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188年前西方上演了这个,28年前中国上演了这个

188年前西方上演了这个,28年前中国上演了这个

博客


音乐视频:通向心灵尊严的至圣之路

据西方经济学家计算,在1820年代里,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当时世界经济总量的32.4%,接近三分之一的比重,而当时整个欧洲的经济总量约为26.6%。由此可见,如果这个计算符合历史事实的话,那时的中国可谓强盛得不可一世。但是,整个1820年代的中国历史却显得平淡无奇,没有什么可以值得大书特书的。然而,在1824年(即清朝道光四年)的47日那天,在沙皇俄国的首都圣彼得堡却上演了一部亘古未有且很可能后无来者的绝世之作: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 ~ 1827) 历经5年几乎与其伟大的《第九交响曲》在同一年内完成的D大调《庄严弥撒》(Missa Solemnis in D Major)。在很多音乐爱好者的眼里,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是他的音乐创作的顶峰,然而,在贝多芬自己的眼里,后者才是他更加珍视的创造,是他对自己一生的创作精神的高度概括,从而成为了这位大师在其音乐创作道路上追求至高的完美的终点。这条道路就是一条通向心灵的尊严的至圣之路。在这部作品的首页上,贝多芬留下了一行字:

From the heart, may it return to the heart.
它出自心灵,又复归心灵。

1820年代的前后,从历史留下的材料里,我们看不到中国的文人骚客和普通民众在追求什么和创造了什么,但在西方世界里,以贝多芬为代表的一群杰出的文人却留下了他们对自我和外部世界的认识、探索和追求,在他们的带领下,更加广泛的普通民众也在参与其中,至少,在那天圣彼得堡的音乐大厅里,在1812年打败欧洲皇帝拿破仑后称雄整个欧洲的俄国沙皇及其群臣和贵族们出席并观看了这部作品的首演,而舞台上的乐手和歌唱者也都不过是一群普通的民众。他们都被贝多芬的音乐和艺术追求所感染,他们在聆听来自天堂的语言和思想,沙皇和其他人都拜倒在圣洁的上帝的脚下,他们在一同赞美上帝、祈求上帝的垂怜和救赎,而不是在赞美主宰着他们的尘世命运且亲临剧场的人间帝王沙皇及其统领下的强权贵族们。可以说,那时的沙皇用自己掌握的实力征服了欧洲,拥有了人间最强势的权力,但贝多芬的音乐却征服了这位人间帝王。但是,真正征服沙皇的,并非这部音乐作品本身,而是它所颂赞的至高的上帝。
    反观
160年后的中国,我们的受西方音乐理论熏陶出来的优秀音乐家们继陕北民间音乐家在1930~40年代唱出了《东方红》后也创作出了一部他们认为杰出的赞美诗《党啊,亲爱的妈妈》。

《东方红》,2011中国新年音乐会

http://youtu.be/MJvheUkySpc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JvheUkySpc

《党啊,亲爱的妈妈》,殷秀梅1984年演唱版

http://youtu.be/4P7QwrW9Spw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P7QwrW9Spw 

或许,中西方在此后近一个半世纪的历史演绎早已由那一时期双方各自的追求决定了其后的命运和现实,而贝多芬的这部《庄严弥撒》和那两首中国老幼皆知的中式赞美诗便是一组强有力的历史证据。
   
我有幸在1989年期间受袁建国老师的影响知道这部作品的存在。那天晚上去他的新婚不久的家里去拜访他。当我问到他最近在听什么作品时,他回答说在听贝多芬的《庄严弥撒》和《三重协奏曲》。过了几天后我再次去他那里时,目的很简单,就是找他借磁带转录,为了保证录音效果的最佳,我特地到武汉商场买了两盒金属磁带,价格38元人民币一盒,而普通的优质磁带的价格不过3元人民币。那时我的工资每月仅有120元左右,可谓下了血本。当时转录了贝多芬的两部弥撒作品,除了这部外,还有他的另一部不太有名的《C大调弥撒》,两者都是由Colin Davis
指挥伦敦交响乐团演奏的。至今,这两盒磁带依然在我的书架上搁着。
   
19983月底的那次连续六天六夜里思考统计学中临界回归分析的问题时,我的灵魂深处最渴望的就是能够有一张《庄严弥撒》的CD
,从而我可以在电脑上一边用耳机听音乐一边写下自己的《觉醒与决心:一个认知主体的自述》。遗憾的是,我委托太太去买,她只找到了《贝九》。这成了我那六天六夜里最大的遗憾。
   
20018月送太太到北京乘飞机赴美求学时,在中国农业部工作的儿时邻居罗鸣兄给予了热情的关照。我没有什么可送的礼物,就想到西单的一个书店买一张音乐CD
送给他,结果在那里发现了这部作品的原装进口碟,便毫不犹豫地买了两张,一张留给了自己。这是这些年来我听得最多的作品之一。没有它,我这些年的人生和心路历程将不可想象。
   
据说,二十世纪的指挥大师卡拉扬一生中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在梵蒂冈指挥他的乐团演奏这部作品,但梵蒂冈以及很多人都认为具有泛神思想的贝多芬并非虔诚的天主教或基督教信徒,在那里演奏这部作品是不合宗教氛围的,好象直到1985
年前后卡拉扬才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有待考证)。
    这里顺便借此机会提一下。袁先生今年8月来美旅行期间在我家住了两个晚上。我们因此有机会一起在我家的地下室聆听音乐。第一个晚上他只点听了贝多芬的《庄严弥撒》,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我所拥有的由Otto Klemperer指挥的版本他不曾听过。第二天晚上我们一同欣赏了分别由Karajan/Mutter合作演出的DVD,接着与Oistrakh五十年代的录音版作了比较,各具特色,都是极佳的版本。不过,我个人倾向于Oistrakh的,因为它具有近乎完美的准确性和成熟而又稳健的风格,同时又不乏强劲的动力;而Mutter的演出则更具青春般的激情。
   
这部作品的难度极高,演奏的机会极其稀罕。这里,我们从近几年西方主流乐团演出的频率来看,它正在逐渐被更多的人们所接触和认识。
   
当这部音乐以其深刻的感染力打动了你的心,带给了你一波又一波生理上电流般畅快的感应时,表明你已经听懂了它的语言。当其开篇的慈悲经的第一句音乐就驱动了你的泪水的时候,当它的荣耀经信经以磅礴的气势征服你的傲慢之心的时候,当它的圣哉经中那段长达11分多钟由小提琴在高音区演奏出的飘渺音乐将你带入到天国般的奇境的时候,当你真正理解了它的羔羊经
的时候,它便与你的人生紧密地融合在了一起,成为了你的生命中最弥足珍贵的至高价值之一。
   
最后,当一个中国人用中文对你说西方人的宗教是愚昧的迷信的时候,当他为那两首中式赞美诗感动不已的时候,当他在这部人类最伟大的音乐作品面前感到麻木甚至在心理上反胃或起鸡皮疙瘩的时候,我们便知道了什么是人类真正的愚昧和迷信,什么是中国历史落后的真正原因,什么是广大普通中国人至今依然在痛苦中挣扎的根本原因。 

Beethoven Missa  Solemnis in D Major
    
Krassimira Stoyanova (soprano,女高音)
        
Elīna Garanča (mezzo,女中音)
         
Michael Schade (tenor,男高音)。
         F
ranz-Josef Selig (bass,男低音)
Staatskapelle Dresden (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
Christian Thielemann (指挥
 
演出时间2010,为纪念德累斯顿在1945213日毁于战火和1985213日德累斯顿Semperoper歌剧院的重新开放。

青年指挥家Christian Thielemann的指挥风格体现出的是一种冷峻和稳健下的刚劲和激情。他可以称得上是当代西方古典音乐传统的杰出继承人之一。另一位应该是不久前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指挥了拉赫马尼诺夫的《第二交响曲》的Eivind Gullberg Jensen

http://youtu.be/wKUT8e8dyGc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KUT8e8dyGc  

Beethoven Missa  Solemnis in D Major
  
BBC Proms 2011.
        
Carmen Glannattasio (soprano,女高音
)
         Sarah Connolly (mezzo,女中音
)
         Paul Groves (tenor,男高音
)
         Matthew Rose (bass,男低音
)
London Philharmonic Choir,
London Symphony Chorus and Orchestra,
Conductor
Sir Colin Davis.
演出时间2011

http://youtu.be/63sKnm-WJP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63sKnm-WJPE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TNEGIETNI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