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人值得爱吗?
这样的人值得爱吗?
----情人节里谈点爱情的话题
我的初中物理老师姓严,他不光对学生要求严格,对自己要求也特别严格。严老师对工作兢兢业业,积极要求上进在全校是出了名的。那时他刚刚从师范学院毕业,属于新科教师,经验不足,因此非常用功刻苦。我印象中他一直住在单身青年宿舍,每天吃食堂,所以总以为他是个单身汉。直到有一天看了一篇介绍当地模范教师先进事迹的文章,才知道原来严老师早就是孩子的父亲了。那篇文章如是赞美严老师,说他在妻子临产前仍然坚持岗位工作,而不是撂下挑子一走了之,直到孩子出生两个星期之后才赶回家去,这种先人后己的工作作风难道不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吗?云云。。。
那时只有十二岁的我,在读了那篇报道以后,一改对严老师一贯的好印象,心想严老师这人太冷酷了,为什么妻子临产了还不赶快回家,学校和学生自然需要他,但是完全可以找到代课老师。可是,他却是他妻子唯一的丈夫,这个位置是旁人无法替代的。而且,作为一个称职的父亲,难道不该伸出双手迎接他那即将出世的孩子吗?我想,严老师至少是一个缺少人之常情的人。象这样的男人值得女人去爱吗?
这个问题已经憋在我心里三十几年了,每次想起严老师来,我仿佛都看见一个女人望眼欲穿盼夫归来的眼神,还有嘤嘤啼哭中等待父亲拥抱的一双婴儿的小手。其实在中国那个特定的年代,象严老师这样的“先进事迹”被拿来作宣传,给人们树立所谓的榜样是司空见惯的事,那是个只能讲“公”不许谈“私”的年代,任何个人的需求包括自然需求和情感需求,都是登不上台面的,都是要被狠批的,大公无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整个社会提倡的也是那样一种榜样,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这种榜样的力量感召下,似乎人人都变得可以不食人间烟火。
当然,我并不是反对人们出于真诚为集体的利他行为,而是不愿意看到社会舆论过度地推崇所谓的利公,把人们对于“公”与“私”的态度和观念截然对立起来,并以此作为抹杀人性基本诉求的正当理由。比如象树立先进典型,号召人们向这样的先进人物看齐,从思想到行为上去找差距比高低,这便是与人的自然本性背道而驰的做法。
如果仅仅把象严老师这样的“先进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理解为是在中国那个特定年代中极左思潮的产物,那是否是低估了这种行为背后潜在的深层文化的力量呢?
今天,当我从人的精神层面上再来看严老师当年的行为举动,我不得不钦佩他的隐忍精神。我想,作为一个正常的人,想到即将出世的孩子,他一定会归心似箭;可是为了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先进”,他必须抑制内心的私欲和小我。这需要怎样的一种“忍”呢?
中国人的精神当中最令人钦佩的就是这个“忍”。“忍”是什么?忍就是心字头上一把刀,插进去还流出一滴血。忍总是和压抑人性连在一起的,无抑就无所谓忍。“忍”的过程总是痛苦的,且总伴随着身心的煎熬。然而忍却是中国传统文化一贯倡导的一种精神。忍什么?大到忍受屈辱,小到忍受寂寞,人生充满了忍受,忍让,和忍耐,正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当然也有发展到忍无可忍的地步。
这种“忍”文化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它轻视人性中最本质的属性---自然属性,从而压抑一切正当合理的人性诉求。不能否认“忍”文化有它智慧的一面,凡是忍必是在等待时机,忍耐本身也是对人意志的考验和磨练。但是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对正常人性的压抑更是不容忽视的。
回到一开始的话题,象严老师这样的人到底值不值得爱呢?这显然是个非常个人化的问题。我觉得,一个人如果在关键的时刻,连对自己的妻子和孩子都无法表现出充分的关爱,你又能祈望他在今后的漫漫人生路上会有多么持久的真爱呢?反过来女人对于丈夫也一样。一个人如果过于看重功名利禄,在爱与功利发生冲突时,他(她)宁愿选择后者,那么,与这样的人同舟共济,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冒着自我情感被漠视的风险。诚然,也不能排除有一种人,出于本能地热爱事业胜于热爱任何人,遇到这种情形,那就完全是个人的选择取舍问题了。因为对于这种人来说,爱情与事业是无论如何都不能两全的了。
时值情人节,想起了这个沉积于心底多年的话题,关乎爱情,也不完全是爱情。
还是那句老话说得好,愿天下有情人地久天长!
2011年 2 月 1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