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人之名》里陈婷和凌霄都是很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和精神疾病患者
电视剧以家人之名 对他们的人设和故事结局很让人担心!
先说凌霄。他除了长期严重失眠外,还经常性的出现幻视幻听。他自己对李尖尖说,他已经丧失了同陌生人交往的能力,如果尖尖不抓住他的手,他就会沉下去。 李尖尖对于他,就像他对于陈婷一样,是心灵里最后一根稻草。他觉得如果他牢牢抓住尖尖和尖尖结婚,他就不会变成他妈妈那样。可惜,尖尖并不是他心病的症结,也不是他的心药。尖尖只是他在无助之下的一点点依靠。如果不加任何治疗,凌霄只会拖着尖尖一起沉下去,就像他被妈妈拖下水一样。他真正的心结是妹妹云云的死,是自愧妈妈痛苦的造成者,是害怕妈妈因他死去。。。很多观众把凌霄说成妈宝男,那是错误的解读。从他失去妹妹的那一刻,从妈妈责骂他害死妹妹的那一刻,他就在这种煎熬中挣扎。从那一刻起,他爸爸就应该带他和妈妈一起看心理医生,进行心理咨询。
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编剧安排凌爸和尖尖都意识到凌霄病了,但他们都没有采取有效的解决方式。凌爸在中医建议带凌霄看精神科时,就强烈反对,认为那样会毁掉孩子的名声。他宁可让孩子继续痛苦,而不愿意去诊断孩子到底哪里有了问题。在我们的社会中,大家总认为精神疾病是非常可怕的。其实,精神疾病和高血压,糖尿病没有任何差别,都是一种常见的和必须治疗的疾病。今天看到人民日报 微博里写到 全球共约3.5亿名抑郁症患者电视剧以家人之名 本可以在这个很好的题材下号召大家正面 面对精神疾病,可惜最后又把它变成人性和亲情可以解决的问题了。比如尖尖,她以为用自己的爱,可以帮助凌霄走出痛苦,可是当陈婷再次自杀,凌霄找不到妈妈痛苦时,真的尖尖的爱可以帮助他完全走出来吗?为什么发现恋人病了,不能带他去看心理医生或者精神科大夫呢?
陈婷的病更重。很多观众和演员都给她解读为原生家庭的自私自利造成她对儿子的控制。可为什么大家不能看到她是一个严重的精神病患者呢?她的很多表现都是不能自我控制的。不管是谁的错误造成女儿云云的死亡,女儿的死是陈婷发病的开始。同凌霄变成从不说话”鬼附身“的样子不同,她是歇斯底里地责怪儿子,责怪丈夫。在那一时刻,她的丈夫就应该带她看心理医生。这个剧中凌和平也提到过。她那时离婚抛下儿子其实并不是一件坏事,就像她说的,她那时的精神状态不可能带着儿子。就想想如果凌霄当年跟着妈妈,他现在的精神状态会有多糟!多年后,因为当时的家庭幸福,陈婷相对心理正常些,能够面对儿子,所以她会回来找儿子,想弥补自己的错误。可惜,很快丈夫死于事故,她自己瘫痪,几重打击,让她心理彻底失去平衡。后面的几年里,她多次自残自杀,为什么没有人建议她去进行精神治疗?她周围所有成年人最不负责任的表现是,完全把这么一个精神有严重疾病的人扔给一个刚成年的儿子和一个不到10岁的女儿,这些人是不是在杀人?说凌霄妈宝的人,难道不能设身处地的想想,一个刚刚成人的儿子,怎么可能离开成天自杀的母亲,留下一个未成年的妹妹去跟这样的母亲独处?这要多自私多无人性?!最可悲的是结局,陈婷自以为想着弥补对儿子的亏欠,自以为是为了儿子好,却又一次换来所有人的责骂,她再一次自杀。她并不是想以死去威胁任何人,而是痛苦中找不到其他解脱的方法。抑郁症患者的痛苦是一般人不能理解的。为什么那么些观众和编剧把她的自杀看成另一次自私自利的表现?一个人要多绝望才会经常自杀呢?为什么在这样的事情发生后,在她被救后,她只是被送到医院去看肺感染,而不是精神治疗?为什么她的亲人又一次把她推得远远地去新加坡,让一个未成年的女儿与她独处?为什么他们一次又一次重复着错误?因为我们的社会只知道对于精神病患者的方式:让他们死,或者让他们离开的远远的。我们对任何精神疾病的患者束手无策。我们害怕谈论精神疾病,我们更害怕面对它。
其实,精神疾病非常常见,非常正常。大部分患者在大部分时间都非常正常。只是对某些事情有不同的表现。如果及时疏导或者治疗,都不会对生活造成任何影响。逃避不可能解决问题。责骂他们更只有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