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摆摊卖文化粽子-美帝低端生活(二)
端午节马上就要到了,刚到美帝时校园卖粽的有趣往事又在脑海中浮现。
话说带着女儿及四只大箱子(可以说是全部家当)终于安顿下来了。第一件事就是把学生身份转成了陪读身份, 一是没钱(因为与大学专业不一样,没奖学金资助),二是因为先生准备要转学去读 博。
从湿润多雨的江南来到干燥少雨的沙漠性气候的地区,加上出国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高强度、高压力的奔波,疲惫的身体表现了初到美国水土不服的不适,每天头脑昏昏沉沉,整个一个梦游的状态,乏力,嗓子干得要冒烟,这样的状况约持续了一个月,终于回到了正常状态。
那时先生担任学校中国留学生学生会主席,当时留学生不是太多,过年时还可从从领馆领来$200活动经费庆祝新年,先生啥都干,给大家放过电影,有时有女生自行车坏了,一个电话,先生还去帮忙修理自行车。
女儿小时聪明伶俐,人见人爱,到哪儿,都能很快成为被关注的重点,所以在包括从台湾来、新加坡等地来的华人留学生圈子里我就自然被称为某太太或某某妈。
女儿来美后便去了幼儿园。抱怨一下,美帝的幼儿园只管三个多小时,我每天除了照顾女儿外,就是换着花样整吃的,很想去打工,可是孩子谁照顾呢?先生打工的单位价值较高。
那时,美国的食材便宜,油比瓶装水贵不了多少,一段时间内煎、炸、煮、蒸......不亦乐乎。经常有学生朋友来蹭饭吃,心想何不弄点吃的到校园去卖?
与先生一说,先生全力支持。结果去学校去问,不光要申请许可,还要介绍文化,要卖有文化内涵的食物,而且一星期只能一次。
咱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太多食物有文化底蕴了,可是卖啥呢,饺子冷了不好吃,汤团也不行,思来想去,唯有粽子最合适。
粽子,源于二千多年前百姓为记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投江,为保护屈原的身体不被鱼龙虾蟹吃了,拿出饭团丢进江里,后来便发展成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的端午节来记念屈原。粽子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要论文化,没什么食物比得上粽子了。
说天就干,求当时有车的老乡学生开车到当时唯一的亚州小超市买来了不便宜的粽叶、糯米, 还有肉类等原料,还专门去买了煮粽子的大锅子,先生负责资料,把有关端年节的资料浓缩成一页的英文传单。
做好准备工作,到那天,早早起来又包又煮,午饭前用自行车驮着去校园摆摊开卖了,一个上海来的留学生S帮忙推销、介绍、发传单及收钱,哑巴英语的我负责分发粽子、盆子,叉子,$1.5刀一个。卖完点钱,附给S三小时15刀,每小时5刀,而我平均每小时赚约3.26刀,还挺开心,当时最低工资好像是是4.25刀。
后来除了卖有文化的粽子外,还捎带卖没什么文化的炒饭。到点就赶回去接女儿,没卖完的炒饭就分给公寓的学生邻居们,所以每次回公寓,还没到门口,身后就跟了一群饿狼般的学生们,虎视眈眈地嚷嚷要分一杯羹,很有意思。
忘了摆了多少次摊,一天晚上接到一位不认识来自新加坡的学生E电话,介绍我接替她的三明治店中午工,骑车不消10分钟就到,每天三小时,每小时5刀,不影响接送女儿。E是听人说的,问她是谁,她也说不上来,想必是某个吃了咱家食物的学生给她的电话号码。
太好了, 每天都有钱赚了, 所以,第二天便去台湾人开的三明治店打工了。
这是当初的广告,成份里忘写肉了
这是当初买的锅,现在煮粽子还在用
相关 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