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茶小点里的变迁
早茶小点里的变迁
凡 草
出国前的最后一站是广州,临行时在旅馆吃早饭。我按照北方习俗,要了一碗粥、一份小点心。随之上来一壶茶,我还以为是江南茶乡的风俗,随饭奉茶。可是结账时却发现多了一份茶钱,不会笑的服务员板着脸说,“不管你要没要,喝不喝,这钱一定要付,茶楼的规矩。”这个规矩却是我到美国以后才明白的。中国城里,“老广”为多,餐馆语言非中非英,是我听不懂,也说不出的广东话。“老广”们有个习惯,泡壶好茶,拿张报纸,随意叫上几客点心,就可以在茶楼泡一个上午。
不久,我嫁了个“老广”同学。鸡狗相随,煲汤烧菜尚可学,烹饪点心可就不容易了,泡茶楼就成了家常便饭。隔上一两个星期不去,老公就坐卧不安。我很快明白了“哈搞”就是“虾饺”,“箫枚”等于“烧麦”,“凤找”不过就是鸡爪子,也爱上了这些样式精巧、味道鲜美的小点心。可是端起茶杯来却不禁哀叹,茶叶乎?树叶乎!从此不再云“饮早茶”,只说“吃点心”,更加恰如其分。
本以为中餐早已普及北美大陆,谁想到,刚搬来这个小山城时,居然找不到茶楼!好不容易,有家餐馆增设了周末点心,老公虽然皱着眉头说不地道,毕竟老饕口味难改,还是接二连三光顾。
可惜好景不长,毕竟华人没几个,偶然碰到的也大都是学生,大不了是个刚毕业的穷博士,谁舍得经常泡茶楼?没几天,餐馆变成了快餐店。
这以后,又有几家茶楼先开张后关张,走马灯似地来回循环,最终连那些树叶子都变成了老公怀念的对象。
时光流逝,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城里看到黑头发黄皮肤的几率增加了很多,餐馆里又有了“哈搞、箫枚、凤找”的呼唤。我们担心他们又会倒闭,呼朋唤友赶去捧场,还不失时机地向“大鼻子”们介绍饮茶的好处。
十几年下来,今非昔比,好几家茶楼同时崛起,又是优惠价格,又是赠送礼品,竞争到最后,普通话成了餐馆语言,“虾饺、烧麦、鸡爪子”畅通无阻。
美国有句俗语,“餐馆里边看经济。”经济好转,餐馆就生意兴隆。经济衰退,谁还舍得下馆子?
看着一家家中餐馆在这里兴旺发达,格调越来越高,树叶子变成了高档名茶,明前龙井、陈年普洱、洞顶乌龙、铁观音……,价格虽然高昂,仍然人头济济。再看看周围的华人朋友,一个个成了荣誉教授、高级科学家、小公司老板、大公司总管……,时常在茶楼里碰上。
这小小的早茶小点,果然能看出些岁月流逝和人事变迁。
原载 《侨报》副刊,2008年6月30日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北美女人创作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