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白玉兰奖征片综述丨真实影像,多元呈现

白玉兰奖征片综述丨真实影像,多元呈现

公众号新闻

本文转自: 上海电视节

第29届上海电视节征片自去年底开启,至3月31日结束,征集到近千部作品,为近五个征片周期最高。每届上海电视节的白玉兰奖评选荟萃前一年四月份起,到当年一季度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精品力作,折射行业风貌。近期我们将对中国剧、海外剧、纪录片、动画片、综艺五大板块在本周期内的创作风貌进行各自梳理,期待五月入围名单公布。本文作者是中国传媒大学纪录片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李英杰。


本文仅代表作者行业观察。


上海这座城市跟纪录片有很深的缘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视从业者开始全面学习海外纪录片创作经验,这在上海尤为突出。上海电视节就是在此背景下创办的。1986年12月,上海友好城市电视节(即第一届上海电视节)举办,来自16个国家的41部纪录片在上海电视台展播,让观众大开眼界。


1988年10月,第二届上海电视节展映规模进一步扩大,并新增大奖评选,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性电视节。随着纪录片白玉兰大奖在这一年设立,各国电视制作力量的目光从欧美转向东方,纷纷将最优秀的作品投往中国,最终在上海参与大奖的角逐。


如今,作为白玉兰奖的三大“老牌”单元之一,纪录片单元每年都备受国内外从业者和观众瞩目。


今年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征片活动在3月底圆满收官,组委会共收到来自全球五大洲的5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部参赛作品,数量上达到近五个评奖周期的最高峰。其中纪录片作品数量来到340部,占到总数的三分之一。海外纪录片作品比例达到六成,国际化水平依然领先国内电视节展。


回顾历届白玉兰奖入围纪录片作品,它们不仅代表着纪录片行业的最高制作水平,同时还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影响着纪实美学形态,并不断激发从业者的创新意识。


那么,今年白玉兰奖参赛作品都有哪些值得一提的作品?它们有什么特点?呈现出了怎样的行业面貌?我们一起来看看。


  中国故事多元呈现   

  自然题材成果亮眼 



国内方面,从征集的作品来看,省级以上电视媒体依然是纪录片创作的主力。随着纪实观念和技术手段的更新,电视纪录片在影像层面进步十分明显,题材和故事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今年报名的作品中,历史、考古等题材都有佳片,自然题材作品成果亮眼,重大题材作品也值得继续关注。




系列纪录片《何以中国》的故事从秦汉王朝的辉煌开始,沿着历史的脉络回溯,深入探寻中华文明原点标识和延续密码。该片凭借全网数十亿级传播量,豆瓣万人点评9.1分,成为了去年国产纪录片的年度话题之作。该片依托中国百年考古成果,极具艺术性地呈现了一幅关于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鸿篇历史画卷。宏大叙事结构与先民探索之途相辅相成,磅礴的气势与精巧绝伦的文物遥相呼应,承载无数考古细节的电影级历史场景还原,让观众充分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审美是如何形成的,这也是“何以中国”这一历史追问首次通过纪录片的方式完整呈现,电视纪录片的传播价值和档案价值在公共视野中再度得到回归。


《镜观中国》从14位不同时期来到新中国的外籍摄影师的视角出发,以“图片镜像”的呈现方式,切片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至今的时代变化,展现出一个客观真实、立体多元的中国时代影像。片中出现的照片极富感染力与时代张力,通过纪实的摄影图片展现外国人视角下的中国影像,内容扎实,对于被拍摄人物的前后变化的展现也十分感人。


《再登地球之巅》以“真实电影”的手法,为观众带来“沉浸式”青藏科考第一现场。将宏大的地理和全球环境作为背景,以前所未有的视角展现了青藏高原严酷的自然形态,记录了青藏科考第一现场的珍贵影像和科学家对大自然的深刻思考,讲述了一个保护青藏高原和地球环境的故事,一个关乎人类命运的故事。




SMG纪录片中心凭借独占题材、详尽调研和出色制片,加上长时间的考古跟拍,耗时近三年制作出2小时电影级的作品《江海遗珍·长江口二号》,该片以“长江口二号”考古为线索,开启了一段引人入胜的历史调查之旅。本片虽然是历史题材,总片长近两个小时,不过在成熟的故事编排下,本片最终拍出了历史纪录片和工程纪录片的相融合气质。尤其是打捞古船的过程,让观众看起来欲罢不能。


《沈从文与湘西》是继《中国》系列纪录片之后,芒果TV又一部历史人文题材精品。本片将名人、历史与文学相结合,用诗意的文本和搬演画面,讲述了一段湘西的尘埃往事,也勾起了观众的乡土情节。


《守山》则是一部由地方台创作的感人“小品”。主创用三年时间跟拍了主人公种植油茶的创业故事,其中创业的苦涩和喜悦、女性的坚韧和豁达,都融入影像中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珍贵缩影。


重大题材方面,《一带一路上的中国名片》聚焦“一带一路”的建设者和亲历者,通过快节奏的叙事描绘了一幅生动鲜活的人物群像。《风从东方来》则借用老片片名,用真实人物和故事呈现出新时代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谋发展、命运与共的时代篇章。两部作品各有千秋,用不同的故事和手法传递了“一带一路”倡议的伟大成果和深刻内涵。



自然题材方面,《野性四季:珍稀野生动物在中国》《中国海南·雨林秘境》《中国秦岭:一只金丝猴的记忆》等作品从不同方面展现了我国迷人的生态秘境以及多元的生物种群。国际合拍带来国际化的叙事方式和视听语言,也让更多的中国自然故事可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报名作品国别丰富  

  题材视听均有亮点  


上面提到,今年白玉兰奖纪录片板块的340部报名作品中,海外作品占据六成,总共的报名国家/地区数约50个。除了法国、英国、美国等纪录片市场发达的国家之外,泰国、巴西、哥伦比亚等纪录片创作后发国家,也将自家的优秀作品投递到了上海。白玉兰奖的影响力正在世界各国纪录片创作者群体中持续扩散。


具体来看,各国作品呈现出了不同的创作特点。





德法公共电视台(ARTE)成立三十多年来一直在为欧洲观众提供高质量的电视文化艺术内容。这次由ARTE France联合知名纪录片制作机构Cinétévé 推出的纪录片《梵高:大师之路/Van Gogh, the Making of a Master》,运用大量历史档案、艺术作品和动画元素,揭开了梵高成名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往事,带领观众踏上了一段人文与历史交织的“坚毅之旅”。


德国第二电视台(ZDF)推出的高质量电视纪录片是德国纪录片产业的亮眼名片。ZDF本次投奖作品《新纳粹主义分子忏悔录/Confessions of a Neo-Nazi》采用电影级虚拟制作技术,将无法出镜的人物和一则深度调查故事搬上电视屏幕,让观众通过创新的视觉传达方式,快速理解复杂的社会议题。


泰国公共电视台(Thai PBS)新推出的纪录片栏目《纽带/The Bond》每一集都前往一个东亚国家,探索当地丰富多彩的人文风情。作为一档面向泰国本土观众的知识性栏目,在制作水平和选题呈现上都令人刮目相看。





日本富士电视台(Fuji Television Network)选送的作品《独自分娩/Deciding to Give Birth Alone》,来自于他们历史悠久的纪录片栏目《真实故事/The Nonfiction》。该节目继承了日本电视纪录片的内容风格,就是从一位焦点人物出发,用质朴的影像和舒缓的故事,探讨隐蔽社会民生话题。低成本、好话题、找人物、讲故事,是日本电视纪录片在这个时代依然保持强劲收视的方法论。


英美合拍的自然题材纪录片《大象的秘密/Secrets of the Elephants》是今年不得不提的一部作品。本片由国家地理团队制作,牛津大学提供学术支持,专业的主持解说配合流畅的视听语言,让这部纪录片行业内的“重工业”大片,收割了全世界的纪录片观众。


来自南美洲的系列纪录片《我们的故事/We are Stories》不同于以上所有作品。其背后制作机构是一家由哥伦比亚电影人创立的纪录片实验室——旅途故事/ Historias en Kilómetros。这些创作者选择用纪录片,为哥伦比亚人民留下了一段深沉的生活史。


总体来看,各国纪录片创作基本服务于各自观众群体的需求,制作视野也映射了本国的社会发展进程。发达国家(通常也是纪录片大国)在人才、资金、技术和理念上都保持了先发优势,无论是在常规电视栏目,还是在重资产的自然纪录片,都有着强劲的创作实力和市场化潜力。发展中国家也在集中资源推出精品,为本土观众带来了一些社群性、知识性较强的惊喜之作。



用好国际资源

纪录片加速出海


从今年白玉兰奖纪录片类别的征片情况来看,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广播电视台为代表的老牌电视机构,凭借厚实的底蕴和强劲的制作实力,依然是国内第一梯队。


国内自然题材作品表现抢眼,一部分要归结于顶层的题材规划。自然题材是天然的国际传播题材,因此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到各省市地方台都在谋划各类自然题材作品,希望为中国故事做好包装、找好载体。而另一部分则要归功于中外合拍带来的“资本红利”。这里所说的“资本”,一方面是国外制作机构带来的技术资本,一方面是国外平台带来的渠道资本。


上文提到的三部自然题材作品,实际都是采用中外合拍的方式制作而成。其中《野性四季》是由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与法国独立制作公司ZED合作完成。ZED擅长制作自然题材作品,旗下有经验丰富的自然纪录片导演和摄影师。实际上,本片就是由ZED团队拍摄的雪豹素材延展,最终形成了5集体量的系列作品。本片中,中方投资占总投资的三分之一,剩余三分之二由法国、美国、德国三国发行商承担,是一次成规模的中国故事出海。


此外,《中国秦岭:一只金丝猴的记忆》《中国海南·雨林秘境》,前者是中方与法国第三视角/Troisieme OEil联合制作,后者则联合了美国华纳兄弟探索集团。可见,自然题材纪录片的国际制作、国际传播已经走出了一条行得通的路径。


从今年白玉兰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除自然纪录片外,我国本土制作机构已经在历史文化、社会现实、美食人文等题材上建立起了类型优势,不少制作机构和工作室交出了高分答卷。


真正的纪录片精品才能为电视台的收视率提供增量,电视也需要更多这样的纪录片精品来“重塑”自己。随着国内纪实内容需求增长、社会资金重新注入,本土制作机构的实力得以快速成长,本土纪录片内容也正在以日新月异之势,成为另一股不可阻挡的东方力量。

凹凸镜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镜DOC
推广|合作|转载  加微信☞zhanglaodong
投稿| [email protected]
放映|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关心普通人的生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TIDF观影笔记|在真实影像里看见世界,也看见自己深圳 | 精神影像展④ 纪录片&私影像放映展:沿岸丛生长篇小说连载《此世,此生》第五十九章二2024海南新浪潮青年作者影像展征片开启美国旧金山,城市岸景世界诗盟”加拿大诗歌节“诗歌大赛(第六届)第41号作品 郑玉兰荣耀200王炸来袭!“2万元写真级”影像,2699元起售,太卷了!中国首部真实贪官影像,最大胆的纪录片,完整记录贪腐全过程!搞医学影像,为什么都青睐于CPU?去了100次大瀑布都白去了!多伦多赏樱赏玉兰:梦中情花在这里真够狠的!COSTCO冰点价出来了,OLAY玉兰油眼霜,两罐¥119元!2024【西影·春光】青年电影展 | 征片开启VITA × 征片启动 | 恒温的「宇宙风」 - 3rd 地平线华语青年影展从创作到发行,纪实影像法律问题全攻略3000多人齐聚庆典,国务资政张志贤:新加坡是个多元种族和多元宗教的社会求职丨真的假的?单身港漂月入2万就够花了?图频:美国波士顿市中心/公园美景 玉兰花美丽绽放@4/15/24※ ※ 模范情书 ※ ※ 春天快乐!!!在瑞士真实影展谈《电影劳动》:钱可能不是最重要的天壤之别二手影像:「Found Footage」风潮下的多元创作法【有奖征文】寻找热爱技术创作的你上海国际电影节红毯&上海电视节“白玉兰绽放”颁奖礼邀约工作启动华为影像十二年:寻找穿越周期的影像力量长木公园百花齐放!白玉兰,樱花珍奇斗艳!还有世界第二大的印度神庙!侨眷黄玉兰:我和兴隆华侨农场一起“长大”14、长篇家庭伦理小说《嫁接 下》第四章 重拾自信(2)​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拉开帷幕 观时代影像,听世界声音深圳 | 精神影像展④纪录片&私影像放映展:沿岸丛生闭幕新闻丨2024新鲜提案·黎里真实影像大会圆满闭幕OCC-WCC 2024|心血管影像论坛:碰撞AI,追更指南,影像盛宴震撼来袭!2024瑞士真实影展:贾樟柯获“荣誉人物”,多部华语新片入选联想AI首款AI手机发布!百倍潜望追光AI影像,3999元售,还有全新AI PC登场瑞士真实影展落幕,我们应该关注这些华语作品白玉兰奖,众口难调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