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读书笔记(与麦积山/敦煌之横向比较)-1
宾阳洞
宾阳北洞:主要造像为唐雕
宾阳中洞:北魏宣武帝(元恪—元愉之兄)-孝明帝(彩虹女/胡太后)(505-523)
宾阳南洞:主要造像为唐雕
汴州洞:约北魏晚期
此洞应注意之历史事件:
元愉:宣武帝之弟,大约11、12岁与杨奥妃(17岁)相恋结婚,子女四,后反,被镇压,21岁左右自杀。杨妃出身卑贱,因先改袭李氏(李妃),改袭恒农杨氏。杨氏产下元明月后亦被处死。
京兆王愉,字宣德。太和二十一年封。拜都督、徐州刺史,以彭城王中军府长史卢阳乌兼长史,州事巨细,委之阳乌。世宗初,为护军将军。世宗留爱诸弟,愉等常出入宫掖,晨昏寝处,若家人焉。世宗每日华林戏射,衣衫骑从,往来无间。迁中书监。
世宗为纳顺皇后妹为妃,而不见礼荅。愉在徐州,纳妾李氏,本姓杨,东郡人,夜闻其歌,悦之,遂被宠嬖。罢州还京,欲进贵之,托右中郎将赵郡李恃显为之养父,就之礼逆,产子宝月。顺皇后召李入宫,毁击之,强令为尼于内,以子付妃养之。岁馀,后父于劲,以后久无所诞,乃上表劝广嫔侍。因令后归李于愉,旧爱更甚。
愉好文章,颇著诗赋。时引才人宋世景、李神俊、祖莹、邢晏、王遵业、张始均等共申宴喜,招四方儒学宾客严怀真等数十人,馆而礼之。所得谷帛,率多散施。又崇信佛道,用度常至不接。与弟广平王怀颇相夸尚,竞慕奢丽,贪纵不法。于是世宗摄愉禁中推案,杖愉五十,出为冀州刺史。
始愉自以职求侍要,既势劣二弟,潜怀愧恨,颇见言色。又以幸妾屡被顿辱,内外离抑。及在州谋逆,愉遂杀长史羊灵引及司马李遵,称得清河王密疏,云高肇谋杀害主上。于是遂为坛于信都之南,柴燎告天,即皇帝位。赦天下,号建平元年,立李氏为皇后。世宗诏尚书李平讨愉。愉出拒王师,频败,遂婴城自守。愉知事穷,携李及四子数十骑出门,诸军追之,见执以送。诏徵赴京师,申以家人之训。愉每止宿亭传,必携李手,尽其私情。虽锁絷之中,饮食自若,略无愧惧之色。至野王,愉语人曰“虽主上慈深,不忍杀我,吾亦何面目见于至尊”于是歔欷流涕,绝气而死,年二十一。或云高肇令人杀之。敛以小棺,瘗之。诸子至洛,皆赦之。后灵太后令愉之四子皆附属籍,追封愉临洮王。子宝月袭。乃改葬父母,追服三年。
宝月弟宝炬,轻躁薄行,耽淫酒色。孝庄时,特封南阳王。从出帝没于关西。宇文黑獭害出帝,宝炬乃僭大号。
元愉四子:先被幽禁宗正寺,后释放。
o 元宝月:早死
o 元宝晖,其子元钊被胡灵太后(亲杀其子孝明帝)立为北魏幼主Ü六镇起义/河阴之变Ü东西魏分裂
o 元宝炬:西魏第一帝,宇文泰傀儡
(注意西魏与柔然之关系:蠕蠕公主入京,皇后乙弗氏出家Ü秦州Ü来自京都的供养人使天水麦积山石窟艺术突然灿烂)
o 元明月,元愉遗腹女:与堂弟元修私通,后被处死,宇文泰废元修立元宝炬。
(亦为一精彩人物!注意元修与多人私通:元明月,元蒺藜等,史书已无考证。)
杨氏墓志铭近年出土,请参见:《北魏临洮王妃杨氏墓志考述/殷宪》(见下)
2013年9月,得睹《北魏临洮王妃杨氏墓志》墨拓于北朝艺术博物馆。此志为青石质,志面高67厘米,长68.5厘米。楷书,27行,足行27字,全志近七百言,漫漶30余字。这方墓志真实地记述了北魏洛阳时期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及重要历史人物,如志主杨氏贵为魏孝文帝子媳,其丈夫和子孙中竟有五人或短或长做过北魏后期及东西魏分裂时的皇帝,具有极其珍贵的历史价值。杨氏志石虽有一些残泐,文义仍可读出,也无害于其书迹的艺术价值。
志文移录如下:魏故临洮王妃杨氏墓志铭
妃讳奥妃字婉瀴,恒农华阴人也。汉太尉震之裔,晋太保骏之□世孙。祖伯念,安南秦州安邑子。考柒德,兰陵太守。家□皆以忠笃知名,清廉推称。所以长荣守贵,见赏前朝。妃少而机悟,长而温敏。幽闲表德,宽裕在躬。孝友纯深,因情而至。方严和谨,克自天然。年十有八,百两云归。整务轩闺,内言不出。奉王以敬,接下以慈。虽小星惠及而不专关睢。进贤以辅佐,以斯为匹,不能尚也。若夫彤管箴戒之篇,母仪妇容之典,顾史问诗之诲,开图镜鉴之录,莫不寻读玩诵,谈说如流。必以身厉下,不以贵惰物。女工之艺,妙绝当时。织紝组紃之业,饎酿醴酏之品,苹藻荐羞之仪,笾豆折俎之数,皆详达法制,谙晓无疑。躬自先人,必经乎目。虽王博之妻,老而无废。叔文之母,相而犹绩。度彼俦兹,乌能是过。王既遇祸,幽居别室。四子蒙稚,半离襁緥。一女遗育,甫及将年。情计分擘,□□涂炭。行路为之改容,闻者为之洒泣。妃推亡抚存,哀而有礼。虽敬姜昼哭,杞妇崩隍,假斯而譬,何足云也。岁序言周,西光复迫。以永平二年十一月十二日薨于第,春秋廿有九。苍梧不从,盖祔非古。正光四年岁次癸卯四月丁巳朔廿九日乙酉窀穸于洛阳之西陵东南培塿之阳先王神茔之内,乃作铭曰:
昌源启胄,肇自帝辛。桐珪既锡,命氏斯因。灼灼丞相,实为俊民。堂堂两仪,实迈清尘。於穆不已,诞兹柔惠。表淑来嫔,君王是俪。质优桃李,声芳□桂。玉式葳蕤,金相琬瘱。有闻六行,无违四德。温良恭俭,秉心渊塞。望班均操,瞻樊取则。方以母师,永贻邦国。与仁乖信,报道诚欺。松凋霰日,兰灭春时。廻飑□□,倏忽崦嵫。祖庭戒轸,远卜斯期。惟尔既备,驾言归止。月照松萋,风翻旆起。穷扃一闭,方为万祀。刊石泉幽,流芬无已。
息宝月,年廿二,宝辉,年廿一,宝炬,年十七,宝明,年十六。息女明月,年十五。
月嫔萧氏,曾祖齐□高皇帝。祖映,齐□□临川献王。父子贤,齐太子□□平乐侯。妣□氏,□皇太后再从侄。祖洪仪,冯翊太守。父曰□平□□□。明月适侯民□□□□,皇太后姨弟少□。月息男永沙,年二。
一、杨妃的身世
北魏临洮王妃杨氏,《魏书》、《北史》在其丈夫传记中均记其行迹。《魏书·孝文五王传》之《京兆王愉传》所记“孝文皇帝七男。林皇后生废太子恂。文昭皇后生宣武皇帝、广平文穆王怀。袁贵人生京兆王愉。罗夫人生清河文献王怿、汝南文宣王悦。郑充华生皇子恌,未封,早夭。”(《魏书》第587页,中华书局,1974年。)此中袁贵人所生京兆王元瑜便是杨氏的丈夫元愉,因元瑜罪死数年恢复王爵后改封临洮王,所以志文称其妻为“临洮王妃杨氏”。
《京兆王愉传》云:
“世宗为纳顺皇后妹为妃,而不见礼答。愉在徐州,纳妾李氏,本姓杨,东郡人,夜闻其歌,悦之,遂被宠嬖。罢州还京,欲进贵之,托右中郎将赵郡李恃显为之养父,就之礼逆,产子宝月。顺皇后召李入宫,毁击之,强令为尼于内,以子付妃养之。岁余,后父于劲,以后久无所诞,乃上表劝广嫔侍。因令后归李于愉,旧爱更甚。”
又据前传:“京兆王愉,字宣德。太和二十一年封。拜都督、徐州刺史,以彭城王中军府长史卢阳乌兼长史,州事巨细,委之阳乌。世宗初,为护军将军。”(皆见《魏书·京兆王愉传》第589~590页。)
是知元瑜做徐州刺史是在太和二十一年,即公元497年,罢州还京是在孝文帝卒后元恪继位的“世宗初”,大概是宣武帝景明元年即499年或稍后。如果按照《魏书》所记永平元年(508年)元愉卒时二十一岁,那么他的生年是太和十二年(488年),被封王并出任徐州刺史时年方十岁,故而州事巨细委之于长史。元愉私娶杨氏当在497~499三年间,不会大于十二岁。关于杨氏的身世,《魏书》讲得清清楚楚。她原是徐州一位歌喉甜美的靓女,本姓杨,东郡(兖州)人,为使这桩亲事合法化,元愉托右中郎将赵郡李恃显做了她的养父,冒姓李氏。志文的“恒农华阴人也。汉太尉震之裔,晋太保骏之□世孙”,显然是一种攀附,而指其祖杨伯念官安南秦州(刺史)、安邑子、其父杨柒德(《元宝月墓志》记为次德)为兰陵太守,也应是元愉恢复王爵后之赠封。前人在评述其子《元宝月》墓志时已经发现这个问题。罗振玉《松翁未焚稿》云:“是杨出自寒微,故以李恃显为养父,且冒姓李氏。其祖、父若曾官太守刺史,何必更以养父增重。”(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第一卷第38页。科学出版社,1953年。)
元愉与杨氏的这桩姻缘,颇具传奇色彩。一次偶然邂逅,使一位十来岁的男童对十六七岁的歌手一见钟情。元愉竟然私自将杨氏带回京城,以致在皇帝兄长为其择娶皇后于氏之妹为妃时仍隐而不报。皇后发现他已变着法儿将这位平民女子娶到家里并且生下儿子时,大动肝火,不仅将杨氏传入宫中施以肉体蹂躏,并且强令为尼,幽居别室。儿子宝月则交明媒正娶的于氏养育。一年后,宣武皇帝的岳父于劲,认为自己的两个女儿没有生男育女或与此事有关,请皇上允许杨氏还家为妾。杨氏与元愉共同生活了不到十年就生下四个儿子。《元愉传》说,元愉觉得自己身为孝文帝的第三个儿子,应当身居要职,但位势不及两个弟弟,又以“幸妾屡被顿辱”,便很不理智地于永平元年(508年),以外戚高肇图谋杀害皇帝作借口,在自己任职的冀州信都(今河北冀县)之南筑坛埒,“柴燎告天,即皇帝位”,号建平元年。这场一时冲动酿成的逆举很快便被平息,元愉、杨氏及四子被执赴洛阳。途中“每止宿亭传,必携李手,尽其私情。虽锁絷之中,饮食自若,略无愧惧之色。”(《魏书·京兆王愉传》第590页。)行至野王(今河南沁阳县治)元瑜自缢身亡。幼子免死,而面临杨氏的却是惨忍的屠割之刑。
《临洮王杨氏墓志》为北魏迁洛早期发生在宫庭内的这一重要事件提供了丰富的史料。现就《杨氏墓志》和《魏书》有关传纪及早年出土的《元宝月墓志》,对与元愉、杨氏及其家人有关的几个时间稍作梳理。
1.元愉与杨氏结合的时间。《杨氏墓志》提供了杨氏为元瑜“宠嬖”的时间。志载“年十有八,百两(辆)云归”。以杨氏“永平二年十一月十二日薨于第,春秋廿有九”溯之,杨氏生于太和五年(481年)。她十八岁投入皇子元瑜怀抱,是年为太和二十二年(498年),也就是元瑜以京兆王赴徐州刺史任的第二年,其时元瑜年仅十一岁。宣武帝景明初(500年)元瑜罢州还洛,二人的事实婚姻已经存在两年。在徐州外任,天高皇帝远,不容易败露,回到皇帝鼻子下面可就不同了。为了使这桩婚事合法化,元瑜让一位有身份的官员赵郡李恃显收杨氏为义女,改为李氏。
2.元瑜纳于妃的时间。元瑜受命纳妃之事,史籍和志文交代得也很清楚。《魏书》说,“世宗为(元瑜)纳顺皇后妹为妃”,“而不见(元瑜)礼答”。直到新妇进入京兆王府,于妃才向皇后姐姐报告,这位京兆王早已娶回一位比丈夫年长七岁的女人,而且身边已有一个名唤宝月的王子。据《元宝月墓志》,元宝月“以正光五年龙集甲辰五月廿五日遘疾薨于第,春秋廿有三”,说明元宝月生于宣武帝景明三年(502年)。这就是说,宣武帝为元瑜纳于劲的次女为京兆王妃是在元宝月出生之后,早不过景明三年(502年),晚不过景明四年(503年)。也正是在此时,杨氏被皇后召入宫中备受凌辱,接着是幽禁于宫中的宗正寺。(《北史·西魏文帝纪》第174页:“母曰杨氏。帝正始初坐父愉罪,兄弟皆幽宗正寺。及宣武崩,乃得雪。”此记知杨氏为尼而被幽之处是宗正寺。这与《元瑜传》似有抵牾处。《元瑜传》记入寺者惟杨氏一人,且年余后放归。此处则云“正始初”“兄弟皆幽宗正寺”。从《杨氏志》知元宝炬生于正始四年(507年),基本合于“正始初”之谓。可见508~509年杨氏待产之“别室”仍在宗正寺,但这次却是四个孩子在身边。)其子元宝月被强行分开,交由新入王府的于妃抚养。
3.杨氏被杀时间。据《魏书·崔光传》,“永平元年秋,将刑元愉妾李氏,群官无敢言者”,宣武帝命镇东将军、中书令崔光草诏行刑,崔光奏曰:“‘伏闻当刑元愉妾李,加之屠割。妖惑扇乱,诚合此罪,但外人窃云李今怀姙,例待分产。且臣寻诸旧典,兼推近事,戮至刳胎,谓之虐刑。桀纣之主,乃行斯事。君举必书,义无隐昧,酷而乖法,何以示后?陛下春秋已长,未有储体,皇子襁褓,至有夭失。臣之愚识,知无不言,乞停李狱,以俟育孕。’世宗纳之。”(《魏书·崔光传》第1490页。)
元愉之死在永平元年九月,元愉与杨氏的长子元宝月的墓志说他是“七龄丧考,八岁妣薨”,可见杨氏之诛是在其夫亡后次年。《杨氏墓志》则提供了准确的时间:“永平二年(509年)十一月十二日薨于第,春秋廿有九。”从头年九月到次年十一月,杨氏因着“例待分产”以及产后育婴,又缓刑一年零两个月。这件事从侧面看出从平城到洛阳鲜卑拓跋氏政权不断深入的儒化进程。
二、杨氏的子女及相关人物
《魏书》《元瑜传》和《崔光列传》记,永平元年(508年)秋,元瑜自绝于野王道中之时,同行的有杨氏及四个幼子。是年杨氏因身怀六甲,得允产后赴死,说明次年杨妃又有一次生育。如果最后一次生育成功,杨氏此时应有五个孩子。但最后所生是子还是女,元瑜与杨氏的子女究竟是五子还是四子一女,史传语焉不详,早年面世的《元宝月墓志》亦未及此事。因此,前人论及此事云:“至妃最后所产之子为谁,书阙有间,无可考矣”。(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第四卷第38页,科学出版社,1956年。)
对于这样一个正史和已出土相关墓志未能解决的问题,《临洮王杨氏墓志》作了准确而详尽的回答。“王既遇祸,幽居别室。四子蒙稚,半离襁褓。一女遗育,甫及将年”。这句话解决了三个问题:第一,于皇后先是令杨氏为尼,母子分离。一年多以后“令后归李(杨)于愉”,其后杨氏亦随其夫赴冀州。508年秋,元瑜“遇祸”而亡,杨氏虽暂活待产,但未还居王府,而是“幽居别室”,这处别室在宗正寺内,四个幼子亦随母而居。第二,元瑜与杨氏为孝文帝生下四个孙男一个孙女。父亲“遇祸”时四个儿子“半离襁褓”,尚在幼年。第三,杨氏缓刑期间生产的最后一个孩子是女儿,名叫明月。明月“甫及将年”,即将满一周岁时,母亲被杀。
1.杨氏子女的名讳、年岁。依正光四年(523年)杨氏重葬时志文所载,元瑜与杨氏所生四男一女是:
宝月,年廿二。
宝晖,年廿一。
宝炬,年十七。
宝明,年十六。
息女,
明月,年十五。
以此逆推,长子元宝月生于景明三年(502年),次子元宝辉生于景明四年(503年),三子元宝炬生于正始四年(507年),四子元宝明生于于正始五年(508年),女元明月生于永平二年(509年)。
据上引史传,“顺皇后召李入宫,毁击之,强令为尼于内,以子付妃养之”。杨氏被幽时只有宝月一子,而杨氏为尼被幽的时间是“岁余”,即一年多。从杨氏志文所记长子宝月与次子宝辉只差一岁,这就是说,杨氏是怀着次子元宝辉被强行入寺为尼的,元宝辉可能就生在其母被幽禁期间。我们还注意到杨氏的五个子女除了次子宝辉和三子宝炬相差四岁,其馀四人都是相差一岁。这说明杨氏是带着肚子被强行幽入寺中为尼的,及她在幽禁中生出宝辉复被接回府内着人抚养后,又在寺中待了较长时间,抑或此时元瑜已在冀州刺史任上,杨氏及二子不能辄往,待正始二、三年(535~536年)夫妻方得聚首,恢复了连绵不断的生育。
2.杨氏子孙的情况。元瑜生于帝王之家,一方面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好文章,颇著诗赋。时引才人……共申宴喜”,“招四方儒学宾客……数十人,馆而礼之”。“又崇信佛道,用度常至不接”。另一方面,又沾染了一些王公子弟的放纵与奢縻。他与兄弟们“颇相夸尚,竞慕奢丽”,任性到了“贪纵不法”的程度。(皆见《魏书》、《北史》之《京兆王元瑜传》。《魏书》第590页,《北史》第715页。)他与杨氏的“礼逆”之合,除表现其独立人格外,也反映其富家纨袴的放荡不羁。元瑜的不安分导致夫妻身罹杀身之祸,也使他的子女从襁褓中开始就历经磨难,贵为皇子的特殊身份又使这些孤苦伶仃的孩子们获得重生的机会。关于元瑜子孙的景况,据《魏书》和《北史》的元瑜传所记,先是“诸子至洛,皆赦之”。数年后是“后灵太后令愉之四子皆附属籍”。
关于元宝月,元瑜“追封愉临洮王”后,“子宝月袭。乃改葬父母,追服三年”。仅此而已。《元宝月墓志》记述了他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经历。他“七龄丧考,八岁妣薨”后,艰难地抚慈幼小的弟妹。及至十四岁,孝明帝继位,政治气候稍有宽松,叔父清河王元怿收留了以他为首的几个孩子。胡太后虽然让他袭其父的王爵,但并无实际官职。墓志盖篆额《魏故平公元王墓志铭》的“平公王”是所袭王爵。《魏书》说他改葬父母,追服三年,但第二年(正光五年,524年)他二十三岁就早逝了,三年的追服只能靠他弟妹完成了。他死后,孝明帝元诩“有诏赠持节、都督秦州诸军事、平西将军、秦州刺史”,这也便是元宝月志文“魏故持节都督秦州诸军事平西将军秦州刺史孝王墓志并铭”的首行,“孝”是元宝月的谥号。元宝月有子二,元蒨,字长禕;元森,字仲蔚。东魏武定元年,亦即西魏大统九年(543年),东西魏玉壁之战,高欢于邙山“擒宝炬兄子临洮王森”。此人即宝月次子元森字仲蔚者。这时元森二十一岁,已袭其父爵位。其兄元蒨或已早亡,或在东魏。(《杨氏墓志》记“月息永沙”,《元宝月墓志》则记为“息蒨,长褘,年四。蒨弟森,仲蔚,年二”。未知孰是。)
关于元宝晖,史无其传,惟《魏书·肃宗孝明帝纪》有一段有关他的文字: 武泰元年(528年)二月“癸丑,(明帝)帝崩于显阳殿”,“皇太后诏曰:‘皇曾孙故临洮王宝晖世子钊,体自高祖,天表卓异。大行平日养爱特深,义齐若子,事符当璧,允膺大宝。即日践祚。可班宣远迩,咸使知之。’乙卯,幼主即位。仪同三司、大都督尔朱荣抗表请入奔赴,勒兵而南。”
“四月戊戌,尔朱荣济河。庚子,皇太后、幼主崩。”
《宣武灵皇后胡氏传》亦载此事:
“遂立临洮王子钊为主,年始三岁,天下愕然。”(《魏书·肃宗孝明帝纪》第248页,《魏书·宣武灵皇后胡氏传》第340页。)
是知正光五年(524年)元宝月卒后,元宝晖得袭王爵,而且恢复了临洮王之号,具体官职则无从知晓。武泰元年(528年)二月,尚无子嗣的孝明帝元诩为其母灵太后胡氏所害,元宝晖的长子元钊年方三岁,被灵太后扶上皇帝宝座,史称幼主。不久,太后和幼主均被从太原南下洛阳的尔朱荣所杀。
依史籍所记杨氏的这位小孙子元钊正光五年二月乙卯即位,四月戊戌被杀。即位之日二月乙卯,是二月二十七日,公元528年4月2日。被杀之日四月戊戌,是四月十一日,公元528年5月15日。(据陈垣《二十史朔闰表》第74页。中华书局,1962年。)可怜他尚无自我意识即皇位,只做了一个半月小皇帝便被惨杀。
在杨氏的四子一女中,声名最为显赫的是三子元宝炬。由于《魏书》编纂者魏收是西魏、北周的对立政权东魏、北齐宫员,所以《魏书》说元宝炬“轻躁薄行,耽淫酒色”,(《魏书·京兆王愉传附子宝炬传》第591页。)但平心而论,他是元瑜诸子中最有作为的一位。
据《魏书》和《北史》所载,从十五六岁起他做了孝明帝朝的直阁将军。十七八岁时少年气盛的元宝炬曾与孝明帝密谋除掉胡太后,事泄免官。胡太后死后,在孝庄帝元子攸、长广王元晔、节闵帝元恭、安定王元朗、孝武帝元修等几个短命皇帝频繁转换的六七年中,元宝炬历官大鸿胪卿、南阳王,司空、太尉。永熙三年(534年)二十八岁时,与不满高欢高压的孝武帝元修西奔长安宇文泰。孝武帝被杀后,他被宇文泰立为皇帝,并且恢复了拓跋氏本姓,史称西魏文帝。东西魏分裂正是从他开始的。从535年至551年四十五岁去世,元宝炬做了十七年皇帝。不管怎么说,是他在宇文泰的扶持下富国强兵,从而出现了西强于东之势,最终由长安的北周兼并了邺城的北齐。
元宝炬长子拓跋钦552年继位,在位三年,被宇文泰毒死。史称西魏废帝。元宝炬第四子拓跋廓,先封为齐王,554年即位,三年后禅位于周。次年二十一岁,被杀。这是杨妃孙辈中做过小皇帝的又二人。(元宝炬及其二子行迹皆摭自《魏书》之《敬宗孝庄帝纪》、《前废帝纪》、《出帝纪》有关章节及《北史》之《西魏文帝纪》、《西魏废帝纪》、《西魏恭帝纪》。)
元瑜与杨氏的第四子元宝明,迄今尚未发现他留下什么痕迹,故而无从谈起。元瑜的遗腹女元明月,十五岁已有婆家,由于志文损沥严重,丈夫姓字莫辨,似侯姓而不确。后面的“皇太后姨弟少”几字还比较清楚,此人像是胡太后姨弟的少子。据《魏书》《宣武灵皇后胡氏传》和胡太后之父《胡国珍传》,胡太后母为皇甫氏,元舅是皇甫集。元明月的丈夫也应是一位皇甫夫人的少子。
3.杨氏志所及其家人。
首先是杨氏“恒农华阴人也。汉太尉震之裔,晋太保骏之□世孙。祖伯念,安南秦州安邑子。考柒德,兰陵太守”。前面已经述及,毋庸复述。
其次是萧氏及其父祖。《杨氏墓志》于子女之后是一位萧氏。以文义观之,萧氏之上所缺二字应为“月妻”或“月嫔”。志记萧氏“曾祖为齐太祖高皇帝萧道成,祖父萧映,齐□□临川献王,父萧子贤,齐太子詹事平乐侯”。(《元宝月墓志》云:“嫔南兰陵萧氏,齐太祖高皇帝曾孙。父子贤,齐太子詹事平乐侯。”《杨氏墓志》补全“祖父萧映,齐□□临川献王”,《元宝月墓志》则补“齐太子□□平乐侯”所缺二字为“詹事”。)因此时南齐早亡,子孙星散,萧道成孙萧子贤奔魏,其女与元氏联姻是可能的。据《南齐书·高帝纪》,建元元年(479年)六月萧齐“立皇子嶷为豫章王,映为临川王,晃为长沙王……”惟“父萧子贤,齐太子詹事平乐侯”于史无征。
再次,志末之“妣□氏,某□太后再从侄。祖洪仪,冯翊太守。父日□平……”应为杨氏母某氏之家人,惜漫漶不可辨识。
[ 孝明帝:17岁即被其亲母胡太后(灵太后)处死。《太平广记》关于他的故事:
后魏明帝正光二年,夏六月,首阳山中,有晚虹下饮于溪泉。有樵人阳万,于岭下见之。良久,化为女子,年如十六七。异之,问不言。乃告蒲津戍将宇文显,取之以闻。明帝召入宫,见其容貌姝美。问云:“我天女也,暂降人间。”帝欲逼幸,而色甚难。复令左右拥抱,声如钟磬,化为虹而上天。
【按此时孝明帝11岁左右,原以为笑谈,后读魏书见其父传记,信也!】
[ 胡太后之情人杨华与其写作之乐府:
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零落南家。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杨白花》
【由此可知“侍儿扶起娇无力”是“套得妙”而已。】
造像艺术
参考资料:有限
[ 龙门石窟:文物出版社 (图片质量差,资料少,不推荐)
[ 麦积山石窟:文物出版社(不错)
[ 敦煌石窟(1):文物出版社(不错)
这段时期开凿的石窟造像:
[ 麦积山与龙门之非处:
麦积山:佛像鼻头高耸,仍有犍陀罗之风(离印度更近)Ü 龙门:鼻头扁塌,不凿出鼻孔,汉化。
[ 麦积山与龙门之似处:
典型的犍陀罗艺术的水波纹肉髻
佛像衣饰:
o 内:僧祗支:掩腋。此云覆腋衣。用覆左肩,右开左合,裙带:作结下垂。
o 外:通肩大衣,衣襟搭在左肘上。
o 衣纹:羊肠线
o 褒衣博带
o 衣裙前覆佛座:厚,当是气候影响。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出喝酒