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便秘的说法都是“坑”
因为不少人对便秘存在认知误区,盲目滥用泻剂,在错误的治疗过程中逐渐发展成顽固性便秘,因而苦不堪言。那么,人们对便秘存在哪些认知误区呢?为此,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专家介绍:
确切地说,便秘不是病,而是包括一大类症状,如排便次数减少(一般每周少于3次)、粪便干硬和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和肛门坠胀、堵塞感等。大多数人对便秘习以为常,都是自行服用泻药解决。
人们对便秘,普遍存在以下认识误区——
便秘太常见,因而无需治疗?
专家介绍:
便秘之所以不可轻视,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发病率高。
便秘是第二大常见的胃肠道症状,在人群中的发生率高达15%~20%,其中40%以上的患者年龄超过60岁。
•另一个原因是便秘的危害性很大。
长期毒素的吸收会引起肝功能损伤、失眠健忘、精神忧郁甚至早老性痴呆。女性患者可引起内分泌失调,出现皮肤色素沉着、瘙痒、黄褐斑、青春痘及痤疮等。对老年人和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便秘是引起猝死的重要诱因。可见便秘对人们的健康影响很大,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便秘可以不治,不会变为肠癌?
便秘分为功能性和器质性便秘2种。
•功能性便秘,是指由于排便的生理机能失调或紊乱所导致的。短期便秘可以通过自身的调整而改善;如果没有及时调整,时间久了,就会变成慢性功能便秘。近期有研究表明,便秘患者发生大肠癌和良性肿瘤的概率也明显升高。
•另一种是器质性便秘,即存在器质性病变而引发的便秘,如大肠肛门良性和恶性肿瘤、腹盆腔内的占位性病变、内分泌代谢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直接或间接影响而发生便秘。
是不是出现便秘后,马上要治疗?
专家介绍:
这也未必,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若便秘持续3个月以上时,不满40岁的患者可接受2~4周正规的经验治疗,比如调整生活方式、认知治疗、泻药等。
•对于40岁以上且有“报警”征象者(有便血、贫血、腹痛、消瘦、腹部包块、结直肠息肉史、结直肠肿瘤家族史),需做结肠镜等临床医学检查,千万不能拖延。
用泻药治疗,效果又快又好?
泻药的使用很有讲究,应采用分级药物治疗的原则。
•其中,容积性泻剂为一线药物,主要是纤维素制剂,如小麦纤维素(非比麸)。
•渗透性泻剂药物为二线药物,如聚乙二醇、乳果糖。在临床上,推荐首先使用容积性泻剂和渗透性泻剂进行治疗。
•刺激性泻剂为三线,如酚酞(果导片)、比沙可啶、大黄、番泻叶等,只能作为缓解便秘的临时性用药。此类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刺激肠道蠕动而缓解便秘,虽然见效快,但是长期刺激肠壁神经可引起大肠肌无力,同时这类药物多含有蒽醌类物质,容易形成药物依赖性。
长期滥用泻剂可造成对泻药的依赖,肠功能紊乱而加重便秘,还会引发大肠黑变病甚至增加患结肠癌的风险。
手术治疗前,不需要做检查?
研究发现:
在没有经过详细检查的情况下手术,只有不到50%的患者症状得到了改善。引起便秘的因素非常多,只有综合各种检查结果,明确病因,经过多学科综合评估后,才能确定患者的病情是否需要手术,需要做什么样的手术。
专家介绍:
功能性便秘一般分为慢传输型、出口梗阻型和混合型。因此,首先我们要通过结肠传输试验和盆底超声检查来进行分型。
慢传输型便秘是指肠内容物通过缓慢所引起的便秘,识别这类患者可以通过结肠传输试验,让患者口服含20粒标记物的胶囊,只有72 小时内排出至少 80%的标记物(16粒),才认为结肠传输为正常,这期间应避免各类泻药和胃肠道动力药的使用。
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原因比较复杂,传统上多采用排粪造影来诊断,但现在盆底超声应用逐步得到重视,这主要是因为盆底超声无创、不需要肠道准备和隐私的环境。进一步,我们要通过肛门直肠测压了解肛门直肠的动力和感觉功能,以及钡剂灌肠检查来了解大肠的形态。
便秘手术治疗,会导致很大创伤?
对于严重便秘,可能要手术治疗。
专家介绍:
采用腹腔镜治疗便秘,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脏器、血管和神经损伤,在改善排便功能的同时,不影响泌尿、生殖等其他功能。
便秘的发病一般在中老年人群,手术患者的年龄如果较大,超长切口给患者恢复带来很大困难,腹腔镜手术相对安全,明显减少了对腹壁的损伤,手术后恢复时间也明显缩短。
(同济大学医学院胃肠外科和转化医学研究所所长、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 普外科主任 林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