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宠物、养孩子和谈恋爱
同事里有两个养狗的人,一个是索菲,一个是凯丽。凯丽是公司为数不多的土生土长的美国白人,从小是和狗一起长大的;有了自己的家后也养条狗,与孩子们打打闹闹,跟在一家人屁股后面乐颠颠地跑来跑去,是顺理成章的事。凯丽很爱她的狗,一说起她的狗来眼睛里就星光闪闪,口气里浓浓的都是爱。凯丽告诉我们,如果她在家上班,一到下午五点,狗就会溜进办公室,蹲在她身边,眼巴巴地望着她,等她带它出去玩;每天晚上睡觉前,凯丽和丈夫都会让儿子们挤在自己的大床上,读书给他们听。这时候狗就会跑过来,跳上床,四脚朝天地在床脚躺下,舒舒服服地听一家人读书说笑。很显然,这条狗是凯丽家不可或缺的一员。凯丽家如果照张全家福,一定会把这条狗也捎上。
索菲和狗的渊源要浅一些,因为她是新移民,家里并没有养狗的传统,原本也没有养狗的打算。不久前,索菲的朋友外出度假,让索菲替她照看自己的小狗。小狗很可爱,尤其是索菲喂它吃东西时它那种快乐满足的样子,让索菲像少女遇见了梦中的白马王子一样神魂颠倒。索菲当即决定,自己也要养条一模一样的狗,并很快付诸了行动。
自从索菲养狗后,狗就成了凯丽和索菲最喜欢的话题。狗在家里又有什么淘气行为啦,周末带着狗去了哪家公园啦,她们都说得眉飞色舞,兴致勃勃。我因为经常跟她们泡在一起,也听了满满一耳朵。那天吃午饭的时候,凯丽和索菲谈起了狗对主人是否忠诚的问题。凯丽认为,狗对主人是忠心耿耿的。她每天早上出门上班,狗都很不开心,跟在后面汪汪地叫,站在门口恋恋不舍;如果主人出去旅游,把狗交给朋友照看,狗也会思念主人,黯然神伤,闷闷不乐。索菲却认为,狗之所以在主人出门时伤心,不是因为思念主人,而是因为不喜欢独自在家。当索菲的朋友不久前把狗交给索菲照看时,小狗每天都很开心。只要喂它吃的,陪它玩,它就摇尾乞怜,乐不思蜀,根本没有因为主人不在而失望。
我对宠物当然没什么发言权,但作为不偏不倚的旁观者,我必须承认,索菲的结论听起来更有道理。凯丽当然愿意相信她的狗对她的家人情有独钟,但她的观察只能证明她的狗喜欢跟凯丽一家人在一起,却不能证明这条狗仅仅喜欢跟凯丽一家人在一起。到底这条狗是对凯丽一家人忠诚不二,还是仅仅喜欢有人作伴,从凯丽的观察并不能做出结论。而在索菲的例子中,主人刚出门,狗就跟其他人打得火热,这就已经推翻了狗忠于主人的猜测。当然这里的前提是,我们能够从狗的表情动作窥见它的内心。如果索菲朋友的小狗其实思念主人,但它把思念默默地藏在心里,不给外人知道,那么索菲的结论当然也不能成立。
但真相到底是什么呢?狗忠于它的主人吗?狗对主人真的有“爱”的情感吗?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兴趣。人们常说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关于狗的忠诚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传说,其中很有名的一个是忠犬八公的故事。忠犬八公是东京大学的上野教授饲养的一条狗。它每天早上都在家门口目送教授出门上班,傍晚又到火车站迎接教授下班,跟教授好得像一个人一样。后来上野教授因病猝然去世,但八公并不知晓。它依然每天到火车站等主人回家,一等就等了十年,直到自己也死去。八公对教授的深情感动了很多人。日本人为它塑了一座雕像,为它举行了盛大的葬礼,还把它的故事拍成了电影。前些年好莱坞也根据这个故事拍了一部电影,Hachiko: A Dog's Story,由Richard Gere主演,拍得很动人,很好看。
忠犬八公当然是极端的例子,大部分宠物狗和主人的关系都不会这么悲壮。但即使在一般家庭里,狗和主人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温馨、亲密这些字眼来描述。不过,有些认真的人心里还是有疑问,那就是狗对我们的亲近和依恋,到底是因为它们喜欢我们,还是因为我们为它们提供了舒适的生活。如果它们主要是贪恋衣食无忧的生活,那么它们就是寄生虫而不是好朋友,是势利眼而不是铁哥们,是狡猾的骗子而不是忠实的伙伴。如果是这样的话,把狗视为亲密的家人和爱的使者,就不是敏锐的洞察力,而是感情空虚的人的一厢情愿。
正是为了解答这些疑问,有些科学家对狗的感情生活进行了研究。比如Emory University的动物认知行为学家就用MRI观察了狗的头脑对一系列外界刺激产生的反应。高等动物的头脑中的某些区域是跟快乐、奖励等正面情绪相关的reward center。当我们受到外界刺激而产生这些正面情感时,这些区域就会变得很活跃。当科学家们训练狗安静地坐在MRI机器中,观察狗的脑子对熟悉或不熟悉的人以及狗的气味会产生什么反应时,他们发现,狗的主人的气味可以让狗的reward center变得活跃起来。与其他气味包括其他狗的气味相比,人类的气味更能刺激狗的脑子里的正面情绪反应。
Claremont Graduate University的Paul Zak使用的又是不同的方法。Zak在自己的狗生命垂危而伤心欲绝时产生了研究狗和人之间亲密关系的想法。他的研究是通过测量oxytocin进行的。Oxytocin被称为“爱的荷尔蒙”,是人们关心和爱护他人时脑子里产生的一种化学物质。Zak测量了人和狗接触时释放的oxytocin的水平,以及狗和羊一起玩耍时释放的oxytocin的水平。他发现人和狗接触时,oxytocin水平有时会升高,有时则不然;而狗和羊一起玩耍时,它们的oxytocin的释放量增加了48%,这表明狗已经对羊产生了一定的依恋关系,把羊当成了朋友。从这一实验结果来看,狗完全拥有爱的能力。
作为宠物狗的主人,这些研究成果当然都是好消息,因为它们都用科学的方法,证明了狗可以爱:爱其他动物,爱人类,爱它的主人。从此狗对人的爱不再是头脑不精确、感情不成熟的人的空中楼阁的幻想,而是被盖上了科学的大印。但对爱钻牛角尖的人来说,这些研究还是没有完全到位,还有很多重要的问题没有得到回答。比如说,我们的狗是在看见我们空手回家时oxytocin分泌得比较多,还是在一个陌生人给它喂食时oxytocin分泌得比较多?虽然我们身体的气味刺激了狗的头脑中的reward center,但我们的朋友的气味,是不是也刺激了差不多的反应?只有把这些问题都搞个水落石出,我们才能确信,我们的狗到底是更爱我们,还是更爱别人;是更爱人类,还是更爱送到嘴边的食物。
但话又说回来,如果真这么钻牛角尖的话,就可能把养宠物和生活中另外两种行为混为一谈了:养孩子和谈恋爱。很多人都认为养宠物和养孩子几乎是可以互相替代的行为。有的夫妇不要孩子,却有十几只猫;很多人一变成空巢族,马上牵回来一条狗。但实际上养宠物跟养小孩完全是两码事。养小孩是为了爱他们,是为了让自己高兴,但更是为了把他们培养成独立的人。孩子小时候会依赖大人,但最终我们还是希望他们摆脱对我们的依赖,形成自己的独立意识,跟我们平起平坐。既然他们是独立的,他们就会有和我们不一样的想法,其中有些想法我们可能不能接受。但对他们的爱要求我们包容这一切。
养宠物远没有这么复杂。父母和孩子之间是平等的关系,主人和宠物之间则是从属关系。既然是从属关系,我们就可以期待宠物服从我们,依靠我们,听从我们的安排,以取悦我们为己任。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爱宠物比爱孩子还要容易一些。这正是养宠物的妙处:投入相对较少,风险也小,回报却很稳妥。怪不得有些美国人养宠物比养孩子还要起劲。
另一方面,纠缠于“我的狗是否爱我”这样的问题,常常怀疑对方是不是对自己爱得最深,分离时是否思念自己,又像极了谈恋爱时嫉妒的恋人。但养宠物跟谈恋爱当然不一样,其中的原因也不用赘述。事实上,当两性关系中的一方变得有点像另一方的宠物时,这种关系就已经偏离了正常和健康的轨道。
正因为主人和宠物之间是相对简单的关系,养宠物就可以有更轻松的心态。看到主人回家它高兴地摇着尾巴来迎接,给它好吃的它笑逐颜开,带它去公园它欣喜若狂:这就够了。马虎一点的话,这也可以等同于它对主人的爱。至于它脑子里哪个区域活跃,有多活跃,化学物质分泌了多少,跟邻家的狗相比有什么不同,跟见到邻居时有什么不同,其实都没关系。因为这个原因,我赞成凯丽的观点:狗看到我高兴,当然是因为它喜欢我,或者说它爱我。每一个养狗的人都应该明白和相信这一点。其他任何想法,都是和自己过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