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8个孩子6个群?小学生的社交已经这么离谱了吗?

8个孩子6个群?小学生的社交已经这么离谱了吗?

公众号新闻

前些天,朋友跟我说起,她儿子坚决要换电话手表的事。


因为他和班上同学的电话手表不是一个品牌,没法加好友,同学经常约着玩都没叫他,他觉得不开心。


大宝也是类似的情况,也曾多次这样要求,我觉得可以理解。


但朋友说,现在小学生社交很复杂,8个孩子竟然有6个群。她不想孩子掺和进去,花很多时间精力在这些事情上


8个孩子6个群?!现在小学生的社交圈已经这么夸张了?


我回来跟团队小伙伴说起这件事,没想到越聊越感觉离谱。


“现在小学生的社交圈,比《权力的游戏》还复杂。”


“对对对,前两天我家娃刚给我讲了一件她们班的事儿,堪比甄嬛传。”


这个话题开始,大家就停不下来了,聊起了孩子们社交中的各种趣事和“八卦”。


大宝放学回家后,也经常和我说一些他们班里发生的事,谁欺负同学了,谁竞选班干部拉关系了,谁早恋了……


不得不说,现在孩子的社交方式,和我们想象中还是很不一样的。


小学就已经是一个小社会


在大人看来,孩子们上学的日常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上课听讲,下课玩耍,哪有什么复杂的社交活动。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现在的小学校园已经俨然变成了一个小社会。


孩子们在这里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不断实践如何与人友好交往、如何独立解决问题,并学会在小团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小团体社交


“现在的小学生也流行‘圈子文化’”,小伙伴A说,“我家娃班里,差不多得有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圈子’:


学习好的孩子有‘学霸圈’,班干部有‘干部圈’,喜欢聊天的有‘八卦圈’,经常打闹的有‘调皮圈’……


每个圈子的人也不多,可能就三五个,圈子和圈子之间还不兼容,大家各玩各的,但也不会一直不变——总有那种在各个圈子来回窜的孩子。”


这些小团体已经成为了一种身份的标志,对孩子来说,如果没能成为任何一个小团体的一部分,或者突然被自己所在的小团体排斥,就会非常难受。


因为徘徊在小团体之外,对孩子来说,就意味着“没人和我玩”和“没人喜欢我”。


有时候为了稳固自己在小团体里的“地位”,从穿着打扮到行为方式上,孩子都会和小团体的其他成员保持高度一致。


我家娃大热天的还非要穿长袖,而且一件衣服连续穿了一个礼拜,我本来很少干涉他穿啥,但这次实在没忍住问了缘由。


他说这是因为和几个要好的小伙伴约好了要穿着同样颜色的长袖衣服,这是他们班最近流行的一种显示关系好的方式。



角色分明的等级关系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小学生的朋友圈,也存在着着清晰的“等级制度”和“角色分配”。


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特定身份和任务,完全就是社会的缩影:


有领航员一样的孩子,负责发号施令;

也有像忠实水手一样的孩子,积极响应别人的指挥;

还有喜欢表达自己想法的“刺头”孩子;

更有和平使者一样的孩子,负责调解矛盾;

以及默默低调跟在队伍后面的孩子。


通过与同伴一起行动,孩子们学习了如何扮演自己的角色、承担责任及展开合作等。


可以说,小团体是孩子以后融入社会的重要预演


只不过,这种角色的分配,并不单纯基于孩子们天生的性格或“自然属性”,很多时候是由他们在班级中担任的职务来定义的。


x小伙伴B说,“我家孩子这学期突然换了课后活动班,说是要跟着要好的几个同学一起换,我问他为啥几个人都要换班,他说因为他们这群人里有人当了班长,他们几个决定要听那个新班长的。”


与我们小时候相比,现在的孩子在权力意识方面,似乎更加明显和突出了。


动画片《国王排名》


交友门槛千奇百怪


之前我刷到一个视频,讲的是当代小学生的三种交友方式。


第一种是问咕卡做到几级了,第二种是问盘串会不会周字盘,第三种是看最爱三丽鸥的卡通形象中的哪一个


煊儿姐@dy


虽然“简单粗暴”了点,但这种以兴趣爱好为核心来建立友谊的做法倒也可以理解。


小伙伴C的分享,就稍显离谱了,她说她家娃所在的班级里,流行以“梗”文化来结交朋友。


如果孩子们不知道当前网络上最火的梗、舞蹈或歌曲,就可能会被排斥。


因此,她家娃经常让她帮忙查找这些流行的内容,还会特别认真地学习,为的就是能和同学保持同频。



有时候,想要交友还得先备好设备


小伙伴A说,“现在的电话手表可不简单,早就不只是用来看时间的玩意儿了,简直就是进不进得了某个圈子的‘门票’。


市面上很多电话手表,不同品牌之间是不能互相加好友的,所以,挑电话手表的时候,性价比啥的都得先放一放,关键得看孩子的朋友们用的是哪个牌子的。


为了能和好朋友们或者同学连上线,孩子会特别指定要某个牌子的电话手表。家长还别不同意,不然就等着孩子闹情绪吧,买回再好的手表也给你扔一边不带用的。”



除此之外,还有令人“迷惑”的网络社交


现在的小学生几乎每个人都有智能手机或平板,因此通过社交媒体的互动也在低龄化。



抖、快、薯上,搜小学生标签,总能看到一些孩子在线求友,“话术”也是主打加密风格,大人很难看懂,“处闺dd,真诚的来”“三人no,专一ok”“玩mnsj的,喜欢mld的优先”……


dy上某小学生的征友启事,单个字我都能看懂,合在一起就不懂了


过度模仿大人


在孩子成长道路上,模仿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学习方式。


只是,网络加速了孩子们模仿成人社交规则的速度,使得孩子们展现出远超年龄的“早熟”倾向。


之前有 5 个小学生在饭店聚餐的视频火了,视频中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吃饭、聊天,场面很热闹,不过就是有种不符合年纪的成熟感,网友锐评“这一桌子菜,就差瓶啤酒助兴了”。



小伙伴B也吐槽说,现在不少小学生都加入了早熟大军,接孩子放学时老能碰到拉着手举止亲昵的男生女生。


“我第一次碰到的时候特别惊讶,我家孩子还撇了我一眼说‘这有什么可奇怪的,我们班好几对呢~’听完以后我更震惊了……”


而且孩子们还特别喜欢模仿成年人的社交习惯,比如经常互相请客聚餐,节日也一定要互赠礼物,模仿成人表达情感的方式。


甚至还有孩子把在电影和电视剧中看到的情节,运用到社交活动里。


小伙伴A说,“我家娃给我讲过一件事,她们班里有个孩子和另一个孩子闹了矛盾,就怂恿好几个人先去亲近那个孩子,然后再同时和那个孩子断交,说是为了让那个孩子感觉到痛苦,多吓人啊。”


无法避免的担心


虽然我们都知道,作为父母,不应该对孩子的社交管得太多,但心里难免会有些忐忑,担心孩子在结交朋友的路上遇到什么风浪。


所以吐槽着吐槽着,我们几个人就又开启了“操心”模式。


被“坏孩子”吸引


和小伙伴们聊到最担心什么的时候,大家最先提出的都是怕孩子“学坏”。


小伙伴C的担忧主要来自网络,她觉得孩子盲目追随网络上的流行梗和趋势,让人很头疼,“看着一群孩子嘴里念叨着‘鸡你太美’‘你个老六’,动不动还来个电摇舞,真的不知道该气还是该笑。”


小伙伴A则更担心孩子和“坏孩子”交朋友,受到不好的影响。


她曾经劝过她家娃不要和调皮捣蛋、贪玩不爱学习的同学一起玩,她家娃直接顶了一句“我的朋友都很棒,我喜欢跟她们一起玩,妈妈你别管了。”她也不知道该说啥好了。


在大人看来,那些“坏孩子”表现出的让人头疼的特质,比如好斗、爱捣乱、不守规矩等,在孩子眼中,却代表着勇敢和冒险。


如果过度管束,反而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故意做出更出格的行为。


电影《尼古拉小淘气》


处理不好嫉妒与羡慕


在孩子们的社交世界里,嫉妒和羡慕也是常见的问题。


其实,嫉妒和羡慕都是正常的情感,没有什么可避讳的,重要的是如何面对和处理。


小伙伴说,“我家娃竞争意识很强,之前他疏远了一个很要好的同学,我问他为啥不理人家了,他说是因为那个同学在跳绳比赛里赢了他和另外一个同学,输掉的两个人就结成了新的联盟,不和赢的同学玩了。”


这时候,能否激发孩子的同理心就显得格外关键


“我也没说他,就只是问,我记得你之前用英语讲故事拿了第一,当时这个朋友是也疏远你了吗?‘那倒是没有,他还祝贺我了’,然后我和娃都没再说什么了。过了几天,他告诉我已经主动和同学和好了。”


《我的孩子们》之《手拉手》,邵广红摄影作品

帮助孩子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确实可以教会他们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不过这招也不是什么时候都管用,只能说还是因娃而异吧。


随大流孤立别人


提及孩子的社交生活,霸凌绝对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小伙伴A说,“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除了担心孩子被欺负,我还特别担心孩子成为霸凌者。”


之前,一部着重探讨校园霸凌问题的电视剧《黑暗荣耀》火遍全网,编剧金恩淑曾透露,这部剧的灵感源于自己女儿的灵魂一问:


妈妈,是我把别人往死里打会更让你心痛,还是我被别人往死里打更让你心痛 ?


金编的回答令人印象深刻:


“在我的立场上,如果被别人往死里打,是有解决方法的,因为我有将加害者拖到地狱尽头的金钱。所以我的结论是干脆被人往死里打更好。”


电视剧《黑暗荣耀》,女主上学时饱受霸凌之苦,成年后开启了复仇之路


但对于大部分父母来说,这个问题真的无解,只能说,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远离这样的争端,不伤害别人也不受伤害。


幸运的是,现在学校和老师对霸凌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严重的欺凌行为在学校中并不常见。


但孩子们还是可能在同伴的影响下,无意中排斥某个同学。


短片《驯兔记》


这种行为,往往是对社交认同感的一种追求,并非出于真正的敌意。


孩子们可能还没有完全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那些被排斥的同学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这时就需要我们和孩子进行充分的交流,告诉他们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也要让他们了解社会的道德规则,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电影《杀死一只知更鸟》


保持独特性和社交需求之间的冲突


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常常面临一个微妙的平衡挑战:既要保持自己的个性,又想融入集体、得到同伴的接受和认可。


而这两个愿望,时常会发生冲突和碰撞。


小伙伴B说,“有次孩子从学校回来以后,特别不开心。我问了半天才说,原来是在科学课上搭建纸桥时,他本想按照自己的创意来设计,但几个关系亲密的同学坚持要大家制作相同形状的纸桥。


他们甚至说,如果谁不按照统一的形状来做,谁就‘不合群’。孩子感觉很憋屈,他不想放弃自己的想法,又担心被朋友们排斥。”


电影《看上去很美》里的方枪枪就是一个无法平衡自我和群体的孩子


我在看纪录片《零零后》的时候,有个叫一一的小女孩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她非常喜欢独处,很享受自己一人的时光。


纪录片《零零后》


小小年纪的一一在被问到为什么不交朋友的时候,竟能说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这样的话。


纪录片《零零后》


一一的老师和父母的处理方式也特别好,他们用爱和尊重接受了孩子的行为。 



纪录片《零零后》


长大后的一一向我们证明了:独立和社交并不是相互排斥的特质,一个人可以在享受独立的同时,也享受与朋友相聚,分享生活点滴的乐趣。


有时候,尊重孩子的选择,帮助他们建立起自信和独立性,也是陪伴他们成长的必要一环。


如何帮助孩子


达到社交的next level


在深入探讨了小学生社交的话题之后,我们几个达成了一个共识:孩子们在社交互动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冲突,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我们不应该因为担心这些问题和冲突发生,就限制孩子们的社交活动。


有研究表明,当孩子们在合作的环境中相互交流,勇于表达并探讨各自不同的观点时,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将得到显著增强。


这种互动不仅促进了孩子们的批判性思维,还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


如果孩子们在社交场合遇到挑战时,能够运用一系列有效的策略来积极应对,我们也就没什么可操心的了。


所以我们的重点,应该放在培养孩子们解决社交冲突的能力上。


SP电视剧《再见我们的幼儿园》


孩子们最需要学会的是如何争论、忍耐、向对方传达自己的感受、考虑对方的感受、拥有道歉的勇气和宽恕的心情等,这些都是在社会中生存所必需的人际关系技能。


学习如何争论


教会孩子如何尊重的方式表达不同意见,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年龄越小的孩子,就越缺乏情绪调节能力,遇到争论的时候,情绪会战胜理智,话也说不明白,道理也讲不清,有时候还会大喊大叫。


可以先让他们学会在争论之前做个深呼吸,尽可能让自己平静下来


接下来,我们可以采用心理学家 Spivack 和 Shure 在 1974 年代提出的"I Can Problem Solve" (ICPS)方法,来帮他们解决冲突并做出决策。



比如,当孩子和小伙伴都想做规则的主导者而产生争执时,可以应用以下步骤:


识别问题  “你们两个发生了什么事呢?”

 

表达感受 引导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感受 “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想要制定规则?”


理解他人感受 鼓励孩子们从对方的角度考虑“如果你是小伙伴,你会怎么想?”


思考可能的解决方案 问孩子“我们来想想,有哪些办法可以让你们两个都制定规则?”


评估后果 引导孩子们思考每个解决方案的可能后果“如果我们轮流制定规则,会发生什么?如果我们一起商量着指定规则,又会怎么样?”


选择最佳方案 帮助孩子权衡不同的解决方案“你觉得哪个办法最好?为什么?”


行动 一旦决定了一个方案,鼓励孩子实施“好的,那我们就先轮流制定规则,看看怎么样。”


反思 在活动结束后,和孩子一起回顾经验“刚才你们轮流制定规则,感觉如何?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鼓励创造性思维 如果孩子提出不常见的解决方案,比如“我们可以每玩一轮就新增一个规则,打造一种新的游戏”,鼓励孩子的创造性,并讨论这个想法的可行性。


在整个过程中,确保孩子感受到我们的支持和理解,即使他们的解决方案不完美,也不要打压和反驳,提建议的环节放在事后孩子心情好的时候进行。


ICPS 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孩子解决即时的冲突,还能教会他们如何在遇到类似问题时自己思考和解决,可以有效提高孩子们的社交技能


SP电视剧《再见我们的幼儿园》


学会和解


教孩子学会和解,也是帮助他们发展社交技能和情感智力的重要部分。


争执并不标志着一段关系的终结,相反,它可以成为双方相互了解和关系深化的新起点。


所以,我们要告诉孩子即使在争执中,也要尊重对方,避免使用侮辱或贬低的语言而且一定要学会道歉和宽恕


道歉的技巧 


诚恳地道歉,应该包括承认错误、表达遗憾提出改正措施等部分。


用一件小事来举例,当孩子不小心在美术课上用颜料弄脏了同桌的新画纸时,孩子该如何道歉呢?


鼓励孩子在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立即承认错误“我不小心把你的画纸弄脏了,这是我的错。”并且表现出歉意“我真的很抱歉,我知道这幅画对你很重要。”


尽量使用“我”语句,以第一人称进行表述,“我很抱歉我没有注意到颜料,我应该更加小心的。”同时解释原因“我在尝试混合颜色时没控制好,我不是故意的。”


提出解决方案“我们可以用橡皮擦或湿布试着清理一下,或者我可以帮你重新画一幅。”


认真倾听对方的反馈,给对方表达不满的机会“你现在感觉怎么样?有什么我可以做来帮你感觉好一些吗?”


适当的使用身体语言,比如在道歉时面向对方,保持眼神交流,避免显得漫不经心,还可以在对方决定原谅自己的时候给对方一个拥抱。


最重要的是,要有实际行动,比如帮助清理画纸或重新画一幅,来证明自己的歉意,并且持续地改进,在之后的日子里,更加注意个人空间和他人的物品,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SP电视剧《再见我们的幼儿园》


原谅的方式


宽恕他人也需要极大的勇气,因为宽恕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决定,它是一个涉及情感释放、理解、接受成长的过程。


相比道歉,原谅是一件更困难的事情,需要孩子掌握原谅的标准培养出宽容的心态


比如课间休息时,孩子和同学争抢一个足球,被同学推倒了,并擦伤了手。


孩子首先要做的是界定行为宽容也有界限,并非所有行为都值得原谅。虽然争抢足球是常见行为,但推搡他人是不对的。


接着需要评估行为的严重性,思考对方的推搡是无意的、还是故意的。如果是无意中发生,可能更容易被原谅;如果是故意的,那么就需要更严肃地对待。


孩子需要自己衡量不满程度,是小小的不满,还是感受到了严重的不公平对待?


同时也要思考后果,如果选择不原谅同学,可能会发生什么?也许会失去一个朋友,或者在其他孩子心中留下斤斤计较、不易相处的印象。


孩子可以问问自己,是否愿意给对方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这不仅是对别人的宽容,也是对自己宽容心态的培养。


最终,如果决定原谅对方,也要尽量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说明自己选择原谅的原因。这样做有助于对方理解自己行为的后果,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原谅不是无条件的。


想要更进一步的话,还可以和同学一起探讨解决方案,避免未来再发生类似的冲突,比如制定公平的游戏规则或者决定轮流使用足球。


SP电视剧《再见我们的幼儿园》


在冲突解决后,我们可以与孩子们一起回顾和讨论可以改进的地方,帮助他们理解决策的重要性。


一定不要忘了,当孩子们展现出良好的人际关系技能时,不要吝惜你的称赞和鼓励。


就像学会骑自行车一样,他们一旦掌握了这些人际交往的秘诀,就能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平稳而自信地前行。


参考资料:

1 チイ,中学年の子どもの心理と関わり方 https://chi-226.com/中学年の子どもの心理と関わり方/

2 チイ,高学年の子どもの心理と思春期 https://chi-226.com/高学年の子どもの心理と思春期/

Duran, R. T., Gauvain, M. The role of age versus expertise in peercollaboration during joint planning.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Psychology, 55, 227–242. 1993.

4 MacDonald, R. A. R., Miell, D., Morgan, L. Social processes and creativecollaboration in children. European Journal of the Psychology ofEducation, 15, 405–416. 2000.

默娜·B·舒尔博士,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


也许你还想看看

【为什么有人不禁夸?】

喜欢记得点亮小红心

推荐阅读

4岁女儿在幼儿园遭遇“毒友谊”,她竟然给出教科书式的解法

因为一条裙子,女儿差点被全班女生孤立了

第一次偷拍,就发现了孩子间相处的秘密

别小看孩子的“毒友谊”,其实比早恋更可怕

孩子社交无小事,别错过打造他关键能力的每次机会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看了令人窒息的中小学生“厕所社交”,才知道为啥好学生会被送到精神病院原来小学生的作业可以这么好笑这情况太离谱了!巴黎人昨晚收到了警察局发出的严重紧急警报,可这警报内容多少有点离谱了……中小学生的霸凌和社交,为什么常常发生在厕所里?现在相亲这么离谱的吗为什么大学生还要有家长群?离谱了!多伦多要征收“下雨税”!市民狂吐槽:坐等呼吸空气税健康,决定人生的长度。心态,决定人生的广度。阅读,决定人生的深度。格局,决定人生的高度这也太离谱了!四年半没交过一分房租!! 纽约名厨麦迪逊 终被驱逐出这个公寓....凯特王妃有更新!小王子6岁生日,新照刷屏社交媒体江西夫妻一块洗澡意外身亡,留下8个孩子成孤儿,网友:他们的死,一点都不值得可怜凯特王妃更新动态!小王子6岁生日,新照刷屏社交媒体!惊天爆料!查尔斯国王已“逝世”?凯特王妃成现实版“消失的她”?全网传疯,越来越离谱了…美国花28年跟踪68个孩子后发现:抢跑不是捷径,是弯路。中产夫妻的10条标准太离谱了吧看了令人窒息的中小学生“厕所社交”,我才知道为什么好学生会被送到精神病院1688自采洗衣液10斤15.9;西安饭庄粽子6个9.9;杰伦联名咖啡6瓶9.9《阴阳鱼》连载第43章:时间如刀,空间如砧板,而你我都不过是鱼肉355人集体学变态“头戴内裤”,打破世界纪录!这天性释放的,太离谱了...李云迪的社死,是可怕的社会悲剧!小米之家变“小米网吧”?小学生的上分圣地......太离谱了!只是因体味"过于难闻",美国航空竟将8名乘客直接赶下飞机.....原来我写了那么多字啊梦到自己赢大奖,麻州女子6个月后"梦境成真中终身奖",每年领25,000美元西海岸超火的科技圈交友APP来纽约啦!寻找NY社交达人,一起打造最有趣的社交平台我的社牛孩子,在芬兰小学被霸凌之后离谱了:女子剖腹产手术一年半后发现肚子里有餐盘大异物?原来是医生粗心落了东西…新大陆 (4)大模型融合最近火的有点离谱了!![掌设] 凭啥这么贵——游戏本也冲高,这次成了吗?小米Redmi G Pro游戏本2024晚发评测《生命和家园 10》山中寺庙带女儿去了趟医院儿科,发现了怪事:孩子们的身高太离谱了吧?!小学生的寒假作业能有多离谱?好好的日记本写成了生死簿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