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Copley广场之360度
***
当你站在波士顿的科普利(Copley)广场中心时,你不妨在原地转个圈。你会发现,此刻的你好像是拿着一个万花筒,每转一下,眼前就浮现出一幅迥然不同的画面,而每个画面都记载着过往的日子里的一些不曾褪色的传说……
东面:三一教堂
当你转向科普利广场的东面,你会看到,在一群现代建筑的簇拥下,一座如城堡般的教堂,以其无法掩盖的魅力,向你召唤。
这就是建于1877年,由建筑师亨利•理查森(Henry Hobson Richardson)设计的的波士顿三一教堂(Trinity Church)。粘土的屋顶、粗犷的石柱、沉重的拱门、精美的彩绘,多变的造型以及红褐色的塔楼, 一起构成了建筑门派上的“理查森罗曼式风格”, 该设计风格很快被全美各地的公共建筑所仿效。如今,三一教堂不仅被指定为国家历史地标,而且被美国建筑师学会列为“全美十大最重要建筑物”之一。
虽然不谙建筑学,也不了解圣工会,我还是饶有兴致地把这个礼拜堂琢磨了一遭。那些精致华美的玻璃彩绘真让人目不暇接。
南面:云中蜃楼
面南而立,一栋宏大的蓝色玻璃大厦矗立在你的眼前。尽管我们对摩天大楼们早已不以为然,但是这座著名的汉考克大厦(Hancock Place)的悲喜交集的经历却不得不说。
汉考克大厦与一位知名华人的名字很有关联,这便是“最后一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贝聿铭。很多人认为这是贝氏的作品,其实不然。汉考克大厦的确是由贝聿铭建筑事务所承担建筑设计的,但它的设计师是贝聿铭的合伙人亨利•科布(Henry N. Cobb)。
作为都市明信片,汉考克大厦一直享有新英格兰第一高的美誉,它是简约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建筑楷模。科布大胆创新,前无古人地采用了当时最大面积的玻璃作幕墙。淡蓝色的反光玻璃结构和蔚蓝色的天空融为一体,洁白的云朵漂浮其上,恍惚间,你会浮想联翩,分不清人间与天堂。
John Hankock大厦,将其邻居印入其玻璃帷幕之中,你中有我,相得益彰。
从玻璃墙里欣赏街景
楼外的游客在赏楼,我在楼内观游客。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由于工程上的失误,500磅的玻璃窗曾从天而降,怦然碎裂,汉考克大厦曾经是贝氏建筑事务所的一个抹之不去的败笔。
在我逗留波士顿期间,巧遇汉考克大厦上展示法国艺术家的作品。在44-50层外的玻璃上,是一个诺大的穿短裤的男子,不晓得艺术家的宝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西面:人民宫殿
在Copley公园的西侧 ,耸立着大名鼎鼎的波士顿公共图书馆麦金楼(McKim)。它的宏伟的气势、豪华的装潢和丰富的藏书(仅次于美国国会图书馆和哈佛大学图书馆)使其位于美国公共图书馆的大哥大行列。这是美国第一个向公众开放,并且允许普通市民借阅书籍的真正意义的“平民”图书馆。
我拾阶而上,首先被入口处的两尊象征着艺术和科学的女神雕像吸引住了。我注意到雕像底部刻着这些名字:牛顿,达尔文,法兰克林,巴斯德,提香,拉斐尔……
我漫无目的地穿梭在这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里,有时欣赏那精美壮观的壁画雕像;有时琢磨那栩栩如生的微型“西洋镜 ”展品;有时在装饰着航海地图的咖啡厅里品尝糕点;有时在馆内庭苑里的一角,晒晒太阳发发呆。
壁画中的女子飘飘欲仙
母与子
在回廊踱步,仿佛穿越到了16世纪的罗马
置身贝茨(Bates)阅览室,我静静地在大厅一隅的书桌旁坐下,端详着眼前有着墨绿色灯罩的台灯,仰望着美轮美奂的拱形屋顶, 环顾着充满着复古格调的阅读环境,不由地羡慕波士顿人的好福气。这样富丽堂皇的殿堂,不是贵族皇家的行宫,不是祭奠朝拜的圣地,不是议论朝政的会堂,而是“Place for the People” (人民的宫殿) 。波士顿的百姓能自1895年起就在如此辉煌的宫殿里享受文化瑰宝,何其幸也!
久违的书卡
北面:足底丰碑
在广场北边的小径上,倘若不仔细寻觅,你还真难留意到一个静静地躺在地面上的重要地标:一个为纪念波士顿马拉松百年而于1997年建的圆形图案。要在以前,我也会从这不起眼的标记前匆匆而过,但是现在,我却要特意地停下脚步,满怀敬意地注视这个足底丰碑。在我的周围,就有着那么一群奔跑不息的马拉松爱好者。他们执拗倔强,挑战自我,他们风雨兼程,征战波马。踯躅在此,我忽然想起了一句广告词“你的能量,超乎我的想象”。与这些勇往直前的跑者相比,自己只是一只小巫,一只想尽量跑得远些的小巫。
眼前的这个平面雕刻,外围以橄榄枝装饰,中间刻有波马线路、高度图示和夺冠者名单。雕刻周围的4个柱形浮雕上,镌刻着马拉松选手的飒爽英姿,而不远处的Boylston大道上的黄色标记便是波马的冲刺线。
好啦,既然到了终点,这篇游记也该收尾了。不过,再添一笔,Copley广场360度后,你一定不要错过广场中央的一处小景致----龟兔赛跑。看着调皮的两个小家伙,你是不是会心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