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伪之爱——看电影《魂断蓝桥》(Waterloo Bridge)
无伪之爱
——看电影《魂断蓝桥》(Waterloo Bridge)
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有许多电影看了还是要再看的,而且在每次看的过程里,都会情不自禁地为影片中的人物不胜唏嘘,为里面的故事魂牵梦萦、再三思量。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它能够把观众的注意力完全吸引过来,令人们在感情上,在精神上随着剧情穿越到剧中人生活的时代与场景,使生活中的人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一起喜乐哀愁,一同进退沉浮。电影对观众而言,就是对典型生活的一种深入浅出的图解与诠释,具有非常的意义。
《魂断蓝桥》就是一部这样的电影。因为故事太感人,这部片子便被好莱坞先后拍过三次,最早一次是1931年,最晚一次是1956年,而最有影响力的当属1940年拍成的这个版本。原因也好理解,这一版的《魂断蓝桥》是著名影星费雯•丽(Vivien Leigh)成功演出史诗大片《乱世佳人》后的第一次亮相,因着她的人气与演技,再加上导演的扎实功底与剧本编得合情合理,还有男主角儿罗伯特•泰勒(Robert Taylor)阳光帅气的形象,令这一版《魂断蓝桥》成为经典之作,成为蓝桥精品中的精品。
剧情是极具看点的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故事,贵族出身的英军上尉罗伊•克罗宁(罗伯特•泰勒扮演)在敌军对滑铁卢桥(Waterloo Bridge)空袭之时,与年轻的芭蕾舞女演员玛拉•莱斯特(费雯•丽扮演)邂逅并相识。之后就是迅速相爱,谈婚论嫁。可是罗伊奉命急速赶回部队,无法如愿举行婚礼,走时也没有来得与与玛拉当面话别。玛拉这面又因为热恋而得罪了剧团经理,被惨遭开除,在无法找到工作的困境下,玛拉又从报纸上看到了罗伊阵亡的消息,无疑这个噩耗超出了玛拉的承受能力,致使已经完全寄情于罗伊的玛拉卧床不起,奄奄一息了。
玛拉的好友凯蒂(维吉尼亚·菲尔德Virginia Field 扮演)因为替玛拉抱打不平,也同时被经理开除出剧团,为了照顾病重的玛拉和维持她们两个人的生计,凯蒂在万般无奈之下走上街头做了妓女。从病中康复的玛拉获知真相后,除了为凯蒂做出的巨大牺牲而流泪,还能说什么呢!为了活下去,她也被迫有样学样。她当时能够说服自己的唯一理由竟是“反正罗伊已经死了。”显然,未婚夫罗伊不在人世了,玛拉的心也随之死去,做什么对她来说都无所谓了,玛拉不再是从前的玛拉了,两个如花的妙龄女子、昔日的芭蕾舞团的女演员,就这样堕入了红尘。
可是没想到的是,某日玛拉在火车站拉客的时候,正好就遇上了罗伊。原来当初报纸上的阵亡消息是错误的,罗伊只是被俘,后来逃了出来,又由于所有的私人物品都丢失了,导致罗伊无法同玛拉取得联系。为此罗伊还曾经委托母亲多次寻找过玛拉,可是也都无果。正是在这种阴错阳差的失之交臂中,玛拉的命运急转直下,由天堂完全跌入地狱。
所以当他们不期而遇之后,罗伊欢喜若狂,玛拉却失声痛哭,并一再喃喃低语,重复着同一句话,“要是知道你活着就好了。”兴奋不已的罗伊哪里知道这话里隐含怎样的悲哀与悔不当初的痛心,大难不死的他,沉浸在恋人失而复得的喜悦之中,根本无法察觉到玛拉此刻的复杂心情。
就在第二天要举行婚礼的那个晚上,倍受良心责备的玛拉终于鼓足勇气向罗伊的母亲坦白了一切,并表示天一亮就离开,从此远离罗伊。第二天当罗伊发现玛拉离开后,立即赶往伦敦去找寻她。玛拉并没有回到住处,罗伊只找到了凯蒂,当他们彼此知道真相后,两个人立即到外面去寻找玛拉。可惜的是凯蒂只是带着罗伊到玛拉会经常去的地方寻找,完全忽视了那个重要的地方,罗伊也是忙中出乱,竟忘记了玛拉此刻应该在哪里。
而此时的玛拉的确正一个人独自在滑铁卢桥上伤心欲绝。这里是他同罗伊相遇的地方,此刻她当然要来到这里。桥上灯光昏暗,行人匆匆,车辆也一辆跟随一辆地鱼贯而过。深陷绝望中的玛拉,双目失神,梦呓般地游荡,突然间她加快了脚步,毅然地向着一辆辆迎面而来的重型卡车走过去,一声刺耳的紧急刹车声之后,就是一片死一样的寂静,行使的车辆都停了下来,行人也围拢了过来。
这件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17年。二十三年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1940年,昔日的上尉罗伊已经成为上校了,他又来到了这座桥上,他让司机把车开到桥的另一端等候,他独自步行在桥上。此时的罗伊已不是当初的英俊小生了,取而代之的是斑白的两鬓,以及刻在脸上的岁月风霜。他凭栏临风,从怀里掏出曾经是玛拉拥有的一颗象牙雕刻的幸运符,拿在手里良久地凝视着,回忆着……
是啊,罗伊的痛一定是锥心刺骨的,此刻的他又一次进入对玛拉的思念之中。在同样的夜晚,在同样的地方,只是岁月不同而已,他与她在这里相遇,又在这里失去了她。在这座桥上,她永远地香消玉殒了。此时此刻,这位悲情的上校还想起了什么呢?可以设想,他一定又在重复着那些,已经不止在心里念叨过成千上万遍地责备与痛惜:玛拉,为什么要选择死呢?难道我对你的爱不可以包容与释放你的一切悔恨与内疚吗!
明白了故事的来龙去脉的观众,此时也是泪湿双眼,悲从心来,与罗伊上校一同黯然神伤。多么宝贵的生命啊!为什么要自寻短见呢?究竟犯下了怎样的滔天之罪,非得一死不可?难道就不能够勇敢地面对?就没有更好的办法加以解决吗?玛拉的形象已深入观众心中,令人对她的身世给予了莫大的同情,对她的离去更是非常的痛心与惋惜。这也是该片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甚具艺术感染力的证明。
实际上玛拉太高贵了!她清澈如水,为爱而生,又为爱而死。虽然她实在是因为走头无路才做了应招女郎,可是在她的心里,对她心爱的男人始终都是冰清玉洁,真诚可鉴。在她的意识里,身体的忠贞绝对应该是永远献给心爱之人的神圣礼物,任何不洁都是对爱与所爱之人的极大亵渎,无论是出于什么样的理由或原因。
令玛拉最终痛下决心撒手罗伊,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罗伊的贵族家庭背景。虽然罗伊很爱她,根本就不在乎她的平民出身,罗伊的家族也同意这桩婚姻,但贵族本身在婚姻上的门第观念,始终成为悬在玛拉头上的一把看不见的剑,令她自然要站在道德的高点上审判自己。为了保护罗伊,为他的前程与幸福着想,命运似乎留给玛拉的路,只有一条可走,那就是选择解脱。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玛拉太爱罗伊了。本来玛拉已经死了一次,那是她听到罗伊阵亡的消息之时。后来的死,却是因为罗伊复活了。罗伊“死”了后,她成了行尸走肉。罗伊“复活”后,她连仅剩的肉体也留不住了。虽说是因生存所迫,而一失足成千古恨,但这毕竟让她无论如何都无法面对罗伊,所以她宁愿以死来解脱,这表明了她爱的高尚与纯粹。
可是她忘记了,罗伊恰恰也是用生命来爱她的,她走了,是一了百了了。然而罗伊呢,非但没有获得幸福,反而是痛苦伴随一生。因此玛拉如果黄泉有知,一定是追悔莫及,要狠狠地责备自己,不该断然地离他而去。她解脱了,留给罗伊的却是永远的自责与无法治愈的重创。爱,这把双刃剑总是铁面无私,异常残酷。
有哲人说过这样的话,“婚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是婚姻,但对少数人来说却是天堂或是地狱。平凡的人生中的婚姻是无惊无险、平静如水的,但对有些人来说确实凝聚了一生的能量去毁灭或再生的。”这个精辟的阐述,同样适用于玛拉所遇到的难题,同样表现在她的爱情与婚姻上。
玛拉的一生是平凡的,她当芭蕾舞演员也是一种很好的人生开始,虽然被老板严厉地管制,没有个人的自由,但到底还是能够得到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而且又是献身于她所喜欢的舞蹈艺术。然而青年军官罗伊的出现,却令玛拉平凡的、按部就班的生活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遗憾的是这个变化是灾难性的,为玛拉带来了不可回避的噩运。
按道理说罗伊对她的一见钟情,也是一种难得的缘分,不过可惜的是她生不逢时,她的爱情被战争无情地剥夺了,之后又被生活的残酷彻底毁灭了。到最后不是罗伊不要她,而是传统的道德观念不容于她,在这个巨大的无形的力量面前,婚姻对于玛拉而言,不再是一种祝福而成了煎熬,并终于让她失去了生存下去的勇气。
然而,她的死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再生,因为她的痛苦离去,已经成为罗伊心中永远的悲痛,罗伊不会忘记她,而且他们从相识到相爱的每一个点点滴滴,都会令罗伊历历在目,恍如就在眼前。因而从这点来说,她又是虽去犹生,死得其所。也许这不符合她的心愿,但最终仍然活在她心爱之人心里的还是她自己,那个叫玛拉的年轻女子。
这部影片的故事改编自一部百老汇舞台剧,故事应该是上个世纪20年代的事情。从中可以看出,即便在那个时代,在资本主义制度已经高度发达的英国,人们的道德标准还是很严格,很正统的。妓女的职业虽然早已就有,但并不被人们的观念所接受。
因此面对自己所爱之人,玛拉不能容忍自己的不洁,也无法不陷入深深的道德谴责之中。她的自我结束生命之举,便是向公认价值观的低头屈服。同时,玛拉的死,也是一种无声的呐喊与控诉,她是无辜的,是命运捉弄了她,使她最终成为道德的牺牲品与殉葬品。
如果玛拉不被巴蕾舞团开出,如果她离开芭蕾舞团后,很快就找到了工作,她也绝不会走上那条不归之路,后来自然也就不会无法面对她爱恋的罗伊了。再如果罗伊的母亲够细心或者说够通情达理,玛拉就不会面临生存的压力,因而就更不会误入歧途。可是残酷的事实是,这三个如果都是那么无情无义,一定要置玛拉的生死于不顾,令玛拉的命运步步艰难,雪上加霜,无法不沦落成风尘女子。
芭蕾舞团的那个上了年纪的女经理,是个刚愎自用,说一不二的人,对她手下的演员没有丝毫的怜悯与关爱,这是一个没有人性的怪物,是她亲手把玛拉推向了危险的深渊;战争期间,经济遭受重创,失业严重,但是情况再遭,玛拉同她的朋友凯蒂还不至于连一个赖以糊口的短工都找不到吧?可见那个被战争蹂躏的社会有多么得令人咒诅,简直就是逼良为娼,残忍地不给孤立无助之人任何一条生路。
罗伊的母亲雍容华贵,尽显贵族气派。虽然她极尽礼貌,态度得体,可是骨子里的高傲与冷漠还是不难看出来的。她第一次见玛拉,本来是应该在经济或生活上对玛拉施以援手的,这也是她儿子罗伊让她与玛拉见面的目的。可是她的自尊令她人性尽失,也让玛拉得以从困境中走出的最后一线希望彻底落空。玛拉最终因走投无路而进了火坑,她是难脱干系的。
后来,她又在玛雅与罗伊结婚的前夜,在只有她知情的情况下,毫无同情心地任玛拉自己离去,没有任何劝阻,也没有及时通知她儿子,致使罗伊错失了第一时间将玛拉寻回的可能,而直接导致玛拉惨死。这个贵妇人是两度断送玛拉的人,而且一次比一次恶劣严重,她的冷血令人发指,也令她的儿子终生不幸。相信罗伊第一个不能原谅的人就是她的母亲,这个间接害死了玛拉的虚伪女人,她的行为是令人不齿的,也是英国贵族的耻辱。
这些所有的因素凑到一起,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推力,将孤立无助,又心地善良的弱女子玛拉向死亡推去。事实上面对如此景况,玛拉只要还有一点儿自尊也肯定是必死无疑了。不幸的是玛拉不仅自尊,还是一个极其看重感情的人,她是一个典型的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人,爱就是她的一切。
但是,她的清纯,她的品质,她的音容笑貌不因为她做过什么而有任何玷污,相反她用生命所写的爱情篇章,已成为爱的凄美定格,并深深地植根于一代又一代的观众心里。她与罗伊的故事就是爱的另一种版本,述说着爱的真实与美丽。《魂断蓝桥》是一首献给无伪之爱的赞歌。
电影《魂断蓝桥》主题曲《友谊地久天长》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点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