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AI Talk | 科幻作家郝景芳:人之彼岸,智能启航

AI Talk | 科幻作家郝景芳:人之彼岸,智能启航

科技


系列导读

ChatGPT的问世引发了新一轮的AI热潮,商业领袖们对AI在降本增效、提升销量方面的商业价值已初步认可,慢慢开始思考AI对组织管理的影响。如,AI时代的组织能否走向去中心化发展?自下而上的创新能否规模化?灵活液态的无边界组织是否能够与科层式组织并存?人类如何拥抱AI并塑造差异化竞争力?实现上述美好愿景需要怎样的技术、文化、管理变革作为前提?


BCG亨德森智库再次秉承务实浪漫主义精神,开展“商业+X”跨界对谈,与科幻文学、神经科学、管理学、AI技术、商业等多个领域的大咖,共同探索AI短期及长期对于组织管理的影响。



本期受访嘉宾:郝景芳



知名科幻作家,代表作《北京折叠》、《人之彼岸》,曾获科幻界最高荣誉“雨果奖”


创办童行书院,致力于儿童的跨学科通识教育


科幻小说《人之彼岸》节选

《你在哪里》篇,基于人的数字足迹打造AI智能分身


“我们请到了人格存储与智能模拟方面国内最顶尖的研究团队,从人格的四十维解析出发,将一个人充分地数据化,以便智能程序更好地进行大数据学习,从一个人的数据足迹推导出人格画像……能够完美模拟人格的日常表现。”

《永生医院》篇,通过克隆和记忆复制让人“起死回生”


“他们对原病人的大脑连接进行多次扫描,记住大脑全部连接组,再将神经元的连接模式转化为程序,接入新躯体大脑,在程序的诱导下,新的脑神经组织也会按照过去的模式生长,相当于使新躯体快速掌握病人的大脑模式。这样就让一个人的基因和脑记忆保留,只更换了不同的身躯。”



对谈实录





Q1

作为一名科幻小说家,同时也是组织的管理者,您如何看待AI未来的发展趋势?


A

AI不是线性发展,比如今天学语文、明天学数学、后天学情感;AI是阶梯式的发展模式,即某个突破会带来非常陡峭的影响,把技术从较低的平台一下子推升到很高的平台,但在这个平台会维持较长时间,直到下一个突破点的到来。


目前大模型的确是个很大的突破,且被逐步商业化了,比如国外某打车软件的在线客服就是OpenAI赋能的。但在科幻作家的视角下,目前AI的智能水平还有限,在100分的想像空间中只达到了3分,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我在小说《人之彼岸》中写了六个故事,是按照技术水平由低到高排序的,其中第一个故事《你在哪里》描写的AI分身能够帮人类处理日常工作、甚至代替出席演讲活动,但目前的AI的智能化程度还远没有达到第一篇故事的水平。


其一,AI目前还不能完全理解人类的情感。现在有些模型可以基于语气和表情识别来分析人的情感,但还比较初级。事实上,人类理解情感不完全是通过图像识别,而是基于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识别到语气、表情等信息后会转化为自身对某件事的感受,然后产生共情。AI想真正理解人类的情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其二,AI目前还不能自我驱动。现在生成式AI很聪明,但即使参数再多,也只是人类指令的reactor(反应者),不会给自己下指令。以设计为例,需求确认、头脑风暴、原型设计、用户测试、迭代这五步,目前AI主要辅助的是头脑风暴阶段,能输出很多创意,但需求确认目前还是人在做。远期来看,高度智能的AI,应该有自主运行的目标系统,并结合外界反馈去不断调整目标。



Q2

AI将如何影响小说创作,会替代人类作家吗?


A

很多人存在误区,认为学习写作就是要多读书,从书里面学习如何写作、自己就能掌握协作的方法;但从文本到文本的成功作家非常少见。因为这缺少了一个重要过程,写作是从文本到心脏或头脑,再从心脏或头脑出发形成文本。感受生活,产生情绪和感触,这是从心脏出发;突然有一个想法,想到了意向、角色、画面,这是从头脑出发。内心源源不断的感受和脑中乱七八糟的想法,才是写作的持续动力。写作技巧本身是容易习得的,真正有价值的是感受和想象。感受和想象是所有艺术的核心本质


而目前AI创作的方法就是从文本到文本,从画面到画面。AI学习20幅梵高的画,就照猫画虎地创作梵高风格的画;AI读了某个作家的作品,就总结作品的文字排列规律,然后又排列出一个新的作品。换言之,目前AI还不具备心和脑,无法完成艺术创作中最具价值的部分。


因此,AI虽然能辅助创作,但真正的灵感和深度思考还是需要人类来完成AI能够根据指令编写一些特定的桥段,但小说的选题、立意、故事内核还是需要作者自己来思考。



Q3

科幻作家需要文理兼备,您是如何积累科学知识的?这种积累如何帮助您创作科幻小说?


A

经常有人讨论科幻小说的“科”和“幻”哪个更重要,我个人认为“科”和“幻”是一体两面,因为科幻的“幻”是推理、是科学的延伸。科幻小说需要一个出发点,这个出发点要么是当今技术,要么是设定出来的新技术;从假设出发,其余的内容都需要严格推理,在逻辑上是合理的,在科学上是可容纳的。比如科幻小说中“高维变低维”的设定也是从数学概念中延伸出来的。


我在创作科幻小说时,会把科幻世界观的设定归入理念驱动的范畴,串联文科理科思维的核心是哲学。我从中学开始就花很多时间看哲学,后来也是哲学化地学习理科知识。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我会先去找最核心的假设和逻辑,从这个起点去推演、构建世界观,然后再去看技术应用的部分。


例如7年前写《人之彼岸》时,我自学神经网络。首先是了解它的基本原理,神经网络本质上是一种数学模型,用来模拟人类神经系统,通过反向传播算法来调整每个单元的计算,实现整个模型的优化。理解了底层逻辑,就能推演出技术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



Q4

您如何看待AI对组织发展的影响?


A

短期来看,AI还不是Individual contributor(独立的工作者),而是现有工作岗位上的人类利用AI工具去提升专业性和效率,例如设计师在AI帮助下制作海报。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我个人对AI对组织的印象都是持相对乐观的态度,AI带来的效率提升会使得全社会产出大幅提升,但不会引发大规模裁员,毕竟还需要有人去使用AI、审核结果。就像相比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下人们不是没工作、而是更忙了,同时全社会的产出提升了。


当然,确实存在结构性调整。原本螺丝钉性质的工作,即需求明确、不太需要协作的简单工作,很可能被AI替代;或者不会使用AI工具的人,会逐步被具备该技能的人替代。这需要整个社会教育体系的进化作为支撑。当初工业化到来时,教育从私塾变成全社会的学校体系,全民教育水平提升,达到了工业社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从工业社会跃进到AI时代,也需要教育体系的变化,让培养的人才能适应新的智能社会。


目前AI的问题是比较general(通用化),可以作为知识方面的咨询顾问。但我认为,组织需要的不是知晓一切的超级人物,而是各司其职。组织越庞大,每个人的功能差异越大。所以远期来看,未来可能不是一个通用的大模型做组织里的所有事,而是有大量的专业化AI,会落实到组织中的不同角色,且彼此是可协作的。以制作绘本的项目为例,可能会有5个不同的AI分别负责写脚本、角色设计、分镜绘画、图文编辑、审核等职能。


但人类社会是具有模糊性的,边界不会那么明确和标准化,需要上下游协同,也需要更高层次的管理来整合一个系统性的结果,从而实现复杂组织所需的一致性。短期还是需要人类来协调各个AI,修改AI输出的结果。终极形态应该是AI自主来协调



Q5

您认为,商业组织应如何调整以更好地拥抱和适应AI时代?


A

首先,要秉持开放的心态,勇敢尝试新技术。未来AI开发者的工作会越来越难,但AI使用者会更简单。就像电脑的功能开发更复杂,但使用电脑是越来越简单的、门槛越来越低的;未来AI也会发展为一个普遍的工具。怕的是不去了解和应用,武断地说AI在某一行业是无用武之地的。


其次,企业要明确自身对AI的要求,像对待员工那样看待AI企业在招聘人类员工时,会明确招聘需求来筛选候选人,好比毕业生像一张白纸、需要通过培训逐步培养。AI也是如此,企业要明确通过AI实现的功能,以及AI哪些工作能和不能完成;如果特定功能无法满足,可以再进行针对性训练,让AI更好地融入公司。


核心启示 

1

艺术创作需要从心和脑出发;AI虽然能辅助创作,但真正的灵感和深度思考还是需要人类来完成。


2

科幻的“幻”是推理、是科学的延伸,串联文科理科思维的核心是哲学。


3

短期内AI还不足以作为独立贡献者,但未来有望发展出具备情感、自我驱动的AI,驱动组织协同。


4

AI的应用会带来组织结构性的变化,除了会有更多人来使用并调试AI,来帮助AI融入公司,也会对教育体系提出新的诉求。


关于中国区专家

阮芳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全球资深合伙人,BCG组织与人才专项中国区负责人,BCG亨德森智库中国区联席负责人。


何大勇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全球资深合伙人,BCG亨德森智库中国区联席负责人。


王秋萌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咨询顾问,驻BCG亨德森智库(中国)代表。


如需联络,请致信[email protected]


关于BCG亨德森智库

BCG亨德森智库是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战略智库,致力于采用远见卓识来探索和开发新颖的商业、技术和科学领域的宝贵洞察。亨德森智库邀请商业领袖进行思维碰撞式的讨论和实验,以拓宽商业理论和实践,并从业务内外汲取转化创新理念。


媒体垂询,请致信[email protected]


关于BCG X

BCG X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的数字化构建与设计部门。这一全新部门汇聚近3,000名技术专家、数字化构建专家和设计师,致力于协助企业客户加速数字化转型,并实现科技及商业方面的创新。


我们将加速发展BCG深厚的行业与职能专长,整合先进技术知识与志存高远的企业家精神,以协助组织实现大规模创新。


我们的端到端全球团队横跨不同专项领域,与客户密切协作,共同打造锐意创新的颠覆性产品、服务与业务,助力客户解锁新的可能性,制胜未来。


通过建立集数字化构建、商业战略与能力加速于一体的综合组织,BCG X超越商业咨询与技术供应商所能单独创造的价值,为客户提供独有的工具组合以加速促进其数字化转型之旅,实现1+1>2的效果。


推荐阅读

AI Talk | 耶鲁博士马征:从交换信息到交换认知,从效率驱动到创新驱动

AI Talk | 清华宋森教授:AI的类脑进化与组织重塑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BCG视频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

关注BCG数智港

快来关注我们吧


声明

原创内容的最终解释权以及版权归波士顿咨询公司所有。如需转载文章,请在信息栏输入“转载”,获取转载须知。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全彩触控智能蓝牙耳机,智能环绕音超长待机,13种模式玩转耳机界华为生态,智能「跳绳」智能计数,每天抡起来,燃烧卡路里~强风暴袭击美国西海岸,超过2000万人面临洪水警报!5美元就能启动!美国女子做副业年收入6位数 4年净利润近20万华为下场卷爆「保温杯」,316医用不锈钢,智能感温、提醒喝水、监测......【直播预告】智能物联2.0:行业应用新篇章丨AIoT助力下,智能家居能从“骨感的现实”走向“丰满的理想”吗?90起投融资事件:汽车交通平均融资额超10亿,智能科技持续火热 | 4月投融资月报合唱《深深的海洋》&《将进酒》杨绛:人与人之间,都是相互为镜低空经济,高歌启航|OpenTalk回顾奥迪续费弹窗,不交钱就“霸屏”?流量续费贵,订阅服务有猫腻,智能汽车也“埋坑”?你想写硬科幻还是软科幻?科技赋能,启航未来 | 上海之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荣膺“法律科技新锐机构”智库访谈丨葛涵涛:AIoT助力下,智能家居能从“骨感的现实”走向“丰满的理想”吗?华为卷爆智能「保温杯」,医用不锈钢,智能感温、提醒喝水、监测......人工智能可能取代科幻作家?刘慈欣回应失业半年极限上岸,手握7个offer!(2024春招上岸AMA直播)我的岁月(二十七)几十年了,智能马桶还没解决这个需求.....微小说 此情可待成追忆21、长篇家庭伦理小说《嫁接 下》第七章 咫尺天涯(1)极氪IPO:电动靠吉利,智能靠自己俄罗斯首台光刻机问世,可生产350纳米芯片;Omdia:人工智能将加速RISC-V的应用丨智能制造日报硅兔推荐|AI Apex Asia震撼启航:引领亚洲,共创开放式人工智能新纪元全版权收购六部科幻作品,构建“航天+科幻”IP体系——万物生华与上海蔻以文化签署科幻作品版权合作框架协议经验大放送 | 本科人大四战人大432终上岸,专业课140+复试第一综合第三——一名非典型“多战生”的备考建议新加坡教育部兼人力部政务部长颜晓芳:新加坡的托管中心太重要了!赵依芳:相信爱,创造美,是更大的力量通过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九方智投乘风破浪,智能投顾正当其时「流量为王」的北京车展背后,智能化进入普及与升级并行周期再回首 (十七)“闺蜜帮捉奸,小三就是她”:人和人之间,真的不能走太近……科幻片怎么写?如何构筑科幻世界观?想写科幻电影,你的科幻概念是什么?上影节 · 科幻电影周|人工智能:一面人类反观自我的镜子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