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百模大战”周年考|国内大模型盘点:305个大模型发布,备案率约四成,如何寻找变现、破局之路

“百模大战”周年考|国内大模型盘点:305个大模型发布,备案率约四成,如何寻找变现、破局之路

公众号新闻

【编者按】:

本周,OpenAI推出新一代旗舰AI模型——GPT-4o。而早在2023年3月15日,GPT-4就已正式问世,其强大的文本生成能力迅速使生成式AI成为全球焦点,掀起了一场AI技术竞赛的浪潮。

在国内,生成式大模型的发布同样风起云涌。2023年3月16日,百度发布“文心一言”大模型;2023年4月10日,商汤科技的日日新发布;2023年4月11日,阿里巴巴的通义千问发布;2023年7月7日,华为云推出盘古大模型3.0……各方力量争先恐后,争奇斗艳,这股热潮被形象地称为“百模大战”。

那么,一年多过去了,国内大模型企业的发展现状如何?硅谷的生态又有怎样的新变化?在这一领域中,科技巨头和初创企业展现出了怎样的发展方向?对此,《每日经济新闻》特推出《“百模大战”周年考》策划,深入探讨这些问题。

一年前的3月15日,随着OpenAI多模态预训练大模型GPT-4的发布,国内包括百度、华为、腾讯等科技巨头,百川智能等初创企业,以及智谱AI研究院等研究机构纷纷扬帆起航,投身到人工智能(AI)大模型开发,试图搭上这趟时代的列车,轰轰烈烈的“百模大战”也由此开启。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4月底,国内共计推出了305个大模型。而截至5月16日,只有约140个大模型完成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占发布总量的45.9%。这意味着,还有约165个大模型尚未获得“过审”机会。

这一严峻现实的背后除了有技术层面的难度,还有训练和推理过程中高昂算力成本的制约;即便是跨过这一关,大模型企业如何实现商业化,依然着面临不小的难度。而对这场竞赛中可能被“出局”的公司来说,未来的路又在何方呢?

现状:305个大模型发布,
仅约四成完成备案

GPT-4的发布在全球掀起了“炼大模型”的热潮,面对这一新蓝海,科技巨头、初创企业以及科研院校相继开启布局,没人想错过这趟时代的列车。

据《每日经济新闻》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4月底,国内共推出了约305个大模型,在过去一年推动着语言理解、图像识别等多个领域的技术进步。

图片来源:每经制图


截至2024年5月16日,国内共有约140个大模型完成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占305个大模型的45.9%左右。

此前,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就《办法》相关问题回答媒体提问时介绍,《办法》规定,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公众提供生成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的服务,适用本办法。

在已备案的大模型中,在地域分布上,北京以70个备案大模型领跑全国,凸显了其在AI领域的集聚效应。上海和广东紧随其后,分别有28个和19个模型备案。


图片来源:每经制图

而“140”这一数字同时也意味着,从备案层面来看,大约还有165个大模型依旧未通过备案,无法公开向公众提供服务。这些尚未能“过审”的大模型中,不乏一些备受关注的明星项目,包括曾号称是“国内首个ChatGPT”的元语智能大模型ChatYuan。

更多未完成备案的是“学院派”大模型。在305个大模型中,有60个大模型是由大学或研究院所研发。或许是由于研究机构的项目更偏重学术探索,而非商业应用,备案动力或流程可能不如企业迅速。也有大模型转向“境内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例如恒生电子的大模型。

一名大模型行业创业者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称,当前模型相关的备案申请有点像专利申请,并不一定会通过,且申请周期较长,约在4~6个月。他表示,当下,大模型只要做To C服务,就需要备案,而在B端,一些大客户会要求大模型公司完成备案工作。

不过他同时强调,没备案的大模型也不代表就消失在市面上,很多来自研究所、大学的大模型仅仅只用于研究,就没有动机去完成备案。

一家大模型头部企业从业人士也告诉记者,来自大学的大模型,如果只做自己学术范围内的研究,是可以不用备案的。

“百模大战”行至此时,最终留下3~5家大模型已经成为行业对于这场竞赛最终结局的共识。“大模型这个行业(到最后)可能就不存在了,未来大模型就是几个最基本的底座,只有少数的几家公司。”行行AI董事长、顺福资本创始人李明顺曾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坦言。

难点:成本高,日活千万需年入
超100亿元才能覆盖数据中心成本

算力资源的稀缺性是制约大模型发展的关键瓶颈。对不少大模型来说,没能挺过一周年,难搞的算力要负很大责任。对于模型厂商而言,目前主要的算力成本包括预训练成本和推理成本。模型推理应用阶段对算力的需求要远远高于训练阶段。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纬民计算,在大模型训练的过程中,70%的开销要花在算力上;推理过程中95%的花费也是在算力上。

以GPT-4为例,该模型的训练需要一万块英伟达A100芯片跑上11个月。假设每块A100的成本为10000美元(价格因供应商和购买数量而异),那么一万块A100的总成本约为1亿美元。

对于许多急匆匆踏上大模型赛道的创业公司或科技企业来说,在“烧”了一阵子钱后,他们绝望地发现,算力不仅越来越贵,质量也开始下降。

郑纬民表示,目前,市面上只有三类系统可支持大模型训练。其中,基于英伟达GPU的系统一卡难求;基于国产AI芯片的系统面临国产卡应用不足、生态系统有待改善的问题;而基于超级计算机的系统,虽然可在作好软硬件协同设计的情况下实现大模型训练,但需在超算机器尚未饱和的前提下操作,私人企业获得超算设备的机会并不大。

据英特尔方面介绍,在大模型领域,去年关注点更多是在模型训练上,对成本和功耗并不那么重视,彼时,企业都希望能训练一个自己的通用大模型。随着很多通用大模型被训练出来,今年关注的重点则转移到了推理。对企业来说,大模型训练出来是需要变现且能够盈利的。但目前市场上很多大模型都是基于开源的,性能差不多,用于训练的数据也差不多,很难通过差异化来盈利。

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推理过程,成了很多创业者败退的原因之一。为了降低成本,部分企业正在尝试探索是否可以用CPU来做大模型推理。从当前一些案例来看,在130亿参数以下的大模型中,CPU是可以做到的这一点的。

然而,即便是熬过了推理关,企业要将大模型变现仍有不小的难度。在行云集成电路创始人季宇看来,大模型的商业落地与早期互联网时代相比区别很大,边际成本仍然非常高。大模型每增加一个用户,基础设施需增加的成本是肉眼可见的,一个月几十美元的订阅费用根本不足以抵消背后高昂的成本。

更为关键的是,眼下大模型要大规模商业化,在模型质量、上下文长度等方面还有进一步诉求,不排除会进一步增加边际成本。目前来看,日活千万的通用大模型一年需超过100亿元的收入才能支撑其背后的数据中心成本,未来大模型要像互联网产业一样服务上亿人,成本一定是迈不过去的槛。

寻找新“航道”:投身应用
或专注垂类细分行业

如果说“百模大战”最后的赢家只属于少数几家公司,那在这场赛事中被淘汰的公司,未来会走向何方?

昆仑万维董事长方汉曾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百模大战”会淘汰一部分公司,剩下的科技公司肯定会继续全速前进。

在行云集成电路创始人季宇看来,当下和未来两三年,大模型的商业探索会在成本和Token质量上相互妥协,并逐渐分化为两派。

一派是质量优先,用高端系统打造高质量的通用大模型,寻找超级应用来覆盖高昂的成本。另一派是成本优先,用足够便宜的硬件提供基本够用的Token质量,寻找垂直场景的落地。若能在同样的成本下买到规格大得多的芯片,跑一个百亿千亿模型,支持超长上下文,商业化的空间会比今天大得多,就像曾经的显卡和游戏行业一样。

启明创投合伙人周志峰认为,当下,绝大多数的大模型企业是包着大模型的皮,裹着应用的心,“拥有模型能力的团队更容易在算法、模型、数据、模型的加速方面去做优化,以达到体验更好的产品,尤其对比那些用第三方模型纯粹做应用的公司。这一类公司其实不是模型公司,未来一定会是一家应用公司”。

周志峰以字节跳动为例,从今日头条到抖音到TikTok,背后的轴是AI驱动的推荐引擎。“字节跳动第一轮、第二轮融资的时候跟我们投资人讲得更多的故事是AI驱动的推进引擎,而今天不会再去说字节跳动是一家AI技术公司,只会记得是哪几个应用造成了这么大的规模。”同理,今天大部分的大模型公司未来也一定是靠它最终闯出了超级应用,大家因为这个超级应用而记住这家公司。

李明顺也持同样的观点,即不远的未来,有一部分大模型公司要转型成应用公司,因为大模型领域不需要这么多公司,“有一些大模型公司的创始人有Plan A和Plan B的双计划,就是一旦我的模型实在是拼不过前面的5家之后,就要被迫在一些垂直领域里面找到生存之地,它就会转型为一家应用公司。”

在备案成功的大模型中,部分模型已经从通用型转变为聚焦特定领域或行业的细分垂类模型。

中科闻歌董事长王磊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坦言,在过去的半年到一年内,适当做小行业大模型,降低参数规模的趋势已经变得非常明显。真正成功的商业应用不是制造一个巨无霸,而是能够被用户广泛使用且价格适中。“实用至上是关键,不必为了面子而去追求大规模,高昂的代价会影响产品的市场推广和用户的使用,实用性才是商业发展的主导原则。”

王磊表示,目前国内企业都意识到,最受欢迎的规模是70亿和130亿,300亿是单台推理的参数规模,比较受欢迎。“在我们的大模型发布时,国外网友评价这是企业级应用的小型参数规格。我认为一般的企业可能难以承受更大规模的产品。对于文本生成任务,这个规模基本上是足够的,但对于一些特定领域的任务,还需要强化模型的能力。”

第四范式也同样坚定选择投入行业大模型。“如果说无限把模型做大,往里面放无限多的数据,最后可能会达到AGI的状态,但是在每一个垂直应用,我们都要平衡好能力以及代价”。创始人戴文渊此前在第四范式的业绩沟通会上也表示,从技术的角度来说,第四范式也追求AGI,但是与此同时,“对于每一个客户的具体场景,我们也要做一定的裁剪,比如说这个考试只考数学,不一定需要让它有物理的能力。”

记者|可杨 杨卉
编辑|何小桃 兰素英 杜波
校对|汤亚文
|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如需转载请向本公众号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从“百模”到“千体”:大模型智能体的竞争格局、商业模式和技术挑战美国前总统如何寻找职业“第二春”?国内大模型五虎融资仅是巨头零花钱?谷歌、微软、Meta:每季度拿不出100亿美元别玩AI2月私募股权基金备案锐减,数量降四成,金额缩水近半;国资、民企LP参投规模比例5.4:1 | 基金月报开盘太高,没有买进,而且岚图华为官宣智驾新车,还有最高效800V、5C超充、AI大模型发布百川新模型冲顶中文测试基准!首款AI助手“百小应”同时发布,“最懂搜索”葡萄牙佩纳宫(Pena Palace),建筑童话标化+留学专家携手支招,揭示在巨变中的破局之道!最新:数智本草大模型发布揭秘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破局之道 | 【请听讲】第二季精彩回顾阿里通义千问2.5大模型发布;阿里达摩院提出“知识链”框架,逐步纠错降低大模型幻觉丨AIGC日报理想最便宜车型发布,L6售价24.98万元起|最前线小模型时代来了?微软最小参数AI模型发布,性能逼近 GPT-3.5人到中年成为深情的人 活成一首诗中国移动千亿多模态大模型发布,「九天-九九」风趣畅聊堪比GPT-4oOpenAI 联创 Ilya 离职内幕曝光;微软中国AI团队集体打包去美国?最新回应;华为回应大模型发布会演示造假 | AI周报「四月决断」来临,如何寻找A股投资主线?|智氪OpenAI陷巨大算力荒,国内大厂抢先破局!打破单芯片限制,算力效率提升33%美股基本面 - 2024_03_18 * 晚报 * 收盘:美股收高科技股领涨 标普指数三连跌后反弹。英镑看多押注创2007年以618淘宝京东均取消预售机制;中国首个Sora级视频大模型发布;周鸿祎将举办线下拍卖会出售迈巴赫丨邦早报众望所归的设备即服务EaaS深陷发展困局,DePIN或为破局之道国内大模型五虎融资仅是巨头零花钱?谷歌、微软、Meta:每季度拿不出 100 亿美元别玩 AISuno v3音乐生成模型发布,几秒钟生成完整歌曲;富士通用生成式AI加速药物研发丨AIGC日报2024中国“百模大战”竞争格局分析字节豆包大模型发布!“比行业价格低99%”,对话火山引擎总裁谭待国产芯片破局之路:重视技术创新,聚焦差异化策略从300多个国内大模型中脱颖而出的Kimi是谁?如何寻找隐藏宝藏股!华尔街看好这3只股票英语学习伴我终身国际视野下,如何寻找理想的时尚品牌投资标的?|2024华丽志论坛系列报道饶毅:国内引进的一批国际正教授几乎被“清零”!西湖大学国际正教授已超北大清华,除浙大外,大部分国内大学都接近放弃招聘国际正教授特斯拉,被调查;麦当劳就侮辱性文字骂顾客一事致歉;小米高管否认雷军被李想锁车里;中国首个Sora级视频大模型发布...百模大战引爆「千卡集群竞赛」,“中国英伟达”交卷了开源日报 | 清明节前AI复活亲人成热门生意;中国没有“百模大战”,未来也不会有“十模大战”;谁将替代Transformer?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