
原来,在小榕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定下的规矩很多、对她的要求也很高。
 
小榕还记得以前家里来了其他长辈,父母会让小榕邀请长辈的小朋友和她一起玩。
 
有一次,小朋友想把小榕喜欢的玩偶带回家,两个人争着抢着的过程中,小榕不小心推倒了对方。
 
小朋友哇哇大哭,小榕楞在边上没反应过来。
 
父母就当着长辈的面,开始指责小榕:做姐姐的怎么不让着妹妹,还把对方推倒了。
 
小榕想反驳,却被父母打断,赌气的她跑上楼。
 
谁想到惩罚来了,父母把她的玩具送走,还以不听话为由,不准她吃饭,直到她愿意认错为止……
 
类似情况时有发生,很多时候不是她的错,但父母也会把这些错误归结到小榕身上。
 
久而久之,父母的反应让小榕觉得:
 
只有自己道歉,事情才能结束,她才能回到往常平静的生活。
 
只有自己道歉,才是他们心目中的好孩子,才值得被爱。

于是,小榕习惯了道歉。
 
从这个角度来说,它变成了小榕当时的一种「生存策略」
 
长大后的小榕,只想远离父母,虽然大家相处表面平静,但她没有太多家庭温暖的记忆。
 
在亲密关系里,小榕无意识沿用了这种方式。
 
但那些没被满足的需求和真实的想法,不会消失,而是会通过其他途径表达出来。
 
在小榕跟父母的关系里,「远离」是表达情感冷漠的一种方式。
 
而在小榕跟老公的关系里,即便她会因为消费观念的冲突道歉;
 
但私底下,她会感到憋屈,继而通过其他方式补偿自己;
 
而且还会偷偷抱怨对方,对婚姻关系并不满意。

 



 
「习惯性道歉」如果已经变成了下意识的方式,短时间内想要改变会有点困难。
 
对小榕这样的情况来说,当她意识到过度道歉带来的不利影响时,可以尝试以下几点:
 
首先,识别生活中容易道歉的场景,学会课题分离。
 
可以从跟伴侣、同事、朋友相处的状态中入手,对于一些边界、对错标准模糊的问题,不要立刻道歉。
 
就像上面小榕在工作里,明明是因为权责不清导致的疏漏,就不用一股脑揽在自己头上。
 
区分哪些是自己的责任,哪些是别人的责任。
 
关于自己的责任部分,敢于道歉&承担;关于不是自己责任的部分,把责任归还给对方。
 
其次,尝试在安全的关系中去表达需求。
 
小榕之所以很容易妥协,是她非常不擅长在关系中面对冲突。
 
这点对于不少朋友来说,也同样很难,但并不代表我们不能刻意练习。
 
首先就可以从表达合理的需求开始。
 
比如在小榕和老公的消费观念冲突里,能否先做到表达——
 
“我看到你有点不开心,是不是因为我定了高档餐厅的原因?”
 
“我的想法是偶尔一次也没关系,但如果你觉得不行,我们可以商量有没有都能接受的方式……”
 
总而言之,先把真实的想法和感受表达出来。
 
最后,允许自己无法让所有人满意。
 
小榕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期待和想法,是害怕伴侣、同事、朋友认为自己「不好」,被贴上类似「自私」这样的负面标签。
 
但事实上,每个人都有不能满足别人期待的时刻。
 
我们要学会允许关系中存在不愉快,而不是习惯性把它们定义为是自己的错。
 
就像武志红老师说的:
 
在关系中,真实的坏是非常重要的,你必须学会忠于自己。
 
当我们试着去接纳一些没有严重伤害性的、真实的坏,你会发现关系变得更加有滋味,也更加有活力了。
 
 
写在最后
 
关系里,真诚合理的道歉,是促进关系和谐的润滑剂。
 
当我们真正做错时,敢于承担责任、道歉认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因此在这里,我们并不是反对道歉,而是想跟大家表达:
 
面对冲突和矛盾时,要分清楚自己是否有过度包揽责任、委屈自己;
 
那些不属于自己的错误,不需要我们去承担;
 
而这里的界限,需要我们在每一段真实生活中去体验和感受。
 
如此,才能学会尊重别人、尊重自己,越来越靠近边界清晰、进退有度的人生。

作者:飞鱼,责编:天雅、陈沉沉,本文原创发布于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


 ▷武志红心理咨询工作室◁ 

专业:严选300+咨询师 

 保密:严守原则 保护隐私 

口碑:10年老品牌 累计服务上万用户


探索关系中的困境

了解彼此的需求

在咨询中开启情感新视角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婆婆带娃常说这几句话,当妈的一定要及时阻止,千万别抹不开!“丛林法则”的国际政治观,很难接轨现代文明能成大器的人,都拥有这3个品质轻度抑郁的人,多半会说这3句“口头禅”,希望你一句都没说过西方误解崔天凯讲话传递官方信息 台独铤而走险推高台海局势恐引战争人品差的人,开口闭口就是这3句话,一定不能深交斯里兰卡|卢比短期内仍走强,债务重组因素为主;硬伤是出口额量级,很难管控汇率星战科幻和漫威超级英雄,很难吸引“Z世代”了“感情一旦出现这种感觉,很难长久”一个人最大的底气,不是美貌,不是金钱,而是这3个字恐惧婚姻到期待婚姻;人间清醒对自己适用吗?纳指也新高了,然后呢?日本一初中生14岁怀孕、15岁当妈,17岁的生活现状曝光...网友:这,很难评!!!婚后伴侣是否爱你,都藏在这3个字里孩子常说这3句话,说明他心理正在崩溃常说 “对不起” 的人,都有这些创伤 | 咨询室故事对孩子最高级的鼓励,是经常说这句话杨绛:不社交、不化妆、不打扮的女人,大多是这3种命运,很准!愿意给男人当“情人”的,多半是这3种女人,很准!郭晶晶晒的家庭照火了!网友:这样的孩子,很难不优秀墨梅 跟韵白九兄恭喜! 孩子爱说这3句“蠢话”,才是真聪明,别埋没了!为什么悟性高的女孩子,很难遇到真爱?站在中考分流的分水岭,才知道小学踩这个坑的孩子,很难爬出来……《巨流河》作者齐邦媛去世:“我这一生,很够,很累,很满意”老得慢的人,大多有这3个好习惯!全中就偷着乐吧身上自带“穷气”的父母,很难养出富足的孩子从首映争议聊起,让女性说话,很难吗?常说这1种话,伴侣、孩子都会远离你婚后过得清爽的女人,对婆婆的态度只有3个字红杉资本创始人唐·瓦伦丁:我不会回答超过20个字的问题|中企荐读人品越好的人,开口越会说这三句话,一定要深交!常说这3句话的夫妻迟早会离婚,不信你看!美军印太司令:中国高超弹DF27,很难应对!《你在雪山的那边》&《见信如晤》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