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咖啡、做咖啡,都是享受
喝咖啡是一种享受,做咖啡也是。
最早来美国做兼职教授的时候, 还念念不忘在欧洲喝过的咖啡,虽然不习惯意式浓缩咖啡的浓苦,但是法式咖啡的香醇润滑是我最喜欢的味道。弗吉尼亚的大学中心大厅有一间咖啡馆,不记得是什么牌子,现在估计就是星巴克,我的学生邀请我喝咖啡,我没有想到咖啡可能这样大杯而可口酣畅,也第一次听一首现在已经很熟悉的流行歌曲,再第一次坐人家的小本田跑车,都是接踵而来的快乐。
后来到西雅图,住在一个台湾人的家里,她用机器先磨咖啡豆,再用一种日本的蒸馏方法做咖啡,味道很纯正,当然,我还不是行家,只是觉得那一定是最好的味道了。
西雅图当然有全美国第一家星巴克,那时候为了养家活口,做中文老师,经常约在星巴克。才懂得怎么用星巴克独特的意大利式英文称呼杯型,记得我还在上海的时候就去过那里最早的星巴克,当然不需要卖弄英文,上海周末画报采访我的时候也在那里,还让记者很小资地写进去报道,好像我一直就是那样环境里混着,其实除了印象里的贵和做作,上海的星巴克我记不得味道了。
喝习惯了星巴克,并不等于不喜欢别的东西,西雅图的越南餐馆让我见识了越南风味的咖啡,更浓郁,据说是法国人留给他们的,可是跟我在法国喝的绝对不一样,巴黎的咖啡馆让我消磨了不少时光,香的味道,还有性的感觉不可能复制。
言归正题,我说的是喝咖啡,也是做咖啡。我买过好几款咖啡机,最早的并不便宜,也是威廉·索诺玛买的,可以用打好的咖啡粉,用一壶水做很多,至少也有两三杯,但是味道很粗糙,搞得不好就有渣,那基本上就是一种热水器。尤其是用下来的咖啡渣很多,西雅图的台湾朋友用它来种花,但是后来我听说这不是好的方法,倒是可以倒在户外防止蚂蚁过度生长,因为咖啡会干扰蚂蚁的嗅觉。
这种咖啡机用了很多年,最难控制的是温度和纯度,做小杯的深度烘培的咖啡本来不需要太烫,但是从它里面出来的一律是煮透了的大杯连渣带水的东西。终于制作小杯咖啡的机器问世了。第一次喝小杯咖啡是去一个朋友家里,拿出来包装精美的盒子,还以为是巧克力,其实是小杯咖啡,有金色的、铜色的,还有很鲜艳的其他色彩,表示各种不同的风味,看得出经过比较专业的配色设计。看了许久,选了一个,或者说选不选都一样,放进去专门做这种咖啡的机器,不多不少做出一杯咖啡来;因为精致纯正,感觉味道珍贵。
没有多久,大超市也可以买到小杯咖啡机了,小杯有各种型号,最普遍的是K杯,当然没有我朋友的那种贵,有各种各样牌子的咖啡甚至饮料适合这种型号,就买了机器,打开了,亮着蓝色的光,按照屏幕上的指点,做了自己第一杯比较精致的咖啡。算起来,做这样的咖啡比原来象热水器一般的机器里做的少很多,也贵很多,但是干净,只要在下次用之前把用过的小杯取出来扔掉,干的,放垃圾袋里就可以了。我还买了一个放小杯的不锈钢架子,买来的各种牌子的小杯放在上面,密密麻麻的,很装饰。
最后,星巴克也出来自己的咖啡机了,除了供应普通尺寸的小杯,他们做的机器专用更小一些的小杯,不同烘焙程度的,也包括奶和其他的东西。放在他们的店里有一段时间了,我没有买,因为已经有K杯的机器了。但是有一次到威廉·索诺玛的店里,看到也有卖星巴克的机器,却是半价,跑到隔壁的星巴克店,一模一样的机器,真是半价,心动了,赶紧买。这种更小的咖啡机在威廉·索诺玛的高端的咖啡机里只是小弟弟一个,但是它的核心部分,那个喷头是瑞士做的,我相信凑巧做一杯咖啡给我这样的平民,品质是可以保证的。
果然,这种咖啡机让我把其他两个机器都打入了冷宫。尤其是根据它的说明书做的“美式”咖啡,其实恰恰带着我最喜欢的法国咖啡的味道,请不要笑话我把美式咖啡和欧式咖啡混为一谈,艺术家只讲个人感觉嘛。
喜欢喝咖啡嘛,我可以做跟星巴克店里一样味道的,就在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