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像猿的男人(四)养父江总
养父江总
十三岁的少年欧阳询,在这一年失去了他的所有。
他的家族,他的父母,他的兄弟,他过去锦衣玉食的生活。
他本来要继承父祖显赫的家业,成为下一代岭南王。
现在这一切都烟消云散。
欧阳纥一族被灭门,只有欧阳询一人逃脱。
但是他没有向深山老林逃窜。
他反而选择了北上。
他衣衫褴褛,满面尘灰,走在去京城建康的路上。
听说父亲被俘后已经被押解上京问斩。
他想去见父亲最后一面。
当他历经千辛万苦,赶到建康时,已经晚了。
欧阳纥已于前日斩讫,传首东城。
在繁华壮丽的六朝古都,一个少年饥饿,困顿,绝望,走投无路。
他想起父亲曾经谈起过和江总的友谊。
江总现在建康,任中书侍郎。
当然,在这个充满了尔虞我诈和欺骗背叛的乱世,这种友谊似乎并不那么可靠。
但是欧阳询管不了那么多了。
先到那里要碗饭吃。如果能够洗个澡,换一身衣服,那就更好了。
然后坐以待毙吧。
于是他找到了江总的府邸,扣开了门。
江总在内室接见了他,对他说:“贤侄先暂且住下,其它事情再论!”
于是欧阳询匿藏于江总府中。
江总敢于窝藏逆犯的儿子,是因为他现在是太子面前的红人。
红得发紫。
陈宣帝有四十二个儿子,可谓多子多福。
他的大儿子叫陈叔宝,被封为皇太子,有极高的文学天赋,后来因为一首《玉树后庭花》而闻名: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籹艶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陈叔宝就是后来的亡国之君陈后主。
这首《玉树后庭花》后来成了亡国之音的代名词。
在太建年间,江总成了太子陈叔宝文学上的亦师亦友。
太子对江总的才情推崇之至,想让父皇提拔他为太子詹事(掌管皇太子宮中事務的官员)。但是不好自己提出,于是派手下人和主管人事的吏部尚书、侍中孔奂打招呼,希望能够让孔奂出面帮忙举荐。
这个孔奂,是虞世南的外祖父。
没想到耿直的孔奂,直接给了太子一枚硬钉子。
孔奂说:“江总有潘安、陆机那样浮华的文采,但是没有汉初辅佐刘邦太子的商山四皓那样的真才实干。让他来辅佐太子,我觉得很困难!”
手下人回来后如实汇报。
于是陈叔宝直接向陈宣帝提出了这个要求。
陈宣帝觉得可以。
这时候孔奂又跳了出来,奏报道:“江总就是一个舞文弄墨的文人。皇太子自己的文才极高,不需要再向江总学习。而辅佐太子,需要那种品行敦厚有真才实干的干臣!”
陈宣帝最终还是没有听他的话。
在陈叔宝的一再坚持下,陈宣帝任命江总为太子詹事。
江总听了孔奂对自己的评价,苦笑着摇摇头。
在内心里,他也不得不承认:自己虽然盛名在外,实际上不过是一个文学弄臣。
在建康,太子和江总的身边,聚集着一批这样的文学弄臣——陈暄、孔范、王瑗,共十多人。他们夜夜狂欢,奏乐侑酒,赋诗不辍。
这些人当然不是有真才实干的所谓“干臣”。
建康人称他们为“狎客”。
除了这些狎客朋友外,江总其实有一位有真才实干的朋友。
此人军事内政一把抓,不尚虚荣,精明强干,文武全才。
但是他已经死了。
他就是欧阳纥。
江总和欧阳纥有十几年的友谊。
侯景之乱,江总逃亡到广州,依附于他的舅舅梁朝宗室萧勃。
他在岭南度过了十三年的流寓生活。
在这段岁月里,他结识了欧阳頠父子,并和欧阳纥成为挚友。
江总和欧阳纥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
但这不妨碍他们成为很好的朋友。
在江总的心中,干臣就是他的朋友欧阳纥这样的人。
他一直以为欧阳纥将来会成为陈朝的擎天柱石,以应对来自北方的威胁。
他没有想到欧阳纥会以如此惨烈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和家族的命运。
天嘉四年(公元563年),江总奉旨离开广州,告别了欧阳纥,回建康担任中书侍郎一职。
那时欧阳询还只有六岁。
现在站在他面前的是十三岁的少年。
他在这个少年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他自己就是一个孤儿。
江总七岁丧父,寄养在外祖父家。
他的舅舅、梁朝宗室、吴平光侯、藏书家萧劢,非常喜欢这个聪敏的孩子,曾经鼓励他说:
“尔操行殊异,神采英拔,后之知名,当出吾右!”
你将来肯定要比我有名!
萧劢说对了。
舅舅所收藏的三万卷藏书,是江总的宝库。他手不释卷,日夜苦读。
因为出色的诗文,他在梁武帝时就声誉鹊起,名满天下。
他现在是南朝公认的大文豪。
江总在心里说道:
老朋友,请你放心!我将养育你的儿子,尽我所能培养他。
他将会比我更有名!
欧阳询的运气非常好。
他藏匿于江总府邸两个月后,章太后去世。
章太后是开国皇帝陈霸先的续弦妻子、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立过三个皇帝。
这么重要的人死了,按照规定,天下大赦。
欧阳询也得到了赦免。
他从此安居江总府邸。
父亲已死,自己再也不需要成为他所期望自己成为的人了。
他也无需考虑如何用自己羸弱的双肩担负起家族的重担了。
他终于可以放下一切,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了。
养父江总,倾其所能,细心督导,教授他经史文章。
欧阳询敏悟绝人,阅读速度极快,看书经常连着几行一起看下来。
他很快博通经史,尤其精通《史记》、《汉书》、《东观汉记》这三部书。
他对书法更为痴迷。正如后来在《用笔论》自述中所说:“自少及长,凝情翰墨。每览异体奇迹,未尝不循环吟玩。抽其妙思,终日临仿。”
欧阳询在书法上也得到江总的指导,奠定了坚实基础。
因为大文豪江总,同时也是一位书法家。
唐代窦臮著《述书赋》,综论历代书家,是重要的书法理论书籍。
《述书赋》中将江总与智永和尚并列。
智永和尚,书法家,王羲之七世孙,虞世南的师傅。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书法在太宗一朝被奉为正朔,而他就是王氏笔法的正宗继承人和传道者,承前启后,对后世影响深远。
能够被唐人将其与智永和尚并列,说明江总的书法造诣颇高。
可惜现已无书法作品传世。
少年丧父,得遇名师为养父。欧阳询是不幸的,同时又是幸运的。
欧阳询在江总的庇护下,平安度过了自己的青年时代。
在青年欧阳询的眼中,养父和祖父一样,都有自己成功的乱世生存之道。
养父安度乱世的办法和祖父不同。
他游戏人生,潇洒自如。
他好像一尾鱼,在乱世的浊浪中,不惧沉浮,灵活游走。
“全无心肝”,陈灭亡后隋文帝杨坚对陈后主的这句评价,实际用在江总身上也很合适。
他被提拔为太子詹事后,行为不仅没有半点收敛,而且还变本加厉,经常与太子彻夜畅饮,醉生梦死。
他还认了一个姓陈的漂亮女孩为养女。太子后来看上了这个陈姓女孩,经常在夜里微服私访江总家,和这个女孩厮混。后来索性收了这个女孩做良娣(太子妾)。
这怎么有点像王允和貂蝉的故事了?
欧阳询多次旁观过这样的饮宴,他也在家里碰到过微服私访的太子。
他谨慎地保持了距离。
陈宣帝听说了这些不端的事情后,大怒,撤了江总太子詹事的职务。
但他丝毫不以为意,还是游玩嘻戏。
后来他居然官复原职。不仅如此,他还被授予了更高的职务。
太建十四年(公元582年),陈宣帝病死。陈后主继位。
江总被不断提拔,委以重任。
祠部尚书、左骁骑将军、参掌选事、散骑常侍、吏部尚书、尚书仆射、宣惠将军、中权将军……一连串令人羡慕的眼花缭乱的官职。
至德四年(公元586年),江总成为尚书令。
尚书令是实际的宰相。炽手可热,权势熏天。
从此人们又称江总为“江令”。
在后来的官修史书中,江总背负了陈朝灭亡的主要责任:“总当权宰,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由是国政日颓,纲纪不立”。
其实欧阳询知道,像养父这样聪明的人,早看清了天下大势。
北周灭北齐之后,北方已经统一。杨坚以外戚篡位,建立隋朝,励精图治,志在统一。隋朝占有北方的广大领土,国土面积三倍于陈。隋朝有人口两千多万,陈朝只有两百多万。隋朝可动员兵力是陈的五倍以上。
实力对比如此悬殊。
江总已知陈朝必亡,他又能做什么?阻挡历史的车轮?
乱世中的一尾鱼是不会逆流而上的。
江总甚至告诉欧阳询:“你现在不必出仕!”
他的言下之意是:等天下统一了你再出来做官,没有必要在陈朝担任官职,成为亡国之臣。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隋灭陈。
被俘虏的陈后主以及南朝宗室重臣,被解往长安,等待发落。
到了长安,江总受到了优待,被隋文帝授予“上开府”之官职。
其他北上的“狎客”就没有江总那样幸运,他们被流放到边陲。
江总向朝廷举荐了欧阳询。
欧阳询出仕隋朝,任太常博士。
而且他善书之名已经在都城长安传开,王公大臣纷纷请他书写碑志。
安排完了这些事情,江总告老还乡,回到江南。
他庇护了欧阳询二十年,现在可以问心无愧地告慰自己的老朋友了。
你的儿子现在是太常博士,将来无可限量。
不过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将以另外一种方式,光耀后世。
他将超过我和你!
隋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江总安详地死于江都,时年七十六岁。
江总在建康的府邸,在唐朝的时候还有迹可寻。
著名诗人刘禹锡,在唐敬宗宝历二年(公元826年),曾经路过金陵(建康)。
此时的唐朝,已经由盛转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党争激烈。
刘禹锡自己,也在政治斗争中不断地被贬黜。他在金陵寻访古迹,感慨时事,沉重地写下了名作《金陵五题》。
《金陵五题》是五首七言绝句。最后一首是关于江总旧居的。
《江令宅》
南朝词臣北朝客,归来唯见秦淮碧。
池台竹树三亩馀,至今人道江家宅。
这首《江令宅》,虽然不及《金陵五题》中前两首《石头城》和《乌衣巷》那样脍炙人口,但充满了沉郁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