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对华态度注定会摇摆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近日接受澳大利亚媒体采访时说,包括新加坡在内的许多国家都视“一带一路”为正面的发展,中国的影响力在扩大,“一带一路”是中国与周围国家更多交往的建设性方式,会给相关国家带来许多机会。他表示新加坡支持“一带一路”倡议,也支持亚投行。
这是李显龙最近一段时间对华最为积极的一段表态。去年以来,由于新加坡在南海问题上与美日站在一起,导致中新关系冷淡。9辆未经申报的新加坡装甲车在香港一度被扣,增加了中新关系的凉意。上月北京举行“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东盟有7国元首或政府首脑出席,李显龙却缺席了,引来更多议论。
在10日播出的对澳媒谈话中,李显龙似乎展示了愿意促进中新关系回暖的姿态。
新加坡是东盟国家中最坚定的美国盟友,随着中国崛起,它长期以来面临如何在中美之间搞战略平衡的难题。它的做法总体上是这样的:能平衡就平衡,平衡不了就先顾美国那一头。
它那样做的理由是,自己是个小国,夹在印尼和马来西亚两个巨人之间,安全十分脆弱。它把美国看成是保护新加坡安全的最大依靠。
南海仲裁案前后,新加坡是菲律宾以外就支持仲裁表态最活跃的东盟国家,另外新加坡将军事基地开放给美国在南海执行任务的反潜侦察机,这一切表现使它的“拉美制华”在地区内显得很突出。
然而中国是新加坡第一大贸易伙伴,整个东盟都重视同中国的关系,大多数国家主张谨慎处理同美国、中国的关系,这造成了李显龙政府的压力。更重要的是,特朗普政府重视中美合作,派团参加“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安倍政府也在对华变得温和,新加坡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立。
李显龙正面评价“一带一路”应当受到欢迎,北京无需计较新加坡政府之前说过或做过什么,鼓励它今后更加友善,同它一起朝前看,这是中国作为大国应有的气度。
另一方面我们也需对新加坡难以摆脱“墙头草”外交有充分思想准备,不能寄希望于李显龙政府“真的变了”。
新加坡的外交思维一时半会改不了,李光耀时期把“平衡术”做得比今天更高明些,李显龙不仅“道低一筹”,而且今天亚洲的地缘政治竞争形势要比李光耀时期复杂多了,新加坡的确面临了更多难处。
中国社会没必要太计较新加坡这个小国的态度,我们不妨把它看成是中国崛起的一支刻度表。新加坡曾是英国殖民地,它对美国没有超出东盟国家的特殊感情,依附于美国完全是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实用主义。随着中国变得进一步强大,它自会重新调整在中美之间的平衡哲学。
新加坡多说或少说中国一句好话,多对或少对中国发一句牢骚,都不会对中国产生什么实质影响。促进中新关系向好发展应当是中国自然而然的选择,但无须是我们的一项强求,更没必要让我们为此很费神。
中国今年向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会派出了由一名中将率领的代表团,我们觉得这个规格还是有些高了。明年不妨派一名校级军官前往,因为那个对话会总的来说是新加坡给美日搭的台子,中方没必要去捧场。
中国这几年去新加坡参加培训的官员数量在下降,预示着新加坡今后对华施加影响将变得更困难。这恐怕也是正常趋势,不值得大惊小怪。
总之中国应放平心态看新加坡在中美之间的摇摆,能促它对华多友好就促它,但没必要在这个问题上用心、动情。顺其自然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