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困惑:美国辉瑞还是牛津阿斯利康?
澳洲从二月开始推行新冠预防针,但推进十分缓慢。到四月下旬,澳洲的疫苗接种率仅0.6%,排名世界倒数。原因是出现了几次小插曲,先是疫苗短缺,然后是阿斯利康的副作用血栓反应,目前已有两例死亡;还有就是澳洲疫情在夏末秋初趋于稳定,全国本地感染为零,所以政府过分强调“自愿”接种,而媒体对副作用的渲染,使众人选择观望。
直到三周前,维省因一例入境感染失察,造成四日内感染日增数例,追踪感染者涉及的场所达数百余,而感染者中的一组印度变异病毒(Delta),最终引发了维多利亚州政府的第4次封城,全封长达2周之久,墨市至今仍在禁足中。
封城是无奈之举,虽然大多数我们墨尔本人已经在这个问题上长叹一声躺平,但无论如何不能说是件好事。不过说起每次封城或多或少有些积极意义的话,这次的积极作用就是人们松动了对打预防针的戒心。
澳洲使用的疫苗最多的是牛津的阿斯利康(AstraZeneca),然后是美国的辉瑞(Pfizer)。封城两周内,疫苗接种总数暴增到500多万,占到人口的27%。 以前无人问津的注射站爆满,疫情集中地区的注射站排队要等上一天,预约接种要等2-3周。
躺平的澳洲人终于起床要打预防针了,包括我们华人,。
封城以前我周围接种的朋友百分百都是洋人,而且都接种的牛津。除了两三个朋友没有什么不良反应以外,十之六七都有一些副作用,比如在一两日内有发烧发冷,打摆子,肌肉酸痛、疲劳无力等症状,但是都在症状出现的两日内恢复正常了。
在华人朋友的圈子里我该算是首当其冲的一个,两个多星期下来还没有感觉任何副作用。不知道是我的榜样力量还是封城的刺激,这两周那些一直观望的华人朋友也都纷纷行动起来。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打预防针的心意已决,目前的纠结是该打哪一种: 美国的辉瑞还是牛津的阿斯利康?
因为阿斯利康已在澳洲投产,造价比较低,所以只要在50岁以上都可以随时排队注射。辉瑞少,又需要冷藏,政府规定50岁以下的才能接种辉瑞。一个50岁以上的朋友说她想打辉瑞,防疫中心要她提供医生的推荐信说明必须打辉瑞的理由。另一个要接种的朋友说既便有推荐信,等待辉瑞亦需要个把月。
五月底,我随大流打的阿斯利康,刚打完没几天,新闻上就说又死了一个,这让我那些中国朋友更为担心阿斯利康的安全性。很多英文不太好的华人朋友更是找到我问该打哪一种?
毕竟是外行人,太专业的我也看不大懂,为了回答朋友的问题我就去网上研究了一下。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首先疫苗的基础原理是让免疫系统认识病毒,身体因此产生相应的抗体。阿斯利康和辉瑞的不同就在于两种疫苗使用了不同的让免疫系统认识病毒的方式。
阿斯利康使用传统的方式,用一种无害版本的死病毒作为载体,训练身体识别覆盖在冠状病毒外表面的刺突蛋白。免疫系统会通过识别该蛋白产生抗体,然后让我们在接触到该病毒时能够抵御攻击。
辉瑞使用了一种新的技术mRNA。这种技术省略了使用病毒载体的环节,直接把病毒遗传密码导入人体,从而产生冠状病毒的刺突蛋白,以此教给我们的免疫系统认识病毒细胞,进而产生抗体。
很多对新冠疫苗有质疑的人认为,这次新冠疫苗的培养流程时间太短,没做足风险评估,很可能以后会发现长期的副作用,尤其是辉瑞这种第一次用于人类的mRNA疫苗。这恐怕就是选择辉瑞最大的担心吧。但mRNA这项技术在被用于疫苗制造之前已经研究了几十年,以乐观的态度评判也该是可信的。
从有效率来讲,辉瑞有明显优势。据六月初世界健康指标评估研究所(IHME)发布的评估:辉瑞的有效率是91%,阿斯利康只有74%。
迄今为止,全球新冠疫苗接种已达73亿,所有疫苗都有类似的副作用:发烧,疲劳,头疼,肌肉酸痛,打摆子,恶心等,均属正常。血栓后遗症在注射阿斯利康人群中比较突出,澳洲目前接种过第一针阿斯利康疫苗的有360多万人,48例血栓,概率约为万分之1.3; 两例死亡,概率是180万分之一。
上周发生的第二例死亡是一位52岁的澳洲妇女,接种阿斯利康疫苗后患脑血管栓塞。迫于舆论压力,今天国家药管局刚改口把接种阿斯利康的年龄下线从50岁提升到60岁,估计可以解决部分华人朋友的担心。
我自然没有资格建议大家去打防疫针或打某一种防疫针,这篇文字只是分享我的一点点认知。澳洲是新冠感染相对安全的国家,如果不确定,可以继续等新的疫苗上市。但是如果想澳洲早日开放边境,我们都可以重获自由,那么早些防疫还是有必要的。毕竟与感染新冠的危险比较,死于疫苗接种的危险是相对微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