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朋友做一个五斤重的陕西名点锅盔

朋友做一个五斤重的陕西名点锅盔

博客

 

孤陋寡闻,自己第一次听到锅盔这个名字是上次朋友聚会做的这个大饼子,她每年要做好多个,为一帮每个周末去她家吃饭中国来读书亲戚朋友的孩子们,一做就做了十年。

这个大饼每次做时以数字命名,去年已经做到了第N个,今年新年爬梯又做了这个2017,以前介绍过很多上海的小吃,今天就来聊聊这陕西的名点,朋友说她做的算是兰州的锅盔,反正都差不太多吧,到了海外,才越来越觉得这些传统东西的宝贵,文化传承的重要。

 
 
 


 
 
说起来,这个锅盔还有不少典故呢。网上查了一下,锅盔,陕西八大怪之一,人称“锅盔象锅盖”,即象头盔状,顾名思义又叫锅盔,是陕西关中地区城乡居民喜食的传统风味面食小吃,源于外婆给外孙贺弥月赠送礼品,后发展成为风味方便食品。锅盔整体呈圆形,直径尺许,厚7-8公分,重5斤。
 
 
锅盔是用麦面做成面坯,然后用铁锅烙成的一种饼子。相传武周(唐武则天)时期,官兵为武则天修建乾陵时,因工程钜大,大量民工需要忙碌工作。有个叫冬娃的小伙子,从小失去母亲,和父亲两人相依为命。

谁料后来父亲因病卧床,冬娃每天除了上山打柴外,回来还要给父亲烧菜做饭,天长日久这样干,便练就了一手做饭的烹调技艺。修建乾陵征用民工时,他替父亲去做工,因人多而活路又繁重,饭食往往不能按时吃,有一天,他肚子饿得实在撑不住了,就悄悄地在路边挖了一个土窝窝,架上自己的头盔,把面和匀放在盔内,在盔下烧着柴禾,过了一会儿,他从盔内取出烙成的馍一尝,酥脆可口。结果一传十、十传百,就形成了这种独特的锅盔馍。

后来
官兵以头盔为炊具来烙制面饼,故取名锅盔。从此以后,筑陵工地上香气弥漫,总监尝到这种香味异常的馍后,感觉不错,忙派专人送到京城长安。

因此馍不同一般,后来唐王朝每年就要乾县进贡锅盔馍。这种烙馍的方法,逐渐流传到民间。由于历代劳动人民不断地改进制作方法,锅盔馍的质量也越业越好,样式也有许多种了。
 

 料取麦面精粉,压秆和面,浅锅慢火烘烤。 外表斑黄,切口砂白,酥活适口,能久放,便携带。在烙饼时这一转二翻三挠可是很重要的:一转就是要不停的对饼转动以防止焦糊的现象,二翻就是一面考好再翻过来考另一面,三挠差不多好的时候挠一挠听听动静要是轻脆的声音那证明已经好了,然后撒点芝麻粒就可以出锅了。
 
 
 
 
 
 
朋友说要扎洞透气,不停地转,4-5小时效果最好。“我记得姥姥是不用刀切、用手掰一块、喝浓茶配一块大饼子,手托着不让馍渣渣掉下来。小孩子们一个荷包蛋配一块大饼子。”说得我都马上又想吃了。
 
 
 
她做时还左右一起开弓
 
 
用此法还可制成椒盐锅盔、葱香锅盔、五香锅盔、香椒叶锅盔、咸甜锅盔、夹酥锅盔等。
感觉这东西很耐饱,很香,筋道,外型上看上去有点像上海的羌饼,其实不然,羌饼里面发得比较松软,外层皮是芝麻,比较油酥。
 
 
 
 
放在这个草垫子上拿来就更有感觉了。

 
我拿到家里又照两种
 
 
 
 
(部分介绍资料来自百度)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菲儿天地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