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博客

 

二十世纪, 是多灾多难的世纪,前半页是无休止的内战外战,广大民众流离失所,饿殍千里,而此后面二十多年又是此起彼伏的政治运动,三反五反,反右,大跃进,文革等等。在这历史巨轮无情的碾压下,普通人的生活困苦可想而知。

 

这本诗集的作者,黄培正先生,是我的二舅, 他也历尽了生活的磨难。他出生于1945年叙永县城一位医生的家庭。叙永位于四川省南麓,毗邻云南贵州,是鸡鸣三省的地方,也是抗战时期西南联大分校的地址,著名诗人朱自清先生曾留下足迹。

 

外公是当地名医,也是国民党员,有七名子女,包括二舅和我的母亲。新中国建立后,外公蒙冤入狱,三年后于狱中不幸去世。子女们失去了优越的生活,不得不在波涛汹涌的社会环境中各自谋生。二舅没能在学校顺利完成自己的初中学习,不得不投入大炼钢铁的半工半读生活。他和他的同学们,很多都聪明好学,期盼着学业有成而报效国家民族。可惜无情的政治运动让这些美好的希望化为泡影,接下来只能在乡镇农村辗转流离。

 

天无绝人之路,因为自家深厚的医学渊源和亲人们的关心,二舅走上了学医这一道路。在文革艰难的岁月,二舅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在最黑暗的年代,也没有放弃希望。终于,二舅克服了重重困难,能够独立成为一名乡镇医生。

 

苍天不负有心人,或者说,上帝为你关了一道门,还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经历了成长过程中艰难困苦的二舅,收获了人生最美好的事物------爱情。在风景优美的叙永两河乡,遇到了一位美丽善良的姑娘,也是我的将来的二舅妈。 两人从此相亲相爱,养育子女,患难与共。我相信,二舅能够诗情泉涌,写下大量动人诗篇,不光是岁月磨难所促,也是美好感情所驱。

 

说到人们写作的动机,司马迁有“发愤而作”说,韩愈有“不平则鸣”说。对于写诗,欧阳修有“穷而后工”之言。所谓“ 国家不幸诗家幸”, “愤怒出诗人“。在历史上,因为社会动荡和个人劫难而产生了不少经典诗篇。幸而又不幸的是,二十世纪的上下半页,都恰好出现了大量杰出的诗人。这是一个诗的世纪,而且,是一个自由诗的世纪。人类历史上,从未发生过这么多的战争,这么多的革命,这么多的政治运动,这么多天翻地覆的变化,让人目不暇给,大喜大悲,无处躲藏。而这些,恰好是诗歌的土壤。而自由诗,或者叫白话诗,因为不受韵律,长短,篇幅的限制,可以自由自在的表达自己的感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宣扬自己的思想,就成了二十世纪诗人们最擅长,成就最高的题材。我们耳熟能详的诗人,徐志摩,闻一多,戴望舒,林徽因,以及后来的北岛,舒婷等,都是白话诗的集大成者。

 

以二舅的家世和他的聪慧,他必然要拿起笔,写下自己不平凡的经历和思想感情。在开始的时候,也更多地用白话诗的形式,描写生活的磨难,亲情的可贵,爱情的美好,以及对未来的向往等。 这些作品,文笔朴实,感情真挚,让我们了解他从文革到改开这段岁月,一段不甘命运打击而坚持自己志向的人生轨迹。

 

以白话文,白话诗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是二十世纪的文化主流,由此而创作的大量优秀诗章,成为了我国诗歌宝藏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到了九十年代,沉寂多年的华夏传统文化又悄然兴起,并以国学的名义成为潮流。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瑰宝,而以唐诗为代表的格律诗,则是古典诗的顶峰。 由此,我们国家众多的诗人,又把热情,从白话诗,转到了格律诗。而改革开放以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秩序相对平和,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白话诗得以欣欣向荣的气氛和土壤也不似从前。这时候,更加简洁,更加含蓄,更为讲究境界,意像,韵律和结构的格律诗又重新兴起了。

 

格律诗又称近体诗,在唐代成熟并发展至顶峰,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名满天下的诗人都是格律诗的绝顶高手。所谓格律,就是要讲究音韵平仄,读起来有朗朗上口,抑扬顿挫之感。相对的,不讲究格律的文言诗就称作古体诗,比如三国两晋时代的诗作。当然,这是诗的题材而言,并非指创作年代。今人的诗作,可以是古体诗,也可以是近体诗。

 

说到音韵平仄,即使同一个时代,每个地方的方言都不同,而从唐朝至今又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沿革,我们的语音和唐朝已经有很大的不同。那么格律诗应该以什么作为标准呢,很显然,大家马上就想到普通话,或者国语,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新韵。这样看起来容易,但问题又来啦。所谓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今人练习写格律诗,是从熟读唐诗起步的。比如大家熟知的“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直” 字 在唐朝是 仄 声,在今天的普通话中则是 平声。 按照新韵,这联名句就明显的不合格律。反而,在很多方言中,它又是符合平仄的。那该怎么半? 其实同样的问题,在唐之后的宋朝,明朝,清朝 这几个朝代,也会碰到。前人的解决方案,其实非常简单,就是把唐朝格律诗所用的韵归纳总结起来,成为《平水韵》。写诗一律以平水韵为准,这样就解决了不同地方,不同时代音韵不同的问题。

 

该采用新韵还是平水韵,是一个争议。大量的事实证明,采用平水韵的诗人及其诗作,其造诣水准更高一些,更接近唐诗,好像是得了唐人真传一般。“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是的,今天的诗人们虽然不能和唐代的诗神们相见,平水韵却像是华夏格律诗的通用密码,让我们可以直接地和古人心意相通。平水韵虽然比新韵更加严格,可是只要克服这一小小的障碍,就可以豁然开朗,来到一片崭新的天地。

 

从八九十年代开始,直到今天,二舅的诗作,就是以格律诗为主了。二舅本来就聪明勤奋,改革开放后,一边努力工作,养活家人,一边学习医学理论,获得了中医学院本科文凭。子承父业,他也成为了当地名医,悬壶济世,治病救人。这段时期虽然同样艰苦,生活确实积极的,子女慢慢长大成人,眼看一切将进入坦途的时候,不幸再次发生。和二舅共同度过几十年患难岁月,一生恩爱的妻子,也就是我的二舅妈,突发心血管病去世。这是何其的悲痛?所谓命运多舛,莫不如此。二舅妈勤劳,善良,美丽,这里我不用多说,从二舅的怀念诗作中,大家会有更多的了解。

 

诗圣杜甫,他的诗作描写个人境遇,民间疾苦,时代动乱,以诗志史,被称作“诗史”。同样,二舅的诗作,从青年,中年到老年,从大跃进,文革,到改革开放,到新世纪,再到新冠疫情,反映了从个人到时代的历史,有亲情,爱情,同学情,朋友情,反映民间疾苦,描述尘世万象。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人的朋友圈,来了解一个人。二舅的亲友,多是教师,医生,文艺工作者,也可以说,是知识分子,社会贤达。他们有相似的苦难可分担,有相似的奋斗可共勉,也有在各自领域的成就可以分享。今天的年轻人,可以藉此了解那个不平凡的年代。将来的读者,也可以了解今天来自民间的心声。

 

诗重真性情。黄培正先生的一生,跌宕起伏,饱经磨难。然而他的诗,娓娓道来,温和醇厚,描述了人生的历程,时代的变革,歌颂善良,鞭挞丑恶。他游历祖国大好河山,凭吊名胜古迹,感时伤怀,有杜工部一般的沉郁。他记录生活中的大凡小事,信手拈来,随意成诗,又似陆放翁一般朴素自然。

 

总体看, 二舅历尽苦难却不沉湎于苦难,哀而不伤,有苏轼一样的豁达。他对格律的把握,拿捏娴熟,重意境亦重文辞,含而不露,意犹未尽,让人思考和回味。在当代众多诗家中,展现了极高的素养,也必然在璀璨的诗坛星空,闪现自己的光芒。

 

历史是向前的,但却不是直线,而是螺旋前进。 当我们处于历史前进的关口,我们不会忘记曾经的挫折和倒退。当我们感受到某一时刻的倒退,也要有坚定的信心,相信明天,历史还会前行。

 

我个人的水准,不足以为这篇诗集写序。但我崇敬二舅和二舅妈勤奋善良的美德,感念他们对我一生的关心照顾。勉强提笔,说说自己的心里话,也藉此告慰二舅妈在天之灵。

 

                                                                                                  (中华诗词协会会员)

                                                                                            甲辰年春,公历 2024年 3月,于  温哥华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王武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