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旋地轉 令人焦慮的眩暈症 —— 转帖
「我的頭很暈,只要一張開眼,就感覺所有的東西都在轉動...」
「根本沒辦法站穩...,太可怕了,好像世界末日!」
很多人嘗過「眩暈」的痛苦滋味。眩暈是一種伴隨晃動感或旋轉感的頭暈現象,正常人在暈車、暈船或喝酒過量時,可能會有周邊景物晃動、頭昏眼花、想吐等類似眩暈的感受;此外,繞著同心圓旋轉3、4圈後突然停下來,或是在半分鐘內做完20個深呼吸(過度換氣)時,也可能會出現眩暈感。
但真正因疾病引起的眩暈,往往猝不及防,病人突然感受到「自己或是周圍環境在晃動、旋轉」,有的還合併噁心、嘔吐等症狀,由於眩暈來得又快又急,讓人恐懼萬分─我是不是長腦瘤了?或是快中風了?若您有眩暈以及這些擔心,希望本文能有助於了解病情並減輕您的焦慮。
為什麼會眩暈?
眩暈跟一般頭昏最大的差別,在於發作時讓人感到「天旋地轉」。人體的平衡系統出狀況時,包括內耳前庭功能失調,或是它與腦幹、小腦的連線或統合中樞發生病變,紊亂的訊息會讓人頭暈不適,並出現不自主的「眼球振動」現象(眼球由左至右或由右至左的不自主運動),而產生「外界的景物好像是在旋轉或是在晃動」的感覺。
同時,由於位於腦幹部位的「前庭神經中樞」跟附近的「交感神經中樞」及「嘔吐中樞」有神經連線,所以有些眩暈的患者還會有噁心、嘔吐、臉色蒼白,甚至想上大號的症狀出現。
引發眩暈的常見疾病類型
一般來說,眩暈症可歸因為兩大類:
1. 內耳或前庭功能障礙,常見的如前庭神經炎、梅尼爾氏病、良性陣發性頭位眩暈症等。
2. 腦幹或小腦病變,包括出血、梗塞、暫時腦缺血以及腫瘤等。
這些疾病都可能造成輕重不一的「眩暈」症狀,且表現上又各有不同。通常內耳等周邊神經出問題引起的眩暈,症狀比較嚴重,病人常覺得非常痛苦,但疾病本身的危險性較低。而如果是小腦等部位的病變引起的眩暈,初期時症狀可能較輕微,但病因本身的危險性則不容小覷。
詳細陳述病情很重要
病人在看病時,最好能把自己的病情詳細地告訴醫師,以利診斷參考。例如:
● 症狀表現:除眩暈外,有沒有伴隨聽力障礙、耳鳴、耳漲感?是否有嘔吐、噁心、頭痛或手腳麻?或是瞬間失明、言語困難等?有些眩暈患者除了「眩暈」外,還合併其他症狀,例如某些病人在發作前耳朵會先出現「嗚嗚」的耳嗚聲或是堵塞感;也有些患者會在發作時視力跟著模糊。
● 引發情形:眩暈是否和頭位有關?何種姿勢會誘發眩暈?有些患者沒有什麼特別動作,隨時隨地都可能發生眩暈;但也有些患者只要躺下身或是從床上爬起來,就會引發眩暈;也有些是在頸部轉動時,像是低頭撿東西、抬頭掛衣服,甚至有計乘車司機轉頭向乘客收錢就容易發作。
● 發作時間:眩暈持續時間?多久發作一次?第一次發作時是在何種情況下?不同疾病引起的眩暈,發作的時間長短也不同,每次發作時間從幾秒到幾小時,甚至幾天都有可能。
● 身體狀況:最近是否有感冒?精神壓力大嗎?
可用藥物減輕不適
突發的眩暈常讓患者極度恐懼,急於想要有一個確切的診斷;如果患者的症狀很符合某些疾病特有的狀況,通常醫師經由詳細的問診與觀察後,很快就可以做出診斷,患者也會感到比較安全。但如果患者沒有很典型的症狀,醫師多半會先開藥物(抗組織胺藥劑或Phenothiazine等具鎮定作用之藥劑為主)來減輕患者的不適,接著再進一步安排檢查,以找出病因對症治療或預防再發。
所謂的「進一步檢查」,並不是指做某項特別的檢查就可以查出原因,而是根據問診的結果,針對可能的病因安排檢查。例如:要區分是腦幹、小腦等中樞性疾病引起的眩暈,或是內耳性病變引起的眩暈時,可以安排做平衡功能檢查(包括眼振圖及溫差檢查、前庭功能檢查等)來做鑑別診斷。
又如,高血壓、高脂血症、動脈硬化症或糖尿病患者較易發生腦部循環障礙,如果醫師懷疑患者可能是這類型疾病引起的眩暈時,便會為患者安排血脂、血糖或血壓等方面的檢查,必要時也可能加做電腦斷層檢查、核磁共振或血管攝影等,以判斷是否有中風引發眩暈的可能。
成因多 治療方法也不同
眩暈的成因眾多,治療方法也各有不同;也有些患者症狀改善後,還可能再復發,所以可以算是一項需要長期控制的慢性病症。而由於焦慮可能讓眩暈更惡化,因此,面對這項棘手的病症,患者一定要設法緩解身心壓力,從生活與心理上做好調整,配合醫師的治療,一步步加以克服。
良性陣發性頭位眩暈症
這是一種因為耳石脫落、漂浮於半規管內,因而刺激半規管神經接受器所導致的眩暈問題,患者多半是50歲以上的中年人,女性罹病風險是男性的2倍,多數患者可以藉由藥物治療來減輕不適,但沒有治療的患者也多可在數周內痊癒,因此醫師會建議不想吃藥的病人,在轉動頭部的時候慢慢地移動,或是做一些復健運動,以減緩暈眩的不適症狀。
梅尼爾氏病
內耳內淋巴液水腫(內耳積水)引起的,常發生在30至50歲的成年人。畫家梵谷便深受梅尼爾氏病所苦,每天頭暈目眩,所以他的畫作所呈現出的都是扭曲旋轉的狀態。大部分的梅尼爾氏病患者可經由藥物治療,以及低鹽飲食、禁菸等生活習慣的調整來緩解眩暈症狀,但仍有少數病人無法獲得良好的控制,故必要時仍需靠外科手術,如施行內淋巴囊減壓術或平衡神經截斷術、迷路神經破壞手術來治療。
前庭神經炎
常在呼吸道感染後數周出現眩暈,症狀可持續數天甚至1、2周,多數患者經由藥物治療及飲食、生活調整,可獲得良好控制。
偏頭痛性眩暈
好發於20-30歲年輕女性及兒童。在兒童發生時,多無頭痛症狀,僅有眩暈。由於血管自主神經的失調,導致腦部血管過度擴張時的頭痛,以及過度收縮循環不良時的眩暈。
腦部循環障礙
50歲以上的人及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比年輕人容易罹患這項疾病。患者因腦部血管狹窄、阻塞或心臟問題,造成腦部組織缺氧,而出現眩暈症狀。治療上除了改善眩暈的不適,最根本的是要控制好本身已有的疾病,否則長久下來可能引發中風。
眩暈的常見原因與症狀
可能病因 | 症狀 |
良性陣發性頭位眩暈症 | 站著、坐著、或走路跑步的時候,往往沒有症狀,但當躺下或起床時頭部到達某一特定的方向時,病人會感到短暫的(多數小於30秒)眩暈。數周自行痊癒,但易再發。 |
梅尼爾氏病 | 長過20分鐘至數小時的眩暈反覆發作,伴隨耳鳴或堵塞感,甚至耳聾(聽力障礙)等。每次發作過後,彷彿雨過天青,完全正常。 |
前庭神經炎 | 持續數日的噁心、嘔吐、轉頭時眩暈加劇,部分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逐日減輕,數周內仍有步履不穩。極少復發。 |
腦部循環障礙 | 年紀稍大,有心臟血管疾病的人易得。眩暈以外,可能伴隨下列症狀:口齒不清、吞嚥困難、臉部麻木、單側或雙側肢體無力、運動不平衡、視力模糊、複視等中風前兆。 |
偏頭痛性眩暈 | 常發生自兒童時期,在小孩發生時不一定有頭痛現象。年輕女性亦為好發族群,頭痛的症狀常在眩暈前後發生。 |
腦部腫瘤(如聽神經瘤或小腦、橋腦角腫瘤等) | 一側耳鳴及漸進性聽力減退,接著同側顏面運動及感覺障礙,吞嚥困難,視力模糊。平衡感變差,但少有眩暈症狀。 |
Q:我頭暈時並沒有「外界景物在晃動或旋轉」的感覺,請問這代表什麼?
A:內耳以及與內耳有關的中樞神經系統,包括小腦、腦幹等部位發生的病變,都可以引發眩暈。一般說來,病變越靠近內耳(離中樞越遠),眩暈感會越強烈。所以梅尼爾氏病(內耳源)發作時的天旋地轉、噁心嘔吐就會比腦幹缺氧(腦部循環障礙)厲害。您說頭暈時沒有「晃動或旋轉感」只能表示「病源較不可能是內耳」而已。
Q:每次我看到醫學報導有關「眩暈」時,我都會覺得某一種眩暈症跟我的很像。可是到了醫師那裡,醫師又說不是這一個,請問為何會這樣?
A:幾乎所有眩暈症在發病時,頭部的移動都會加深眩暈感。所以或許當您看到「良性陣發性頭位眩暈症」的內容時,都會以為自己是這種毛病,這是比較常見的。醫師在問診時,從眩暈發作的長短、頻率、伴隨症狀、引發因素或動作等來做綜合判斷,再進一步以聽力檢查、平衡功能、血液檢查來驗證初步的判斷。有時候這樣診斷還是不能確定,醫師會陸續觀察,從病情的進展及對藥物的反應來作出診斷。病人往往心裡很急,很想知道到底那裡出了問題,可是醫師還不十分確定的時候,勉強作出診斷也不恰當。有些聰明的醫師碰到焦急的眩暈病人,會先以「內耳不平衡」的模糊說法讓病人安定一下心情。
Q:眩暈會不會有生命危險?
A:眩暈發作時假若您正好在開飛機,那肯定是有的。請記得「眩暈」是很多疾病所共有的症狀,而這些疾病還會有其他不同的症狀。內耳性的眩暈是沒有危險的,多數的中樞性眩暈也不會危及性命。但是眩暈之外若有口齒不清、吞嚥困難、臉麻、視力模糊、單側肢體無力等症狀,恐怕有中風的可能,應立即求醫。
Q:藥物要使用多久?那些眩暈症可以用手術來治療?
A:多數的眩暈症可以用藥物來控制。某些老人性的眩暈症是由於高血壓、高血脂或糖尿病血管硬化等病所導致,應朝向這些問題來做長期的藥物治療。某些眩暈症有「自癒性」,如「良性陣發性頭位眩暈」,因藥物無法加速病情的痊癒,或許不需使用。所以藥物要使用多久,應由醫師依不同的病以及病情來做判斷。至於那些眩暈症可以用手術來治療?我想假如眩暈是由中耳炎(或中耳膽脂瘤)所引起(中耳影響到內耳)的話,中耳手術是有幫助的。梅尼爾氏病約80%的病人對藥物反應良好,若是藥物治療3個月仍然有屢發性的嚴重眩暈,也可以考慮手術。
原文:http://www.twhealth.org.tw/index.php?option=com_zoo&task=item&item_id=395&Itemid=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