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历史纠结与相互需要:中日新常态

历史纠结与相互需要:中日新常态

博客



 
中日新常态

  第一、中日之间的历史纠结应该结束;

  第二、中日之间的相互需要必定取代相互敌视,欧盟就是个例子;

  第三、日本对中国的需要越来越多于中国对日本的需要;

  第四、日本的军国主义复活是一个神话;

  第五、中日关系前景一片光明。

  关键的看法,或者说传达的一个核心观念是,中国要有心理准备,接受日本成为一个正常的国家,包括日本未来可能的修宪,因为这是日本国民的正常诉求,别的国家不可以干预的。从日本方面说,要有心理准备接受中国成为世界上的第一大强国,因为这是惯性的驱使,也是别人无法阻挡的。

  

第一、中日之间的历史纠结应该结束

  中国在历史上和日本一开始是师生关系,中国人是日本的老师。老师和学生的交往在唐代达到第一个高峰,那时日本遣唐使到中国来学习,中国当时的国家魅力也是非常强大的,对周边国家的辐射世界公认,并且是受欢迎的。这段历史持续了数百年,一直到宋代。到了宋代,中国在日本的地位还是相当高的,比如说京都,就是按照北宋的都城——汴梁建制的。今天我们看到,京都是保留中国历史上文化因素最多的一座都城,而且确实是有这种大宋风范吧。后来到了南宋之后,历史上都认为南宋之后就没有中国了。宋朝后到了元朝的统治,再到明朝的衰弱,一直到清朝的所谓异族统治,中华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也就慢慢衰弱了。到了明朝,也就是日本的丰臣秀吉时代,德川家康时代吧,他们认为日本已经强大到可以向明朝进攻的程度了。日本经过朝鲜跟中国打了一仗,最终虽然没有进攻、占领明朝,被朝鲜的一个著名将军李顺成在海上击败了,但是从此日本已慢慢失去了对中国的敬意,或者说师生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和谐、融洽了。到了明治维新,日本接受了西方的文明,慢慢有一种学生超过老师的感觉,事实上中国明朝在日本的明治维新时期正是衰弱得最快的时代。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越来越瞧不起中国,认为它自己可以作为东方的领袖。

  应该说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日本确实代表了西方的文化和西方的技术,扮演了或者说事实上就是以中国现代化的老师的身份出现的,而且在技术上、资金上,为中国的改革开放给予了相当大的支持。我们可以想象,当年如果没有日本的无息贷款,没有日本企业的早期投资,中国的改革开放是难以顺利进行的。在这件事情上,我们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懂得感恩的民族,如果忘记是不可以的。但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国的实力越来越强大。据2013年的统计,中国的GDP已经接近日本的2倍,而且日本在各项技术指标上,包括生产能力,与各发达国家相比,曾经的优势都已经丧失。美国作家、研究家傅高义曾经写过《日本第一》,这本书当时震憾了全世界,美国人也感到了危机。但是今天看来,日本人再也没有了作为世界第一的心态。各种因素影响到了日本政治家以及日本民众的心态,他们感到了一种焦虑,这种心情我们应该也是可以理解的。

  过去这些年,在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每年以平均8%左右或更高的速度增加的时候,日本经济一直在徘徊,甚至有了“失去的十年”的说法。而日本的政治家呢,像走马灯一样的,今年上一个,明年又上一个,然后经常不到一年就下去了。这种状态就会导致日本国民焦虑,与中国的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在历史上中国曾经做过日本的老师,日本曾经是中国的学生。在政治的文明程度上,中国曾经以华夏和天朝自居,把日本称为夷狄、倭寇。日本在近代以来就有一种报复心态,甲午战争中国失败,日本就没有再把中国放在眼里了。

  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在名义上是战胜国,但是这种冤仇从来没有解除。日本这种岛国具有根深蒂固的、与生俱来的自卑心理。日本对于自己国民的道歉意识很强,由于一个小小的错误就可能剖腹自杀,引咎辞职,但作为国民心态,不敢向其他民族道歉,是害怕导致民族自卑,丧失民族生存的基础,所以一直不敢承认错误。中日之间的仇恨加深,从之前的师生关系演变为像夫妻一样争执,甚至拔刀相向,到当代谁也不服谁,这种心态是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最大负面因素。

  

第二、中日之间的相互需要必定取代相互敌视,欧盟就是个例子

  我今天所讲的中日新常态,就是要解除这种心态,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现实是经济的需要大于其他方面的需要,未来中日之间的相互需要必定取代相互敌视。欧盟就是这样的例子。一战与二战主要都是法国和德国作战,这样的两个国家,按照中国或日本的标准,应该永远都是敌仇,但现在我们看到,在欧盟体系中法国与德国成为核心国。这与德国敢于承认错误有一定的关联,但法国与德国抛开过去的战争仇恨,携手建立欧盟经济体最重要的还是与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相关。二战后,所有的欧洲国家沦为二等国家,以前的世界霸主英国的殖民体系已经分崩离析,法德也纷纷丧失海外的殖民地,欧洲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单独与美国或俄国抗衡,经济竞争逼迫他们必须联合起来才能与美国抗衡。现在有些人认为欧盟的联合主要是与俄国抗衡,但我的理解是,欧盟首先抗衡的是美国。在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收入等方面,欧洲最大的对手是美国,而不是仅仅在意识形态上对抗俄国。诚然,欧盟也确实在内心对俄国充满恐惧,所以通过欧盟的方式,联合西方国家与俄国对抗。中国作为正在兴起的国家,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也会使欧盟感到威胁,欧盟作为整体与中国进行加入WTO、反倾销、对中国某些企业制裁的谈判,其力量比单独的欧洲国家强大得多。这就是为什么欧洲国家会忘记彼此间的仇恨,包括波兰和德国、法国与德国、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间的仇恨。任何一个国家现实的政治和经济需要一定会超越历史的恩怨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例如北约和华约在二战后相互敌视,但现在东德和西德的统一,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等国家统统加入欧盟,包括最近的乌克兰。大部分的乌克兰居民都希望加入欧盟,除去加入欧盟构成强大的政治体与别国谈判外,也包含着乌克兰对俄罗斯重振沙俄文化的恐惧。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苏联解体为15个国家,普京上台后从来没有放弃过重新将这15个国家联合为一个帝国的企图,事实上,无论是乌克兰还是波罗的海国家对俄国的雄心是有戒心的。这就是为什么乌克兰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坚决的态度以及义不容辞的步伐迈向西方,这也是为了他自身的安全。

  中亚五国马上加入欧盟的可能性不太大,但是他们利用上海合作组织,想要在中国的保护下或者在中国丝绸之路的带领下找到抵抗俄国的雄心。我们在历史上可以看到无论有多大的冤仇,多深的民族仇恨或者多么深厚的情感都不可能超越当下的政治经济利益。这样的案例在中国和朝鲜半岛关系上表现的很清楚。中国以前把韩国看成美帝国主义的走狗,把北朝鲜看成与中国有战斗友谊,兄弟般的情谊。但是大家现在看到,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决策人不仅亲自访问过韩国,韩国领导人也多次访问过中国,而至今为止中国最高领导人没有去过朝鲜,朝鲜最高领导人也没有来过中国。并不是我们两个民族有什么问题,这只是说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经济格局和价值取向下,他们对对方采取不同的外交姿态,都是因为现实的经济需要和现实价值观带来的一种选择。很多国家之间都发生过战争,还有很多国家在历史上亲如一家,那么发生过战争的国家成为一个国家,曾经亲如一家的国家变成对立的国家,这样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因此不是历史决定现在,而是现实需要决定对历史的认知。

  我认为中日两国都有这样共同的需要,忘掉过去,面向未来。当然忘掉过去就意味背叛,但是记录过去在我看来是更加愚蠢的选择,忘掉过去面向未来是一个更加明智 的选择。前不久发生两件事,一是中国进行国家公祭,纪念战争中的受难者—-被屠杀的南京市民,二是日本众议院选举中,安倍带领的自民党取得前所未有的胜利。这两件事不能做过分解读。首先我认为中国进行这类公祭是必须的,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在战争中死难的同胞,而且在日本纪念战争罪犯时,我们纪念我们的死难同胞绝对是无可厚非的。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因此要求日本必须要接受,这就需要民族之间的互相理解。至于日本自民党的选举胜利,我们不能理解为是对中国的对抗措施,因为我认为日本人民不具备被动员的民族意识,只能说日本人民有双重焦虑,一方面是由于日本社会的经济衰弱、老化、发展停滞;另一方面是日本民众确实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够是个完整国家。对于我们中国人而言,如果国家连自卫的权利都没有的话,我确实认为中国老百姓也会选择一个能够率领自己实现主权完整的国家领导人。在我看来,无论中国公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还是日本自民党选举大胜,都是两国人民做出的最符合国情的选择,中日两国都不应该对对方的选择指手画脚。我看到南京公祭现场也有日本媒体在场,并做了非常平和的报道,同时我也非常欣喜地发现中国政党、媒体、民众都以非常平和的心态接受了。 前不久日本政治家来中国访问时,还解释了中日两国关系的缓和和一些变化,我们要相信无论是中国人民还是日本人民都有足够的理性来处理中日的问题,而且我发 现在十八大之后中国领导人更加清晰、理性地看待这些问题,比如钓鱼岛事件上两国都没有做出使事件激化的行为,这就是一个非常理性的表达,这对中日关系下一步的和解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中日之间的相互需要一定会取代相互敌视,这也是人类的历史经验。

  

第三、中日之间相互需要的强烈程度是不一样的

  在我看来,日本对中国的需要强度远远大于中国对日本的需要。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认为日本现在在汽车制造业、IT业、家电业、造船业、港口制造业、轻工业、饰品业,金融业,所有这些方面都不能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代表了。比如说IT业里领先它的有美国;制造业里韩国还有中国的华为都已经迎头赶上;家电业全球占有率50~60%都是中国提供的;造船业也被韩国超过了,中国也在慢慢超过韩国;其他的一些产业中我实在找不到一个无可取代日本的,包括照相机。但是有一个产业日本是无可代替的,那就是武器制造。比如二战初期,日本的航母制造、飞机制造被公认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美国二战时期,《战争风云》的作家都认为日本的民事飞机是非常先进的,他是这么形容的:在空战中,民事飞机像镰刀一样在空中收割美国的舰载飞机。日本可能有一种希望,恢复国家主权,修改宪法后,可以在武器制造业上与中国、美国一争高下,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我认为可以这么理解安倍经济学。

  尽管如此,安倍政府的这种期望必定会遇到美国和俄国的挑战,现在奥巴马政府不知道是否已经意识到安倍政府的真正意图,假如这样,日本也会遇到众多的竞争对手,欧盟、美国、俄罗斯都重视武器出口。他本以为找到了新的增长点和救生筏,但是我认为恰恰相反,他可能会树立更多的敌人。从这个阶段来说,日本与中国如果能够组成更大的共同体,地区一体化,中日联合,进行国际经济政治博弈,可能会更大程度地符合日本的利益。因为日本不可能将它的日本列岛开离它的生存领域,开到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它的生存区域决定了它必须处理好与中国的关系。2005年我出了一本书,《果壳里的帝国:洲际国家时代的中国战略》,书中的核心观点是:世界已经进入了一种航空母舰编队的时代,美国的航空母舰有它的护卫舰驱逐舰,比如说墨西哥、加拿大。中国当然会成为另一个主力舰队。日本现在确实是一个很大的经济体,但是将来呢,二十年后会怎么样呢,中国的GDP总量已经是日本的两倍,那么将来如果是四倍呢?所以日本处理好与中国的关系是意义重大的。这是宏观意义,从微观来看,中国可以完全不进口日本的产品也可以生存,因为日本产品可以有其他国家的产品来替代,比如说欧盟、东南亚、美国、韩国等等。而且中国产品也可以完全不出口到日本,可以只出口到以上国家。如果真的这样,对于日本是有较大打击的。习近平总书记出访韩国,说明韩国对中国的进出口受惠是很大的,中韩贸易总额远远高于中日之间。

  我这样说,并不是说中国不需要日本,中国确实需要日本,也感谢日本在改革开放初期对中国的巨大援助,技术的支持和资金的支持。而且在这一点上,中国人也从来不会忘恩负义的。当然中国也需要日本在生命科学,自然科学,环境治理,土地治理,水治理这些方面的技术;另一方面,中国人民对日本的文化,对日本的环境,对日本在某种意义上保留我们的汉唐文化,应该是非常感恩非常喜爱的。我前两天在上海遇到了一个刚刚访问过日本的师弟和一个师妹,他们就说,师兄,我这么说是不是有点负罪感,我说什么意思,他们说虽然公开舆论认为中日之间应该是战争中的对手,而且历史冤仇也没有解决,但是到了日本之后,我不知道为什么就非常喜欢日本,对日本的文化,日本的制品由衷的喜爱,感觉找到了我们祖先中的那种久违的文化和那种生活的亲切感。我就跟他们说,你们这种感觉我也有,这就是为什么过去这几年,我们全家好几次去日本访问、旅游的原因。从生理上来说,血浓于水,虽然我们不能说跟日本有多少血缘上的关系,但是从文化传承上来说,不可能有任何一个政客或任何一种国际上的需要就可以割断中日联系。中国在后现代化的过程中,要向日本学习的地方还很多,中国的现代化还没有完成,还在过程中。大家都已经看到了,对环境的污染,雾霾,环境的破坏,以及对水资源的过度采伐和污染,带来种种问题。很多日本科学家,环境专家对中国进行无偿援助,帮助中国进行土壤治理,在农业现化化耕作上提供帮助。因为我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工作,我听到过很多日本的个人,不是组织就是个人,他们觉得有义务帮助中国进行土壤治理,有些人在西部一住就是十几年,经过他们指导种植的水稻、小麦产量更高,味道更好,土地肥力提高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要向日本学习的地方还是很多的,尤其是在后现代化的过程中。在如何珍重农业,对老人的关爱这方面,日本比我们更早地步入老年社会,我们现在正在奋斗过程中,日本是当前世界上对老年人照顾非常好、平均寿命最长的国家。对马上步入老年化社会的中国来说,对日本的需求是非常大的。无论怎么讲中日之间是相互需求,绝对是也应该是超过相互仇视的。国民之间不要被某些意识形态所煽动,被个别人的教唆所束缚,要进行私下的指导,还是可以接受的,应该是共同之处大于分歧,共同的利益大于共同的伤害,这个基本的观点还是可以接受的。这就是我要讲的第三个问题。

  

第四、日本军国主义会不会复活?

  日本一旦摆脱了美国的保护,一旦修宪成功,日本右翼会不会把日本引导上一个重新武装的军国主义国家?不能说这种担心一点道理都没有,因为日本的有些右翼是很疯狂的,不考虑现实世界的需要。但是我想说的是,当代世界已经不是军国主义时代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成长环境和整个社会的心理需求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一方面是日本的实力达到了顶峰,另一方面中国实力确实非常衰弱,包括朝鲜半岛也很衰弱,还有就是西方列强推广殖民地政策。从日本角度来说,如果不能够自我保护,不能够把自己武装起来,先发制人,他担心的是被西方所征服。那个时代包括德国的法西斯主义,意大利的法西斯主义,苏联的红色法西斯主义,也可以称为集权主义,以及他的卫星国对他的支持。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纳粹主义和集权主义是当时的时代潮流,民主和自由已经龟缩在角落里,无人问津。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的军国主义是当时时代下的一个产物。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日本当时作为一个岛国,率先进入现代化,而中国还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列强瓜分的灾难深渊的边缘呻吟和挣扎,那时的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是会造成很大的威胁,而且事实上也不仅是威胁了,变成现实的战争了。但在当代条件下,我认为不仅是日本,即使是美国,欧盟,俄罗斯也不敢轻易觊觎中国。我还有一个论断,作为一个独立的大国,能够在历史的聚光灯下,表现自己,展现自己成为明星的时代对于日本来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不可能再重新回到历史聚光灯下,成为侵略别的国家的一个轴心国家,因为不可能有任何一个国家会忍受日本的战争行为。所以我认为不必担心日本的修宪就一定会导致日本的军国主义。

  美国在日本进行的武器生产,我认为它也是为了拯救国家的经济,找到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它的主要竞争对手实际上也不是中国,应该是美国和俄国。所以,武器生产和修宪并不是日本重新军国主义化的信号,这是我的看法。因为当代世界的和平和发展仍然是主流。大家看到了习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在两年来进行了大概16次对世界各国的访问,所到之处,都受到真诚、热情的欢迎,他们带去的都是经济发展的前途,一路一带战略。比如说习总书记最早去的非洲,后来到了美洲,拉丁美洲,中东欧,以及中亚五国,东南亚国家,周边国家,包括蒙古和韩国,基本上都是向往和平,向往经济增长,甚至没有任何人提到日本的危险,始终都没有提到。所以说发展和和平,所有国家之间的相互需要和互动,让本国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是当代的主流意识。

  

第五、中日经济合作前景广阔

  大家知道,这次APAC会议,朝鲜没有来,但是日本来了,习近平主席和安倍首相在北京进行了两年多没有进行的中日首脑会晤。会晤后,双方之间相互较劲的调已经下降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对中日之间企业的拉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不能说丝绸之路仅仅跟韩国相关,与日本也是相关的。年底之前,可能中韩之间的自贸区谈判就要完成。一开始本来是中日韩三国的自贸区谈判。但由于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次日本没有加入谈判。一旦中韩自贸区谈判成功,对今后中日之间的自贸区谈判是有巨大促进作用的。中韩之间的自贸区谈判会成为中日之间的自贸区谈判的一个蓝本,一个成功的案例。中韩之间的有些条款甚至可以直接引用。现在,人民币刚刚在韩国实现了自由兑换。人民币在韩国的自由兑换和自由贸易到目前为止是相当成功的。如果能把规则更加健全的话,以后在日本甚至在美国的自由兑换,浮动汇率也是可以预期的。日本的资本市场更大,一旦中日货币可以自由兑换,对中日之间的经济拉动作用会更大。这两件工作做好了,中日之间的一体化进程会大大加快。

  现在妨碍中日之间一体化进程的主要障碍,我认为有两个:一个障碍是过去的战争责任问题。但这是一个比较软性的障碍。另一个障碍跟中国自身的问题有关。

  毋庸讳言,现在,中国还不是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是民主体制。从体制结构上来说,中国是一个巨大的中央集权国家,有三十多个政治体。所以任何其他国家在与中国一体化的时候,都有可能会导致一个政治体和三十多个政治体之间的对抗。比如最近的香港问题,就是这个问题的一个写照。香港,澳门,按照一国两制,都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他们的自治权利,政治权利,司法独立,文化上的自主权等都应该是受到宪法保护的。但是过去十几年,或者说最近七八年,大陆对香港的某些政策还不太够。一直有两种力量在博弈,一是让大陆香港化,另一是让香港大陆化。由于这样一种博弈,也导致了前段时间香港的社会动荡。可喜的是,以一个代价相对来说比较小的方式解决了。昨天习总书记到了澳门,宣告一国两制是伟大的制度,是要一直坚持下去的制度。但这还不够。如果中国将来能走向更加民主的体制, 地区一体化的速度就会大大加快,就会消除其他国家,特别是比较小的国家对中国的中央集权的恐惧,消除对中国想把其他国家更加中国化的恐惧。如果中国能在这条道路上迈出坚定步伐的话,那么中日之间的和好和经济发展的前景,将会是非常光明的。

  现在世界上有三个跨国的权力中心。①北美(加拿大,美国,墨西哥),2013年的GDP是19.7万亿美元;②欧盟28国,2013年的GDP是大约17 万多亿美元;③东亚三国加上三个地区,即中日韩加上港澳台,2013年的GDP是16万亿多美元。世界三大经济体,现在基本上是处在一个分庭抗礼的状态。而且从动态上看,东亚经济超过欧盟,进而超过北美,也只是个时间问题。所以,如果东亚各国间的一体化进程加快的话,可以更少的被其他经济体各个击破,更少的被其他经济体从中渔利。这样的话,东亚的权力超越西方,可能马上就要成为现实了。

  但是从历史上来看,任何世界权力转移,都有可能导致冲突,对抗,乃至战争。中国权力的崛起以及东亚权力的崛起,会不会也引发与西方的对抗进而导致战争?这是中日之间不能不考虑的问题。不要以为一旦发生这样的战争,日本就可以站在西方的立场。这是没有意义的。

  比如我们来看历史上的第一次权力转移,希波战争。当时东方一百多个国家的联合体,对希腊发动战争,最后打了个平手。若干年之后,马其顿帝国崛起,统一希腊世界,远征波斯。战争的目标不只是波斯,而且也把整个中东、两河流域、埃及占领了,甚至打到了印度。这也代表整个西方世界战胜了东方。之后整个地球被希腊化世界的三大帝国所主宰。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希腊化世界和西方世界之间也发生了权力对抗。然后就发生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罗马和迦太基之间的战争,西地中海和东地中海的战争。这次又是西方胜利告终。整个地中海世界就被西方文化控制了。第四次世界大战,就是十字军东征。历史上有记载的一共有十次东征,西方征服了东罗马帝国和阿拉伯民族。从此人类历史就进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西方的工业革命,西方的宗教革命,西方的文化革命都开始成为这个地球上的主宰。

  这个历史说明,世界大战从来就不是单独国家之间的战争,一定是国家联合体之间的战争。我认为在当代世界格局下,东亚国家之间的相互利益是大于相互冲突的。东亚国家联合起来,防止战争,在和平的环境下推行更加全面的全球化,我认为是符合中日两国人民利益的,也是符合当今世界潮流的

吴稼祥 : 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曾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书记处办公室(担任政治改革研讨小组副组长、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秘书长),中央办公厅任职。现为独立学者。



相关文章
     中日两国
    
有关日本
     
历史回顾
     我们该如何纪念南京大屠杀
     关于甲午战争的五个问题
    
两次中日战争的历史启示
     当今中国对日本冲击的性质是什么?
    
中日实现首脑会谈前的幕后三个月博弈(组图)
     
走出认识日本的方法论误区
     如何看日本?如何看中日关系?
    
日本将迈向军国主义老路?
     日本解禁的集体自卫权到底是什么
     从日本防卫大纲的切换看现代史
     用《菊与刀》解释当今日本合适吗?
     
美国人如何研究日本
    
日中东海防空识别区的由来
     历史时代的划分 亚洲诸国各持己见
     一生拥有两个祖国的“夜来香”(图/视频)
    
日本昭和天皇不再参拜靖国神社的原因
     为慰安妇伸张正义的道路上,她们的政府辜负了她们
     向哲浚—重新被记起的东京审判中国检察官
     另一个亚洲故事
     日本对华情报战的甲午背影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AKB48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