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女子的她如何成了“民权运动之母“
明天就是马丁•路德•金纪念日,有一位黑人女子的名字和马丁•路德•金紧密相关。她是金博士领导民权运动的起点:1955年12月1日的傍晚,她在美国南部蒙哥马利市的一辆公交车上拒绝给一位白人男子让座而被捕,揭开了民权运动的序幕,她的命运从此翻转,成了大风大浪中的一叶扁舟。她就是被美国人尊称为“民权运动之母”的罗莎•帕克斯(Rosa Parks)。
今天的人难以想象,对公交车司机说声No需要怎样非凡的勇气。那个年代的蒙哥马利市公交车司机们都携带枪支以维持黑白座秩序,还可以随时叫来警察教训不服从者。激怒司机的后果难以预测,而且黑人遭受警察暴打是平常事。事实上,当罗莎•帕克斯从监狱打电话回家的时候,她母亲接了电话的第一句话就是:“他们打你了吗?”她丈夫也急切地问:“你受伤了吗?”所幸她被捕没有遭受暴力。
我们不禁要问,罗莎的勇气从哪里来?
她看上去实在是一个普通弱女子。她成长在贫穷的单亲家庭中,儿童时代曾经赤脚在烈日下采摘棉花,从日出到日落只为挣50美分。还算幸运的是她在11岁那年有书可读了,上的是一所300名黑人女孩的学校,学校创办者是一位充满爱心的白人基督徒姊妹,老师们也全都是白人女性。罗莎在那里学习烹调、缝纫等女红以及如何照看病人,更重要的是,她学到了什么是尊严和自重,不因自己的肤色而觉得低人一等。梦想成为教师的她后来不得不因家庭状况缀学,16岁就成了纺织厂女工。她19岁与理发师雷蒙德结婚,随后在丈夫鼓励下复学取得了高中毕业文凭,又受丈夫影响开始关注黑人民权问题。新文凭没有给她带来新机会,她依然是个内向害羞的缝纫女工。
那她怎么会在人到中年的42岁之时突然变成了勇敢的斗士?她在公交车上与司机和警察的对峙成了美国家喻户晓的故事,全美各地的小学生们一年又一年在课堂上演出那一幕历史时刻。美国的历史教科书和主流媒体也都经久不衰地复述罗莎拒绝让位的故事,但却有意无意地忽视问题的真正答案。还是罗莎自己披露了答案,她在1992年出书《安静的力量》(Quiet Strength)叙述信仰怎样影响她的人生。她并非一夜之间变得勇敢起来。她写到,从小就在圣经里学到相信神,不惧怕,因为神会给她力量面对一切所要面对的。诗篇23至27是她最爱的经文。被警察逮捕后不知后果的那段时间,是神的同在感支撑住她。
岂止是罗莎,整个民权运动的背后都有着信仰的支撑。马丁•路德•金就坦言:“我首先是牧师,民权运动只是我神职的一部分。” 还说过,“若是没有好友葛培理的传道,民权运动会艰难百倍。” 蒙哥马利市的黑人们在罗莎被捕后进行抵制公交车运动,长达381天,史无前例,直到美国最高法院于1956年12月20日判决蒙哥马利市公交车的种族隔离政策违宪。黑人教会的牧师们就是运动的果断组织者,年轻的金牧师就在此时脱颖而出,显示出卓越的领导才能。教会成员们纷纷伸出援助的手,有车的都去接送上下班的黑人弟兄姊妹,信徒们展现的团结、忍耐和牺牲精神尤其令人瞩目。由此引发了全美国轰轰烈烈的民权运动,一直持续到六十年代,深刻影响了美国社会。民权运动的胜利可谓基督徒们追求正义的结果。
作为民权运动导火线的罗莎在随后的年日里被多方邀请去演讲,她努力克服害羞的天性,成了民权运动的代言人。她的声望越来越高,各种荣誉接踵而来,曾被《时代》周刊评为“二十位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标志性人物之一”。而她始终拥有一颗谦卑、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心。她创立了罗莎•帕克斯奖学金基金会,用演讲所得报酬为黑人学生提供大学奖学金。她无私地慷慨倾囊,以至于晚年陷入穷困,不得不接受教会捐助。2005年她以92岁高龄去世,遗体被安放在国会大厦圆形大厅,成千上万的百姓前来瞻仰,是美国第一位享有如此国葬殊荣的女性。
是从信仰而来的理念和力量成就了平凡女子罗莎•帕克斯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