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口子菜
八大菜系没有京菜。那么,什么菜品是真正的京味儿菜呢?一说宫廷菜,如“仿膳”,但那是荟萃了天下风味而成的,且当年民间吃不着;一说炮、烤、涮、烧、燎、白煮,如“砂锅居”、“东来顺”、“烤肉宛”,但这些应属于满族菜;一说二荤铺的菜,但实际是由鲁西、冀中厨师带来的风味儿,并非旧京土生土长。真正的京味儿菜应该是“口子”菜。
说口子菜是真正的京味儿,原因有二:一是早年的口子老师傅亲口说过“我们祖辈是明朝初年跟着永乐爷从安徽来的”,二是满族入关前没有婚丧宴宾的习俗,所以口子菜不是满族带来的,而是明朝北京已有的。满族入关后逐渐融合汉俗,才在婚丧时办宴席。据考证,口子师傅是明初大移民时从安徽、南京等地进入北京的。他们所烹饪的菜肴开始是宁、皖风味儿,与旧京原有的幽燕风味儿融合,形成明代北京味儿。满族入关后,又融入辽东风味儿,形成清代北京味儿。在清中期,口子师傅又学习了御膳房的一些烹饪技艺,最终形成了清末民初的口子菜。
口子的兴盛,一是满族入关后也学习汉俗办红白喜事,需要更多的口子厨师,二是口子办席物美价廉,比去饭庄合算的多,因为口子厨师能在低成本的前提下作出令人满意的菜肴,其原因又是原料经销商交情深厚,甚至是把兄弟或亲戚,加上使用徒弟多且伙计工资低,还没有租用店面的费用,所以平均一席菜的开支少。但是口子的消亡也是与行规有关,自己搭棚办红白喜事的人家越来越少了,新式婚礼都去饭店了,白事去殡仪馆搞个仪式就齐了,很少请客了,又不许口子厨师去饭馆行艺,逐渐口子就后继无人了。上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末,北京东安市场润明楼的厨师是口子上人,“赛螃蟹”是其名菜,褡褳火烧自那里从御膳房进入民间。是为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