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恶意收购万科 :续
姚振华收购万科败在出手太晚
上周五,中国最大房地产公司之一万科集团(China Vanke)董事长王石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不同的是他这次十分享受这种关注。
在经历了一年保住万科控制权的斗争之后,他在由保尔森基金会(Paulson Institute)组织的一次北京会议上,围绕万科海外项目以及中国资本管制带来的挑战侃侃而谈,自信于自己最终挫败了来自对手地产开发商的收购企图。
仅仅12个月前,王石所创办的公司的控制权似乎还差一点就要落入盛气凌人的局外人姚振华手中。姚振华是一位由房地产开发商转型的保险大亨,他逐步持有了万科的最大股份。如今,王石重新牢牢掌握了万科的控制权,而姚振华则被禁入保险业十年。
这样的结果在去年的这个时候几乎没人能预料到,也充分展示出中国政商关系时不时的诡谲多变。
事后想来,王石似乎对相关政治压力有一种独特的理解,这种压力最终迫使中国证券业与保险业监管机构支持他对抗姚振华。不过,一个更可能的解释则是他非常幸运。
对于姚振华的敌意收购,王石最初的反应是,将姚振华贬斥为利用高杠杆的保险公司收购万科股份的“野蛮人”投机分子。
“野蛮人”的贬低性言论引发了反弹。在许多人眼中,王石这位在中国享有盛名的企业家是享有特权的功成名就者。他们认为,如果姚振华想拿下万科,那就撸起袖子干吧!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不是才承诺要让市场力量在经济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吗?
由于姚振华的竞购,在2015年11月每股为14元人民币的万科股价(万科股票在深市交易),仅仅一个月后就攀升至每股24元人民币——上涨了70%。万科股票昨日收盘价仍然在每股21元人民币上方。
与此同时,中国监管机构还有比裁判万科控制权之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姚振华出手万科发生在2015年底,当时中国政策制定者正竭力遏制一场对中国股市和汇市的信任危机。
在中央政府没有采取任何干预措施的情况下,万科试图通过承诺向深圳一家地方国企出售股份,来寻求深圳市政府(万科总部所在地)的帮助。此举同时遭到姚振华和北京大型国企华润集团(China Resources)的反对,他们不希望自己持有的万科股份被稀释。
到去年夏天,市场终于恢复了平静。政府内部开展的一轮关于官方应刺激经济增长还是应收紧信贷的争论,得出了更偏向后者的结论。姚振华旗下保险公司的扩张之前曾受到行业监管机构的鼓励,突然之间却成了金融失当的象征。而另一个事实也无助于姚振华的事业:去年10月发布的一个年度富豪榜显示,姚振华的身家已在仅仅一年时间内,就从不到20亿美元激增至170亿美元以上,成为中国第四大富豪。
到去年底,大刀阔斧的中国新任证监会主席刘士余采纳了王石的“野蛮人”言论,并使用了更为严厉的措辞。刘士余向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Asset Management Association of China)表示,该协会部分成员曾非法销售披着寿险外衣的理财产品,以便筹集资金开展杠杆式收购。他说:“从门口的野蛮人变成了行业的强盗,这是不可以的。”
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很快与他站到了同一条战线上。上月,姚振华被禁入保险业十年。
如果姚振华是在2014年底而不是2015年底开始收购万科股份,他可能会完成中国公司史上最大胆的敌意收购。当姚振华的保险业务年保费收入从2012年的2.72亿元人民币激增至2015年的780亿元人民币(287倍)时,没有人抱怨过。然而,他的收购晚出手了一年,站在了更大政策转变的对立面。
不过,姚振华还有几个幸运之处。他并未因任何涉嫌从事的不良行为遭到羁押或锒铛入狱,目前仍比一年前富有得多。与王石类似,他也熬过了一场大难。
译者/何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