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后在澳大利亚找到的—上海1934年的故事
上海三十年代是什么样?我会立刻想到那些黑白老照片,外滩,黄包车(英译Rickshaw),租界,和平饭店,再就是老上海的人物,象周旋,黄金荣啥的,还有好多哪.印象最深的,怕是外滩了.黄埔江上船来船往的,江边世界各国样式的建筑如林,旗帜飘飘…
时间来到了2001年夏天,来澳大利亚的第三个年头.和我的另一半自驾游位于悉尼西南的Southern Highland(南部高原),在领略了小镇象Moss Vale, Sutton Forest这样的地方后,在Robertson吃午饭.旁边有个古董店,我笑它是旧货店,原因是许多东西都是别人不要,其他人拿来当宝贝的,而且不够100年的.因为习惯上讲,100年以上,才能称为Antique即古董.
店名不记得啦.只见到一幅画,挂在橱柜的顶上,靠近天花板的地方.由于光线不足,没有看的清楚.不过在一回头的瞬间,那外滩的外形和独特的印象让我多看了一眼.是啦!
我问店家一个中年的女士,知不知道那幅画是哪里?回答我的是一脸的茫然,和礼貌的回应:No idea, I’m sorry. 我简直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于是让她取下来细看了一遍.
我告诉她:Tell you what, it’s Shanghai in the 30s or 40s.店家只是点了点头,没有太多的反应.其实我当时也是处于不可思议的状态.谁能想到,在这千里万里以外的澳大利亚,又在这乡间的一个貌不惊人的小店里,会有这样一幅老上海的画或照片?细看之下才发现,其实是件丝质品(后来知道是织锦)原品黑白,后手绘上色,镶在一个老旧的金色窄边的玻璃框里.灰头土脸的.
这时候,我脑子里全是现在上海的样子,东方明珠啊,和平广场,再就是林立的高楼大厦.要是现在同类的影像,怕是再也见不到这样的画面了.接下来就是讨价还价,结果我们现金不够,店家又只收现金.后来没有买成.开车回来,我们一路后悔莫及.但没有太过于计较.
时间一晃,一年过去啦.这其间,我们老是提起这件事.茶余饭后的,后悔归后悔,也没有太多想.到了02年,朋友来访,旧事重提.网上说Robertson有个周末的乡村集市(country market),我们一向喜欢那儿,就有临时决定驾车前往.其实,在思维的深处,是想碰运气.看那幅画是否还在.一年时间里,什么事都可能发生.或许早就易手.那我也就断了念头.都好.现金就要带好嘍.就是告诉自己,只要还在,就一定买.算天意.
去了一看:天哪,还在!一年多啦,还在!
后面的故事就简单啦.
店家提供了它的来源---它是一次多年前,在塔斯马尼亚首府候巴特市举行的拍卖会上买来的.物品原来是属于一个老的家庭的大宅里.猜是上两辈在上海带回来的旅游纪念品.后来请人装进框里(前后两次50年和70年代),现在的框是70年代的.画框后背贴有侯巴特像框店的印记.
买回来后,清理.画框不是原来的,不要紧.我拿到悉尼市中心Kent(肯特)街的专业镜框店,让他们看了后,决定打开,重新装.这次就费了工夫喽.
先是把织锦的边全部显示出来:杭州都锦生织造厂的名称和规格等.然后加边,之后是框--不能有额外的装饰,但玻璃采用低反光的.由于画面窄而长,还要抗弯曲.这不,现在挂在了我客厅,电视机的上方.
再后来,业余进行了一些个研究.
制造年份为1934年 (纽约Geographicus Fine ANTIQUE Maps, 201 West 105th Street, #42, NYC, NY 10025)
已知存世的有2枚:另一个存于澳大利亚Powerhouse博物馆(只有黑白版),非对外展览品.
现在市面:没得卖.
细部.
谢谢观赏.下次去乡村,别只管一日游,掏宝会更多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