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飘地主》 第十三章 (1)纽约,我的梦想之地
在曼哈顿,“上下城”的用法和美国其他城市略有区别。
在这里,上城(uptown)指的是北部,下城(downtown)指的是南部,如“上城列车”的意思是指驶往北部的列车。
休斯顿街以北,几乎所有东西走向的街道都用数字标记,数字大小从南往北递增,反映岀当时的城市扩展是从南往北的。
上城和下城一般指南北,不过上城有时候也特指曼哈顿岛北部,第59街以北;下城则特指南部,第23或14街以南;而第23—59街中间的部分称作中城(midtown)。世界闻名的百老汇剧场就聚集在第40—59街。我进军纽约市场的第一站就在曼哈顿上东区。
中央公园坐落在纽约曼哈顿的中央,四面被第59街、第110街、第5大道和中央公园西部路围绕着,里面有绿色的草地、树木郁郁的小森林、庭院、旋转木马、露天剧场、两座小动物园,还有可以泛舟的湖、网球场、运动场、美术馆等。
纽约是美国的经济中心,最繁华的摩天大楼集中地,某些地段房价惊人。在曼哈顿拥有房产是许多大公司向世界宣告经济实力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我和许多人的梦想。
对纽约曼哈顿我一直有些特殊的感情。可能因为它是我来美国最先落脚的地方,是我一切从零开始学习和奋斗的城市,也可能是因为它本身富有的独特魅力。
曼哈顿见证了我最初的一无所有和努力,当初没有能力拥有曼哈顿的房子,如今的我可以买下一整栋楼,而不是一套狭小的公寓。当能力达到时,潜藏于内心的愿望就被激发出来了。
每一次到曼哈顿,我都特别喜欢且不厌其烦地欣赏那些闪闪发光的大楼,还有那古老豪华欧式风格的建筑,外墙上漂亮的浮雕,古朴又奢华,令人心潮涌动暗暗沸腾。
我常常独自一人找个街边的餐馆或咖啡馆临窗坐下来,看着各式行人或匆忙经过或徘徊向前,揣测他们在想什么、要去哪里,就觉得那种闲适十分享受。
朋友也问我,当年你来纽约的时候难道没有想过在这里买下属于自己的房子吗?
那时确实没想太多,难得的空闲间也只不过是在街边小花园的长椅上小坐一下,布满名牌店的第5大道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去逛,更觉得消费不起。
那个年代来美留学的年轻人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学习和生存的问题上。
时过境迁,再看这些或摩登、或精致、或典雅古朴的高楼大厦,兴起了想要拥有它的念头,只不过是因为视野不同,职业和经济基础也大不相同了而己。
房市和股市一样,有自己的经济规律和周期性,约12—15年一个周期。他们的高低期有时同步,同涨同落,有时持反方向。
当投资者对股市没有信心时,他们会把资金转投到地产业以求稳定。特别是各种信托投资公司,如老师的退休金、大公司的人寿保险基金等。使股市滑低把地产推高。这些基金投资不用贷款,对回报率的期盼也不高,比银行利率稍高或相等。
例如,回报率5%,而银行的利率为4%。可是,如果以贷款、“金融杠杆”为基础的公司或投资人,他们的净回报率只有1%。在这种情况下,各地房产建筑公司开始建造大批高价的物业卖给这些基金套现。内行的地产企业也会高价抛出手里的大型物业,收利后静等市场的改变,顺应大潮流而不是闻风而上,跟着市场走,一起去抢购高价物业,也就是所谓的“炒房热”。
当市场变动股市好转,这些信托投资基金又会大批撤离,投入股市,甚至不惜亏本撤资,房市会因此大跌。本地地产商就蜂拥而出收复旧河山或失地,甚至可以半价买回当初卖出的物业。
在房市居高不下的热潮中,我们能做什么呢?积累资金、技能培训、完善公司基础设施。当机会出现时,我们有足够的资金、人力和物力来把握和抓住它。
我就是在房市抄底的时候入市的,在盖瑞的带领下迅速收购数以千计的顶端公寓。随着房市转暖、发热,大批股市基金流入地产业,净收入高的物业越来越少,除了静观本地市场外,也开始到曼哈顿寻求高增值率的黄金物业。
可是,离开了盖瑞的羽翼,在曼哈顿开展业务必将面对各方面的挑战和不一样的历程,包括组建新团队、物色项目资源、律师、银行、物业管理公司等。在没有当地贵人引领的情况下,这一切都要靠自己的胆识、经验和能力来辨别和运作。
我照着之前的经历复制曼哈顿和新泽西的地产之路:上学考执照,参加各种地产会议、每月花大量的时间在曼哈顿挑选项目,寻找机会。我看了几十个项目,却未必会有一个合适的。下面的故事记录了2014年至今走过的艰苦创业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