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回国过年(13)胡侃武汉食品物价
上两周武汉有两天的天气用一段话形容就是:走在路上,一个穿短袖的和一个穿袄子的擦肩而过,相互看了一眼,然后各自心里都默念了一句“苕”(武汉话的意思是傻瓜)
武汉食品物价就像短袖(便宜)和袄子(贵,死贵),而我们在武汉买东西不知被多少人心里默念成“苕”。
下面讲几个我们全家这次回国过年在武汉买东西发生的几件“苕”事。
我们到家后第二天一大早,我,老公和女儿三人出门过了个早,然后到沃尔玛买菜,因为家里有荤菜,我们只是买些青菜,老公买了一把菜苔,一头蒜,一块姜,几个青椒,还有一把青菜我叫不出名,几块泡酸萝卜,两包花卷,外加一包纸巾和四双袜子。一百块钱就出去了。排队等交款时,后面的大妈大叔居然从我们的购物车里拿出我们购买的食物看上面的价格,然后互相议论,这个贵了,那个还可以。。。,他们一定把我们当成了“洋苕”。
我们回家的路上穿过一个巷子,看见有个肉铺,老公说家里好像没有新鲜肉,于是我们就走进铺子,当时里面有四五个人正在聊天,老公对老板说:“称五块钱瘦肉。”老板割了一块肉,只有婴儿拳头大小,过秤后,交给老公。铺子里原来聊得正欢的人,顿时鸦雀无声,面面相觑。从他们的眼神里可以读到“苕”这个字。我们真是买菜没谱,以为是二十多年前,五块钱可以买一大块肉还担心吃不完,怕放坏了。
我和老公到中百超市买菜,老公买了一块卤牛肉,那个牌价第一个数字比第二个数字明显大一倍,就像这儿的汽油价标牌,75¥500克,我以为是7¥5,我说好便宜,要老公多买些,每样都买点,老公给我看他已买好的那块跟成人拳头般大小的牛肉,告诉我这块已经二十多。他还说在宜昌生牛肉都是20多元一斤。那个称肉的女售货员和旁边站着的一位男士把我们打量了一下,恐怕心中默念“苕”。在中百我们买了两块卤肉,一包冻汤圆,一盒酒酿,一包老坛方便面(5包),一张百元钞票就改了姓。
有一天女儿要我和她去武广,她头天晚上和她的表姐一起去消费过了,她惊讶那里物品超级丰富,让我去见世面,开洋荤。于是我们在家里吃完早餐。出门乘公交,下车后,看见一个餐馆,女儿建议:“我们最好再吃些东西,要不然到了武广,你会抵不住诱惑,瞎买,那里东西可贵了。”于是我们又一人一个欢喜坨,一碗热干面,10¥钱还有的找。吃饱后,逛武广,没有疯狂购物,只是理智消费,买了点甜酱丝26¥一斤,一包红泥花生19¥,几块发糕等,一个购物袋的东西,一百元又拜拜了。
以上都是几个大超市的物价,相当于袄子,用老公的话是国内物质极其丰富,价格超级昂贵;其实到集贸市场,那里的物价相当便宜,是短袖,但是老公说食品安全怕没有保证。
我和女儿初六到集贸市场去买菜,我看见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人看上去很老实,我说我不想货比三家了,就在你这把要买的买全。我买了一把菜苔,一个大白萝卜,几根胡萝卜,一把大蒜,红椒,青椒,芹菜,茄子,豆干,一共才花了二十元,装了两大购物袋,女儿提着,把她累得够呛。这就是所谓的“短袖”。
下面秀一下我们在国内吃的部分食品,武汉的可以比喻成短袖,北京的就是袄子。
#1豆皮(里面有笋子,蘑菇等,很正宗),这是回国第一天在武汉三镇民生甜食馆(连锁店)过早
#2热干面,3.5¥一碗
#3 三碗热干面,一碗小面,一个豆皮(5¥),五个生煎包(0.6¥一个),共花22¥
以下是离开中国前,在北京王府井地铁站一个餐馆吃的
#4 豆皮,味道还行,但还是觉得缺了点啥。
#5 臊子面
#6 担担面,还有一小碗豆腐花,四碗食物消费了78¥
下面这些是小姑子在武汉汉阳一家老成都餐馆请我们吃的
#7炝竹笋
#8凉拌蕨根
#9臭豆腐,这个名不副实
#10藕夹,外面不是裹的面粉,而是锅巴,非常好吃,这个值得推荐
#11羊肉煲,这个菜算是最贵的,一百多元,但分量足
#12剁椒鱼头,我的最爱,我点的,68¥
#13红色诱惑,老公点的,38¥
这一桌菜5人吃,花了三百来块。各位看官认为这顿饭是“短袖”还是“袄子”?
谢谢点看,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