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新高考改革收效甚微?对话布朗大学教育经济学博后叶晓阳

新高考改革收效甚微?对话布朗大学教育经济学博后叶晓阳

社会


编者按:

人生最重大的抉择面前,你会遵循自己的本心还是草率行事?


在本期节目中,教育经济学方面的学者叶晓阳老师讲述了在不同的时间点,诸多学子是如何因为缺乏经验,或信息不对称,以及被迫要在这个系统中去进行最安全的博弈,而做出了不符合自己意愿和兴趣的大学/专业选择。


当我们在讨论现在的毕业生在走向社会时为何如此艰难时,也许都可以回溯到最初的这些选择:是否有机会练习为自己做决定,是否可以追寻自己的本心,是否有空间追寻自己的热情。


▲更丰富的对话语境,可收听相关音频

高考志愿填报,一场异常庞大且残酷的博弈


声东击西:在高考志愿填报这个人生最重要的抉择面前,学生、家长和学校是如何「博弈」的,其中的障碍有哪些?


叶晓阳:高考志愿填报的行为和结果受两大因素影响,分别是制度因素和个体因素。从个体的角度而言,高考志愿的复杂性由信息、偏好和策略三个层面叠加而成。不尽人意的志愿填报可能是由信息有缺失、兴趣有偏差、策略有错误造成。


就信息而言,你需要了解大学和专业,还要考虑到自己的分数;就兴趣而言,很多人其实并不清楚自己的兴趣点,自己想学什么专业,这造成了很多问题;就策略来说,现行的高考录取制度算得上是一种博弈,每一步的背后都有很多策略问题。不同家庭背景和不同特征的学生会因为这三点得到不同的结果,其中最劣势的学生可能这三点都没把握好,最终导致志愿填报的结果不尽人意。


高考志愿填报最终是一个机制设计的博弈问题,规则制定部门需要做的是设计一个好的机制,减弱策略对志愿的影响程度。如果志愿填报中策略的影响过大,那么学生犯错的空间和犯错的可能性都会非常大。


声东击西:悖论在于,高考学生一门心思扑在考试本身,志愿填报中所需要的信息、兴趣和策略往往是他们不具备的,很多时候都是父母在替孩子做学校和专业的选择。


叶晓阳:让学生自己参与到决策的全过程,这一点其实非常重要。但是,我在辅导毕业生进行志愿填报时,特别想帮助同学们来掌握这个方法和技能,让他们自己做出这个重要的选择,但和我打交道的大都是父母。例如,我的志愿填报讲座的参与者 80% 以上都是父母,来参加的学生占比很低。


当父母过度参与时,他们替子女选专业会过分强调专业前景。我被父母问到最多的问题,就是专业的前途,毕业后的收入等等,家长们普遍过分关注这一个维度,但是专业选择和学校选择本身是一个多维度的事情。


我认为专业的选择需要考量三个因素,分别是平均前景、个人兴趣以及个人能力。一个正确的选择至少要占到上述两种因素,当绝大多数选择仅仅看重专业前景,学生没有兴趣、没有学习的动力,很大可能是学不好这个专业的,也不一定能够拿到专业的高回报薪酬。


声东击西其实高考志愿填报中的「信息+兴趣+策略」,是一个做选择的通用步骤,适用于我们人生的大大小小的抉择。


选择之前,要理解自己、理解游戏规则,再做出恰当的策略。然而,在高考志愿填报这个巨大的抉择面前,高中生往往是无知的,父母往往是简单化理解,这就导致了选择的「鲁莽」。


▲ 1977年恢复高考|图源:Unsplash


叶晓阳:高考志愿填报其实是高中生成年后第一个重大的人生决策。这个抉择很难,它本身就很复杂,抉择的时间很短,而且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没做过这类决策,没有办法在经验中去学习,以此提升抉择的能力。


复读生在志愿抉择上会更好一些,因为他们有既往的经验积累。除此之外,家庭背景好的学生,平均的志愿填报结果也会更好。虽然高考几乎是最平等的教育筛选机制,考试和录取存在的客观困难对所有人而言都相似,但在主观上,部分学生有更好的机会去解决困难,最终导致了结果上的不平等。


所以,我倡导初高中阶段要开设更多让学生做抉择的课程和实践项目,让学生们接受并习得如何做决策。

新高考改革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一些「修补」工作

声东击西:对于个体而言,做抉择是一件困难的事,个人层面的差异也会让结果千差万别。好的一点是,我们的教育改革似乎想要降低个人决策的重要程度,进而使高考志愿填报更加公平,我们的高考制度在做什么样的努力,当下又有什么成效?


叶晓阳:过去 20 年来,我国有以下重大的高考改革。


第一,从顺序志愿改成了平行志愿。顺序志愿最大的问题是它很容易造成分数与录取的不匹配,而平行志愿很好地改善了这一点,它给学生多重的保护。一方面,平行志愿让分数和录取更加匹配,大幅度减少了高分低录的同学。顺序志愿制度下,高考分数达到清北线,但被二本学校录取的结果常有发生,改革后这样的可能性就非常低了。


另一方面,顺序志愿让考生通常只有一次机会,这就限定了考生对院校和专业的选择偏好;而平行志愿让考生有多个机会,帮助他们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所以我认为平行志愿是过去 20 年,我们教育政策里非常成功的一个改革。


第二是新高考的出现。这是过去五年,高考录取制度改革中最重要的一个。新高考有两大改革,分别是考试科目改革以及录取制度的改革。


就考试科目而言,传统的模式是文理分科,新高考则是可以在七门或者六门选修科目里面任选三门。这种情况下,考生就可以选择更感兴趣的科目。选择的科目,一方面决定了考生能够填报什么样的专业,另一方面也改变了高考分数的计算方式。


新高考采用赋分的方式来计算分数,即按照同一个科目相对的排名比例进行赋分。但是,各科之间的分数和难度都存在差异,例如物理排名前 1% 和生物前 1% 在难度和得分上不可比,但是他们最终的赋分却相同。这样,赋分制让学生们倾向于更加功利性的选择。


▲ 图源:Unsplash


声东击西:新高考的选科改革,在我看来其实是为了让学生在抉择时将个人兴趣纳入其中,但是现实却是,赋分制反而刺激了科目抉择中的功利取向,偏离了兴趣取向。


叶晓阳:新高考有两点弊端,非常复杂,以及并没有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反而是用一个错误弥补另外一个错误。


高考制度在底层的设定上就有问题,新高考等改革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一些修修补补的工作,而不是去修改制度本身。所以很可能漏洞会越修改越多,非但旧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还可能出现很多新问题。

中国的大学和大学生都太像了


声东击西:我们现在整个社会都有一种思维模式:「一考定终生」,即认为考试和分数能够决定命运,这种思维对之后的很多选择其实都有消极的影响。


叶晓阳:「我们的社会太依赖所谓的确定性」。比如上了清华,就希望百分百能去公司做高管,但现实并非如此。人生是一个概率性事件,生活不会给我们任何确定性的承诺。但这并不是说听天由命,什么都不做,坐等上天安排我们的命运。


我们的努力可以提高成功的均值。平均而言,相较于小学学历,大学学历者的收入均值更高。但是围绕这个均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性,这个群体都在围绕着方差波动。努力的意义就是提高均值。


声东击西:理想的大学模式是,大学有明确的培养目标,例如能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东西或者是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等,每一所大学都应该有自己的特点。


叶晓阳:大学的多元能够让学生的选择更加多元。


中国的大学太像了,大家都四平八稳,是国家经济社会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被不断地制度化(institutionalized)。这导致学生们倾向于上综合排名更高的学校,单一的校园标准扼杀了学生选择的多元性。但是像在美国等国家,学生的选择是更加多元的,也并非是单向度地以学校排名为准绳。


▲ 图源:Unsplash


中国的大学生也太像了,他们的终极目标非常精准,试图拿到一个通关秘籍。按部就班,效仿前人,一步一步走到出口。大家都在做一些随大流的选择,并且希望人生的每一步都可以被预测。最终忘记了成为独特的个体,忘记了去寻找自己,发展自己。


声东击西:像高考的后遗症,似乎「一切皆有正确答案」。

「看见远山,发明远山」


叶晓阳:我的本职是经济学家,但我更有诗人的底色。我在大学里面受到最有价值的教育,也与诗歌和文学相关。很幸运在大学期间,有老师可以告诉我,我可以成为我自己,我可以不随大流,我可以做非常特殊的人。


我在北大求学时,江涛老师和胡旭东老师对我的触动非常大。胡旭东老师在北大的诗歌节上的发言中引用一位外国诗人的诗,「每一个真正的诗人都是一头怪兽」。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怪兽的力量就是想象力和灵感,我们不必去做一个四平八稳的人,不必成为别人期望中应该成为的样子,而是要有自己的价值观和喜好,有自己的方向。


▲ 胡旭东老师|图源:网易


第二位是江涛老师,他曾送我一句话,我一直将这句话视作我的座右铭:「发明远山」。


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同学其实是在登山,山是存在的,我们有确切的目标,有确定的路径,做好每一步就一定能够登到被承诺的山顶。而发明远山,则是需要自己去创造。远山并不存在,远山需要自己去发明。

  1. #127 那些又丧又迷茫的年轻人

  2. #167 如果不走独木桥

  3. #175 做数年教育质量评估后,对内卷有何新体悟

  4. #193 不念高中会怎样?

  5. #211 这个特殊的金三银四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摄影欣赏:江城子:春秋冬夏演风光布朗大学宣布永久取消校友面试!面试形式转为2分钟介绍视频!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解读《繁荣与停滞》:日本经济发展的镜鉴与启示布朗大学成为第一所官方保护种姓平等藤校强制送精神病患就医效果甚微,救助者反被攻击,新规被众人质疑明年起,维州高考改革?以后能考汽修护工、美容美发智库观点 | 经济学家任泽平对话投资人拉斯·特维德:关于投资,时机并不重要、时间更加重要布朗大学宣布永久性取消校友面试,改为提交2分钟自我介绍视频新州将对教育系统进行重大改革!以英语数学教学为重点,将于2024年实施...【直播预告】如何拥抱开放式创新?对话牛津大学傅晓岚教授广州大学教授谢爱磊:成为教育经纪人的父母们,困在了“为孩子的未来负责”的责任感中2022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等3位经济学家加拿大物价油价推高10月通胀率!今年6次加息收效甚微!重磅 ◇ 万名国内富豪带480亿美元移民海外!但来加拿大人数微乎其微?包括美联储前主席在内的三位美国经济学家分享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看格格熬番茄,我惊呆!美女博后直播抱着中国大学博导狂亲!女生居然是个留学生...民意与天意:从攘外必先安内的失败说起坏消息:布朗大学入学率大幅提高,不ED,希望渺茫!高考数学题变难了吗?从难易之辩看高考命题改革的思路大话西游33:孙悟空什么时候知道自己是和尚的?龙王为什么那么卑微?23FALL美国TOP30院校面试调整政策汇总!布朗大学永久性取消校友面试!干货快收藏!布朗大学永久性取消校友面试,2分钟自拍视频取而代之!《智本社经济学框架》:探索正确的经济学芝加哥大学教授荣获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梨泰院踩踏事故已致156人遇难,布朗大学将永久性取消校友面试|一周教育盘点三位经济学家分获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为安置无证移民,纽约市每年花3亿美金租酒店客房,同时削减了10亿美元教育经费...创业 - - 起步白忙乎!加拿大物价油价推高10月通胀率!今年6次加息收效甚微!【经济学入门】顶尖文理学院教授,多项经济学论文竞赛获奖导师带你感悟经济学原理!2022年希腊神话之旅 5 纳夫普利翁,古老的要塞博士申请 |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王泽宇老师招收计算机图形学博士/硕士/博后房地产步入下行周期,家电还有戏吗?对话邓欣首席——家电新势力声音:试图办成研究型大学是中国大学教育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