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歌苓,得不了诺贝尔奖
本来是不常去读小说的,因为最近有人说,严歌苓有可能得诺贝尔文学奖,好奇,所以去读了她的“第九个寡妇”和“扶桑”,直觉,她得不了诺贝尔奖,正如我想,这次又让中国人失望了。
严歌苓的“第九个寡妇”写的是二战 40 年代到四人帮时期,河南农村里的一个童养媳的故事,这本书里贯穿的那段中国历史,写的匆忙,粗糙,女主人葡萄的故事也“编的”有模有样,这是小说的大忌。
严歌苓的代表作“扶桑”,作者用的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让我琢磨了好一会儿,才弄明白,第二人称只对扶桑,其他人都用第三人称,这在小说里不太常见。
这本书里有太多作者的感想和情绪化表达,书里的故事和人并不能让我激动,就像我在看电影,有个画外音,不停地在我耳边解释给我听,电影里说的是什么意思,让我不耐烦。
我不觉着这本书很成功。
严歌苓的语言功夫还不错,前一段我听到一个作家朋友说,国内有些作家把写小说当作玩儿语言游戏,看谁的语言表达更到位,幽默,智慧,作者并不在意书里的故事和人。
严歌苓有点像作家苏童,她(他)写的故事都比他的年龄早半个世纪,人和事都写得有鼻子有眼的,这是个特殊才能。苏童的小说,比严歌苓的好看。
我不喜欢严歌苓写的女人,都有点半傻,愚钝,半痴呆,那些爱和性,都是脏兮兮的。
惨烈的故事里,也要有美感,就像“风筝”,“灿烂千阳”,这样的作者才有可能成大作家。
我看不到严歌苓有大家之气,即便她能用英文写小说,所以,觉着她离诺贝尔奖还很远。
贴在这投坛里,放错了地方,但我还是喜欢把我写的每一页都贴在这里。当地主的,读读闲书,也挺好!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怀着我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