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孩子长大后跟你亲不亲,都藏在这件小事里

孩子长大后跟你亲不亲,都藏在这件小事里

公众号新闻

直播预告

点击下方预约按钮,观看直播↓

作者|钱志亮

来源|钱志亮工作室( ID:qzlgzs)


这几年,“情绪价值”一词常常被人们挂在嘴边。


在交往中,人们越来越看重情绪价值,以此来判断所处的某段关系是否是愉悦的、健康的。


什么是情绪价值?


“情绪价值”一词原本源于经济学领域,放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里,我们可以这样简单理解:


为关系中的另一半提供情感和情绪支撑,帮助对方表达、处理情绪,从而让对方的内心得到疗愈。


无论在哪一种关系里,人们渴望找一个能接得住自己情绪的人,当自己也能真诚地为对方提供情感支持时,有来有往的互相搀扶,关系就会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正如心理学家林赛·吉布森曾说:


“两个人的关系是靠由情感亲密产生的愉悦感来维持的,只有在有人愿意花时间来聆听你的感受并尝试理解你的时候,你才会有这样的愉悦感。


如果你在一段关系中体会不到那种愉悦感,那么这样的感情不会长久。在情感上对彼此做出适当的回应是维持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基本要素。”


情绪价值也存在于亲子关系中。


年轻的父母会发现,如今的孩子与我们小时候完全不一样,他们不再满足于物质上的丰富,内心似乎比我们小时候更孤独。


他们对“自我”的关注、对“自我需求”的关注,是以往任何一个年代无法比拟的。


很多孩子跟父母不亲,就是因为父母无法给他们提供正向的情绪支持,最终使得孩子丧失了分享欲。


在父母提供的情绪价值里,藏着孩子需要的爱与安全感。


给予孩子情绪价值

是很多父母一种稀缺的能力


想想过去我们是如何回应孩子的情绪呢?


曾经收到一位刚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人的留言:


考研成绩刚刚公布不久,他的成绩远远没有达到预期,找工作也是磕磕碰碰,十分不顺利,这段时间是他人生中最焦虑忐忑的时刻。


当他对父亲诉说这种焦虑时,得到的回应是:


“我当年就让你别学这个专业,你偏偏不听。”

“我们那会儿比你们现在要难多了。”

“你们这一代人,经不起事,太脆弱了。”


父亲的一番话,反而让他更有压力了。


这是很多父母在面对孩子表露情绪时的常见反应,类似的话语还有“你看,我说什么来着”“你就是不长记性”“这有什么可难过的”“这都是小事”……


比起安慰情绪, 家长更多的是忽视或否认孩子的情绪,有时会通过嘲讽让孩子“长记性”,有时会借由孩子的失败来输出教育道理。



这就是缺乏情绪价值的父母表现之一:在孩子情绪崩溃时,轻易地指责、打击孩子。


除此之外的表现还有:


◆ 他们对孩子说的话题不感兴趣;

◆ 他们很难共情孩子的情绪;

◆ 他们认为孩子的感受不重要。

◆ 最严重的,他们还会轻易地放大自己的沮丧并传递给孩子。


比如时常唉声叹气,抱怨生活不顺、抱怨工作不爽、抱怨家庭不幸福,一边拼命付出,一边甩着脸色给家人看,不自觉地成为“低气压中心”。


父母本身就无法排解消极情绪,自然也无法向孩子提供正向的能量。


孩子在父母的态度之中,得不到理解与安抚,亲子之间也就无法建立起情绪上真正的亲密感。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下班回到家对伴侣说:“今天上班真的好累。”


对方说:“你闲惯了”“你的工作是很轻松的”“你有点脆弱”,相信你当下的感受,也是无比委屈和难过。


孩子的童年,如果父母都无法提供情感支持,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他可能再也不愿对大人吐露心声。



孩子渴望的“情绪价值”

本质是对“爱与接纳”的渴求


日本喜剧界泰斗岛田洋七在《佐贺的超级阿嫲》一书中提到这样一个细节:


小主人公昭广,体育很好,是运动场上的小英雄,可惜文化课成绩一直平平。


有一天,他捧着十分惨淡的成绩单回到了家,他愧疚地对外婆说:“阿嬷,全是一分、二分,对不起。”


可是外婆却说:“成绩单上只要不是0就好了。1分2分的,加在一起就有5分啦!”


昭广问:“不同科目的成绩也能加在一起吗?”


外婆表情认真、果断地说:“人生就是总和力。”


昭广当时还不完全理解外婆的意思,但外婆乐观的人生态度,巧妙地化解了昭广内心的焦虑和痛苦。


阿嬷就是这样一位能为孩子提供情绪价值的家长。


能为孩子提供情绪价值的父母:


◆ 他们往往善于回应孩子;

◆ 他们会让孩子感到自己的情绪和想法是被理解的;

◆ 他们能调节愤怒的情绪,让孩子感到安全感;

◆ 他们对孩子充满了包容、关注、支持和安抚。



这样的家长,不仅能为自己的情绪负责,也能有效疏导孩子的情绪。当孩子倾诉痛苦的感受时,无论造成这种感受的源头是什么,他们都会试着放下评判,看到孩子的痛苦。


孩子长大之后,耐受痛苦情绪的能力会更强,也能更加乐观地看待各种负面情绪。


我曾听一位年轻朋友说起这样一件小事:


她读大学时,一位室友与父母的相处模式一直令她羡慕。


室友从小就与父母建立了安全的依恋关系,一家三口经常聚在一起聊生活、聊未来,室友也几乎会对父母坦诚所有心事。


室友曾经对她说:“我特别喜欢和爸爸妈妈讲话。小时候,无论我感觉有多糟,他们都会接住我。”


这位室友后来也成了她最要好的朋友。


她发现,室友从父母身上学习到的倾听、共情和接纳,也被很好地运用到了生活之中。


人们对“情绪价值”的渴求,本质是对“爱与接纳”的渴求。


沐浴在父母爱与理解的孩子,他们更容易习得这种爱的方式,成长中以同样的态度去对待他人,这种情感的流动,会促进孩子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



努力成为一个情绪稳定、成熟的父母


情绪价值高,是情绪成熟的一种表现。


我们今天说,父母要懂得为孩子提供情绪价值,不如说努力成为一个情绪稳定、成熟的父母。


虽然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1.稳定的情绪


当你本身已经成为一个情绪黑洞时,你就没有更多、更积极的能量去爱你的孩子。


爱人先爱己,在亲子关系里也同样适用。


为孩子提供情绪支持的前提,是父母要先照顾好自己的负面情绪。


负面情绪是生活中的常态,我们要学着与它好好相处,接受它、正视它,并想办法排解它,如运动、看书、出门散心等等。


做出实际的行动,才能破除生活烦恼的魔咒。


正如《积极情绪的力量》一书中所说:“我们并不是因为生活圆满、身体健康才感受到积极情绪的,而是由衷的积极情绪创造了圆满与健康的生活。”


2.为孩子提供稳定的情感支持


情绪只能被理解,无法被压制。


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一个孩子很害怕打雷,他听到雷声,第一时间跑到妈妈的怀里。


第一种回应:“哎呀,这有什么好怕的呀,我真没见过你这样胆小的孩子。”


这是压制。


第二种回应:“你害怕打雷的声音吗?放心,妈妈在这里陪着你呢!”


这是理解。



前者的回应,让孩子感觉到,害怕是一种很可耻的情绪体验,他可能下一次不再跑过来找妈妈,恐惧的情绪从未消失,只是被孩子藏起来了。


长大后,他们可能会越来越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也不知道如何处理它们。


后者的回应,让孩子知道了,妈妈懂我的感受,他没有遭到指责,反而感受到了被理解和接纳。


这种安全感会让他渐渐地平静下来,过一会儿,大人再进行下一步的引导,孩子的理性也会慢慢回归。


这就是一种稳定的情感支持,没有特定的模式和话术,重要的是父母能否接住孩子的各种情感体验,让孩子知道:你是来支持他,而非评判他的。


你可以抱着孩子,拍拍他的背,让他的情绪“飞”一会儿;也可以坐在他旁边,什么都不做,陪他默默地哭;你还可以告诉他:我知道你很委屈,想哭就哭吧,我会陪着你。


孩子有时候只需要一个安全的容器来容纳那些感受,这个角色,早期只能由父母来扮演。


你能时刻稳稳地托住孩子的情绪,你就能拥有美好的亲子关系。


文末点个【在看】,与您共勉。


其实,很多时候不是你做不到,而是你不知道提升自身能量、不再内耗、爱自己的方法!


只有我们不内耗了,才有了能时刻稳稳地托住孩子的情绪,拥有美好的亲子关系的基础。

推荐学堂总编夫人卡总的视频分享会:
《不纠结,不内耗》
原价59.9元
特惠价39.9元!
揭开内耗的真相
用大量真实案例、可实操的方法
帮你提高认知、升级思维、积攒内在力量
分享会到底多超值,往下看看分享内容☟☟☟

点击下方小程序
即可购买,反复畅听
下单后联系客服兑换课程


作者介绍




本文转载于钱志亮工作室(ID: qzlgzs),作者:钱志亮,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专注于特殊教育、家庭教育、幼儿教育领域。著有《入学早知道》《科学的早期教育》《急用先学的140个汉字》等。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培养“主体性”,从穿衣这件小事开始《阴阳鱼》连载第45章:时间如刀,空间如砧板,而你我都不过是鱼肉【那些年,那些玉树临风的男人们】先秦-惠施-辩在巴黎的100件小事|Part 2孩子长大后跟你亲不亲,童年早有预兆高考结束了:暑假可以做的100件小事,值得收藏的保姆级攻略讲讲我发现的一件小事,很能反映当下现实优爱腾芒的野心,都藏在了迷综的四大象限“他爱不爱你,都藏在细节里”看起来比你年轻的同龄人,主要赢在了这2件小事上......李玫瑾: 这类孩子小时候难带,长大后往往最有出息骑电动车这件小事,让我理解了什么是女性主义中国人的那些处世密码,都藏在这里了孩子小时候省心,长大后优秀,取决于童年,你对这件事的态度休斯顿市民半夜2点排队长达半英里,国税局却因这件小事关门..这20件小事,永远不要对自己做(切记!)给自己一杯茶的时间在巴黎的100件小事(上)长大后才明白,这一生输给了感统失调,感统失调的孩子太难了小思考丨让爱变靠谱的三件小事让你重振心情的5件小事婚后伴侣是否爱你,都藏在这3个字里门罗逝世!37件小事带你回顾她的一生心理咨询教会我最重要的一件小事孩子长大离家,想娃的英国妈妈们竟吃起了致幻蘑菇······你爱不爱自己的孩子从这10件小事就能看出来故宫隐藏600年的真相曝光:原来真实的历史,都藏在国宝里最新!悉尼接收所有国际访客的53%,带来约百亿旅游经济收入!越来越多人来澳洲,这件小事一定要注意,否则或将被重罚!爱自己,从这件小事开始做起做对这一件小事,就能让你收获双向奔赴的爱情——最后通牒提升幸福感的18件小事美股基本面 - 2024_03_18 * 晨报 * 摩根士丹利策略师Wilson:美债利率逼近重要技术位 将对美股构成考验。小留学生因为这件小事吃上340澳元罚单,“肉痛”的教训:严格海关规定不可忽视!想要孩子长大有出息:聪明的妈妈,做到了四管六不管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