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语文教语文的一生(10)
我学语文教语文的一生(10)
试教要改革教学方法,关键在搞活课堂教学
第一次全国实验教材《阅读》和《作文·汉语》试教工作会议,在河南省洛阳市开了十天。
国正先生在开幕式后作报告,重点讲实验教材的特点和执教老师要更新观念改革教学法。
定远先生的报告详细介绍了这一套实验教材的编写过程、原则、体例;单元教学的特点及建议。
章熊先生的报告讲《“段”的教学问题》;张必锟先生讲《文言文诵读教学》。
大会听专家、学者、编辑的学术报告;小会或以行政大区,如我们中南地区几个省为单位座谈交流、集体备课,或由人教社安排小型座谈会讨论教材教法。
我应邀参加了定远先生主持召开的座谈会。大家在会上发言一致认为,这套实验教材编的好,阅读单元教学体例新颖、选文经典,开创了语文单元教学新篇章;特别赞赏写作教材,以前课内作文教学,老师拍脑袋命题,学生抓脑袋冥思,作文教学无计划的现象结束了。一年实践告诉我们,使用这套教材一定要更新观念,改革教学方法。
我的《试教初步》首先要求学生更新学习观念,改变学习方法,学会质疑问难。学生的学法改变了,老师就要改变教是法子。改革教法,关键在一个“活”字。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研究教法,要从“乐”字入手,根据学生学的方法,搞活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敢问·多问·会问”是搞活语文课堂教学,变灌输式为启发式、变“一言堂”为“群言堂”的法宝。学生会学了,敢问了,逼着教师要研究如何在教材与学生之间架“桥”铺“路”。使学生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做到“自能读书”、“自能作文”(叶圣陶语)。
搞活语文课堂教学特别要精心设计导入程序。
我教说明文《统筹方法》是这样导入的:
同学们都喜欢看王景愚的哑剧吧!今天我给你们表演一幕哑剧(学生精神为之一振)。你们不须花钱买票,但也不能白看。看完以后,请你们说一说剧情,好不好?学生兴趣盎然,齐声答“好”。
于是,我开始表演一个教师下班回家后,是怎么做中午饭菜的:打开房门,放下备课夹,进厨房。淘米、点燃煤气灶煮饭,然后,洗菜、切菜、炒菜等。
学生复述“剧情”后,问学生:“如果先洗菜、切菜、炒菜,然后再煮饭,结果如何?”讨论之后,再要求学生翻开课本,速读课文《统筹方法》。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华罗庚先生以泡茶为例,讲的是安排工作或生活的一种科学方法,重点是安排的顺序问题。于是,我借此强调科学的“五步学习法”,即“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课后作业——单元小结”为什么不能颠倒顺序。特别要养成先预习后上课、课后先复习,然后再做作业的好习惯。
教《孔乙己》一文时,要上大型公开课。《阅读》单元要求之一是“了解小说中社会环境对表现人物的作用”。我是这样设计导入程序的。
先请一个学生正确无误地朗读课文第一段,再请学生听我读,并用铅笔在书上圈点出我读错了或读掉了的地方。我有意将这一段社会环境描写中的关键词句读错或读掉,不仅引起了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思考,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导入程序,根据课文体裁和内容,结合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设计,或质疑,或设疑;或引入情景,或直观显示,千方百计一开始上课就使学生感知学习的具体目标,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同时还能让学生一上课就集中注意力,参加讨论时有话可说。
搞活课堂教学,尤其要注意自始至终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有时学生的想法或说法看来有点幼稚,甚至完全错了,也不可训斥,更不能嘲讽。要尽可能创造有利于学生思维产生“开窍反应”。“开窍反应是在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去寻找尽可能多的不同解答或答案时所使用的许多教与学的方法之一。”(引自[美]林格伦著、章志光等译《课堂教育心理学》第426页)因此,课堂教学形式,必须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领导讨论是一种困难的艺术,但也是很值得发展的艺术。教师必须经历过一段时间,有时要若干年的实验,才能发展起既有效又舒适的方法。”(引文同上书428页)。
三年试教实验告诉我们,实行讨论式教学,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不仅让他们敢想、敢问、敢说,而且要让他们有话可说。
例如,李洁同学原来对语文不感兴趣,平时也不主动发言。她从小生在大海边,讲《听潮》(第四册)一课时,我请她讲海潮涨退的情景,她讲得很好,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她后来说:“我从此不仅对语文课有兴趣,而且学好语文的信心更足了。”
另外,学生在课堂上即席提问时,如确认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我立即给予充分肯定,并及时“反弹”。让学生去争论,在争论中引导,在引导时点拨。如《孔乙己》一文中关于“大约”和“的确”是矛盾的这个问题,就是采取这种反弹的方法。
注意选择讨论的时机和方式也很重要。一般地说来,讨论时机应在学生处于“愤”“悱”之时,就是孔子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时;有时也要在学生自以为无疑之处设疑,引起讨论。如《阅读》教材中的知识短文《速读训练》,为了提高学生对“速读”训练的认识,并掌握速读要领,我们设计了两个问题:
1、长城上为什么要建烽火台,而不设擂鼓台?
2、为什么百米赛跑起点发令处要安一黑色的牌子?
学生议论之后,懂得了光速比声速快的道理,,由此而明白了速读要用眼扫描,它比一句一句朗读的速度要快。
学生喜欢讨论,但更喜欢前后几个人叽叽喳喳,所以,讨论以这种四人小组形式为好。有时如要讨论一节课的问题,就让学生围成方阵,互相都看得到,不至于让发言的学生总是对着前面学生的后脑勺讲话而失去兴趣
我们要求学生即席提问,必然会出现学生的提问难倒了老师的事情,出现这种情况应该是好事,要如实向学生说明,这个问题“我不会答”。如有一次公开课,讲《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阅读》第三册)。一个学生问:“为什么这首诗的第一节中我们织进去三重咒后面有破折号,而最后的一节中同样一句话不用破折号?”尽管有不少外校老师听课,我还是如实说明,我也不明白,等下课研究后再答复。并立即表扬该生读书认真,问得好。实践证明,老师待学生以诚,不文过饰非,不但不会降低威信,而且更容易赢得学生的信任。老师以身作则,勇于承认学术上的不足之处,不仅使学生懂得了治学要求实,而且在培养学生老老实实做人方面,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而言之,试教人教社这一套分编型实验教材,要从未来社会需要出发,根据青少年特点,选准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学生勤想问题,学会质疑问难,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要培养开拓型人才,提高学生的能力,必须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这是不言而喻的。学生能力提高了,会学了,入门了,达到叶圣陶先生期待的“用不着‘教’”的境界就不远了。
《阅读》课堂讨论式教学,对学生来说,训练得多一些的是思维和听、说、读的能力。即使间或进行一些写的训练,也只能是单项训练。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进行以一篇文章为整体的综合训练,那时不言而喻的。
当然,《作文·汉语》教学也必须变灌输式为启发式、变“一言堂”为“群言堂”。下一篇再说。
【附录】李慧的作文《语文实验教学花絮》
我真幸运,一进中学就分到了语文实验班。在我们班里,语文不再是一门令人头痛的功课而被学生们又恨又怕,而以一种富于改革的形式,受到同学们的欢迎。现在,我就从语文实验教学这朵鲜艳的大花上采摘几朵花瓣献给亲爱的读者吧……
在一百多人面前……
几十个学校的一百多位校长、教导主任威严地挤在物理实验室里,脸上带着审视的目光打量着我们,我们的心禁不住扑通扑通跳个不停,担心得更多的是我们的老师,在众目睽睽之下,只见他脸不变色,心不跳,从从容容开始了讲课。
老师的情绪感染了我们,渐渐地,大家都忘了这一百多人。在他们面前,大家依旧发言,依旧争得脸红脖子粗,完全忘记了自己和老师的身份,互相切磋,互相学习,课堂上的气氛由紧张严肃变得轻松活泼。
“可以提问题了。”老师的这一句话像一个打开洪水的闸门,同学们立即活跃起来。“老师,叶老写的牵牛花蓬勃向上,可是很多人认为牵牛花是向上爬的东西,它总是依赖别人,自己一点都不坚强,这怎么解释啊?”教室里霎时静了下来,几百双眼睛盯着老师,是指责学生胆敢批评名家,还是搪塞过去?
“首先得表扬他敢与名家争论,有勇气!第二,说明他知识面比较宽,很好!”我们都松了一口气,“至于问题,我想,是不是写作都有一个根据自己文章的中心选择材料的角度问题。叶老看到的是牵牛花向上的那种精神,你看到的是它只能依赖别人向上爬,都没有错吧?你觉得呢?”老师含笑问那个同学。那个同学本来摆出一副要与老师争论到底的架势,一听老师这样说,急忙表示同意!高!高!
下课以后,有些老师还悄悄问我们是否课前搞过准备工作。“嘿,我们今天早上才知道!”他们听后不禁惊异,又夸奖我们说:“你们的阅读能力真强!”
写作课上……
这节课照例是评改作文。这也是我们实验教学的特点。我们老师规定,每次课内作文写完后由同学们互相批改。如果你不同意同学的批改和评语,可以在作文后记中提出来。这样一来,在别人一提起来就头痛的写作课,在我们班成了最受大家欢迎的课之一。
你看,同学们批改得多么细心,又是多么地毫不留情。郭莹给李晓冬的作文《腊梅怒放》的评语:“本文结构新颖,中心明确,不足的是本文应着重写‘梅花’——张海迪在党的培养下成长的过程。”而李晓冬却在后记中说,中心应该与题目相符,我认为要强调张海迪自己是怎样成长的。两人针锋相对,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只得提交全班讨论,而在班上,又展开了一场唇枪舌战……
我们不仅每次认真地上写作课,而且还要写日记,每周还要完成两篇课外练笔。经过这样的训练,同学们的写作能力提高很快。王江同学的《假如我是武汉市市长》的课外练笔文,以她独特的构思,大胆的设想,“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文章发表以后,在全国引起巨大的反响。《长江日报》、《文汇报》、《文摘报》相继转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还广播了呢。还有孙燕、王艳、卢山、刘晓菲等同学曾发表过作文或获作文竞赛奖。这一切不能不说是我们写作实验教学的成果。
录音机前……
同学们怀着极大的兴趣,兴奋的心情,期待着又一节语文课。
“呤呤……”上课了,老师手提录音机,满面春风走进教室。录音机,不必惊奇,这是我们实验教学中提高说话能力一个独特的练习方法。
在录音机前,同学们一个一个地录下了自己的声音。有的充满激情地朗读散文、诗歌;有的绘声绘色地向同学们介绍一处名胜;有的则惟妙惟肖地表演一段小品,内容包罗万象。同学们就在录音机前纠正自己的普通话,改正了说话时经常犯的“小动作”,克服了胆怯怕羞的心情,锻炼了演讲能力。
亲爱的读者,假如你对我的作文感兴趣,就请你来看一看我们的语文实验吧!
(作者是1982年入学的初中语文实验班学生,现在是美国弗罗里达州立大学的终身教授)
我学语文教语文的一生(10)
试教要改革教学方法,关键在搞活课堂教学
第一次全国实验教材《阅读》和《作文·汉语》试教工作会议,在河南省洛阳市开了十天。
国正先生在开幕式后作报告,重点讲实验教材的特点和执教老师要更新观念改革教学法。
定远先生的报告详细介绍了这一套实验教材的编写过程、原则、体例;单元教学的特点及建议。
章熊先生的报告讲《“段”的教学问题》;张必锟先生讲《文言文诵读教学》。
大会听专家、学者、编辑的学术报告;小会或以行政大区,如我们中南地区几个省为单位座谈交流、集体备课,或由人教社安排小型座谈会讨论教材教法。
我应邀参加了定远先生主持召开的座谈会。大家在会上发言一致认为,这套实验教材编的好,阅读单元教学体例新颖、选文经典,开创了语文单元教学新篇章;特别赞赏写作教材,以前课内作文教学,老师拍脑袋命题,学生抓脑袋冥思,作文教学无计划的现象结束了。一年实践告诉我们,使用这套教材一定要更新观念,改革教学方法。
我的《试教初步》首先要求学生更新学习观念,改变学习方法,学会质疑问难。学生的学法改变了,老师就要改变教是法子。改革教法,关键在一个“活”字。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研究教法,要从“乐”字入手,根据学生学的方法,搞活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敢问·多问·会问”是搞活语文课堂教学,变灌输式为启发式、变“一言堂”为“群言堂”的法宝。学生会学了,敢问了,逼着教师要研究如何在教材与学生之间架“桥”铺“路”。使学生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做到“自能读书”、“自能作文”(叶圣陶语)。
搞活语文课堂教学特别要精心设计导入程序。
我教说明文《统筹方法》是这样导入的:
同学们都喜欢看王景愚的哑剧吧!今天我给你们表演一幕哑剧(学生精神为之一振)。你们不须花钱买票,但也不能白看。看完以后,请你们说一说剧情,好不好?学生兴趣盎然,齐声答“好”。
于是,我开始表演一个教师下班回家后,是怎么做中午饭菜的:打开房门,放下备课夹,进厨房。淘米、点燃煤气灶煮饭,然后,洗菜、切菜、炒菜等。
学生复述“剧情”后,问学生:“如果先洗菜、切菜、炒菜,然后再煮饭,结果如何?”讨论之后,再要求学生翻开课本,速读课文《统筹方法》。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华罗庚先生以泡茶为例,讲的是安排工作或生活的一种科学方法,重点是安排的顺序问题。于是,我借此强调科学的“五步学习法”,即“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课后作业——单元小结”为什么不能颠倒顺序。特别要养成先预习后上课、课后先复习,然后再做作业的好习惯。
教《孔乙己》一文时,要上大型公开课。《阅读》单元要求之一是“了解小说中社会环境对表现人物的作用”。我是这样设计导入程序的。
先请一个学生正确无误地朗读课文第一段,再请学生听我读,并用铅笔在书上圈点出我读错了或读掉了的地方。我有意将这一段社会环境描写中的关键词句读错或读掉,不仅引起了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思考,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导入程序,根据课文体裁和内容,结合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设计,或质疑,或设疑;或引入情景,或直观显示,千方百计一开始上课就使学生感知学习的具体目标,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同时还能让学生一上课就集中注意力,参加讨论时有话可说。
搞活课堂教学,尤其要注意自始至终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有时学生的想法或说法看来有点幼稚,甚至完全错了,也不可训斥,更不能嘲讽。要尽可能创造有利于学生思维产生“开窍反应”。“开窍反应是在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去寻找尽可能多的不同解答或答案时所使用的许多教与学的方法之一。”(引自[美]林格伦著、章志光等译《课堂教育心理学》第426页)因此,课堂教学形式,必须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领导讨论是一种困难的艺术,但也是很值得发展的艺术。教师必须经历过一段时间,有时要若干年的实验,才能发展起既有效又舒适的方法。”(引文同上书428页)。
三年试教实验告诉我们,实行讨论式教学,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不仅让他们敢想、敢问、敢说,而且要让他们有话可说。
例如,李洁同学原来对语文不感兴趣,平时也不主动发言。她从小生在大海边,讲《听潮》(第四册)一课时,我请她讲海潮涨退的情景,她讲得很好,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她后来说:“我从此不仅对语文课有兴趣,而且学好语文的信心更足了。”
另外,学生在课堂上即席提问时,如确认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我立即给予充分肯定,并及时“反弹”。让学生去争论,在争论中引导,在引导时点拨。如《孔乙己》一文中关于“大约”和“的确”是矛盾的这个问题,就是采取这种反弹的方法。
注意选择讨论的时机和方式也很重要。一般地说来,讨论时机应在学生处于“愤”“悱”之时,就是孔子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时;有时也要在学生自以为无疑之处设疑,引起讨论。如《阅读》教材中的知识短文《速读训练》,为了提高学生对“速读”训练的认识,并掌握速读要领,我们设计了两个问题:
1、长城上为什么要建烽火台,而不设擂鼓台?
2、为什么百米赛跑起点发令处要安一黑色的牌子?
学生议论之后,懂得了光速比声速快的道理,,由此而明白了速读要用眼扫描,它比一句一句朗读的速度要快。
学生喜欢讨论,但更喜欢前后几个人叽叽喳喳,所以,讨论以这种四人小组形式为好。有时如要讨论一节课的问题,就让学生围成方阵,互相都看得到,不至于让发言的学生总是对着前面学生的后脑勺讲话而失去兴趣
我们要求学生即席提问,必然会出现学生的提问难倒了老师的事情,出现这种情况应该是好事,要如实向学生说明,这个问题“我不会答”。如有一次公开课,讲《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阅读》第三册)。一个学生问:“为什么这首诗的第一节中我们织进去三重咒后面有破折号,而最后的一节中同样一句话不用破折号?”尽管有不少外校老师听课,我还是如实说明,我也不明白,等下课研究后再答复。并立即表扬该生读书认真,问得好。实践证明,老师待学生以诚,不文过饰非,不但不会降低威信,而且更容易赢得学生的信任。老师以身作则,勇于承认学术上的不足之处,不仅使学生懂得了治学要求实,而且在培养学生老老实实做人方面,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而言之,试教人教社这一套分编型实验教材,要从未来社会需要出发,根据青少年特点,选准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学生勤想问题,学会质疑问难,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要培养开拓型人才,提高学生的能力,必须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这是不言而喻的。学生能力提高了,会学了,入门了,达到叶圣陶先生期待的“用不着‘教’”的境界就不远了。
《阅读》课堂讨论式教学,对学生来说,训练得多一些的是思维和听、说、读的能力。即使间或进行一些写的训练,也只能是单项训练。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进行以一篇文章为整体的综合训练,那时不言而喻的。
当然,《作文·汉语》教学也必须变灌输式为启发式、变“一言堂”为“群言堂”。下一篇再说。
【附录】李慧的作文《语文实验教学花絮》
我真幸运,一进中学就分到了语文实验班。在我们班里,语文不再是一门令人头痛的功课而被学生们又恨又怕,而以一种富于改革的形式,受到同学们的欢迎。现在,我就从语文实验教学这朵鲜艳的大花上采摘几朵花瓣献给亲爱的读者吧……
在一百多人面前……
几十个学校的一百多位校长、教导主任威严地挤在物理实验室里,脸上带着审视的目光打量着我们,我们的心禁不住扑通扑通跳个不停,担心得更多的是我们的老师,在众目睽睽之下,只见他脸不变色,心不跳,从从容容开始了讲课。
老师的情绪感染了我们,渐渐地,大家都忘了这一百多人。在他们面前,大家依旧发言,依旧争得脸红脖子粗,完全忘记了自己和老师的身份,互相切磋,互相学习,课堂上的气氛由紧张严肃变得轻松活泼。
“可以提问题了。”老师的这一句话像一个打开洪水的闸门,同学们立即活跃起来。“老师,叶老写的牵牛花蓬勃向上,可是很多人认为牵牛花是向上爬的东西,它总是依赖别人,自己一点都不坚强,这怎么解释啊?”教室里霎时静了下来,几百双眼睛盯着老师,是指责学生胆敢批评名家,还是搪塞过去?
“首先得表扬他敢与名家争论,有勇气!第二,说明他知识面比较宽,很好!”我们都松了一口气,“至于问题,我想,是不是写作都有一个根据自己文章的中心选择材料的角度问题。叶老看到的是牵牛花向上的那种精神,你看到的是它只能依赖别人向上爬,都没有错吧?你觉得呢?”老师含笑问那个同学。那个同学本来摆出一副要与老师争论到底的架势,一听老师这样说,急忙表示同意!高!高!
下课以后,有些老师还悄悄问我们是否课前搞过准备工作。“嘿,我们今天早上才知道!”他们听后不禁惊异,又夸奖我们说:“你们的阅读能力真强!”
写作课上……
这节课照例是评改作文。这也是我们实验教学的特点。我们老师规定,每次课内作文写完后由同学们互相批改。如果你不同意同学的批改和评语,可以在作文后记中提出来。这样一来,在别人一提起来就头痛的写作课,在我们班成了最受大家欢迎的课之一。
你看,同学们批改得多么细心,又是多么地毫不留情。郭莹给李晓冬的作文《腊梅怒放》的评语:“本文结构新颖,中心明确,不足的是本文应着重写‘梅花’——张海迪在党的培养下成长的过程。”而李晓冬却在后记中说,中心应该与题目相符,我认为要强调张海迪自己是怎样成长的。两人针锋相对,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只得提交全班讨论,而在班上,又展开了一场唇枪舌战……
我们不仅每次认真地上写作课,而且还要写日记,每周还要完成两篇课外练笔。经过这样的训练,同学们的写作能力提高很快。王江同学的《假如我是武汉市市长》的课外练笔文,以她独特的构思,大胆的设想,“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文章发表以后,在全国引起巨大的反响。《长江日报》、《文汇报》、《文摘报》相继转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还广播了呢。还有孙燕、王艳、卢山、刘晓菲等同学曾发表过作文或获作文竞赛奖。这一切不能不说是我们写作实验教学的成果。
录音机前……
同学们怀着极大的兴趣,兴奋的心情,期待着又一节语文课。
“呤呤……”上课了,老师手提录音机,满面春风走进教室。录音机,不必惊奇,这是我们实验教学中提高说话能力一个独特的练习方法。
在录音机前,同学们一个一个地录下了自己的声音。有的充满激情地朗读散文、诗歌;有的绘声绘色地向同学们介绍一处名胜;有的则惟妙惟肖地表演一段小品,内容包罗万象。同学们就在录音机前纠正自己的普通话,改正了说话时经常犯的“小动作”,克服了胆怯怕羞的心情,锻炼了演讲能力。
亲爱的读者,假如你对我的作文感兴趣,就请你来看一看我们的语文实验吧!
(作者是1982年入学的初中语文实验班学生,现在是美国弗罗里达州立大学的终身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