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作为60后子女养老问题的解答

作为60后子女养老问题的解答

博客

前几天北京的朋友向我咨询如何安排他们照顾它父母的问题。他们是60后,而且夫妇两个都是家中独子。早在几年前,他们就移民到加拿大。既然是60后,就不难算出他们的父母的年龄,一般都是在80岁上下。这对夫妇一直在两家的四位老人之间来回忙碌。随着老人的衰老,需要过问和照顾的事情越来越多。为此夫妇两个不得不分开,先生留在北京一边上班一边照顾老人。但他们总是担心他们照顾不过来这四位老人。今年夏天,他们决定先将一对老人安排到北京郊区的一家大型的养老社区中,并支付了150万的四十年有效的床位使用费,而伙食费、护理费以及其他杂费另算。。。。。。他们来征求我的建议。说实话,这的确是一个很难回答的话题。我只能从我的专业和经历来与他们分享。

首先,先来分享两个我自己的身边的两个真是经历。

我的发小,一个地道的北京爷们。他们的情况与上面说的那对夫妇一模一样。夫妇二人都是60后,都是独子,下有一子,上有四位80岁以上的老人。他已经全职在家照顾这个家有十多年了。当我在北京开设老人护理公司时,那时他家的老人身体还行,所以他有时间到我这帮忙。近几年他几乎就没有空暇时间了。有人说他是“啃老族”。我知道那是家里的老人们哭着喊着让他啃老,这样啃,老人心里100%的踏实。在北京没实力的人,想啃老也不一定够资格。因为这既是钱的事,也不是钱的事。我每次见到他的父母,就有一种见到我父母的感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亲情的感受”。

第二个经历是我的原来北京的邻居。他们的父母比较独立,喜欢自己居住。现在老人已经85岁了,但身体还不错。他们将市中心的房子卖了,搬到房山一家养老机构中居住。由于这个养老机构里城区比较远,他们有很多私人的事情处理起来就不是很方便,例如看病、会朋友、参与一些活动等。尽管他们对居住的养老机构还算是满意,但还是感觉有点厌烦的感觉。他们又想换一家居住。。。。。。

养老这事首要重要的是什么? 人!特别是在一个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的环境中,养老还是不得不要依靠血缘亲情的关系来维系。“养儿不能防老”,现在这种说法好像有点过时了。我认为这话一点都不过时,而且它的现实意义非常明显。从人类社会的演变历史来看,现在老人的作用好像不如古时候那样重要,但老人与子女之间彼此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没有变。这里所谓子女的权利就是继承的权利,而义务就是要照顾老人义务。所以养老是否能防老,不是很清楚;但清楚的是,养儿的所表现的社会行为之一,就是子女要照顾他们年迈的长辈,这是人类存在的一种需求,它也是爱的传承。

老年的生活轨迹有不同阶段,越往后走,好像越感到沉重以及责任重大。我们身边有很多很多生活可以自理的老人。有些老人尽管高龄,但仍可以保持自我生活的自主。这样非常好。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这种状态。这就涉及到我们养老规划时涉及到的三个“保持”:

一. 保持一个良好的精神和心理状态。人大部分时间是在痛苦和无聊之中徘徊,正确了

解痛苦、快乐、爱和喜乐的内涵,有利于了解生活意义,从而使生活更加有趣。

二. 保持身体运动和社交活动。减缓正常的衰老速度,保持一种健康的生活形态。

三. 保持一定的现金流。现金不仅仅日常所需,它也是应对不时之需。养老时,不要被

现金的问题所困。

从养老的角度看,这三者几乎缺一不可。老年生活可以延续30-40年,越早着手准备,养老就成为一件不使人困惑的事情。

再说说我朋友的问题。之所以先举了两个例子,是想总体说明以下几个观点:

1. 身为父母,养育子女都是一天天的过程;同样当子女照顾自己的老人时,也是一天天的照顾进程。这两个过程实际上没有区别,都是爱的恒久忍耐、默默付出、有汗水和眼泪...... 所以这里不存在一劳永逸的养老的方式。国外没有,中国也不可能有。第二例子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老人的需求是动态,特别是生活自理的老人。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人生活在一个不是自己家的环境几十年,他们的感受是怎样的?当子女选择一家养老机构就可以解决他们的照顾老人的忧虑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2. 老人越是衰老越是需要亲人的关照。我们的老人都是非常伟大和无私的,在现在这种压力极大的社会中,我们的老人们绝大部分都不愿意打扰子女的生活。但这并不意味着老人们不需要子女们关照。特别是对于这个案例中,老人们都是高龄自理的。子女可以保持老人的独立生活,但要尽可能要与与老人生活物理距离上的最短距离。现在很多人移民到海外,也有很多人不在父母的城市工作,子女要安排好自己的时间表,其中要有老人共度的时间。记住:父母健在时,与他们相处那才是真实的幸福;而当父母不在时,而长叹没有更多地与父母相处,那显得更为虚伪。

3. 我们往往不是很清楚生活品质的含义。的确,想几句话还真不好描绘老人的生活品质是什么样子。过去对于我们生活品质,我们会常用“讲究”或“考究”一词,表示对于生活中事物高水平的标准。养老最为讲究的就是“家”的概念。养老机构也是追求给予老人一个“家”的目标。而这个家的概念不仅仅是我们所接触到的“家长里短”,而以专业的标准来营造一个“家”的服务环境。据说我朋友预定的养老机构是一家将达到5000 10000张床位的大型养老社区。里面有活动中心、医院等设施。听起来很不错,但让我们仔细想一想,一个居住环境内,有500010000个老头、老太太一起生活,而且这里有能走的、坐轮椅的、完全卧床的、还有临终的。一个社区中,叫的最为频繁的就是救护车的鸣笛声,请想象一下,在这里住上几十年的感受会怎样

4. 站在老人家人的角度看,中国养老像样的起步不到十年。一个正在摸索的中国养老产业,有谁就敢担保10年、20 年、乃至40年后的事情?几十年后,别说老人在哪?就连他们的子女在哪?谁能说清楚?自改革开放以来,除了一些老字号,有几家企业撑到今天的?而且目前很多养老机构的服务只是一种承诺,例如很多养老机构现时接受的都是完全自理的老人,随着老人衰老,养老机构承诺将提供医疗或非医疗护理服务,甚至临终关怀服务。这只是一个承诺,不是现实的事情。记住,一般的生活服务或支持与护理服务在专业上有着很大的区别,这并不是任何人或机构可以做的。所以哪些指望能一家养老机构居住40年的养老规划是不切实际美丽的蛋糕。

5. 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特别是长期入住,要采用一年一签合同的方式。这样可以是老人拥有灵活的选择。对于养老机构定金或押金的问题越来越提到桌面上来了。在美国,这笔钱是被指定的信托公司监管的,老人在养老机构的“零用钱”一般不准超过5000美金。而国内目前对于这笔现金的监管几乎就是一个灰色地带。

关于入住养老机构的前后的注意事项,在我的《入住养老机构完全手册》中有详细的描

述,而下面直接回答这样一个问题:高龄自理老人是去养老机构好?还是居家好?

在中国目前的社会环境中,我个人鼓励高龄老人仍旧选择居家养老。因为老人原有生活和社会关联没有变;它符合老人需求多样性的特征。。。。。。但是与“年轻的自理老人”不一样,高龄老人居家养老要特别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居住环境要尽可能满足服务养老的需求。首要是安全性因素,其次是舒适性(特别不要忽略室内温度和空气品质的问题)。

二、要解决看病渠道问题。这里子女是主要的角色。子女要事前帮助老人建立好医疗的渠道和选择。在医疗诊治方面,这里不完全要求子女都是医疗方面的专家,实际上也做不到,但子女要是一个“正确”的判断者。这主要防止老人成为目前过度医疗以及医疗市场化的受害者。

三、要适时解决日常生活的方便程度问题。依托社区服务,解决诸如小时工服务、送餐(送菜)服务等。

前面说过,养老要保持一定的现金流。这里除了一些较大的不时之需之外,保持较充足的现金以更多的购买服务,这样可以使老人从生活的琐事困扰中解脱出来,最重要的是这些琐事对于正常人来讲就是一般性的事情,如买菜、打扫卫生、挤公交等,但对于高龄老人,这些事就可能不是轻松的事情,甚至在很多情况下,可能容易对高龄老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人一生中,家是最为温暖的地方;家的成员也是最亲密的人。我们学习、工作、奋斗都是为了这份温暖和爱。我们每个人照顾父母实际上是在为自己做见证,我们的下一代以及我们身边的人一定会从我们对父母的关照来体会真正的爱,从而让爱代代相传。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圣经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stapler123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