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辅周与中医治疗乙脑
摘自:中国中医科学院 网站。 被本城列为“不合适内容”,无法链接
汇聚八方名家开创中医伟业——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系列报道之一
被周恩来总理称赞“高明的中医,又懂辩证法”的蒲辅周是名老中医的优秀代表之一。他在紧急关头独辟蹊径,精确辨证,救治了大量危重病人,树立了中医的威望,为丰富发展中医临床医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6年9月4日,《健康报》在头版报道了这场抗击疫病的成果:“运用中医治疗温病原则治乙型脑炎,北京市不少危重脑炎病人转危为安”,一时在全国传为佳话。
事情是这样的。1954年暑季,河北省石家庄地区出现了流行性乙型脑炎,患病人数众多,西药治疗未见奏效,死亡人数剧增,情况十分危急。石家庄市卫生局紧急组织以老中医郭可明为主的乙脑科研治疗小组,运用中医温病学理论,使用白虎汤和清瘟败毒饮、安宫牛黄丸等,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1954年,治疗小组一共收治31例乙脑患者,无一例死亡。1955年的治疗也获得了90%以上的治愈率。
1955年9月2日,卫生部专门召开会议,正式确认了中医救治乙脑的显著疗效,并决定在全国推广。
1956年8月,北京地区也开始流行乙脑。儿童医院和传染病院人满为患,病儿死亡率很高。最初,许多医生仿效石家庄治疗乙脑的做法,使用白虎汤加上西药、输氧等方法治疗,但累试无效。有的患者不仅高热不退,而且病情不断加重,有人竟怀疑白虎汤治疗乙脑的功效。
在此紧要关头,卫生部立即组织中西医专家组成乙脑医疗工作组。蒲辅周、赵心波等十多位中医临危受命,前往北京儿童医院和传染病院观察治疗。
蒲辅周认为,用中医治疗温病原则治乙脑是正确的,石家庄的经验也是很宝贵的,但关键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辨证施治。
他辨析,中医历来治疗外感热病讲究掌握季节气候特点。石家庄与北京的乙脑疫病虽同在暑季,但石家庄久晴无雨,天暑地热,乙脑患者偏热,属暑温热型,用白虎汤治疗,可以辛凉透邪,清气泄热,切中病机,故能奏效;而北京久雨少晴,天暑地湿,湿热交蒸,暑湿流行。人处天地气之中,怎有不受暑湿之邪干犯之理?天气湿热,患者症状表现为兼有湿邪,属湿温。倘不加辨别而沿用清凉苦寒药物,就会出现湿遏热伏,不仅高烧不退,反而会加重病情。正确的方法应当是采用宣解湿热和芳香透窍的药物,通阳利湿,使湿去热自退。
蒲辅周的独特见解得到了其他中医的支持。工作组随即对病人改投通阳利湿法,遣用杏仁滑石汤、三仁汤、三石汤等方剂化裁。患者服药之后立竿见影,病情很快得到控制,不少垂危患者起死回生,迅速遏止了一场可怕的疫病。
1956年10月至1957年9月,蒲辅周先后在《中医杂志》发表了“参加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一些体会”及“流行性乙型脑炎中医辨证施治的一般规律”等文章,总结了此次救治乙脑的思考和经验
感言:流行性乙型脑炎,应该算瘟疫吧。五十年代中期,西医没办法,只能隔离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