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岛太平山上徒步
前一天去过澳门后按我们的计划是去香港,那边三年前去过,但那次只我们俩。这次有儿子同行,我们决定再去一趟,让他对这个东方之珠有个直观印象。年初准备行程时想走港珠澳大桥,因为当时大桥已建成,我们想六月份到珠海时大桥肯定通车了。但是如意算盘落了空,六月份没通车,真是人算不如人算,我们还是只有走海路了。
在珠海的第三天,一早我们打出租去拱北东边的九洲港,那里有高速船去香港,票价165元,单程。我们考虑过到香港后直接去深圳然后去下一个目的地厦门,但没查到香港哪里好寄存行李,所以决定还是回珠海后再走。八点我们上船,一小时多的时间后高速船进维多利亚港湾靠了码头。
那天是晴间多云,初夏的阳光从天空上投射下来,撒在维多利亚海湾的水面和对面港岛上无数的高楼上。画面虽然不及多伦多夏天的通透明丽,但比三年前来香港时好多了。那次是十月,台风擦着香港新界的北边刚过去,天上云层很厚,太阳没法照下来。
港岛的城市天际线,总予以无数建筑凝固而成的乐章的联想。从东面起,乐章第一个次强音是铜锣湾240米的加拿大宏利保险亚洲中部,然后是第一个高音374米金色幕墙,位于湾仔的中环广场(Central Plaza)。中环广场前海岸边,是正面看起来像海鸥飞翔的双翅似的香港会展中心,不高但巨大的体量像一节厚重的低音,让城市乐章飄逸中有了沉稳。
乐章第一个高潮后进入第二组次强音,中环305米的中银大厦和旁边180米的汇丰总行。建成于90年的中银象征着中资,建成于85年的汇丰象征着英资,两座建筑造型和朝向代表了九七回归前两股势力的明争暗斗,但那些恩恩怨怨都像两楼的高度一样成了昨日黄花。俱往矣,当今港岛上的最强音是天际线最右边,位于中上环的国际贸易中心。中资也好,英资也罢,在这个人人好像都在做国际贸易的时代,国际资本才是最有力的操盘手。
站在山顶的狮子亭上极目眺望,我总叹服眼前这幅天人合力绘出的画面。天边是新界绵延的山岭,海湾对岸是九龙忙碌的市井生活,眼前是港岛上春笋般生机勃勃的摩天楼群。自然,生活,打拼都在方寸以内,其间的魔力,也是我们一去再去的理由。
在山顶呆了一小时左右后,我们准备下山。看路牌上的路线图时,我瞄到旁边一个画面有抢拍的价值。等我拍完转过头来,LP和儿子他们说下山的小路找到了,在前面不远,半小时就可以下去。看他们信心满满,我没再去看图核对一下。我没想到他们虽然两个脑袋四只眼睛,但一个是路痴一个文盲,加起来不是二反而近乎零。
小路环山而建,左边是坡,右边是山下。路边有参天大树,也有低矮的树丛,间隙间能看到山下林林总总的楼群。后来到了一个观景台,感觉那里看到的画面比之前狮子亭上看到的还要精彩。画面中心是港岛上的第一高楼国贸中心,一柱擎天,左边海对面是香港第一楼环球贸易大楼,最右边是中银大厦。太平山上看维多利亚湾,千禧年前最佳观景点是狮子亭,千禧年后是这个卢吉观景台,无意中我们给撞上了。
我们边走边看,半途中看见下面海面上整齐排列着不少船只,远处看黑乎乎的,像一群三文鱼朝维多利亚湾回游。长焦相机拉近后,看清是一群结构特殊的船只,船上一头是高高的塔架。最初以为是钻井平台,但从没听说维多利亚海湾出石油呀,后来才知道是香港特有的一种转运货物的趸船。
香港货运码头是世界第二大货运港,在九龙半岛西岸,而香港多数大公司在港岛上。货运下船后从九龙运到港岛,费时费事,为此当地发展出了一种独特的中流装卸方式。货船到香港后不靠码头,而是锚定在海中,然后自有起重设备的趸船开到货船周围取货,再开到港岛岸边卸下货物。港岛山势崎岖但四面环水,趸船取货后可以直到目的地近前,于是就有了维多利亚湾那种百船竞流的奇观。
后来我们发现路远不是事,下坡才是麻烦。一路大部份下坡,左右折转,路面是斜坡而不是阶梯,可能是为了便于骑行吧。这种坡路上坡没问题,下坡就麻烦了,脚朝前滑,脚趾头顶鞋尖支撑着全身的份量。下坡到港大后,感觉双脚大拇趾头都完全麻木了。
前面又是一个不高的下坡,但左右两边都没路,我们只好进了前面的楼房然后再想法下去。我们进去的是顶层,到中间的大厅后我们三人都有一种说不清的感觉。整栋楼的很封闭,只有正面从底楼到顶楼的落地大玻窗有光线透进来。上下楼的设计更奇特,四层楼的自动扶梯只有上行无下行。步行的楼梯一眼望不到底,感觉深不可测,不安全。最后我们选择了垂直电梯下去,出大楼后我们感觉舒服多了。后来多了解港大后,得知那天去过的是李嘉诚以前妻名义捐赠港大的庄明月文娱中心,其外观和内部设计都没有好评。
之后我们还去了港大图书馆,然后穿过一条长长的贴满港大历史介绍的墙壁到了港大地铁站。我们搭地铁去中环,回珠海的上船地点在中环的港澳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