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个人怎么买超长期特别国债?财政部出官方教程了

个人怎么买超长期特别国债?财政部出官方教程了

公众号新闻

2024.05.17

本文字数:1005,阅读时长大约2分钟



导读超长期特别国债属于记账式国债,老百姓可开设账户在二级市场向机构投资者购买,但不持有到期有亏损的风险。


作者 | 第一财经 陈益刊

5月17日,根据财政部网站消息,财政部成功发行了4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一期),本期国债期限为30年,经招标确定的票面利率为2.57%, 2024年5月20日开始计息,招标结束后至5月20日进行分销,5月22日起上市交易。
这也正式拉开了今年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序幕。按照此前财政部公开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安排计划,从5月至11月,财政部将陆续发行20多期超长期特别国债,期限为20年、30年、50年不等。
随着今年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陆续发行,一些老百姓迫切希望了解如何购买超长期特别国债。此前国债曾出现“抢购”,比如4月份发行的电子式储蓄国债,发行首日即售出计划发行额的99.7%。随着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一些网民也询问是否可以购买以及如何购买。
17日,财政部网站公开一则《个人投资者购买国债问答》,回应老百姓如何购买超长期特别国债。
财政部称,今年发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为记账式国债,有20年、30年、50年三个期限品种,具体购买操作按上述记账式国债购买流程办理。
所谓记账式国债,是指在一级市场通过记账式国债承销团主要面向机构投资者发行,并在中央结算公司以电子记账方式记录债权。上市后,个人投资者也可在二级市场向机构投资者购买。
财政部称,个人投资者可以通过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柜台业务开办机构购买,也可以通过在证券交易所开展债券经纪业务的证券公司购买(两者具体名单详见文末)。
财政部表示,个人投资者购买记账式国债,可以提前通过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柜台业务开办机构任一网点柜台、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开立个人债券账户和资金账户,并开通记账式国债交易业务;也可以提前在证券公司开立普通A股证券账户和资金账户。
财政部称,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柜台业务开办机构根据市场需求,自主选择一定债券品种供投资者购买,个人投资者可通过其网点柜台、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购买。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记账式国债,个人投资者可通过证券公司网点或证券公司APP购买。
不过,财政部也提醒,记账式国债的交易价格随市场行情波动,投资者买入后,可能因价格上涨获得交易收益,也可能因价格下跌面临亏损风险。因此,不以持有到期而以交易获利为目的的记账式国债个人投资者应具有一定投资经验和风险承担能力。

微信编辑 | Ziang

推荐阅读

知名车企被爆启动千人规模裁员!以主动离职为主!匿名人士称,后续可能裁撤科长!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万亿超长特别国债发行在即,如何影响债券市场?1万亿特别国债发行计划,对普通人到底有什么影响?“首席论谈”第七期|超长期特别国债:意义、影响和投资策略30年期特别国债值得购买吗?利率2.57%,半年付息轰动!香港比特币现货ETF港交所上市,内地人怎么买?深夜! 金价大跌! 这只股票暴涨; 周五! 50年期特别国债首发; 俄罗斯突发! 暂停交易; 中美首次商定→“1万亿特别国债”落地:普通人的机会与担忧2024春假伦敦邮轮行之一中国式现代化与超长期特别国债活久见!天地板、地天板、一字跌停,这股走势太吓人了!超长期特别国债上市,盘中突发,两次停牌...全网讽刺跑不赢通胀的超长期国债,为什么暴涨到熔断?央行下场买国债?想的有点多也是凡人-副总领事穆罕穆德完全靠抢!30年超长期国债1天被抢光,我们该如何买买买?制裁下的俄罗斯洪灏:股市正处在躁动的边缘,1万亿超长期国债,只是试探性的开始万亿超长期国债来了,最早5月17日发行从邯郸三恶少说起突发,万亿特别国债来了……深度聊聊超长期国债的事儿第三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又来了!总额350亿元,期限50年上市首日暴涨25%!超长期特别国债究竟怎么买?直播:一万亿特别国债、房地产去库存政策解读2024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安排解读(附下载)发行长期特别国债是财政政策发挥更好作用的探索一财社论:超长特别国债唤醒市场化新格局狗引儿【长篇】(六十三)预计下周开售!30年超长期特别国债今日首发,年息2.57%,个人购买攻略一次讲透利率最高2.5%,仍然秒光!国债突然遭疯抢,大爷大妈早早排队“买断”,财政部最新发声超长期特别国债进展如何?发改委最新回应超长期特别国债开放购买,理想一季度净利大幅下降 | 财经日日评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首发超长期特别国债,要不要去抢购?万亿特别国债来了宏观市场 | 超长特别国债发行如何影响流动性?——货币政策与流动性月报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