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青春期的孩子,我该怎样与你沟通?

青春期的孩子,我该怎样与你沟通?

博客
 
  最近,就成都商报的一文《北大留美硕士万字长文 控诉父母“控制与伤害”》, 引发了广泛的网上讨论。

  他是大家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北大毕业的留美研究生;他也是大家口中“白眼狼似的孩子”:十二年不归,六年拉黑父母,万字长文讨伐父母。控诉他们的语言暴力,对自己的控制力。。。
 
  有人赞美,有人谴责,众说纷纭。
 
  
  
我想说的不是这对父母和子女的孰是孰非,而是反思一下自己,作为父母,如何在养育中和他们有效的沟通?如何安全顺利地度过他们的青春期,也叫叛逆期,圆满完成“把他们培养成一个好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阳光的人”。
 
  我是一个好母亲,刚刚结婚,便买了很多儿童心理学的书籍阅读。刚刚怀孕,便买了“胎教仪”,为了上班不迟到,早起二十分钟将胎教仪放在肚子上,给胎儿读泰戈尔的诗,和他聊天,给他放音乐。
 
  尽管我的医学常识告诉我,可能没有用的,但我还是坚持到了临产。这就是做母亲的的一份爱。
 
  我不是一个好母亲,在美国为了生存,自己要拼命地学习,工作有十多年在外地。这一阶段,是孩子成长的极为关键时期。
 
  儿子完成了初中和高中的学习生活,我们做父母的完全没有精力和时间去“监控”他,甚至从未参加过学校的“家长会”,没见过每段成长的老师。所以,他在学校得了什么“警告”,只要他把信扔掉,我们就不知道了。
 
 
  现在想起来很愧疚,我们只去参加过几次他上台领奖:年级的优秀数学奖,年级的优秀英文写作奖。
 
  儿子在初中和高中的所有社会活动,网球队,足球队,校报编辑组开会等都是同学的母亲们帮着送回家的。
 
  青春期的儿子是一个阳光,善解人意,从小就很有主见,很强势的孩子。虽然他不曾和我们正面顶撞(只有一次,是一个我想写的故事),但从那执拗的眼神里,你能读懂那份不服气。
 
  那段时期,我们父母和儿子间是东方传统教育的中国父母,和西方现代教育的青春叛逆期孩子的沟通,存在着中西方文化差异和两代思维方式的裂隙(谈不上代沟)。
 
  这是一个艺术,也是一门学问。在沟通中,我们逐渐地学会了相互理解,并体会到,不一定“老师”方都是父母,儿女也可以做“老师”。
 
  虽然在他青春期阶段,我们很忙,但是,我们在仅有的一点对他的教育时间里,还是被他“教育”了。下面是我们“碰撞”出来的故事,希望对做家长的有些借鉴。
 
  相信每一位中国父母都有“望子成龙”的心态,都希望孩子拿回的成绩单是满分。
我们也是一样,和儿子对话最多的内容便是,“最近有没有考试?“今天考的怎么样?”,“作业写完了吗?””。然后,就没话了。
 
  美国上大学是不需要考试的,但有一个SAT考试,如果考出高分,再加上在校成绩和义工记录,学生是有机会进“好大学”的。
 
  我们做父母的对这个SAT考试很重视,希望儿子考出好成绩。我问他,是否需要进补习班? 他说没必要,买一本参考书就可以了。我们说,多买几本吧?他说,一本。后来,我买了三本。
 
  那些年,我在外州工作,周末回家处理家务。
 
  一个周末,距离考试只有十多天了,推开他的门,发现他没看书,对着电脑。。。
 
  “都什么时期了,还玩儿游戏?这么不懂事!!”我爆发了,大喊着把儿子拽到屋子中央。这是我这辈子唯一的一次对儿子凶。
 
  他哭喊着反抗“我没错!我就是没错!”。我一顿猛训,噼里啪啦,讲了一堆很伤他自尊心,带着火药味的恶毒话,根本不容他插嘴。
 
  过了一阵子,我也累了,气也发泄了些许。便问他,“我趴门缝看了两次,都看到你在玩游戏,你说,要考试了,你不认真备考,玩游戏,没错吗?”。
 
  儿子哭着嚷道“你发火前,为什么不查看一下我的电脑屏幕上是什么呢?张口就骂,你以为你是家长就可以随便骂人,训人吗?我也是人呀!”
我脑子一下子蒙了,快步跑到他的电脑前一看,糟了,骂错了:儿子正在网上做SAT考试题。
 
  我的眼泪“哗”地涌了出来,转身去想一把抱住儿子,不料,被他用胳膊挡住了。
那天下午,我已经离开了他的房间,仍然可以听到他在抽泣,我很难受,声声戳痛了我的心。
 
  冷静了以后,我走进他的房间,诚心诚意地向儿子道了歉。
 
  从小到大,一直以为他是个懂事又省心的孩子,没有什么想法呢。没想到,这一下午的谈话,让我的心被震清醒了,原来小孩子还有“不快乐”。
 
  他说,你们当家长的总是关心我期末是否全A,偶然一次拿了B,你的脸上别提多难看了,不停地追问我,为什么得了个B?搞得我心里像下雨一样,连阴一阵子。人家美国家长,孩子得个C,还说“Good job!呢”。
 
  他又说,你们只关心我的学习,从来没问过我“你Fun吗?快乐吗?”,你们大人自己不快乐就会感到是件事情,难道小孩子就不是人,不快乐就不重要了吗?实际上,小孩子如果不快乐了,就像天塌下来了。
 
  儿子的这堆牢骚,是在我向他道歉后,态度缓和了,他倒出的心里话。
 
  他的这番肺腑之言让做妈妈我无地自容,“那妈妈现在问你,你Fun吗?快乐吗?”我心疼地望着他。
 
  “不快乐,非常不快乐。因为父母不和孩子聊天,不想知道孩子关于Fun的心”。儿子拼命地摇着头。
  我的心一阵阵地挛缩着。
 
  后来,我把这次和儿子的冲突讲给了先生听,事发那几天,他在外地开会。我们就孩子的沟通问题做了认真的检讨,觉得我们确实存在问题,需要改进。
以后的日子里,在饭桌上和儿子交流时,我们都会尽量不问他的学习,他心里也知道我们最在意的仍然是他的成绩,会主动把成绩单交给我们“审查”。
 
  每次和儿子聊天,都会找些实际上我们并不感兴趣,但估计他会喜欢的话题,关于美国音乐,球星等等,也聊不了太深,因为不懂。聊久了,总是这些话,自己都觉得无趣了。
 
  相信每一家有青春期儿子的父母都有这样的体会,不知和他说什么,说不对了,嫌你啰嗦。说来说去的,变成了我们问,他简单地答。
  后来,我把这个顾虑讲给了儿子,我说,“很想和你舒服地沟通,想做你的朋友,走进你的内心,可是,现在你长大了,不能像对小孩子那样说话了。妈妈很困惑,你希望怎样和你交流呢?” 。我仍然记得几年前那次争吵误解。
 
  他说,“你们如果想要一个好的聊天,就不要总是像提问题似的,你们自己说了长长的问话,给我的机会只能回答“Yes ”“No”。这种聊天的方式是聊不起来的,听起来像审问。
 
  举个例子,你们问孩子“你们春游玩儿的一定很开心吧?”,那么回答只有“yes”。
换个方式,如果你们这样问:“说说你们春游都有什么有趣的事情。”,那么孩子就会讲很多话的。这样话题就多了,就聊起来了。
 
  我们都笑了,好主意,听起来蛮有道理的。两个大人频频点头称是。
 
  对于和父母聊天,每家的孩子性格不同,所以聊天的多少也不同。我们的儿子在中学时期,不吃饭不下楼。也不一定和父母同时进餐,所以聊天机会不是很多。
 
  到了大学,因为在纽约上学,每周末和他通电话,他总是五分钟内找各种借口结束通话。随着儿子的成长和成熟,他也懂得“陪伴”的重要,越来越会和我们聊天了。
现在,他仍在纽约生活,周末会主动打来电话,我只要不放电话,他会耐心地找话题和我聊,直到我这端想挂线了。
 
  我心里很清楚,他用的是以前教给我们的聊天技巧:提个话头,让妈妈说,他只哼哈应着就行了,至于他在那边眼睛盯着书还是电视,反正我也看不见。。。
电话结束了,当妈妈的我是满心的欢喜:和宝贝儿子通了电话。
 
  从儿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体会到,青春期的孩子再不是小玩偶样受大人摆布,也不是成人般思维成熟得可以自控。这就需要父母和儿女有效的沟通,真的需要动脑筋的。
 
 “说教”的效果不是很好的,他会反感。我们做父母的,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了解孩子的想法,“引导”孩子,让他不知不觉地跟着我们走,毕竟大多数时候,我们的生活经验是对的。

 
  
  话题又回到了上面那个闹得纷纷扬扬的“北大父子”道德战。我想,如果他们及时有效地沟通,儿子理解父母的爱子情结,如果父亲听听儿子的心声并尊重他的想法,如果父母不“run ”儿子的“life”,儿子的心理发育将会阳光些,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恐怕也不会这么糟糕吧?

 
 
                    欢迎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原创微信公众号:烛光咖啡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紫嫣淡染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