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的香脂系列(五): 被侮辱者的反抗
第十五处:莎士比亚1593年出版的叙事长诗《维纳斯和阿多尼斯》(Venus and Adonis),取材于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变形记》中描述维纳斯和阿多尼斯的章节。部分诗文翻译如下:
“让我们来到这永无嘶嘶蛇鸣的地方坐下,
坐定后,我要用吻把你窒息。
‘我的吻绝不会让你的唇腻得恶心,
吻得越多,越让你饥渴难忍,
它使你的唇时红时白,新鲜富有变化,
十吻犹如一吻甜,一吻缠绵过二十吻,
一个长长的夏日短暂如一瞬,
沉湎于这个消遣光阴的娱乐当中。’
她这样说着,抓住了他的汗津津的手掌,
(汗津津的,象征精力充沛)
她因热情而颤抖,叫那汗为香膏,
对女神来说是世上最好的良药,
火烧火燎的欲望给了她力量,
她勇气十足地将他从马上揪到地上。”
(Here come and sit, where never serpent hisses,
And being set, I'll smother thee with kisses;
‘And yet not cloy thy lips with loathed satiety,
But rather famish them amid their plenty,
Making them red and pale with fresh variety,
Ten kisses short as one, one long as twenty:
A summer's day will seem an hour but short,
Being wasted in such time-beguiling sport.'
With this she seizeth on his sweating palm,
The precedent of pith and livelihood,
And trembling in her passion, calls it balm,
Earth's sovereign salve to do a goddess good:
Being so enraged, desire doth lend her force
Courageously to pluck him from his horse.)
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流汗的手掌暗指此人很淫荡。比如,奥赛罗就曾经用妻子“湿润的手”(moist hand)大做文章,讽刺她性欲旺盛、生活作风豪放。在这首诗歌里,爱神维纳斯一触摸到阿多尼斯汗津津的手,马上就说那汗是医治她相思病的香膏。
《维纳斯和阿多尼斯》是一首反传统的情诗。十六世纪的情诗大多以“文艺复兴之父”彼特拉克(Francesco Petrarca,1304 —1374)的《诗集》为范本,诗歌里的佳人往往一头金发、洁白皮肤、纤纤玉手等,并且有着完美无瑕的品德和节操,令男人们“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而莎士比亚却没有描述维纳斯的头发、牙齿、嘴唇和脸庞之美,而是写道:“我的肌肤柔软丰润,我的骨髓热情燃烧/我这光滑湿润的手,你的手若是握一下/它会在你的掌中如水溶化,或者如酥欲融。”
(My flesh is soft and plump, my marrow burning.
My smooth moist hand, were it with thy hand felt,
Would in thy palm dissolve, or seem to melt.)
他笔下的维纳斯美在性感娇淫,而男主人公阿多尼斯则如花一般俊秀精致。维纳斯是这样赞美他的:“你是原野上的花魁,芬芳无与伦比/令仙女们相形失色,比男子汉更可爱/你洁白胜过鸽子,鲜红胜过玫瑰。”
(The field's chief flower, sweet above compare,
Stain to all nymphs, more lovely than a man,
More white and red than doves or roses are.)
通常洁白的鸽子和鲜红的玫瑰是与女性美联系在一起的,莎士比亚把神话中的九尺雄伟男儿阿多尼斯女性化了。可见莎士比亚对情诗中的男女主人公的相貌描写是非传统的。
传统情诗中,男人们是爱情游戏的主动方。为了追求心仪的女性甚至引诱对方上床,他们必须练就一副好身手,能够攀树爬墙,在夜里潜入姑娘家的香闺。还必须能言善道七步成诗,打动少女们的春心。下流一点的男人还擅长玩“偶遇”,趁机偷看女神洗澡,如《变形记》中的猎人阿克特翁(Acteon)在林中狩猎时,正好撞见赤身裸体的狩猎女神阿耳忒弥斯(Artemis,即罗马神话中的狄安娜Diana)沐浴,阿尔忒弥斯一怒之下把他变为牡鹿,被阿克泰翁自己的50只猎狗杀死。- 可见传统的爱情诗里,男人们“淫荡”的目光总是紧紧盯着姣好的女子的。
而莎翁却反其道而行之,他把维纳斯的性格男性化,她躲在树丛里贪婪地凝视着“猎物” – 如少女般羞怯的阿多尼斯。阿多尼斯喜欢驰骋于山林之间打猎,维纳斯主动出击,先是甜言蜜语,然后强行将他揪下马来,拼命亲吻他。不管维纳斯如何诱惑,阿多尼斯却始终不为所动,急欲摆脱她,令女神大受伤害。
都说“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层纱”,为什么爱神维纳斯遭受了如此大的挫败呢?不少西方评论家认为对女色没有丝毫兴趣的阿多尼斯很可能是同性恋。同性恋在伊丽莎白时代是受到谴责和惩罚的,所以被后世怀疑有同性恋倾向的莎翁特地在诗行里模糊了阿多尼斯的性取向,而且把他的相貌和性格女性化,给读者留下遐想的空间。
第十六处:以古罗马传说为题材的长篇诗歌《鲁克丽丝受辱记》(The Rape of Lucrece)是莎士比亚早期的诗歌,创作时间略晚于《维纳斯和阿多尼斯》。鲁克丽丝 (约公元前510年去世)是一位古罗马贵妇,她被伊特鲁里亚国王的儿子塞斯图斯·塔奎尼乌斯(塔克文)强奸后羞愤自杀,引起了人们对罗马末代国王暴虐行径的不满,并引发了推翻罗马君主制的叛乱,导致罗马政府从一个王国过渡到一个共和国。这个历史事件对后世影响深远,强奸本身成为欧洲艺术和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 部分诗行翻译如下:
“鲁克丽丝的目光停留在这画像上,
对老妪的痛苦感到难过,
这老妪具有一切来回答她的探寻,
只欠缺呼号与恶语来阻止残暴的敌人。
画家不是神明,无法给予她这些,
因此鲁克丽丝声称这画家待她不公,
给了她这么多悲伤,却不给她一根舌头。
‘可怜的人儿 ’,她说,‘一点声音都没有,
我要用我悲恸的语调来抒发你的痛苦,
要把芬芳的香膏滴在普里阿摩斯的伤口上,
还要咒骂残害他的皮洛斯,
我要用泪水熄灭特洛伊烧不尽的烈火,
所有与你为敌的这些希腊人,
我要用我的刀子剜出他们愤怒的双眸’。 ”
(On this sad shadow Lucrece spends her eyes
And shapes her sorrow to the beldame's woes,
Who nothing wants to answer her but cries
And bitter words to ban her cruel foes.
The painter was no god to lend her those,
And therefore Lucrece swears he did her wrong
To give her so much grief and not a tongue.
"Poor instrument," quoth she, "without a sound,
I'll tune thy woes with my lamenting tongue,
And drop sweet balm in Priam's painted wound,
And rail on Pyrrhus that hath done him wrong,
And with my tears quench Troy that burns so long,
And with my knife scratch out the angry eyes
Of all the Greeks that are thine enemies.")
莎士比亚的这首长诗在十七世纪初很流行,但在当今读者中的影响远不如《哈姆雷特》等戏剧作品。某些西方评论家将鲁克丽丝与莎士比亚早期的另一部悲剧《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Titus Andronicus)中的贵族少女拉维妮娅(Lavinia)相提并论。两位女性都遭到了强奸,拉维妮娅的遭遇更加悲惨,她被强奸犯砍掉双臂并割掉舌头,使她不能说又不能写。幸运的是,两位贵族女子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而且意志坚强,通过家族中的男性成员对施暴者展开了报复。《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Titus Andronicus)第四幕中,拉维妮娅用自己的双臂残肢把奥维德的《变形记》翻到了菲洛美拉(Philomela)那一篇,暗示自己的遭遇同菲洛美拉相似。菲洛美拉是色雷斯国王铁流士(Tereus)的小姨子,在航行途中被姐夫强奸,船靠岸后她被关起来并且割断了舌头。色雷斯国王对妻子普罗克妮(Procne)谎称小姨子在旅途中暴毙了。菲洛美拉比手划脚向送饭的老妇要了一架纺织机,把自己的遭遇织成毯子上的图案,再示意老妇将毯子送给王后。普罗克妮由此发现了真相,救出了妹妹。为了报复丈夫,普罗克妮杀了儿子煮成菜肴献给丈夫。知道事实后的铁流士追赶逃跑的普罗克妮姐妹,当姐妹俩被追赶至海边时,众神把姐姐变成一只夜莺,把没有舌头的妹妹变成一只燕子,铁流士也变成了戴胜鸟,继续追赶两姊妹。
接着,拉维妮娅又用残肢夹着树枝,在沙子上写下了两名施暴者的名字。拉维妮娅的父亲泰特斯发现施暴者是当今王后的两个儿子后,便开始装疯卖傻,实施他的复仇计划。莎士比亚在这里使用了古罗马诗人奥维德的创意,让泰特斯杀死两位施暴的王子后,把他们的骨头磨成粉,再用鲜血调和做成面饼,捧到宫廷宴会上。身残志坚的拉维妮娅也戴着面纱随着父亲一同前去赴宴。他们把面饼拿给施暴者的母亲塔摩拉(Tamora, 即王后)吃。在宴会上,泰特斯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亲生女儿拉维妮娅,不愿让她长期含垢活着。接着泰特斯杀死了王后,国王又杀死了泰特斯,泰特斯的儿子又杀死了国王…… 场景粗野血腥,反映了古罗马社会残酷的政治环境。
同拉维妮娅一样,莎士比亚也赋予了鲁克丽丝良好的文化素质,使得她能够用伶俐的口齿泣诉自己的不幸遭遇。莎士比亚还特地为鲁克丽丝创作了一个前人从未写过的细节:鲁克丽丝受辱后,出神地盯着一副特洛伊陷落的画作,想起被强暴了的海伦和被外敌践踏的城邦,感同身受。她谴责拐走了美女海伦的特洛伊王子帕里斯(Paris):
“为什么个别人物的私生活的快乐
竟然成为许多人的公共灾难?
就让他独自一人犯下的罪孽,
报应在他自己的头上,
让无辜之人免遭罪恶的折磨。
为什么一个人的过失要让众人承担,
一个私欲之罪要殃及百姓?”
("Why should the private pleasure of some one
Become the public plague of many moe?
Let sin, alone committed, light alone
Upon his head that hath transgressèd so;
Let guiltless souls be freed from guilty woe.
For one's offense why should so many fall,
To plague a private sin in general?")
与拉维妮娅不同的是,鲁克丽丝并没有亲自参与报复行动,但她不会让自己白白牺牲。她转变成了一个政治符号,告知丈夫和身边的骑士们自己受辱的事实,并让他们承诺替她报仇,然后才说出施暴者的名字。说完全部真相后,不愿苟活于世间的她用刀子捅死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