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中国式问候,令人反感
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
中华民族是个热情的民族,平常出门碰上邻居、同学、同事、亲戚朋友等都要打个招呼。
在古代,拱手礼最常见,女子则是作揖。到了近代,随着对外开放,国外的很多礼节也传入中国,握手取代了拱手。但握手通常用在比较正式的场合,日常生活中大都用打招呼表达。“你好”、“早上好”、“晚上好”、”上班?”、“下班了?、“吃了吗”等最为流行。而后因对当下社会风气的感触,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段子问候语,“婚了吗”、“离了吗”一时成了时髦网络用语。
这些问候,虽然简单,却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并无不悦感。
但还有一些问候,会令人难以接受,那就是关心别人的私生活,爱打听私事。比如对有待字闺中的邻居,会表达出强烈的关心,“你家闺女找到男朋友了吗?”,教人难堪。
还有一些人特爱问他人的家庭状况、年龄、职业、甚至收入等的,就像公安局查户口,叫人反感。说到底,就是不懂隐私而造成的。
不懂隐私权,是大部分中国人的通病。我在网络上也经常遇到。
我微信群极多,常发表作品,因此每天要求加微信的人也很多。我设了很高的门槛,十个当中能通过一个就不错。
微信好友,除了亲戚同学诗友等,基本都是萍水相逢,谁也不知谁的底细。除非日后信息交流多了,可以相互慢慢了解。既然是有目的地加好友(我的条件都是加格律诗词诗友、还有就是我的歌迷),就不要僭越这条界线。
看看这些人的问候。
这个人刚加好友,我为何要告诉他我在忙啥?
这个好像查户口
这个还比较识趣。
这个加了有一阵,但好像从来没有交流过。可能偶尔说过一两句话,没印象了,不在熟悉的联系人之列。打个招呼,说几句哪怕天气如何等都行,又问我在干嘛,为何要告诉你?
这位老大哥平时也是没啥话,除了每早给我一个群发的早晨问候,我都觉得是个负担。疫情严重,说句保重就行,我会感激的。至于我回不回国,只跟家人有关,有必要跟他人说吗。有时中国人过度的热情,叫人啼笑皆非。
中国为什么会有很多人,不太注意尊重别人的“隐私”或者说太过于“关心别人”?这也是因为我们中国封建历史很漫长的缘故。
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特点就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给自足。
在一个家庭中,家长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当然包括对所有家庭成员所谓“隐私”的“知情权”和干涉权。大而化之,“国”也成了“家”,皇上就是最大的“家长”,当然拥有更广泛的、对所有臣民隐私的”知情权“和干涉权,谁敢对皇上不忠,对皇帝说假话,那可就是“欺君之罪”,要杀头的。这种状况,新中国成立后非但没有任何改变,而且更加有过之而无不及。政府一贯要求的“思想汇报”, “向党交心”等,一切都要”和盘托出“。试想,在这样的环境中,谁还能有什么隐私可言?又有谁会“尊重”别人的隐私呢?
等国人都懂得如何正确打招呼,就说明是真的进步了、跟世界接轨了,任重道远啊。
上周给菲儿交了一个旅游活动作品,这个视频才是我去玉龙雪山的最真实体现(内有我在玉龙雪山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