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何时出手?别错过孩子青春期强烈情绪中的关键信号

何时出手?别错过孩子青春期强烈情绪中的关键信号

公众号新闻
《百家谈》创始人王占郡曾讲过他女儿青春期时的一个故事。
女儿坐在汽车后座上喝咖啡。
他提醒:“小心别把咖啡洒了,喝完放在卡座上吧。”
这话一说完,他就意识到说“错”了。
果然,女儿暴怒:“我都要放在卡座上了,你干嘛说说说,你这一说,我放还是不放?”
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一定对这个故事感同身受。
《回到过去拥抱你》剧照
因为,女孩的表现简直就是青少年的典型特征,就像起伏不定的天气,前一秒明明晴空万里,后一秒就突然电闪雷鸣,什么事都没有,却一言不合就暴躁,折腾得父母有苦难言。
很多父母都觉得,青少年太叛逆,既伤害自己又伤害家人,稍有不慎就容易误入歧途,以至于很多父母,提起青春期就色变,实在不知如何应对。
《青春期情绪密码》里却明确指出:
强烈的情绪是青春期孩子的特点,而不是缺点。
作者丽莎·达穆尔是美国著名青少年问题心理专家,美国心理学领域的思想领袖,她撰写的这本《青春期情绪密码》更被不少专家认为是“少有的振聋发聩之感”书籍。
丽莎直接明了的告诉家长:
青少年的强烈情绪,并不是叛逆表现,而是情绪传递信号。
为人父母一定要看到孩子激烈情绪下的“真实需求”,随时向孩子伸出援手。

纽约时报》畅销书,

美国亚马逊“青少年心理”排行榜第一名

从对抗到共情,看见青春期激烈情绪背后的成长力量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
01
走出青春期情绪误区
知己知彼父母才能从容应对
家有青少年的父母确实容易焦虑。新闻里的悲剧层出不穷,动不动就有孩子做出自我伤害的事情;身边也有不少令人唏嘘的案例,时不时就有孩子离家出走的求救信息。
科学数据也令人胆战心惊。
书中提到,从2009年到2019年,持续感到悲伤或绝望的高中生比例从26%跃到37%,与此同时,称严重焦虑的高中生比例从34%上升到44%......2021年初,急诊部门的研究发现,与2019年初相比,疑似自杀未遂的就诊人数在青春期女孩中增长了51%,在男孩中增长了4%。
《青春派》剧照
这也是为什么父母那么担心青少年,且,恨不得为孩子建立起一个保护罩的核心原因。
但爱之深急之切,父母对青少年的爱反而容易适得其反,把青少年越推越远。
庆幸的是,丽莎很清晰的给家长们指出了一条明路:
她清晰的指出,认为”青少年必须一直感觉良好才算心理健康”是危险的观点,也是很多人对青春期情绪的错误认知。事实上,心理学上准确并真正有用的情绪健康的定义是:
在对的时间有对的感受,并能有效地管理这些感受。
所以,父母没有必要防护过当,比起“保护罩”,父母更应该勇敢地让青少年去多经历,既经历快乐、兴奋,也经历平静和安宁,自然,也可以经历暴怒和难受.....
唯一的标准只要是——对的时间有对的感受。
《家有儿女》剧照
例如,书中提到一个叫吉达的小姑娘,她刚知道自己音乐剧选角失败,她非常难过,躲到洗手间哭了起来,但她意识到自己必须很快振作起来,因为下节课她还有个测试,于是,她那天不断在“哭泣”与“振作起来”来回切换。
父母担心她抑郁,特意送她去见心理医生。
但医生很肯定地表示,强烈的、不想要的情绪是令人不快,但它们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吉达的表现其实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做“对的时间有对的感受,并能有效地管理这些感受。”
02
所有情绪都能促进青少年成长
父母只需要帮助孩子避开创伤
当然,父母还是会很担心,就放任青少年情绪起伏么?
不,我们必须再次强调——确认青少年是在对的时间有对的感受,并有效管理感受。
父母需要监督的是:
1.青少年是否会有些异样的情绪?例如在本该悲伤和愤怒的时间,青少年却一反常态的无所谓,这种反常时刻,反而是父母需要密切关注和跟进的。
2.青少年本身具备承受各种不适,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变得成熟的能力。但父母一定要仔细辨认“某一件事是否越过创伤的界限”?
任何强烈的情绪都能促进孩子成长,但创伤会给青少年带来不可逆的伤害。那么,父母如何在青少年强烈情绪中判断什么可能会对孩子造成“创伤”呢?
答案是因人而异。
书中举了一个很用心的案例。
某校为青少年额外推荐了课外书,书中涉及一个自杀的人物。因此遭到了部分家长的反对,认为如果过早让孩子阅读“情感强烈的故事”,会让青少年的情绪更加起伏不定。
但心理学家明确指出,当文学作品激发起青少年的情感时,是有利于他们产生同理心的。
而有一种情况例外,其中有个孩子,她的父亲因为自杀离世了,为此,学校专门和孩子的母亲进行沟通,一起讨论这本书是否适合这个孩子,以避免激发起孩子的“创伤”。
后来,母亲决定告诉女儿书里有自杀的情节,让孩子自己选择是否读这个故事。
女孩自己思考后,要求老师先给她讲了大致的情节,再决定读这本书。
简单来说,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波涛汹涌的情感汪洋中学习游泳,这对青少年来说是有好处的,但作为家长,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孩子,相信自己的评估,防止孩子激发“创伤”。
显然,家长想要了解青少年,就一定得做些什么,让青少年愿意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
03
读透《青春期情绪密码》
帮助青少年表达感受+控制情绪
家有青少年的父母,经常觉得孩子离自己很远。
有朋友半夜向我哭诉,她下午接到老师电话,说她儿子在学校社交不太好。
她就特意早早回去,做了顿很丰盛的晚餐,可儿子叫半天才出来吃饭,还一声不吭满脸冷漠,晚餐她不过一边给儿子夹菜一边多交代了一句:“在学校一定要好好和朋友相处。”
儿子啪一声丢下碗筷,转身进了房间,哐一声重重关上了门,怎么叫都不开门。
和青少年沟通,确实需要父母具备更多的智慧。
《陪读妈妈》剧照
书中侧重提到两大部分:
首先,是帮助父母掌握和青少年沟通的技巧,助力青少年表达倾泻出自己的感受,例如帮助青少年将情绪具体化、让青少年来决定交流的规则等等;
其次,是教育父母通过一些外力帮助青少年进一步习得控制情绪的技巧,例如,转移注意力技巧、有意识的呼吸技巧......
这些技巧都非常简单可实操,便于父母看了就能直接拿回家使用,而更重要的是,这些技巧都基于青少年的心理情况,是站在既关注青少年的情绪,又替家长解决问题的角度安排的。
比如说,作者丽莎很认真地提到,青少年之所以不爱和父母沟通,是因为父母太爱给建议了,往往孩子们刚说一句话,父母就已经给出了十几个建议。
但青少年要的并不是建议,而是“我在倾诉的过程中能得到父母的理解和认可。”
换言之,想让青少年愿意沟通的秘诀是:
1.认真地倾听很重要
2.同理心的作用远超想象
作者曾在学校征集过一个问题:“你们有什么想让我转告你们父母的吗?”
其中一个女孩提出请求:“请告诉他们,当我们抱怨学校生活时,我只希望他们回一句:‘天哪,这太糟糕了!’”周围全部同学都用力点头表示同意,甚至鼓起掌来。
“只是放下给建议,认真地倾听”就能激发出青少年向父母表达感受?
是的,青春期的真相其实就这么简单,《青春期情绪密码》里,还为父母们揭开了很多情绪认知上的误区,并通过非常多感同身受的案例,为父母们提供具体实用的技巧,帮助父母应对亲子冲突、心理危机、甚至早恋等各种挑战。
而当我们借助这本书,真正读懂青春期,为人父母也才理解:
每个“叛逆”的孩子,都只是想长大!

团购信息


《青春期情绪密码》
作者:【美】丽莎·达穆尔
译者:钟煜
团购价:38.87(原价:59.8元)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可怕的14岁,恐怖的17岁:父母最大的卑微,就是孩子到了青春期!生没生过孩子,看走路姿势就知道?网友晒出的视频让人沉默…自从把孩子当明星看,厌学、叛逆、开黄腔...青春期问题都消失了亚洲女性乳房筛查品牌周报|大人糖探索女性公共友好空间的新可能、likeuu 3周年向青春期发问、HBN续写「求真」的故事中国对高科技、先进领域的关注可能是复兴的关键深度 | 多次访华的斯里兰卡总理,透露了哪一些关键信息?【荐】何时出手?别错过孩子青春期强烈情绪中的关键信号青春期的性羞辱:当一个“好看的女生”卷入校园霸凌《歌德堡变奏曲1513》一位母亲如何帮青春期女儿走出抑郁?真正的情绪管理,不是情绪稳定,而是情绪自由袭击者是谁?什么目的?莫斯科恐袭的关键信息为什么有人要以上帝的视角来指导别人写博文?在青春期孩子的眼中,父母应避免以下四种可能让他们“掉价”的行为。若您一条都未中,那么恭喜您!独家回应!NZ移民将更难、更严?新西兰总理给出答案!对于访华,他透露这个关键信息!告诉青春期厌学的孩子:读书时偷的懒,要用一辈子来还的!激励无数学子!你不能同时拥有青春又有知识,因为青春忙于生活邯郸初中生杀人案后:我严肃告诫青春期儿子,这样才能对抗霸凌亲眼目睹儿子变废,才顿悟:青春期叛逆,是父母对孩子最大的误解14岁女儿越管越反:养育青春期孩子,一定要守住这条底线!当我懂得“费斯汀格法则”后,儿子青春期的叛逆、冲动就消失了……一不小心已经在文学城20年了孩子青春期叛逆,我该怎么做?青春期孩子的“性暗示”,你能读懂多少?唉,关键信息被和谐掉了...火人节门票未能入手?别担心,这里有备选方案!青春期,没有叛逆就没有成长14岁女儿给我上了一课:最好的青春期亲子关系,原来是这样研究了很多青春期心理知识后,终于发现了孩子青春期问题爆发的原因却嫌春色扰一部电影直揭原生家庭之痛:孩子和妈妈的关系,决定了他跟世界的关系班主任提醒:千万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家长一定要看看)家有青春期男孩,你一定得学会先退场与青春期孩子相处太难?请牢记这9个字:三不管,三不惯,三不说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