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补墙,挖出一间房(上)
最近我把修自家房的工程停了,去修另一个出租房。为什么呢?因为我发现了“藏经洞”。那位问:藏经洞是啥?
1900年6月,在甘肃敦煌莫高窟,一个叫王圆箓的道士,偶然发现了一个小窟室,里面藏着唐以前的经卷五万多件,价值无法估量,由此才产生了敦煌学。他是怎么发现的?一般说法是清沙挖出来的;还有个传说是说他坐在窟里抄经,把点烟的草棍插在墙缝里,竟然插进了无底洞,由此发现了千年密室。
我说这个干啥?是因为我最近的事有点像他。
我去年在讲地下室设计时提过一间出租房,它有七八十年的历史,建于上世纪30年代。那时是大萧条之后,二战之前,是个艰苦年代,所以房子小。它位于大学附近,分单间租给学生们。暑假里大部分房间都空了出来,我趁机去做点维修工作。在二楼楼道,不当不正地贴着一张招贴画,揭开就露出墙上的一个坑。显然是租客撞坏了墙,用贴画来掩盖。很难再去找原租客,我自己修drywall吧。
我把drywall锯开一个约一尺见方的洞口,准备加木条后补墙。可是不对呀,里面怎么黑洞洞地深不可测?伸手一摸,也没有stud,两柱间有一个门的宽度,难怪drywall不牢呢。把卷尺向里探,竟深入10英尺有余。哇!莫不是我也发现了藏经洞?这正好是整整110年以后,也是6月里。我立刻不补墙了,找来灯向里一照,哈哈!里面别有洞天。是啥暂且不表,我沉得住气啊。
有位中国同胞带孩子参加夏令营住了进来,我就暂时住手回家修厨房、扩窗户去了。等到7月底房子再次空置,我才动手彻底拆开,进洞探幽。下图怎么样,有点像古迹出土的现场吧?
走进门里看,原来是这个样子。这里就是前面外观可见的第二层三角形里面的阁楼,房子初建时就没有完成,作为储物空间。并没有什么财宝名画,有的只是一些很新的建筑材料。原来,此房在我购买之前,约五六年以前,曾经有一次装修,在二层的后半部完成了一间卧室和一个浴室,也是这样的斜顶空间。这前面的一间做了一小半,因房主工作变化就中途刹车了,只把门堵起来了事。
我应该把这个烂尾工程完成,争取9月份开学租出去。我不用雇人,材料已经有一半左右在这摆着了,只要干就是了(Just do it!)。工程中的木框架、保温棉、上墙和地板都按部就班做就可以,稍有难度的一是电,二是取暖,三是开窗。
第一天先钉了这个三角部分的木框架,没带气泵和钉枪,就抡榔头了,然后固定了两旁的地板(sub-floor)。移开几块drywall后,发现暖气口已经装好了(也是五年前做的),用破衣服堵着,这去掉了我一块心病,要不完成它也太对不起前人了吧?
第二天取来气泵再钉另一边的框架。钉完去找电,才发现原来貌似预留的一根电线没电,也找不出问题在哪里。上下反复检查之后,只好决定从隔壁房间引线接电,是从图中左手来的,接了三个插座和一盏灯、一个开关。第三天,把电接通了。
下一步准备塞保温棉。为防止棉块落到空洞的背后去,从家里随便找了些绳子在木方背后拉网。离近了看看。
在斜顶的左侧也塞入了保温板(太太帮我做的),是家里的废物利用,明显不如右边原来的质量好。又在上方钉了几条横木,以固定灯和天花板,也留了一小条通风空间。
塞保温棉,包塑胶膜。
另一侧也要塞棉、包膜。在气泵的右方,可以看见暖气口。为什么我把左上方的旧棉又撕下来了呢?因为即将在那里开窗户呀!这是第三天收工时。天气太热,在阁楼里我汗如雨下,只能赤膊上阵。
窗户的大小让我费心研究,既受内木方的限制,又得不破坏英国都德式的外观,可是不能爬到外面细量啊。于是从内向外钻多个孔,以孔定位决定了窗的大小。这是从外边看要装窗的位置,窗将装在中框里。为看到孔就得用长焦拉近,可是其年久失修也暴露无遗,因为我不愿意爬上去刷漆呀。
正好在Home Depot常备存货的窗户里,有一款的大小正合适,就买了回来。这种窗带木框,更结实,适合这种无中生有的新装。在安装之前先留个影,木板上的亮点就是我钻的孔。这是第四天的事,其实我休息了一天。
费了很大力气,磨钝了两根锯条,拆掉内木外灰,反复校准位置,改变木方结构,终于把装窗的木框准备好了。有了洞口,就有清风徐来。
把窗户固定上去,就是四个螺丝而已。里面的边要与drywall齐平,所以进来半寸。
再看外边,窗户正好落在了棕色框里。可是还敞着口呢,这也太难看了吧?外边的完成还需要包铝,既为好看,也是为了防水保温。可是我没有那种压折铝片的大机器呀,我还能自己完成吗?
大家猜了半天财宝名画,其实我只不过发现了一个空房间——还不能称为房间,只不过是个毛坯,还要投钱投力气才能把它变成一间房。毕竟我是个修房的,不是寻宝的。我在标题里早说了,是挖出一间房,不是挖出无价宝啊!
这是个投资房,我这么费力地修阁楼,经济上回报如何?值得吗?到下集的结尾再说,也许得等到9月开学才能见效。
(未完待续)
1900年6月,在甘肃敦煌莫高窟,一个叫王圆箓的道士,偶然发现了一个小窟室,里面藏着唐以前的经卷五万多件,价值无法估量,由此才产生了敦煌学。他是怎么发现的?一般说法是清沙挖出来的;还有个传说是说他坐在窟里抄经,把点烟的草棍插在墙缝里,竟然插进了无底洞,由此发现了千年密室。
我说这个干啥?是因为我最近的事有点像他。
我去年在讲地下室设计时提过一间出租房,它有七八十年的历史,建于上世纪30年代。那时是大萧条之后,二战之前,是个艰苦年代,所以房子小。它位于大学附近,分单间租给学生们。暑假里大部分房间都空了出来,我趁机去做点维修工作。在二楼楼道,不当不正地贴着一张招贴画,揭开就露出墙上的一个坑。显然是租客撞坏了墙,用贴画来掩盖。很难再去找原租客,我自己修drywall吧。
我把drywall锯开一个约一尺见方的洞口,准备加木条后补墙。可是不对呀,里面怎么黑洞洞地深不可测?伸手一摸,也没有stud,两柱间有一个门的宽度,难怪drywall不牢呢。把卷尺向里探,竟深入10英尺有余。哇!莫不是我也发现了藏经洞?这正好是整整110年以后,也是6月里。我立刻不补墙了,找来灯向里一照,哈哈!里面别有洞天。是啥暂且不表,我沉得住气啊。
有位中国同胞带孩子参加夏令营住了进来,我就暂时住手回家修厨房、扩窗户去了。等到7月底房子再次空置,我才动手彻底拆开,进洞探幽。下图怎么样,有点像古迹出土的现场吧?
走进门里看,原来是这个样子。这里就是前面外观可见的第二层三角形里面的阁楼,房子初建时就没有完成,作为储物空间。并没有什么财宝名画,有的只是一些很新的建筑材料。原来,此房在我购买之前,约五六年以前,曾经有一次装修,在二层的后半部完成了一间卧室和一个浴室,也是这样的斜顶空间。这前面的一间做了一小半,因房主工作变化就中途刹车了,只把门堵起来了事。
我应该把这个烂尾工程完成,争取9月份开学租出去。我不用雇人,材料已经有一半左右在这摆着了,只要干就是了(Just do it!)。工程中的木框架、保温棉、上墙和地板都按部就班做就可以,稍有难度的一是电,二是取暖,三是开窗。
第一天先钉了这个三角部分的木框架,没带气泵和钉枪,就抡榔头了,然后固定了两旁的地板(sub-floor)。移开几块drywall后,发现暖气口已经装好了(也是五年前做的),用破衣服堵着,这去掉了我一块心病,要不完成它也太对不起前人了吧?
第二天取来气泵再钉另一边的框架。钉完去找电,才发现原来貌似预留的一根电线没电,也找不出问题在哪里。上下反复检查之后,只好决定从隔壁房间引线接电,是从图中左手来的,接了三个插座和一盏灯、一个开关。第三天,把电接通了。
下一步准备塞保温棉。为防止棉块落到空洞的背后去,从家里随便找了些绳子在木方背后拉网。离近了看看。
在斜顶的左侧也塞入了保温板(太太帮我做的),是家里的废物利用,明显不如右边原来的质量好。又在上方钉了几条横木,以固定灯和天花板,也留了一小条通风空间。
塞保温棉,包塑胶膜。
另一侧也要塞棉、包膜。在气泵的右方,可以看见暖气口。为什么我把左上方的旧棉又撕下来了呢?因为即将在那里开窗户呀!这是第三天收工时。天气太热,在阁楼里我汗如雨下,只能赤膊上阵。
窗户的大小让我费心研究,既受内木方的限制,又得不破坏英国都德式的外观,可是不能爬到外面细量啊。于是从内向外钻多个孔,以孔定位决定了窗的大小。这是从外边看要装窗的位置,窗将装在中框里。为看到孔就得用长焦拉近,可是其年久失修也暴露无遗,因为我不愿意爬上去刷漆呀。
正好在Home Depot常备存货的窗户里,有一款的大小正合适,就买了回来。这种窗带木框,更结实,适合这种无中生有的新装。在安装之前先留个影,木板上的亮点就是我钻的孔。这是第四天的事,其实我休息了一天。
费了很大力气,磨钝了两根锯条,拆掉内木外灰,反复校准位置,改变木方结构,终于把装窗的木框准备好了。有了洞口,就有清风徐来。
把窗户固定上去,就是四个螺丝而已。里面的边要与drywall齐平,所以进来半寸。
再看外边,窗户正好落在了棕色框里。可是还敞着口呢,这也太难看了吧?外边的完成还需要包铝,既为好看,也是为了防水保温。可是我没有那种压折铝片的大机器呀,我还能自己完成吗?
大家猜了半天财宝名画,其实我只不过发现了一个空房间——还不能称为房间,只不过是个毛坯,还要投钱投力气才能把它变成一间房。毕竟我是个修房的,不是寻宝的。我在标题里早说了,是挖出一间房,不是挖出无价宝啊!
这是个投资房,我这么费力地修阁楼,经济上回报如何?值得吗?到下集的结尾再说,也许得等到9月开学才能见效。
(未完待续)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房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