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 你是天使,给我最初最后的天堂(12)
时间1998年。
矿产作为产业,是改革开放以后的第一个出口推动力的行业,是在80年代的事情。下面是五金加工,然后纺织行业做些来料加工的生意,在接着就是化工行业。最后是机电行业,2000年的时候那个行业国际上EMS,还玩出些OEM,ODM等等的细分出来。不在这个行当里的人不了解这个技术进步也好,产业升级结构也好的顺序。总之基本上轮了一圈之后,所有的东东都made in china了。
从矿产最直接的技术进步领域,就是化工。搞矿产的人们最眼红的就是,我们做一船货的价值,是化工品几个集装箱,甚至一箱的价值。大家疾进所能往化工方向转,就是这个原因。我偶然的巧合认识了一个有机中间体的外商,当时这个小领域出口还不是很大气候。花上两周的力气,走遍全国主要的五个产地,我基本上了解了生产环节的特点。
这个小产品上,中化,中石化,中化建,各省石化、化建等四五十家企业在竞争,全国年出货量也就是200吨而已。国际的市场规模有3万吨,被贝耳、道、孟山都等厂家占领。中国企业那时后质量控制还只能以挑选最终产品为手段,所以根本达不到稳定出货的规模。
要拿到订单是很困难的,除非你有超人之处。我想了一个下午,在电脑上手绘出来一张中国地图,把我认识的厂家以形象的柱图标上去,现实产量价格等等基本信息。这个很简单,但是我的竞争对手一个也没有这么做的,脑筋不够外向罢了。但是外商一眼就认定我是个可信的行家。其实我不过入行两个月,手上还没成一单。那时侯我有限的认识告诉我,转行比盯在花石上要好的多。
另一个原因,就是大山的小心眼着实让我失望。我帮助他稳定了外商的订单之后,他把对公司不忠转到对副我了。我也不动声色,他可以绕过我。但是饶不过李伯的企业。我教会李伯如何报价恰到好处。我也觉得自己挺吴三桂的,只是我帮的不是皇太极,而是李自成。皇太极太拽了!
产品转型中的我,自然忙的不亦乐乎。一年花掉公司20万人民币在出差考察上,换来的是一个百万美元的合同。新产品第一年到百万美元,公司已经乐掂了。因为大家从来没见过有这种一定定一年的客户。我所不了解的是,从1987年的蒙特里耳到1997年京都,国际的大背景就是收紧温室排放,加紧环保立法,我的这个在国内还有产业升级意义的新产品,只不过是国外化工生产领域最低端廉价的那一部分。除了欧元汇率问题,这个产品在国内却怎么看怎么是光明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